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4135U - 断路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4135U
CN216624135U CN202121632775.2U CN202121632775U CN216624135U CN 216624135 U CN216624135 U CN 216624135U CN 202121632775 U CN202121632775 U CN 202121632775U CN 216624135 U CN216624135 U CN 216624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vity
circuit breaker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27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杨以亮
沈维佳
李凌飞
吴越
刘亚南
张莹
徐永富
韦尚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27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4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4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4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壳体,其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配合的上盖、上基座、中基座和下基座;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上盖上的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安装智能模块的结构,形成在上盖和上基座之间的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安装操作机构、灭弧室、触头系统、牵引杆的结构,形成在上基座和中基座之间的第三腔体,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安装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和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形成在中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结构;所述断路器壳体,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便于装配。

Description

断路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壳体。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低压电气领域中重要的电器元件之一,其用于接通和分断电流;当电路中发生过电流或短路故障时,断路器自动切断电路,实现对于电源线路、电动机等线路和设备保护。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基本均采用螺钉紧固接线端子与外部铜排的方式完成接线,接线时需要对每组螺钉进行旋拧,操作繁复,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布在壳体上下两侧,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壳体,其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便于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壳体,其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配合的上盖、上基座、中基座和下基座;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上盖上的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安装智能模块的结构,形成在上盖和上基座之间的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安装操作机构、灭弧室、触头系统、牵引杆的结构,形成在上基座和中基座之间的第三腔体,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安装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和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形成在中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盖还设有供操作机构的操作手柄穿过的上盖手柄孔,所述上盖包括面盖和上盖座,第一腔体形成在面盖和上盖座之间,第二腔体形成在上盖座和上基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盖座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的智能模块安装槽和/或附件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的报警触头安装槽、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上盖座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的智能模块安装槽和附件安装槽,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的报警触头安装槽,用于安装辅助触头的辅助触头安装槽,用于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的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
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辅助触头的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和用于安装第二辅助触头的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所述报警触头安装槽、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和磁通变换器安装槽位于上盖手柄孔一侧,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和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位于上盖手柄孔另一侧;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位于第一腔体的一端,报警触头安装槽、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 欠压脱扣器安装槽、磁通变换器安装槽和上盖手柄孔位于第一腔体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面盖包括与智能模块安装槽对应配合的面盖智能模块孔以及转动设置在面盖智能模块孔内用于遮挡面盖智能模块孔的透明的第一盖板。
优选的,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滑动安装与辅助触头驱动配合辅助推杆的推杆安装孔,推杆安装孔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盖座还设有用于安装断路器连接板结构且能使断路器连接板结构断路器连接板伸出和收入上盖内的连接板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盖座还设有供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的锁定部穿过的锁定部伸出孔和用于避让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的按压件的按压件避让槽,锁定部伸出孔和按压件避让槽分别设置在上盖的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对侧壁上且均与第一腔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基座包括用于支撑灭弧室的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用于转动支撑动触头机构的转轴的上基座转轴安装槽,用于避让静触头的静触点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以及供磁脱扣机构穿过的上基座避让孔;所述上基座触头配合孔和上基座避让孔均分别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和上基座转轴安装槽依次设置在上基座触头配合孔和上基座避让孔之间且均设置在上基座面向上盖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均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上基座灭弧室支撑板,两个基座灭弧室支撑板分别位于上基座触头配合孔两侧且与一个灭弧室配合,静触头与静触头导电板为一体式结构,静触头导电板设置在第三腔体内,静触头的静触点通过上基座触头配合孔与第二腔体内的动触头机构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基座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基座转轴安装槽设置在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所述上基座相间隔断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每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内均设有上基座触头配合孔、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和上基座避让孔。
优选的,所述中基座包括用于供静触头导电板穿过的静触头导电板插孔、用于供动触头导电板穿过的动触头导电板插孔以及位于静触头导电板插孔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之间用于分隔静触头导电板和动触头导电板的中基座隔档,静触头导电板插孔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分别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优选的,所述中基座还包括用于安装排气件的排气件安装位,排气件安装位和上基座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排气件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配合,排气件安装位位于中基座面向上基座的一侧,排气件安装位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分别位于中基座两端,静触头导电板插孔位于排气件安装位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中基座还包括中基座相间隔断板,相间隔断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单相安装空间;每个所述单相安装空间内均设有静触头导电板插孔、动触头导电板插孔以及排气件安装位。
优选的,所述下基座包括供外部的进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进线夹紧器插孔、供外部的出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出线夹紧器插孔以及与线路板信号口插孔。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安装用于驱动连接器松开和/或夹紧的驱动机构的驱动安装结构,驱动安装结构包括驱动臂避让孔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的驱动杆安装结构,驱动臂避让孔分布在下基座、中基座和上基座上,或分布在下基座、中基座、上基座和上盖上;两个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分别位于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包括设置在上盖上的上盖驱动臂避让孔、设置在上基座上的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设置在中基座上的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上盖驱动臂避让孔、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和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依次相连形成驱动臂避让孔。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面盖还包括驱动臂收纳槽和第二盖板,驱动臂收纳槽与驱动臂避让孔与上盖驱动臂避让孔连通,第二盖板转动设置在驱动臂收纳槽内用于遮盖驱动臂收纳槽。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安装结构包括分别与驱动杆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限位配合的设置在中基座上的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和设置在下基座上的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驱动杆的导向柱配合的中基座驱动杆导向槽;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的底壁上还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复位弹簧的中基座弹簧槽。