CN216628673U - 一种接骨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8673U
CN216628673U CN202122883550.0U CN202122883550U CN216628673U CN 216628673 U CN216628673 U CN 216628673U CN 202122883550 U CN202122883550 U CN 202122883550U CN 216628673 U CN216628673 U CN 216628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one plate
hole
bon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35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诗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raum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raum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raum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raum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35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8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8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8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骨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该接骨板在使用时,可仅在骨折部位的近端和/或远端切小的创口,无需切横跨骨折部位的大创口,小的创口有利于愈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降低感染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接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骨板。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中,常使用接骨板对骨折等病痛进行治疗。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很多接骨板为开放手术产品,在使用时存在切口大、创伤大、感染风险高、愈合周期长等问题。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可执行微创伤治疗的接骨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骨板,该接骨板可进行微创伤治疗,在治疗时可减小患者身体上的切口,降低感染风险,缩短愈合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骨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
可选地,所述第三节段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段上设有受力槽,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预定方向的外力,并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外力的作用下运动。
可选地,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还设有加压孔,所述加压孔的孔壁上形成加压坡,且所述加压孔与所锁紧孔连通;所述受力槽还用于接受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加压孔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受力槽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字形槽。
可选地,所述受力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槽段连通,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受力槽为十字形槽、L形槽、或T形槽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段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受力槽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受力槽和第二子受力槽,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在所述第一边缘处开口,所述第二子受力槽在所述第二边缘处开口;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梅花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端形成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头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头部具有平滑的边缘线;所述第三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端形成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头部具有平滑的边缘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具有如下优点:
所述接骨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和所述第三节段上均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接骨板可以用于骨折的治疗,治疗时,可以在骨折部位的近端和/或远端处开创口,然后将接骨板从一个创口处插入骨面与肌肉之间,调整所述接骨板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节段位于所述骨折部位,以及使所述接骨板的第一节段(当骨折部位的远端处开有创口时)和/或第三节段(当骨折部位的近端处开有创口时)裸露于相应的创口处,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固定所述接骨板的位置。也就是说,利用所述接骨板对骨折进行治疗时,仅需开一个或两个小创口即可,无需开设横跨骨折部位的大创口,这样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并缩短愈合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段上还设有受力槽,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预定方向的外力并带动所述接骨板在所述外力的作用下运动,具体是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第一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以及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还设有加压孔,且所述受力槽还用于接受第二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下绕所加压孔的轴线旋转。如此,可以对骨头进行复位,以使得错开的骨头重新对齐,进而愈合。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第一定位孔,且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十字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定位孔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为梅花形;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定位孔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图6是图3所示的接骨板的A-A剖视图,图示中第一定位孔的孔壁平行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
图7是图3所示的接骨板的A-A剖视图,图示中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相对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倾斜;
图8a是骨折后骨头的位于骨折部位的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示出骨头发生轴向移位;
图8b是骨折后骨头的位于骨折部位的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示出骨头发生径向移位;
