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5372U - 一种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5372U
CN216625372U CN202122586869.7U CN202122586869U CN216625372U CN 216625372 U CN216625372 U CN 216625372U CN 202122586869 U CN202122586869 U CN 202122586869U CN 216625372 U CN216625372 U CN 216625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tactor
control coil
contact
lo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68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国强
姜春鹃
付树强
辛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Luneng Heq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Luneng Heq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Luneng Heq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Luneng Heq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68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5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5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5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双位置继电器切换整流柜冷却风机电源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火电厂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具有调节发电机电压、保障发电机稳定满发的重要作用。
相关技术中,励磁系统的整流柜冷却风机由两路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分别取自汽机PC段抽屉开关和励磁变低压侧自用变压器。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由汽机PC段抽屉开关对冷却风机进行供电。在厂用大功率电机启动而导致汽机PC段母线电压下降的情况下,整流柜冷却风机的电源将进行自动切换,切至励磁变低压侧自用变压器供电。若切换不成功,将导致整流柜冷却风机失电,励磁故障,发电机跳闸。
然而,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双位置继电器切换整流柜冷却风机的两路电源。由于双位置继电器的可靠性较低,在电源切换过程中双位置继电器的接点粘连可能导致两路电源形成短路,电源切换成功率低,容易造成发电机组非停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双位置继电器切换整流柜冷却风机电源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装置,以提高风机电源切换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
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触点;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开关和第二空气开关,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相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器还包括第一控制线圈,所述第一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一触点相互分离,第一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第一触点闭合;
所述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二控制线圈,所述第二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二触点相互分离,第二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第二触点闭合;
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励磁调节器,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相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
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一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失电;
所述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二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失电。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器包括第三控制线圈,所述第二锁扣器包括第四控制线圈,
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中间继电器,所述中间继电器包括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五控制线圈;所述第五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相互分离,第五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闭合;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三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五控制线圈相连接,
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相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监视继电器和第二监视继电器;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五端通过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这样,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双位置继电器切换冷却风机的两路电源相比,通过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由于接触器的切换时间短,带载能力强,切换成功率高,提高了冷却风机电源切换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9,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均可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举例而言,在火电厂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中,第一电源可以是汽机PC段400V厂用电源,第二电源可以是取自励磁变低压侧自用变压器的电源。当然,第一电源、第二电源还可以由电网或者其他设备供电,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采用第一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在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可将第一电源切换为第二电源(例如先将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分闸,再将第二接触器合闸),由第二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在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可将第二电源切换为第一电源(例如先将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分闸,再将第一接触器合闸),由第一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
其中,接触器包括触点(触点可以分为常闭触点和常开触点)和与触点相互分离的控制线圈。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的控制线圈通电(即接触器合闸)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接触器的触点动作(例如,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当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失电(即接触器分闸)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其中,第一接触器的触点通电状态下由第一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第二接触器的触点通电状态下由第二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由于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切换时间短,带载能力强,切换成功率高,提高了冷却风机电源切换的成功率。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这样,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双位置继电器切换冷却风机的两路电源相比,通过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由于接触器的切换时间短,带载能力强,切换成功率高,提高了冷却风机电源切换的成功率。
上文提到了通过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下面对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具体工作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器包括触点,具体通过接触器的触点的开/合状态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下面以图2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触点;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其中,第一触点可以是一个触点也可以是多个触点,第二触点可以是一个触点也可以是多个触点,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其中,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触点可以是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下面举例说明。
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常开触点,则:在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一接触器的第一触点闭合,第一电源可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在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触点闭合,第二电源可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