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布线通道,布线通道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的走线槽、与走线槽配合用于遮挡走线槽的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中基座上的中基座走线孔,走线槽设置在上盖和上基座的外侧壁上,中基座走线孔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优选的,两个所述走线槽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上,位于操作手柄的转动平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走线槽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盖座上的上盖座走线孔和上盖座走线槽,以及设置在上基座上的上基座走线孔和上基座走线槽;所述上盖座走线孔、上盖座走线槽、上基座走线槽和上基座走线孔依次相连;所述上盖座走线槽一端通过上盖座走线孔与第一腔体连通,上盖座走线槽另一端与上基座走线槽一端相连,上基座走线槽另一端通过上基座走线孔与第三腔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壳体是用于三相断路器的壳体,其长度和宽度相等,高度大于壳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壳体,其上盖、上基座、中基座和下基座结构紧凑,形成多个模块化安装空间,有利于简化断路器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还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的隔离,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1相比去除了第一手柄机构和第二手柄机构;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2相比去除了面盖;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图3a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上盖座的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断路器壳体的外部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座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安装板的一种设置方式;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座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安装板的另一种设置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面向上基座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面向下基座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手柄机构和第一手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手柄机构和第一手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手柄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使连接器释放导电板;
图13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手柄机构和第一手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手柄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使连接器释放导电板,第二手柄机构驱动断路器从断路器安装位中脱出;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与连接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连接器处于张开状态;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连接器处于夹紧状态;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图17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示出了辅助触头装置与上盖座的装配关系;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示出了辅助触头装置与上盖座的装配关系;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座的面向上基座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推杆安装孔的结构;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图23的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灭弧室、接触系统、引弧结构和排气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闭合状态;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灭弧室、接触系统、引弧结构和排气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分断状态;
图28是本实用新型排气件的仰视角度下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的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在脱扣状态下的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在分闸状态下的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按压件避让槽;
图35是本实用新型按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磁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磁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磁轭的侧面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磁轭和衔铁的正面投影结构示意图,示出了磁轭和衔铁内的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a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8、牵引杆9、触头系统、灭弧室12、磁脱扣机构 16、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10-2和连接器11;所述操作机构8和连接器11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两端,每个连接器11一端均与静触头导电板或动触头导电板10-2插接配合,每个连接器11另一端与外接导电板插接连接器11沿断路器的高度方向与导电板插接配合;所述灭弧室12、触头系统和磁脱扣机构16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并排设置,触头系统位于操作机构8和连接器11之间,静触头导电板和动触头导电板10-2并排间隔设置在触头系统和连接器11之间、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触头系统的静触头10-1和动触头10-0相连;所述牵引杆9转动设置在操作机构8一侧且与其驱动配合,用于触发操作机构8 脱扣。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布局合理,操作机构和连接器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两端,提高了断路器的绝缘性能,保护了操作人员的用电安全,而且连接器实现了断路器与外部电路的插拔式配合,提高了断路器的安装和接线效率;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连接器松开插入其中的导电板,避免了断路器插拔过程中,连接器与导电板的摩擦,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体能消耗。
优选的,如图1-3a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驱动结构21,驱动机构21一端与连接器11连接,驱动连接器11松开和夹紧插入其中的导电板。
如图1-3a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以图1-3a的上下方向为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以图1-3a的左右方向为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以图1-3a 纸面内外方向为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
如图1-3a、26-28所示,所述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10-1,动触头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的触头支持10-3以及与静触头 10-1配合使用的动触头10-0;每个所述动触头10-0一端设有动触点,另一端与动触头导电板10-2相连;每个所述静触头10-1均设有与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且与静触头导电板相连。
优选的,如图1-3a、36所示,所述动触头10-0与动触头导电板10-2 通过动触头软连接10-4相连;所述静触头10-1与静触头导电板为一体式结构,静触头导电板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第三腔体内,静触头10-1的静触点通过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伸入断路器壳体的第二腔体与动触头机构配合;所述动触头导电板10-2和静触头导电板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器11连接,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器11与外部的进线导电板和出线导电板连接。
如图1-3a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智能模块7、电流互感器18 和线路板组件;所述智能模块7与操作机构8设置在断路器壳体高度方向上的同一端,智能模块7位于操作机构8的操作手柄8-0摆动方向的一端外侧;所述电流互感器18位于触头系统的动触头机构和连接器11之间,套设在动触头导电板10-2上;所述线路板组件和连接器11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线路板组件和电流互感器18在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智能模块7为带控制芯片的线路板或线路板组,为PCB 板;所述电流互感器18一则为控制器供电,二是用于检测电流,传送电流信号给智能模块7;当然,也可以不为智能模块7供电。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19-0和设置在线路板19-0上的线路板信号端19-1,线路板信号端19-1用于接收断路器外部信号以及向断路器外部输出信号。
如图1-3a、4-5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配合的上盖1、上基座2、中基座3和下基座4;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上盖1和上基座2之间的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安装操作机构8、灭弧室12、触头系统、牵引杆9的结构,形成在上基座2和中基座3之间的第三腔体,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安装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10-2和电流互感器18的结构,形成在中基座3和下基座4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用于安装连接器11和线路板组件的结构。进一步的,如图1-3a、4-5所示,所述上盖1还设有供操作机构8 的操作手柄8-0穿过的上盖手柄孔。
优选的,如图1-3a、4-5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安装用于驱动连接器11松开和夹紧插入其中的导电板的驱动机构21的驱动安装结构。进一步的,如图13a-1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1一端与连接器11连接,驱动机构21的另一端伸到第二腔体内与触头支持10-3或操作机构8连接,或者驱动机构21的另一端伸到断路器壳体外便于用户操作以驱动连接器11 松开和夹紧插入其中的导电板。进一步的,如图1-3a、4-6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上盖1上的第一腔体以及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结构。