图8c是骨折后骨头的位于骨折部位的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示出骨头发生轴向移位和径向移位,且骨头的两部分在轴向上部分分离;
图8d是骨折后骨头的位于骨折部位的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示出骨头发生轴向移位和径向移位,且骨头的两部分在轴向上重合;
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节段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受力槽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字型槽;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节段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受力槽的形状为L形;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节段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受力槽的形状为十字形;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的第一节段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受力槽包括第一子受力槽和第二子受力槽。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接骨板,110-第一节段,111-第一主体,112-第一头部,110a-第一边缘,110b-第二边缘,110c-第三边缘,120-第二节段,130-第三节段,131-第二主体,132-第二头部,101-锁紧孔,102-第一定位孔,103-受力槽,103a-第一子受力槽,103b-第二子受力槽,104-加压孔,104a-加压坡,105-第二定位孔;
10-骨折部位,11-第一骨段,12-第二骨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的术语“近端”、“远端”是指医疗设备中的部件或元件相对于彼此的方位和位置,尽管“近端”、“远端”是非限制性的,但在本文中“近端”通常是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靠近心脏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心脏的一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接骨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节段110、第二节段120和第三节段130。所述第一节段110和/或所述第三节段130上设有锁紧孔101,所述锁紧孔101的至少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以图1所示为例,所述第一方向是箭头A所指示的左右方向。
所述接骨板100可用于对骨折,尤其是发生在人体四肢长骨的骨干上的骨折进行治疗。
实际使用时,医生首先在骨折部位10的一端切一个大小合适的第一创口p1,以从所述第一创口p1处将所述接骨板100部分地插入骨面与肌肉之间。可以理解,若仅所述接骨板100的第三节段130上设有所述锁紧孔101,医生可以在骨折部位10的近端切所述第一创口p1;若仅所述接骨板100的第一节段110上设有所述锁紧孔101,医生可以在骨折部位10的远端切所述第一创口p1;若接骨板100的第三节段130和所述第一节段110上均设有所述锁紧孔101,医生可以在骨折部位10的近端和远端中的一者切所述第一创口p1,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骨折部位10的近端和远端中的另一者处切第二创口p2。
以医生在骨折部位10的近端切所述第一创口p1,以及在骨折部位10的远端切所述第二创口p2为例继续介绍所述接骨板100的使用方法。
接下去,医生从所述第一创口p1处将所述接骨板100的所述第一节段110插入所述骨面与肌肉之间,并向远端推送所述接骨板100,直至所述第一节段110到达骨折部位10的远端,并从所述第二创口p2处伸出,以及所述第二节段120位于所述骨折部位10,且所述第三节段130暴露于所述第一创口p1处(如图2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骨折后,骨干的连续性被破坏,并形成位于骨折部位10近端侧的第一骨段11和至少部分地位于骨折部位10远端侧的第二骨段12。当所述接骨板100的所述第一节段110从所述第二创口p2处伸出,所述第二节段120位于所述骨折部位10,且所述第三节段130暴露于所述第一创口p1处时,若所述第一骨干11和所述第二骨干12对齐,且所述接骨板100的位置合适,则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三节段130及所述第一节段110的锁紧孔101内置入螺钉,以在所述接骨板100的两端将其固定。可以理解,当所述接骨板100的第三节段130或第一节段110上设有所述锁紧孔101时,则只能在一端上固定所述接骨板100。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100在使用时,可以在患者的身体上开一个或两个较小的创口,无需开一横跨骨折部位10的大创口,就能够将接骨板100插入骨折部位10附近的骨面与肌肉之间且固定,以对骨折进行治疗,而较小的创口,可缩短愈合时间,且降低感染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所述锁紧孔10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在所述第三节段130和所述第一节段110上各设置两个所述锁紧孔101。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110包括第一主体111和第一头部112,所述第一主体111与所述第二节段120连接,所述第一头部112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111的远端,也即所述第一节段110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120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头部112。所述第一头部112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120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头部112具有平滑的边缘线,所述宽度是指所述第一节段11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详细来说,所述第一节段11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缘110a、第三边缘110c和第二边缘110b,其中所述第一边缘110a与所述第二边缘110b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边缘110a与所述第二边缘110b之间的距离即为所述第一节段110的宽度,如此,在所述第一头部112上,所述第一边缘110a与所述第二边缘110b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120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边缘110c为弧形边,且所述第三边缘110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缘110a及所述第二边缘110b平滑过渡地连接。这样的结构便于所述接骨板100从位于骨折部位10的近端的所述第一创口p1插入骨面与肌肉之间。同理,所述第三节段130可包括第二主体131和第二头部132,所述第二主体131与所述第二节段120连接,所述第二头部132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近端,也即所述第三节段130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120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头部132。所述第二头部132的宽度也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120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头部132具有平滑的边缘线,以便于所述接骨板100从位于骨折部位10的远端的所述第一创口p1插入骨面与肌肉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111和/或所述第二主体131上设有所述锁紧孔101。