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常闭触点,则:在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失电时,第一接触器的第一触点闭合,第一电源可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在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失电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触点闭合,第二电源可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
当然,还存在第一触点为常闭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常开触点的情况,或者第一触点为常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常闭触点的情况,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增设空气开关。下面以图3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第一空气开关和第二空气开关,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相连接。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空气开关和第一空气开关均为空气开关,空气开关是一种在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情况下自动断开的开关,可以是空气断路器,能够对电源装置发生的短路、过载及欠电压等情况进行保护。提高电源装置的安全性。
上文提到了通过接触器的触点的开/合状态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切换。而接触器的触点的开/合状态由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励磁调节器,通过励磁调节器对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进行控制。下面以图4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第一接触器还包括第一控制线圈,所述第一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一触点相互分离,第一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第一触点闭合;
所述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二控制线圈,所述第二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二触点相互分离,第二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第二触点闭合;
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励磁调节器,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相连接。
其中,励磁调节器可以视为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通电和失电。
举例而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可将第一电源切换为第二电源,具体过程可以是:在第一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励磁调节器控制第一控制线圈失电,以使第一触点打开;励磁调节器控制第二控制线圈通电,以使第二触点闭合;在第一触点打开且第二触点闭合的情况下,可将供电电源由第一电源切换为第二电源。
又例如,在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可将第二电源切换为第一电源,由第一电源向冷却风机本体供电,具体过程可以是:在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励磁调节器控制第一控制线圈通电,以使第一触点闭合;励磁调节器控制第二控制线圈失电,以使第二触点打开;在第一触点闭合且第二触点打开的情况下,可将供电电源由第二电源切换为第一电源。
这样,可通过励磁调节器对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两路电源之间的切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控制线圈和第二控制线圈的稳定性,还可以设置浪涌电压抑制器吸收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控制线圈损伤。下面以图5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其中,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用于吸收第一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第一控制线圈损伤。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用于吸收第二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第二控制线圈损伤。
其中,浪涌电压抑制器可以是开关型浪涌电压抑制器(例如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限压型浪涌电压抑制器(例如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等)或者分流型或扼流型浪涌电压抑制器(例如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可靠性,可以增设锁扣器。锁扣器的原理是:在锁扣器通电时,锁扣器动作,接触器联动断开,接触器处于分闸位置(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失电);在接触器通电时,接触器动作,锁扣器联动断开,锁扣器处于分闸位置,锁扣器将接触器锁在合闸位置。这样,通过锁扣器可防止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同时动作而造成瞬间电源短路。下面以图6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
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一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失电;
所述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二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失电。
其中,锁扣器实质上也是一种接触器,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在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的情况下,第一锁扣器和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可包括通电状态和失电状态)相反。同理,第二锁扣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工作状态相反。这样,为了避免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同时动作(即第一控制线圈和第二控制线圈同时通电)而造成电源瞬时短路,可以通过第一锁扣器和/或第二锁扣器将第一接触器和/或第二接触器锁定在分闸位置。
其中,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是指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可以联动。在第一锁扣器通电时,第一锁扣器动作,第一接触器联动断电,第一接触器处于分闸位置(此时第一接触器的第一控制线圈失电);在第一接触器通电时,第一接触器动作,第一锁扣器联动断电,第一锁扣器处于分闸位置,第一锁扣器将第一接触器锁在合闸位置(此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控制线圈通电)。
同理,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互锁是指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可以联动。在第二锁扣器通电时,第二锁扣器动作,第二接触器联动断电,第二接触器处于分闸位置(此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控制线圈失电);在第二接触器通电时,第二接触器动作,第二锁扣器联动断电,第二锁扣器处于分闸位置,第二锁扣器将第二接触器锁在合闸位置(此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控制线圈通电)。
这样,由于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将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的状态进行锁定,避免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同时动作而造成瞬间电源短路,进一步提高了电源装置的电源切换的成功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锁扣器的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相反,所述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互锁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锁扣器的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相反。下面以图7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中,所述第一锁扣器包括第三控制线圈,所述第二锁扣器包括第四控制线圈,
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其中,在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相反;在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的情况下,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的工作状态相反。
其中,以第三控制线圈与第一控制线圈互锁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控制线圈互锁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机械联杆实现两个控制线圈的互锁。具体通过机械部件(例如弹簧等)实现互锁,例如第一锁扣器和第一接触器不能同时合闸,可以通过机械联杆使得第一锁扣器合闸时,第一接触器被机械卡住无法合闸。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两个控制线圈互锁,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三控制线圈和第四控制线圈的稳定性,还可以设置浪涌电压抑制器吸收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控制线圈损伤。举例而言,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其中,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用于吸收第三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第三控制线圈损伤。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用于吸收第四控制线圈所在回路中的尖峰电压,避免第四控制线圈损伤。