所述断路器壳体,其上盖、上基座、中基座和下基座结构紧凑,形成多个模块化安装空间,有利于简化断路器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将连接器11与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10-2分隔在不同的腔体内,提高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的隔离,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绝缘性能。
如图4-7所示,所述上盖1包括配合使用的面盖1-1和上盖座1-0,第一腔体形成在面盖1-1和上盖座1-0之间,第二腔体形成在上盖座1-0和上基座2之间。所述上盖座1-0中部设有供操作手柄8-0穿过的上盖座手柄孔1-04,面盖1-1中部设有供操作手柄8-0穿过的面盖手柄孔1-10,面盖手柄孔1-10和上盖座手柄孔1-04组成上盖手柄孔,所述面盖手柄孔1-10 套设在上盖座手柄孔1-04的壳体外部。
优选的,如图1-3a、9-12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为三相断路器,其断路器壳体的长度和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高度大于长度和宽度。进一步的,如图1-3a、9-12所示,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三组触头系统、三组灭弧室、三组静触头导电板、三组动触头导电板10-2、三组用于连接进线导电板的进线端连接器和三组用于连接出线导电板的出线端连接器,三组进线端连接器和三组出线端连接器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三组静触头导电板和三组动触头导电板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所述进线导电板和出线导电板均为外接导电板,分别用于将电源输入和输出。
如图1、13a-13c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与驱动机构21另一端驱动配合的第一手柄机构24,第一手柄机构24与操作机构8位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同一端且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外侧,第一手柄机构24通过驱动机构21驱动连接器11松开和夹紧插入其中的导电板(导电板可以是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10-2和外接导电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可拆卸式安装在断路器壳体外部。进一步的,如图1-3a所示,所述断路器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的进线端连接器和出线端连接器,驱动杆21-2设置在进线端连接器和出线端连接器之间,分别与二者驱动配合,驱动进线端连接器和出线端连接器同步松开和夹紧导电板。
如图14、15、20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驱动臂21-0和驱动杆21-2,驱动杆21-2与连接器11并排设置在第四腔体内,且驱动杆21-2滑动设置在进线端连接器和出线端连接器之间,驱动臂21-0一端与驱动杆21-2驱动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手柄机构24驱动相连;两根所述驱动臂21-0平行间隔设置且均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分别与断路器壳体的一对侧壁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臂21-0与驱动杆21-2通过导向柱21-1 相连。
优选的,如图13a-15所示,所述驱动臂21-0包括驱动臂折叠段21-01 和驱动臂连接段21-02,驱动臂折叠段21-01一端与驱动臂连接段21-02一端转动相连,驱动臂折叠段21-01另一端与第一手柄机构24驱动相连,驱动臂连接段21-02另一端与驱动杆21-2驱动相连;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 被拆除时,驱动臂折叠段21-01可折叠入断路器壳体内。
如图16-19所示,所述连接器11包括连接器支架11-2、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连接器弹性夹紧机构11-1和连接器张开机构11-3;两组所述连接器导电结构11-0相对设置安装在连接器支架11-2上,使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的两端之间形成用于插接导电板的两个连接器插接端;两组所述连接器导电结构11-0分别转动安装在连接器支架11-2上且能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移动,连接器弹性夹紧机构11-1和张开机构11-3分别驱动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靠近和远离;所述连接器张开机构11-3与驱动机构21驱动相连。
如图16-17、19所示,所述弹性夹紧机构11-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导电结构11-0外侧的连接器弹性件,两个连接器弹性件分别从两个连接器导电结构11-0两侧推动两个连接器导电结构11-0相互靠近。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支架1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器支架侧板11-21,以及分别连接在两个连接器支架侧板11-21之间的连接器支架支撑臂11-20,两组所述连接器导电结构11-0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器支架支撑臂11-20之间,连接器弹性件远离对应连接器导电结构11-0一侧的中部与连接器支架支撑臂11-20限位,连接器弹性件靠近对应连接器导电结构11-0一侧的两端分别与该连接器导电结构11-0抵接。具体的,所述连接器弹性件为弹性板,连接器11处于张开状态时,弹性板向连接器导电结构11-0弯曲蓄能,连接器11处于夹紧状态时,弹性板舒张释能。
如图16-18所示,所述连接器张开机构11-3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器凸轮结构,连接器凸轮结构从内侧分别顶开两个连接器导电结构11-0;所述驱动机构21的驱动杆21-2与连接器凸轮结构驱动相连,驱动连接器凸轮结构转动。进一步的,如图16-18所示,所述连接器凸轮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器凸轮轴11-3,连接器凸轮轴11-3包括凸轮轴长径部11-31和凸轮轴短径部11-30,连接器凸轮轴11-3通过凸轮轴长径部11-31驱动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11-0相互远离,凸轮轴短径部11-30分别与两组连接器导电结构 11-0相对时连接器11夹紧插入连接器插接端内的导电板。
如图14和1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21还包括连接器旋转机构21-4,连接器旋转机构21-4一端与驱动杆21-2相连,另一端与连接器11的连接器凸轮结构相连。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通过驱动臂21-0驱动驱动杆21-2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杆21-2驱动连接器旋转机构21-4 和连接器凸轮轴11-3同步以连接器凸轮轴11-3的轴线为轴转动,使连接器凸轮轴11-3的凸轮轴长径部11-31或凸轮轴短径部11-30与连接器导电结构11-0配合,以使连接器11松开或夹紧导电板。
如图1、13a-13c所示,为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包括第一杠杆臂24-1和第一操作杆24-0,两条第一杠杆臂24-1相对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操作机构8的操作手柄8-0的两侧;每条所述第一杠杆臂24-0中部通过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与驱动机构21的一条驱动臂24-0相连,一端与第一操作杆24-0相连,另一端与断路器壳体配合;所述第一操作杆24-0和两条第一杠杆臂24-1整体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操作杆24-0带动第一杠杆臂24-1绕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一杠杆臂24-1的另一端与断路器壳体配合将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顶起,并通过驱动臂21-0带动驱动杆21-2移动,使连接器11 松开插入其中的导电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杠杆臂24-1包括设置在其与断路器壳体配合的一端的第一杠杆臂滑轮24-3,以减小在第一杠杆臂24-1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杠杆臂24-1与断路器壳体的摩擦力;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杠杆臂定位槽1-13,第一杠杆臂24-1转动到位后,第一杠杆臂滑轮24-3落于第一杠杆臂定位槽1-13内,使第一杠杆臂24-1保持静止。
需要指出的,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并不仅限于上述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是第一杠杆臂24-1中部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第一杠杆臂24-1 一端与第一操作杆24-0相连,另一端与驱动机构21的驱动臂21-0配合,第一操作杆24-0带动第一杠杆臂24-1转动时,第一杠杆臂24-1驱动驱动臂21-0(例如二者抵接)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传动给驱动杆21-2,驱动杆21-2驱动连接器11松开插入其中的导电板。当然,所述第一手柄机构24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实现,只要使驱动臂21-0能够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移动并传动给驱动杆21-2即可。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是通过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外的独立的第一手柄机构控制驱动机构21,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21也可以与操作机构或触头支持10-3 联动,如驱动臂21-0与操作机构或触头支持10-3连接,在操作机构或触头支持10-3驱动断路器合闸和分闸时,同时通过驱动机构21驱动连接器 11松开和夹紧导电板。
如图7-12所示,所述驱动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供驱动臂21-0穿过的驱动臂避让孔以及用于安装、限位和导向驱动杆21-2的驱动杆安装结构;驱动杆安装结构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的中部,驱动杆21-2滑动设置在进线端连接器和出线端连接器之间,驱动臂避让孔分布在下基座4、中基座3和上基座2上,或分布在下基座4、中基座3、上基座2和上盖1上,两个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分别位于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驱动臂避让孔一端与操作机构8位于断路器壳体高度方向上的一端,驱动臂避让孔另一端向断路器壳体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延伸。
如图7-12所示,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包括设置在上盖1上的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设置在上基座2上的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以及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和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依次相连形成驱动臂避让孔。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臂避让孔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内侧,驱动臂避让孔的避让孔侧壁将驱动臂避让孔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隔开来,使驱动臂避让孔一端从上盖1处面向第一手柄机构24,另一端与第四腔体连通以与驱动杆21-2相连。需要指出的,所述驱动臂避让孔的避让孔侧壁可以是开放式的,仅设有对驱动臂21-0进行限位和导向的结构,并且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也可以是连通的;或者,所述驱动臂避让孔也可以是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外侧的凹槽,凹槽中设有对驱动臂21-1 进行限位和导向的结构;也就是说,驱动臂避让孔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其位置和形式的简单改变均应落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设置在上盖座1-1 上,面盖1-1设有驱动臂收纳槽1-12,驱动臂收纳槽1-12的底壁上设有面盖驱动臂避让孔,驱动臂21-0的驱动臂连接段21-02插置在驱动臂避让孔内,另一端凸出在驱动臂收纳槽1-12内以与驱动臂折叠段21-01转动相连,驱动臂折叠段21-01与第一手柄机构24解除连接后,可通过转动以收纳在驱动臂收纳槽1-12内。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还包括第二盖板1-3,第二盖板1-3设置在驱动臂收纳槽1-12内与驱动臂收纳槽1-12相对,以遮挡驱动臂收纳槽1-12;所述第二盖板1-3一端与面盖1-1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面盖1-1上还设有第一杠杆臂定位槽1-13,用于与第一手柄机构24配合定位。