优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接骨板100的所述第三节段130上还设有第一定位孔102,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用于在所述接骨板100插入骨面与肌肉之间之后,与克氏针相配合,以初步地对所述接骨板100进行定位,便于观察所述接骨板100的位置是否合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横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十字形,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如此,在克氏针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02时,克氏针的位置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进行调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可以是一字型,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图中未示出),以使得克氏针的位置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调整。另外,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图4所示的梅花形或图5所示的多边形,例如正六边形,且使得克氏针的位置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进行调整。
以及,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孔壁可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轴线,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可以与克氏针的外周面配合,并且该类型的第一定位孔102便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或者,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孔壁也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孔102的轴线倾斜,如此,所述第一定位孔102可以看作是一锥形孔,其可以与克氏针的外锥面配合,定位更为准确且稳定。
通常,骨折后的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极易发生移位并错开,因此往往需要对骨干进行复位,以使得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重新对齐后才对所述接骨板100进行固定。这里,骨干的移位并错开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是单纯的轴向移位,也即骨干仅在长度方向上发生移位,导致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在长度方向上分离(如图8a所示);其二是单纯的径向移位,也即骨干仅在径向上发生移位,导致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在径向上至少部分不重合(如图8b所示);其三是即发生轴向移位也发生径向移位,也即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在轴向上部分地重合且在径向上至少部分不重合(如图8c所示),或者骨干的两部分在轴向上分离且在径向上至少部分不重合(如图8d所示)。
有鉴于此,所述接骨板100的第一节段110上还设有受力槽103,所述受力槽103用于接受预定方向的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100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骨段11或所述第二骨段12移动而完成骨干的复位。所述受力槽103具体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头部112上。所述预定方向可以是所述第一方向,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方向。
具体来说,在骨干仅发生轴向移位的情况下,也即图8a所示的情况,当所述接骨板100的近端通过克氏针与第一定位孔102的配合进行初步固定时,医生还可将螺栓插入一个合适的锁紧孔101例如位于第一节段110的一个锁紧孔101内,以将所述接骨板100固定在所述第二骨段12上,然后将骨针插入所述受力槽103,并通过所述骨针向所述受力槽103施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100在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骨段12沿其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并使得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逐渐靠近,并重新对齐。所述第一方向具体是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方向。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接骨板100的所述第一节段110和/或所述第三节段130上还设有加压孔104,所述加压孔104的孔壁未形成螺纹,且所述加压孔104的孔壁形成加压坡104a。在骨干仅发生径向移位的情况下,医生可将转轴插入一所述加压孔104,例如位于所述第一节段110上的所述加压孔104中,然后将一骨针插入所述受力槽103,向通过所述骨针向所述受力槽103施加第二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100带动所述第二骨段12旋转(以图8b所示为例,所述接骨板100带动所述第二骨段1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重新对齐。这里的转轴可以是螺栓,转轴插入所述加压孔104后,所述转轴的轴线可与所述加压孔104的轴线重合。
对于骨干既发生轴向移位又发生径向移位的情况,例如图8c所示的情况,医生可以参考前述的轴向复位及径向复位方法,依次对骨干进行轴向复位及径向复位,当然也可以先进行径向复位再进行轴向复位。对于图8d所示的情况,医生可先调整骨干的轴向位置,调整时,先将螺杆插入一个所述锁紧孔101例如所述接骨板100的第一节段110上的一个所述锁紧孔101,然后通过骨针向所述受力槽103施加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所述第一外力,以使得所述第二骨段12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骨段11和所述第二骨段12在轴向上对齐或分离。然后对骨干进行径向复位。径向复位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进行轴向复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9至图12所示,一个所述加压孔104可以与一个所述锁紧孔101连通,并形成“8”字型加压锁紧孔。且优选所述加压孔104与所述锁紧孔101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受力槽103的形状及布置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举例来说,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受力槽103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字形槽,该受力槽103尤其适用于接受所述第一外力(包括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所述第一外力,也包括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所述第一外力)。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受力槽103包括第一槽段(图中未标注)和第二槽段(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槽段连通,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受力槽103可以是如图10所示的L形槽,该受力槽103尤其适用于接受沿远端指向近端的所述第一外力。或者,所述受力槽可以是T形槽(图中未示出),该受力槽103尤其适于接受所述第一外力(包括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所述第一外力,也包括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所述第一外力)。或者,所述受力槽103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十字形槽,该受力槽103既适用于接受所述第一外力(包括由远端指向近端的所述第一外力,也包括由近端指向远端的所述第一外力),也适于接受所述第二外力(包括使所述接骨板100进行顺时针旋转的所述第二外力,也包括使所述接骨板100进行逆时针旋转的所述第二外力)。在再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及图12所示,所述受力槽103可以包括第一子受力槽103a和第二子受力槽103b,所述第一子受力槽103a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103b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子受力槽103a在所述第一边缘110a处开口,所述第二子受力槽103b在所述第二边缘110b处开口。该受力槽103尤其适用于接受所述第二外力,以图12所示方位为例,其中所述第一子受力槽103a适于接受使所述接骨板100产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所述第二外力,所述第二子受力槽103b适于接受使所述接骨板100产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所述第二外力。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受力槽103a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103b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节段110的强度。