上文提到了通过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对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进行锁定,避免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同时动作而造成瞬间电源短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中间继电器,通过中间继电器对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的控制线圈进行控制。下面以图8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包括中间继电器,所述中间继电器包括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五控制线圈;所述第五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相互分离,第五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闭合;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三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五控制线圈相连接,
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相连接。
其中,励磁调节器可用于控制中间继电器的第五控制线圈通电;中间继电器的第五控制线圈通电,使控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闭合;第三触点闭合状态下可使第三控制线圈所在的回路闭合,使第三控制线圈通电;第三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一锁扣器动作,第一接触器联动断开,第一接触器锁在分闸位置(此时第一接触器的第一控制线圈失电)。
同理,第四触点闭合状态下可使第四控制线圈所在的回路闭合,使第四控制线圈通电;第四控制线圈通电时,第二锁扣器动作,第二接触器联动断开,第二接触器锁在分闸位置(此时第二接触器的第二控制线圈失电)。
这样,通过励磁调节器和中间继电器控制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动作,从而将第一接触器和/或第二接触器锁在分闸位置,保证了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的动作可靠。
上文提到了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变低时进行两路电源的切换,下面对监测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压值的具体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下面以图9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还可包括:第一监视继电器和第二监视继电器;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五端通过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
其中,监视继电器为电压监视继电器,具体可以包括过电压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其中,第一监视继电器可用于对第一电源的电压值进行监测,在第一电源电压值变低时,第一监视继电器可触发警示信号,并将警示信号发送至励磁调节器,励磁调节器控制将供电电源由第一电源切换为第二电源。
同理,第二监视继电器可用于对第二电源的电压值进行监测,在第二电源电压值变低时,第二监视继电器可触发警示信号并将警示信号发送至励磁调节器,励磁调节器控制将供电电源由第二电源切换为第一电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冷却风机本体;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器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包括第二触点;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冷却风机本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空气开关和第二空气开关,
所述第一电源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一触点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开关与所述第二触点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器还包括第一控制线圈,所述第一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一触点相互分离,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所述第一触点闭合;
所述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二控制线圈,所述第二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二触点相互分离,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所述第二触点闭合;
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励磁调节器,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一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二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锁扣器和第二锁扣器,
所述第一锁扣器与所述第一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一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线圈失电;
所述第二锁扣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互锁,在所述第二锁扣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二控制线圈失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器包括第三控制线圈,所述第二锁扣器包括第四控制线圈,
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一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线圈的设置位置相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和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所述第三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并联连接,所述第四浪涌电压抑制器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并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中间继电器,所述中间继电器包括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五控制线圈;所述第五控制线圈与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相互分离,第五控制线圈在通电状态下励磁,以控制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四触点闭合;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三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五控制线圈相连接,
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控制线圈相连接,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四控制线圈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一监视继电器和第二监视继电器;
所述励磁调节器具有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励磁调节器的第五端通过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
CN202122586869.7U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源装置 Active CN216625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6869.7U CN2166253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6869.7U CN2166253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5372U true CN216625372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6869.7U Active CN216625372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5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2610B2 (ja) 遮断器及びその開閉方法
WO2019057026A1 (zh) 继电器及使用该继电器的动力电池电路
CN110988665B (zh) 弹簧式断路器合闸功能异常报警方法
CN216625372U (zh) 一种电源装置
WO2018020364A1 (en) Voltage loss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tarting cabinet
CN108287305A (zh) 一种高压断路器合闸控制回路故障判断查找方法
CN110970866A (zh) 一种接触器控制装置和供电系统
CN107843807B (zh) 一种在电压跌落的瞬间可及时关断电网的监测系统
CN211405921U (zh) 一种电厂电动机控制装置
JP2002521801A (ja) 短絡防護装置
CN214314569U (zh) 高压断路器控制装置
CN108574275B (zh) 一种断电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供电设备
CN111756033B (zh) 高压开关装置
CN211857216U (zh) 一种新型消防切非电路
CN205392718U (zh) 一种磨煤机开关控制系统
CN104992887A (zh) 一种永磁机构断路器的欠压脱扣装置
CN220553391U (zh) 用于接触器的开关模块及接触器模组
CN203746700U (zh) 一种接触器灭磁装置
CN220234504U (zh) 一种新型单接点控制高压电动机启停的控制电路
CN218216671U (zh) 断路器控制回路和断路器防跳模块
CN214588642U (zh) 一种智能熔断继电器
CN116844919B (zh) 一种快速分断的电磁继电器
RU2160478C2 (ru) Однофазный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с динамическим отключением
CN218300925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控制回路
CN112260231B (zh) 断路器防跳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