如图10-12所示,所述驱动杆安装结构包括分别与驱动杆21-2的移动方向上的两端限位配合的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和设置在下基座4上的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具体的,如图1、3a所示,所述驱动杆21-2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 3-8与驱动杆21-2的上端配合,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与驱动杆21-2的下端配合。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驱动机构21的导向柱21-1配合的中基座操作杆导向槽3-7;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的底壁上还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复位弹簧21-3的中基座弹簧槽3-6。优选的,如图14和20所示,所述驱动杆21-2包括设置在一端分别与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配合的两个驱动杆导向足21-20,分别滑动插置在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内。
如图1、13a-13c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第二手柄机构23,第二手柄机构23与驱动机构21驱动配合且与断路器安装位配合,第二手柄机构23与操作机构8位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同一端且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外侧,第二手柄机构23通过驱动机构21驱动连接器11松开和夹紧插入其中的导电板,第二手柄机构23还能以断路器安装位为支点摆动,并通过驱动机构21将断路器拔出断路器安装位。
如图1、13a-13c所示,为所述第二手柄机构23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手柄机构23包括第二操作杆23-0、第二杠杆臂23-1和第二配合臂23-3,两条第二杠杆臂23-1分别位于操作机构8的操作手柄8-0两侧,中部与第一手柄机构24的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转动相连,一端与第二操作杆23-0 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杠杆臂连接轴23-2与第二配合臂23-3一端相连,第二配合臂23-3另一端与断路器的安装位壳体的插框连接,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操作杆23-0带动第二杠杆臂23-1绕第二杠杆臂连接轴23-2转动,第二杠杆臂23-1通过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将断路器从断路器安装位拔出。所述第二手柄机构23一则用于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也即是通过第一手柄机构24驱动连接器11松开导电板后,将断路器从断路器安装位处拔出;二来,在第一手柄机构24失效时,例如连接器11和导电板发生熔焊的情况,第二手柄机构23强制将断路器从断路器安装位拔出。
需要指出的,如图13a-13c所示,所述第二手柄机构23与断路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手柄机构23整体套设在第一手柄机构24的外部;所述第二操作杆23-0与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之间的力臂>第一操作杆24-0 与第一杠杆臂连接轴24-4之间的力臂,因此,第二手柄机构23可以对断路器施以更大的力矩,以将无法正常分开的连接器11和导电板分开。
如图1-3b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测温模块22,所述连接器 11还包括连接器壳体20,测温模块22安装在连接器壳体20内用于监测插入连接器11的导电板的温度。测温模块22包括测温管22-0以及与测温管 22-0连接的测温管驱动弹簧22-1;所述连接器11还包括连接器壳体20,在连接器壳体20上设有测温孔20-0,测温管22-0滑动安装在测温孔20-0 内,测温管驱动弹簧22-1驱动测温管22-0向连接器壳体20内移动压紧在插入连接器11的导电板。进一步的,如图1-3a所示,所述测温模块22设置在连接器壳体20的供外接导电板插入的一端;所述测温管22-0的移动方向与导电板插入连接器11的方向垂直。需要指出的,所述连接器壳体20 上可以设置多个测温孔20-0,其中一个测温孔20-0内设置测温管22-0和测温管驱动弹簧22-1,以避开断路器内其他结构的干扰,在最佳位置进行测温。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断路器附件,断路器附件包括报警触头27-1、辅助触头27-2、磁通变换器27-5、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辅助触头27-2包括第一辅助触头27-20和第二辅助触头27-21;所述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 27-4包括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优选包括报警触头27-1、辅助触头27-2、磁通变换器27-5、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辅助触头27-2包括第一辅助触头27-20和第二辅助触头27-21,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 包括分励脱扣器和欠压脱扣器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报警触头27-1、第一辅助触头27-20和磁通变换器27-5位于上盖手柄孔一侧,第二辅助触头27-21以及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位于上盖手柄孔另一侧,智能模块7位于第一腔体一端,报警触头27-1、辅助触头27-2、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磁通变换器27-5和上盖手柄孔位于第一腔体另一端。具体的,如图4所示方向,所述智能模块7位于第一腔体的后端,报警触头27-1、辅助触头27-2、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磁通变换器27-5和上盖手柄孔位于第一腔体的前端;所述报警触头27-1、第一辅助触头27-20和磁通变换器27-5位于上盖手柄孔左侧,第二辅助触头27-21和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位于上盖手柄孔右侧。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模块化的装配在所述上盖座1-0的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内。
如图4和7所示,所述上盖座1-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和/或附件安装槽。需要指出的,所述第一腔体内附件安装槽的个数和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如图4和7所示,所述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27-1的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用于安装辅助触头27-2的辅助触头安装槽、用于安装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的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27-5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中的至少一个;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腔体内还可以设置用于安装不同于上述各种附件的其他断路器附件的安装槽,由于断路器附件的种类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展开描述。
如图4和7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中,所述上盖座1-0优选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和附件安装槽,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27-1的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用于安装辅助触头27-2的辅助触头安装槽、用于安装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的分励/欠压脱扣器模块安装槽1-09、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27-5 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进一步的,如图4和7所示,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辅助触头27-20的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和用于安装第二辅助触头27-21的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1-08;所述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和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位于上盖手柄孔一侧,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1-08和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位于上盖手柄孔另一侧;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位于第一腔体的一端,报警触头安装槽1-06、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和上盖手柄孔位于第一腔体的另一端。需要指出的,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报警触头安装槽1-06、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模块安装槽1-09、磁通变换器1-010在第一腔体内的位置,可以与上述方式呈镜像方式布置,或者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面盖1-1包括与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 对应配合的智能模块孔1-11,操作人员可通过智能模块孔1-11操作智能模块7;所述上盖1还包括透明的第一盖板1-2,第一盖板1-2转动设置在面盖智能模块孔1-11内用于遮挡面盖智能模块孔1-11,操作人员可透过第一盖板1-2观察智能模块7。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 的侧壁上设有多根用于定位安装智能模块7的智能模块定位筋1-011。
如图7、21-25所示,所述上盖座1-0还包括上盖基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位于上盖基板两侧;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10-1;所述断路器还包括辅助触头装置,辅助触头装置包括驱动配合的辅助触头27-2和辅助推杆28;所述辅助触头27-2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上盖基板设有推杆安装孔,推杆安装孔包括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孔段1-020以及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孔段1-019,第一孔段1-020 和第二孔段1-019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壳体台阶面;所述辅助推杆21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孔段1-020内与动触头机构驱动配合的推杆基座部28-0以及滑动设置在第二孔段1-019内与辅助触头27-2驱动配合的推杆驱动部28-1,推杆驱动部28-1和推杆基座部28-0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推杆台阶面,第一推杆台阶面与第一壳体台阶面相对限位配合,遮挡推杆安装孔且限定辅助推杆28向第一腔体所在方向的滑动距离。所述第一推杆台阶面与第一壳体台阶面相对限位配合遮挡推杆安装孔,使断路器分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气体很难从辅助推杆与推杆安装孔的装配处进入第一腔体,避免了断路器壳体炸裂的情况(尤其是面盖1-1被炸开),保证了断路器可靠的分断能力。