此外,所述第一节段110和/或所述第三节段130上还优选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05,所述第二定位孔105用于在骨干复位后,通过克氏针准确地进行定位。之后,再将螺栓准确地插入所述锁紧孔101,以将所述接骨板100固定在骨干上。所述第二定位孔105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接骨板,通过在接骨板两端的第三节段和/或第一节段上设置锁紧孔,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仅需在骨折部位的近端和/或远端切出小的创口,而无需一横跨骨折部位的大创口,有利于创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实现微创伤治疗。不仅如此,通过受力槽的设置,还能够利用接骨板直接对移位的骨干进行复位,简化配套工具,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将所有的孔结构及槽结构设置第三节段及第一节段上,使得第二节段上无任何孔或槽,避免第二节段的强度发生弱化,提高所述接骨板的整体强度,且还尽可能地减小所述接骨板的厚度,从而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减少术后痛感,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三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至少部分孔壁上设有内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段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还设有第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上设有受力槽,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预定方向的外力,并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外力的作用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用于接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一外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和/或所述第三节段上还设有加压孔,所述加压孔的孔壁上形成加压坡,且所述加压孔与所述锁紧孔连通;所述受力槽还用于接受沿第二方向的第二外力,以使得所述接骨板在所述第二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加压孔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字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槽段连通,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槽为十字形槽、L形槽、或T形槽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受力槽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子受力槽和第二子受力槽,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在所述第一边缘处开口,所述第二子受力槽在所述第二边缘处开口;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受力槽和所述第二子受力槽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十字形、梅花形或多边形;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平行;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端形成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头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头部具有平滑的边缘线;所述第三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端形成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的宽度沿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头部具有平滑的边缘线。
CN202122883550.0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接骨板 Active CN216628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3550.0U CN216628673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接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3550.0U CN216628673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接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8673U true CN216628673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3550.0U Active CN216628673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接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8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6900B2 (en) Bone repair system, kit and method
EP3153120B1 (en) Bone screw with multiple thread profiles for far cortical locking and flexible engagement to a bone
US7722611B2 (en) Method of treating a clavicle fracture
US7780664B2 (en) Endosteal nail
US8911443B2 (en) Plate holder for manipulating bone plate
US7645279B1 (en) Bone fixation method
US8915914B2 (en) Method for treating a fracture of a bone having a medullary canal
JP2008515580A (ja) ワイヤーを案内するための長手方向を通る孔を有するオブトラトール付きトロカール
US9622798B2 (en) Intramedullary compression rod
CN216628673U (zh) 一种接骨板
US20220409252A1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CA2640225A1 (en) A fracture fixation device and implantation jig therefor
CN216495571U (zh) 一种用于治疗跟骨、距骨骨折融合手术用内固定装置
JP2024503093A (ja) 特に足根中足関節にわたる骨圧縮のための係止ねじを有する輪郭形成された骨プレート
CN116138863A (zh) 一种接骨板
CN107126251A (zh) 一种锁骨远端锁定板
CN213372417U (zh) 骨科可剪裁锁定螺钉
CN219557519U (zh) 一种具有末端髓外锁定功能的锁骨髓内针
CN212816479U (zh) 一种前臂交锁髓内钉
RU281606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чрескостного проведения стержней Шанца
CN211749996U (zh) 一种用于四肢骨折的导航锁定钢板及其附件
CN113197654A (zh) 一种肱骨远端后侧接骨板
CN113197646A (zh) 一种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CN113274111A (zh) 一种混合锁定接骨板系统及配套起子
WO2023086579A1 (en) Interlocking screws for orthopedic surg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