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至少设有由第一辅助触头27-20、第二辅助触头27-21与各自对应的辅助推杆28组成的两组辅助触头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可以设置更多组的辅助触头装置,以实现更多的检测和/或指示和/或控制功能需求。
优选的,如图21、22和24所示,所述推杆安装孔还包括扩展槽1-021,扩展槽1-021设置在第二孔段1-019与第一孔段1-020相连的一端的一侧且扩展槽1-021分别与第一孔段1-019和第二孔段1-020连通;所述辅助推杆28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扩展槽1-021内的推杆扩展部28-3,推杆扩展部 28-3位于推杆驱动部28-1与推杆基座部28-0相连的一端的一侧,推杆扩展部28-3分别与推杆驱动部28-1和推杆基座部28-0相连;所述推杆扩展部28-3包括面向第一腔体的第二推杆台阶面,扩展槽1-021包括面向第二腔体的第二壳体台阶面,第二推杆台阶面与第二壳体台阶面相对限位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触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断路器壳体和推杆扩展部28-3 之间的推杆复位弹簧29,推杆复位弹簧29向辅助推杆28施加使其向第二腔体所在方向移动的第一复位力。进一步的,所述扩展槽1-021的底壁上还设有与扩展槽1-021连通的弹簧容纳腔1-022,辅助推杆28还包括设置在推杆扩展部28-3上的推杆弹簧限位柱28-4,推杆复位弹簧29置于弹簧容纳腔1-022内,一端套设在推杆弹簧限位柱28-4上。
优选的,如图25所示,所述推杆驱动部28-1包括设置在其侧面上的推杆限位凸起28-2;如图21和22所示,所述推杆驱动部28-1带动推杆限位凸起28-2穿过第二孔段1-019后与第二孔段1-019端部外侧限位配合,阻止辅助推杆28从推杆安装孔中脱出进入第一腔体内。
优选的,如图21、22和25所示,所述推杆基座部28-0包括推杆受力弧面28-00,动触头机构包括枢转设置的触头支持10-3,触头支持10-3包括与推杆受力弧面28-00配合的支持施力弧面10-30。
优选的,如图21和22所示,所述辅助触头27-2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包括与推杆驱动部28-1驱动配合的触发凸台;所述断路器分闸时,动触头机构驱动辅助推杆28向第一腔体滑动使推杆驱动部28-1驱动触发凸台动作;所述断路器合闸时,辅助推杆28复位向第二腔体滑动使推杆驱动部28-1释放触发凸台。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用于连接报警触头27-1和线路板组件的第一导线,用于连接第一辅助触头27-20和线路板组件的第二导线,用于连接第二辅助触头27-21和线路板组件的第三导线,用于连接静触头10-1和智能模块7的电压测试线,连接电流互感器18和线路板组件的第四导线,以及用于连接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和线路板组件的第五导线。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用于连接磁通变换器和智能模块7的第六导线,48V辅助电源线,以及用于连接线路板组件和测温模块22的测温导线。
如图1、2、4、5、7-11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布线通道,布线通道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的走线槽、与走线槽配合用于遮挡走线槽的连接板5以及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走线孔3-100,走线槽设置在上盖1和上基座2的外侧壁上,中基座走线孔3-100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进一步的,如图4、7-9所示,所述走线槽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盖座1-0上的上盖座走线孔1-00和上盖座走线槽1-016,以及设置在上基座2上的上基座走线孔2-0和上基座走线槽2-016;所述上盖座走线孔 1-00、上盖座走线槽1-016、上基座走线槽2-016和上盖座走线孔2-0依次相连;所述上盖座走线槽1-016通过上盖座走线孔1-00与第一腔体连通,上基座走线槽2-016通过上基座走线孔2-0与第三腔体连通。
优选的,如图4、7-9所示,两个所述走线槽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一对侧壁上。具体的,如图4所示方向,两个所述走线槽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上,位于操作机构8的操作手柄8-0 的转动平面的两侧。
具体的,如图1、2、4所示,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报警触头27-1相连,另一端由第一腔体,经由走线槽进入第三腔体,再经由中基座走线孔3-100 进入第四腔体后与线路板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第一辅助触头 27-20相连,另一端由第一腔体,经由走线槽进入第三腔体,再经由中基座走线孔3-100进入第四腔体后与线路板组件相连;所述第三导线一端与第二辅助静触头27-21相连,另一端由第一腔体,经由走线槽进入第三腔体,再经由中基座走线孔3-100进入第四腔体后与线路板组件相连;所述电压测试线一端与智能模块7相连,另一端由第一腔体经由走线槽进入第三腔体,与静触头10-1相连;所述第四导线一端与电流互感器18相连,另一端由第三腔体经中基座走线孔3-100进入第四腔体后与线路板组件相连;所述第五导线一端与分励和/或欠压脱扣器模块27-4相连,另一端由第一腔体经由走线槽进入第三腔体,在经由中基座走线孔3-100进入第四腔体后,与线路板组件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从一个走线槽走线,电压测试线和第五导线从另一个走线槽走线。
所述布线通道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一是可以避免各类导线暴露在第二腔体内的触头系统所在空间内,避免分断产生的电弧气体对导线造成损坏;二是可以使断路器的内部结构更加整洁,提高断路器的绝缘性能,便于断路器内部空间的设计。
如图1-2、26-28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引弧结构17,引弧结构17设置在静触头10-1和灭弧室12之间且用于静触头10-1电连;所述断路器分断时,动触头10-0先与静触头10-1分断,然后与引弧结构17分断;所述断路器闭合时,动触头10-0先与引弧结构17接触,然后与静触头10-1闭合。进一步的,如图26-28所示,所述引弧结构17包括转动设置的引弧件17-0和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所述动触头10-0与静触头10-1 闭合时,使引弧件17-0向远离静触头10-1的方向摆动;所述动触头10-0 与静触头10-1分断时,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驱动引弧件17-0向静触头 10-1摆动。
优选的,所述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为弹簧片,弹簧片一端固定设置并与静触头10-1电连,弹簧片另一端与引弧件17-0配合,向引弧件17施加引弧件复位力,使引弧件17-0向静触头10-1摆动并接触限位配合。具体的,所述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为弧形弹簧片,弧形弹簧片的开口面向引弧件17-0,一端固定设置且与静触头10-1电连,另一端与引弧件17远离静触头10-1的一侧相抵。
优选的,如图27所示,所述动触头10-0与引弧件17-0分开后,引弧件17-0与静触头10-1限位配合。
优选的,如图26-27所示,所述引弧件17-0与动触头10-0配合的一端设有向灭弧室12所在方向延伸的引弧件引弧角17-02,动触头10-0设有向引弧件17-0凸起的动触头引弧角10-00;所述断路器闭合时,动触头引弧角10-00首先与引弧件17-0接触,然后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所述断路器分断时,动触点和静触点首先分断,然后动触头引弧角10-00与引弧件 17-0分断。
所述引弧结构17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二是能将电弧更快引入灭弧室内,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效率和分断性能;三是减少电弧对于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烧蚀,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7所示,为所述引弧件17-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弧件17-0包括依次相连的引弧件安装部17-00、引弧件主体部17-01和引弧件引弧角 17-02,引弧件17-0通过引弧件安装部17-00转动设置在静触头10-1一侧,引弧件主体部17-01在引弧件17-0与动触头10-0分开后与静触头10-1抵接限位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引弧件引弧件17-2和引弧件安装部17-00分别向引弧件主体部17-01两侧凸出,使引弧件17-0整体成Z字形结构。
优选的,如图27所示,所述引弧件引弧角17-02包括与动触头引弧角 10-00相对配合的引弧角引弧面。
优选的,如图27所示,所述引弧件安装部17-00转动安装在断路器的排气件13上。当然,所述引弧件安装部17-00也可以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或者静触头10-1上。
如图27所示,为所述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包括依次相连的弹性件固定部17-10、弹性件主体部 17-11和弹性件配合部17-12,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通过弹性件固定部 17-10固定设置,弹性件主体部17-11为弧形结构,其开口面向引弧件主体 17-01,弹性件配合部17-12与引弧件17-0抵接配合,向引弧件17-0施加弹性力,使其具有向静触头10-1运动的趋势。
优选的,如图27所示,所述弹性件固定部17-10为弧形结构,套设在排气件13上的排气件凸起13-0上,被静触头10-1的静导电板压紧固定。
如图1-2、26-28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灭弧室12和连接器11之间且可拆卸式安装在第三腔体内的排气件13,排气件13中部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入口与第二腔体连通且与灭弧室12相对配合,排气通道的出口与断路器壳体的侧壁上的排气窗相对配合。所述排气件13 可将第二腔体内由于动触头10-0和静触头10-1分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排出,从而降低第二腔体内的气压,避免断路器壳体发生炸裂。
如图1-2所示,所述排气件13的一端设置在中基座3上与其固定相连,另一端与上基座2配合。具体的,如图1、2、9所示,所述上基座2包括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静触头10-1设有静触点的一端置于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中,与动触头10-0配合;所述引弧件引弧角17-02穿过基座触头配合孔2-6后向灭弧室12延伸;如图1-2所示方向,所述排气件13上端与上基座2配合且与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相对,中基座3包括用于安装排气件13的排气件安装位3-014,排气件安装位3-014位于中基座3面向上基座2的一侧,排气件13下端固定在排气件安装位3-014内。
优选的,如图26-28所示,所述引弧件17-0转动设置在排气件13上,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一端固定在排气件13和静触头10-1之间。排气件 13上设有排气件固定凸起13-0,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一端固定在排气件固定凸起13-0和静触头10-1之间。采用独立式的排气件13可拆卸式的安装在第三腔体内,使得排气件13可以根据需要和损坏情况进行更换,而且还能便于引弧件17-0和引弧件复位弹性件17-1的安装和装配。当然,作为一种变劣的实施例,排气件13也可以与断路器壳体一体成型。
优选的,如图27-28所示,所述排气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通道第一段 13-2、通道第二段13-3、通道第三段13-4和通道第四段13-5;所述通道第一端13-2与第二腔体连通,通道第四段13-5与排气窗相对。进一步的,如图27所示,所述通道第一段13-2和通道第三段13-4均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通道第三段13-4相对于通道第一段13-2向静触头导电板所在方向偏移,通道第四段13-5的延伸方向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垂直,也即是通道第四段13-5的延伸方向与通道第一段13-2和通道第三段13-4 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静触头10-1与排气件13并排设置,固定设置在排气件13上。
如图36所示,所述磁脱扣机构16包括动触头软连接10-4、磁轭16-0、衔铁16-1和反力弹簧30;所述衔铁16-1一端与牵引杆9相连,另一端与磁轭16-0配合;所述动触头软连接10-4从磁轭16-0中穿过,动触头软连接10-4中流过短路电流时,磁轭16-0被磁化并吸附衔铁16-1,衔铁16-1 带动牵引杆9转动,触发操作机构8脱扣。
优选的,如图36-38所示,所述磁轭16-0整体呈U型结构,包括磁轭连接板16-03和两个磁轭臂,两个磁轭臂分别与磁轭连接板16-03的两端折弯相连,每条磁轭臂均包括依次相连的磁轭吸附板16-00、磁轭第一板 16-01和磁轭第二板16-02,磁轭第二板16-02一端与磁轭连接板16-03折弯相连,两块磁轭吸附板16-00相对设置且与衔铁16-1相对配合;所述磁轭第一板16-01相对于磁轭第二板16-02向一侧偏移,使磁轭第二板16-02 一侧形成避让空间16-05;所述动触头软连接10-4包括软连接竖直段和软连接横向段,软连接竖直段位于避让空间16-05内且位于磁轭第二板16-02 一侧,软连接横向段从两块磁轭第一板16-01之间穿过。上述结构设计,软连接竖直段位于两块磁轭第二板16-02一侧,不从二者之间穿过,而且软连接竖直段和磁轭第二板16-02之间存在空气气隙,增大了二者之间的磁场阻力,减小磁轭16-0被软连接竖直段磁化的程度,而且通过增加磁轭第一板16-01与软连接横向段的重叠,从而增强磁轭16-0产生的磁场,如图10所示,为磁轭16-0和衔铁16-1产生的磁场,增大在断路器发生短路故障时,磁轭16-0对于衔铁16-1的磁吸力,保证了磁脱扣机构16的可靠动作。
具体的,如图36所示方向,所述磁轭臂整体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磁轭第一板16-01相对于磁轭第二板16-02向远离动触头10-0的方向偏移,也即是磁轭第一板16-01相对于磁轭第二板16-02向右侧偏移,使磁轭第二板16-02一侧形成避让空间16-05,避让空间16-05和动触头 10-0分别位于磁轭第二板16-02的两侧,也即是磁轭第二板16-02右侧形成了避让空间16-05;所述软连接竖直段位于两块磁轭第二板16-02的远离动触头10-0的一侧,且软连接竖直段和磁轭第二板16-02之间设有空气间隙,软连接横向段则由右至左从两块磁轭第一板16-01之间穿过。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磁轭16-0还包括与磁轭连接板16-03折弯相连的磁轭安装板16-04,磁轭16-0通过磁轭安装板16-04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进一步的,如图1-2、9所示,所述上基座2设有上基座避让孔 2-1,磁轭16-0的磁轭臂从上基座避让孔2-1穿过进入第二腔体,以与衔铁16-1配合,磁轭安装板16-04位于第三腔体内与上基座2固定连接。
如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固定在上基座2上的牵引杆支架31,牵引杆9转动设置在牵引杆支架31上,反力弹簧30一端与牵引杆支架31相连,另一端与牵引杆9的牵引杆弹簧连接部相连;所述反力弹簧30通过牵引杆9向衔铁16-1施加复位力。
如图1-3a、29-35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8两侧的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和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15;所述断路器在断路器安装位且处于合闸状态时,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与断路器安装位限位配合,阻止断路器被拔出断路器安装位;所述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插入或拔出断路器安装位时,防带电插拔保护机构15使操作机构8脱扣。
如图29-32所示,为所述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摇臂组件8-1,摇臂组件8-1摆动以驱动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所述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包括与摇臂组件8-1驱动配合的推杆14-0,推杆14-0包括推杆锁定部14-00;所述摇臂组件8-1摆动使断路器合闸,同时驱动推杆锁定部14-00凸出在断路器壳体外部,用于与断路器安装位配合。进一步的,如图29-32所示,所述推杆14-0沿与断路器插入安装位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且滑动设置的断路器壳体上,推杆锁定部14-00能伸出断路器壳体外和缩回断路器壳体内。
优选的,如图29-32所示,所述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推杆14-0和断路器壳体配合的推杆复位弹簧14-1,断路器分闸或脱扣后,推杆复位弹簧14-1使推杆14-0的推杆锁定部14-00复位,缩回断路器壳体内部。
优选的,如图29-32所示,所述推杆14-0还包括与摇臂组件8-1驱动配合的推杆受力部14-02,所述推杆受力部14-02位于摇臂组件8-1的一侧,所述摇臂组件8-1包括转动设置的摇臂8-11和设置在摇臂8-11外侧凸起的摇臂驱动部8-10,合闸时摇臂组件8-1通过摇臂驱动部8-10推动推杆受力部14-02。进一步的,如图30-31所示,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脱扣状态或再扣状态时,摇臂驱动部8-10与推杆受力部14-02分离。
优选的,如图32所示,为所述推杆14-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杆14-0 包括推杆主体14-01、与摇臂组件8-1驱动配合的推杆受力部14-02以及与复位弹簧14-1配合的推杆弹簧连接部14-03,推杆锁定部14-00与推杆主体14-01一端相连,推杆受力部14-02和推杆弹簧连接部14-03均与推杆主体14-0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推杆锁定部14-00包括锁定部连接板和推杆锁定板,锁定部连接板一端与推杆主体折弯相连,另一端与推杆锁定板相连,推杆锁定部14-00的侧面与推杆主体的侧面垂直;所述推杆受力部 14-02凸起设置在推杆主体14-01另一端的一个侧边上,推杆受力部14-02 的侧面与推杆主体14-01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推杆受力部14-02竖直方向的侧边与摇臂8-11配合。
如图1、2、7所示,所述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推杆14-0滑动设置在上盖座1-0上从智能模块7和上盖座1-0之间穿过,上盖座1-0设有供推杆锁定部14-00穿过的锁定部伸出孔1-012。
如图33-35所示,为所述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15包括按压件15-0,按压件15-0包括按压件滑动部 15-01和分别与按压件滑动部15-01两端相连的按压件驱动部15-02和按压件受力部15-00;所述断路器壳体设有向其内部方向凹陷用于避让按压件受力部15-00的按压件避让槽1-05,按压件避让槽1-05的底壁上设有按压件装配孔1-019,按压件滑动部15-01滑动设置在按压件装配孔1-019内;所述按压件受力部15-00凸出在按压件避让槽1-05外部的一端受挤压,使按压件15-0直线移动,按压件驱动部15-02驱动牵引杆9转动,使操作机构 8脱扣。
如图33所示,所述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还包括按压件复位弹簧15-1,按压件复位弹簧15-1套设在按压件滑动部15-01上且位于断路器壳体的侧壁和按压件受力部15-00之间,按压件15-0还包括形成在按压件滑动部 15-01和按压件驱动部15-02的连接处的按压件限位面,按压件复位弹簧 15-1使按压件限位面与断路器壳体的侧壁的内侧面限位配合。
如图33所示,所述按压件受力部15-00包括设置在其自由端上第一按压件受力面和第二按压件受力面,第一按压件受力面和第二按压件受力面之间的夹角α>90°。
如图1、2、33和34所示,所述按压件避让槽1-05设置在上盖座1-0 上,通过按压件装配孔1-019与第一腔体连通。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锁定部伸出孔1-012和按压件避让槽1-05分别位于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
如图7和8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还包括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包括用于与断路器安装位的安装位壳体26相连的断路器连接板25-0;所述上盖座1-0设有用于安装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以及能使断路器连接板25-0伸出或收入上盖1内的连接板安装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设置在面盖1-1和上盖座1-0之间。
如图7所示,为所述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的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断路器连接板25-0滑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其滑动方向与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垂直,断路器连接板25-0可向断路器壳体外部滑动以伸出断路器壳体,或者向断路器壳体内部方向滑动以收入断路器壳体。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还包括用于导向断路器连接板25-0的连接板导向结构。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板导向结构包括连接板限位板25-1和连接板导向柱25-3,连接板限位板25-1 两端分别与上盖座1-0相连,中部与断路器连接板25-0相对且设有间隙,断路器连接板25-0上设有连接板导向孔25-4,连接板导向柱25-3固定在连接板限位板25-1上且一端插置在连接板导向孔25-4内。
优选的,如图6和7所示,所述连接板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座1-0 上用于滑动设置断路器连接板25的上盖座连接板滑槽1-02、设置在上盖座连接板滑槽1-02两侧用于导向和限位断路器连接板25的上盖座连接板限位筋1-03,连接板限位板25-1跨设在上盖座连接板滑槽1-02上。
如图8所示,为所述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断路器连接板25-0转动设置在断路器壳体上,断路器连接板25-0可通过转动伸出或收入上盖1内。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上盖座1-0设有用于转动安装断路器连接板25-0的连接板安装柱1-014以及设置在两根连接板安装柱1-014之间用于收纳断路器连接板25-0的连接板收纳槽1-015。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零飞弧窗,每个零飞弧窗均与一个灭弧室12相对配合;所述零飞弧窗设置在第二腔体的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个侧壁上,每个零飞弧窗内均为零飞弧罩6-2。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断路器为多相断路器(例如两相、三相、四相等),每一相的灭弧室12均与一个零飞弧窗相对配合。
如图1和2所示,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第一排气窗6-00、第二排气窗6-01、第三排气窗6-10和第四排气窗6-11;所述第一排气窗6-00和第二排气窗6-01分别设置在第三腔体的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对侧壁上,第一排气窗6-00与电流互感器18相对,第二排气窗与排气件13 相对;所述第三排气窗6-10和第四排气窗6-11分别设置在第四腔体的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对侧壁上且分别位于连接器11两侧。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断路器为多相断路器(例如两相、三相、四相等),每一相的电流互感器18均与一个第一排气窗6-00相对,每一相的排气件13均与一个第二排气窗6-01相对,每一相的连接器11两侧均设有第三排气窗6-10和第四排气窗6-11。
如图4-8所示,为所述上盖1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1包括面盖1-1 和上盖座1-0,第一腔体形成在面盖1-1和上盖座1-0之间。
所述上盖座1-0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报警触头安装槽1-06、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以及设置在上盖座1-0中部的上盖座手柄孔1-04;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包括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 1-08;所述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和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位于上盖座手柄孔1-04一侧(也是操作手柄8-0的转动平面的一侧),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1-08和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位于上盖座手柄孔1-04另一侧(也是操作手柄8-0的转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位于第一腔体的一端,报警触头安装槽1-06、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和上盖座手柄孔1-04位于第一腔体的另一端,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和上盖手柄孔1-04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上盖座1-0的还包括上盖座走线孔1-00和上盖座走线槽1-016,上盖座1-0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上盖座走线孔1-00和上盖座走线槽 1-016;所述上盖座1-0还包括连接板安装结构、锁定部伸出孔1-012和按压件避让槽1-05,连接板安装结构和按压件避让槽1-05设置在上盖座1-0 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壁上,锁定部伸出孔1-012设置在上盖座1-0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壁上。
所述面盖1-1包括面盖智能模块孔1-11、转动设置在面盖智能模块孔 1-11内用于遮盖面盖智能模块孔1-11的透明的第一盖板1-2、驱动臂收纳槽1-12、转动设置在驱动臂收纳槽1-12内用于遮盖驱动臂收纳槽1-12的第二盖板1-3、面盖手柄孔1-10以及第一杠杆臂定位槽1-13;两个所述驱动臂收纳槽1-12分别设置在操作手柄8-0的转动平面的两侧,两个第一杠杆臂定位槽1-13分别设置在操作手柄8-0的转动平面的两侧,面盖智能模块孔1-11与面盖手柄孔1-10沿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如图9所示,为所述上基座2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基座2包括用于支撑灭弧室12的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用于转动支撑动触头机构的转轴(也即是触头支持10-3)的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用于避让动触头10-0 的动触点和静触头10-1的静触点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以及供磁脱扣机构16以及动触头软连接10-4穿过的上基座避让孔2-1;所述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和上基座避让孔2-1均分别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和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依次设置在上基座触头配合孔 2-6和上基座避让孔2-1之间且均设置在上基座2面向上盖1的一侧;所述上基座2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的上基座走线槽2-016和上基座走线孔2-0,上基座2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上基座走线槽2-016和上基座走线孔2-0;所述上基座2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用于安装零飞弧窗的上基座零飞弧窗开槽2-7;所述上基座2还包括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两个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分别设置在上基座2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内侧;所述上基座2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的用于固定操作机构8的机构支架的上基座支架连接孔2-4。
优选的,如图1、2、9所示,每个所述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均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上基座灭弧室支撑板,同一组上基座灭弧室支撑板分别位于一个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两侧且与一个灭弧室12配合,两个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从灭弧室12的入口插入其中,以支撑灭弧室12。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上基座2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设置在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所述上基座相间隔断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多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每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内均设有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上基座避让孔2-1和上基座零飞弧窗开槽2-7。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上基座 2内设有两个上基座相间隔断板,将上基座2分隔为三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
如图10和11所示,为所述中基座3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基座3包括用于供静触头导电板穿过的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用于供动触头导电板 10-2穿过的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以及位于中基座静触头插孔3-1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之间用于分隔静触头导电板和动触头导电板10-2的中基座隔档3-09,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分别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两个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设置在中基座3的垂直于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内侧;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用于安装排气件13的排气件安装位3-014,排气件安装位3-014和上基座2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排气件13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配合,排气件安装位3-014位于中基座3面向上基座2的一侧,排气件安装位3-014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 分别位于中基座3两端,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位于排气件安装位3-014 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之间;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中基座走线孔3-100;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设置在其面向下基座4的一侧上的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中基座驱动杆导向槽 3-7,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的底壁上还设有中基座弹簧槽3-6;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其侧壁上的分别用于安装第三排气窗6-10和第四排气窗6-11的中基座第三排气窗开槽和中基座第四排气窗开槽。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设置在其面向上基座2一侧的中基座相间隔断板3-5和中基座动/静触头导电板隔断板3-09,中基座相间隔断板3-5将相邻两相的静触头导电板、相邻两相的动触头导电板10-2 隔开,中基座动/静触头导电板隔断板3-09将动触头导电板10-2和静触头导电板隔开。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设置在其面向下基座4的一侧上用于将线路板组件和连接器11分隔开的线路板组件挡板,中基座走线孔3-100位于线路板组件挡板和中基座3的侧壁之间。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穿过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后与连接器11插接配合,动触头导电板10-2穿过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后与连接器11插接配合。
如图12所示,为所述下基座4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基座4包括供外部的进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进线夹紧器插孔4-0、供外部的出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出线夹紧器插孔4-2以及与用于设置线路板组件的线路板接线端 19-1的线路板信号口插孔4-3;所述下基座4还包括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 4-1,两个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位于下基座4中部且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下基座4还包括设置在其侧壁上分别用于安装第三排气窗6-10和第四排气窗6-11的下基座第三排气窗开槽和下基座第四排气窗开槽,分别与中基座第三排气窗开槽和中基座第四排气窗开槽相对配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断路器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配合的上盖(1)、上基座(2)、中基座(3)和下基座(4);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形成在上盖(1)上的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结构,形成在上盖(1)和上基座(2)之间的第二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用于安装操作机构(8)、灭弧室(12)、触头系统、牵引杆(9)的结构,形成在上基座(2)和中基座(3)之间的第三腔体,设置在第三腔体内用于安装静触头导电板、动触头导电板(10-2)和电流互感器(18)的结构,形成在中基座(3)和下基座(4)之间的第四腔体,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用于安装连接器(11)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还设有供操作机构(8)的操作手柄(8-0)穿过的上盖手柄孔,所述上盖(1)包括面盖(1-1)和上盖座(1-0),第一腔体形成在面盖(1-1)和上盖座(1-0)之间,第二腔体形成在上盖座(1-0)和上基座(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座(1-0)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和/或附件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27-1)的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用于安装辅助触头(27-2)的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27-5)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座(1-0)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用于安装智能模块(7)的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和附件安装槽,附件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报警触头(27-1)的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用于安装辅助触头(27-2)的辅助触头安装槽,用于分励脱扣器和/或欠压脱扣器的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用于安装磁通变换器(27-5)的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
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辅助触头(27-20)的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和用于安装第二辅助触头(27-21)的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1-08);所述报警触头安装槽(1-06)、第一辅助触头安装槽(1-07) 和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位于上盖手柄孔一侧,第二辅助触头安装槽(1-08)和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位于上盖手柄孔另一侧;所述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位于第一腔体的一端,报警触头安装槽(1-06)、辅助触头安装槽、分励/欠压脱扣器安装槽(1-09)、磁通变换器安装槽(1-010)和上盖手柄孔位于第一腔体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1-1)包括与智能模块安装槽(1-018)对应配合的面盖智能模块孔(1-11)以及转动设置在面盖智能模块孔(1-11)内用于遮挡面盖智能模块孔(1-11)的透明的第一盖板(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触头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用于滑动安装与辅助触头(27-2)驱动配合辅助推杆(28)的推杆安装孔,推杆安装孔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座(1-0)还设有用于安装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且能使断路器连接板结构(25)断路器连接板(25-0)伸出和收入上盖(1)内的连接板安装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座(1-0)还设有供防带电插拔锁定结构(14)的锁定部(14-00)穿过的锁定部伸出孔(1-012)和用于避让防带电插拔保护结构(15)的按压件(15-0)的按压件避让槽(1-05),锁定部伸出孔(1-012)和按压件避让槽(1-05)分别设置在上盖(1)的与断路器壳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一对侧壁上且均与第一腔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2)包括用于支撑灭弧室(12)的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用于转动支撑动触头机构的转轴的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用于避让静触头(10-1)的静触点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以及供磁脱扣机构(16)穿过的上基座避让孔(2-1);所述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和上基座避让孔(2-1)均分别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和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依次设置在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和上基座避让孔(2-1)之间且均设置在上基座(2)面向上盖(1)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均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上基座灭弧室支撑板,两个基座灭弧室支撑板分别位于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两侧且与一个灭弧室(12)配合,静触头(10-1)与静触头导电板为一体式结构,静触头导电板设置在第三腔体内,静触头(10-1)的静触点通过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与第二腔体内的动触头机构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2)还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基座转轴安装槽(2-3)设置在上基座相间隔断板上;所述上基座相间隔断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每个第二单相安装腔体内均设有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上基座灭弧室支撑部(2-5)和上基座避让孔(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基座(3)包括用于供静触头导电板穿过的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用于供动触头导电板(10-2)穿过的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以及位于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之间用于分隔静触头导电板和动触头导电板(10-2)的中基座隔档(3-09),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分别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用于安装排气件(13)的排气件安装位(3-014),排气件安装位(3-014)和上基座(2)的上基座触头配合孔(2-6)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排气件(13)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配合,排气件安装位(3-014)位于中基座(3)面向上基座(2)的一侧,排气件安装位(3-014)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分别位于中基座(3)两端,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位于排气件安装位(3-014)和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基座(3)还包括中基座相间隔断板(3-5),相间隔断板(3-5)将第二腔体分隔为沿断路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单相安装空间;每个所述单相安装空间内均设有静触头导电板插孔(3-1)、动触头导电板插孔(3-4)以及排气件安装位(3-014)。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4) 包括供外部的进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进线夹紧器插孔(4-0)、供外部的出线导电板插入的基座出线夹紧器插孔(4-2)以及与线路板信号口插孔(4-3)。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安装用于驱动连接器(11)松开和/或夹紧的驱动机构(21)的驱动安装结构,驱动安装结构包括驱动臂避让孔以及设置在第四腔体内的驱动杆安装结构,驱动臂避让孔分布在下基座(4)、中基座(3)和上基座(2)上,或分布在下基座(4)、中基座(3)、上基座(2)和上盖(1)上;两个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分别位于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宽度方向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避让孔包括设置在上盖(1)上的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设置在上基座(2)上的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上基座驱动臂避让孔(2-013)和中基座驱动臂避让孔(3-013)依次相连形成驱动臂避让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面盖(1-1)还包括驱动臂收纳槽(1-12)和第二盖板(1-3),驱动臂收纳槽(1-12)与驱动臂避让孔与上盖驱动臂避让孔(1-013)连通,第二盖板(1-3)转动设置在驱动臂收纳槽(1-12)内用于遮盖驱动臂收纳槽(1-12)。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安装结构包括分别与驱动杆(21-2)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限位配合的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和设置在下基座(4)上的下基座驱动杆导向槽(4-1);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驱动杆(21-2)的导向柱(21-1)配合的中基座驱动杆导向槽(3-7);所述中基座驱动杆限位槽(3-8)的底壁上还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复位弹簧(21-3)的中基座弹簧槽(3-6)。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壳体还包括布线通道,布线通道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的走线槽、与走线槽配合用于遮挡走线槽的连接板(5)以及设置在中基座(3)上的中基座走线孔(3-100),走线槽设置在上盖(1)和上基座(2)的外侧壁上,中基座走线孔(3-100)连通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走线槽分别设置在断路器壳体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上,位于操作手柄(8-0)的转动平面的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包括分别设置在上盖座(1-0)上的上盖座走线孔(1-00)和上盖座走线槽(1-016),以及设置在上基座(2)上的上基座走线孔(2-0)和上基座走线槽(2-016);所述上盖座走线孔(1-00)、上盖座走线槽(1-016)、上基座走线槽(2-016)和上基座走线孔(2-0)依次相连;所述上盖座走线槽(1-016)一端通过上盖座走线孔(1-00)与第一腔体连通,上盖座走线槽(1-016)另一端与上基座走线槽(2-016)一端相连,上基座走线槽(2-016)另一端通过上基座走线孔(2-0)与第三腔体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壳体是用于三相断路器的壳体,其长度和宽度相等,高度大于壳体的长度。
CN202121632775.2U 2021-07-16 2021-07-16 断路器壳体 Active CN216624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2775.2U CN216624135U (zh) 2021-07-16 2021-07-16 断路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2775.2U CN216624135U (zh) 2021-07-16 2021-07-16 断路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135U true CN216624135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2775.2U Active CN216624135U (zh) 2021-07-16 2021-07-16 断路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4129B1 (en) Adapter device for a low voltage switching device
RU107397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коммут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цепей низ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CN101354988B (zh) 可与断路器连接的剩余电流装置
CN108269717B (zh) 用于dc的塑壳断路器
CN100541699C (zh) 绝缘性能试验开关和对地漏电断路器
CN216624135U (zh) 断路器壳体
CN109155211A (zh) 采用机电触点和电力电子装置的混合mccb
CN216288211U (zh) 断路器
CN115621085A (zh) 断路器
CN115631975A (zh) 漏电保护模块和插入式断路器
CN220172030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1016954U (zh) 一种多极漏电断路器
CN213519791U (zh) 断路器
CN214043553U (zh) 断路器
CN210984658U (zh) 一种电子式漏电脱扣器模块及断路器
CN211555815U (zh) 快速连结端子单元及电路断路装置
WO2014016662A1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 plugging-in unit, a receiving base unit and a steel rectangular mounting bracket
CN218939547U (zh) 漏电保护模块和插入式断路器
CN218160205U (zh) 多极断路器壳体
CN112151319A (zh) 断路器
CN118737767A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18215159U (zh) 断路器
BR9805417B1 (pt) unidade diferencial e processo para ligação da unidade diferencial em um disjuntor.
CN218215182U (zh) 多极断路器联动机构及多极断路器
CN218939562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