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4086U -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 Google Patents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4086U
CN216624086U CN202122091603.5U CN202122091603U CN216624086U CN 216624086 U CN216624086 U CN 216624086U CN 202122091603 U CN202122091603 U CN 202122091603U CN 216624086 U CN216624086 U CN 216624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haft
operating mechanism
opera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16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伟
敖登贵
徐永富
沈高强
王春崔
曹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16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4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4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4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其第二操作轴组件与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往复移动,第二储能弹簧结构一端与储能轴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与储能轴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转动,储能轴包括储能轴齿轮,动力输出结构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储能轴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轴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可灵活调整与其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操作机构的开关电器,可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Description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作机构以及一种包括所述操作机构的开关电器。
背景技术
开关电器,例如隔离开关,是用于闭合和断开电路的电气产品,其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装置以及与导电装置驱动相连以驱动其闭合或断开的操作机构,导电装置的闭合或断开是通过其内部的动触头机构和静触头的接触或分离对应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断开的速度和最终间隙大小决定开关装置的电气性能。现有开关电器,常局限于外形尺寸,导致无法实现更大的断开间隙和更快的断开闭合速度,进而影响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其可灵活调整与其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还提供一种开关电器,可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机构,其包括操作机构壳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内的第二操作轴组件、第二传动结构、储能结构和动力输出结构,第二操作轴组件与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往复移动,储能结构包括储能轴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第二储能弹簧结构一端与储能轴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与储能轴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转动,储能轴包括储能轴齿轮,动力输出结构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储能轴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轴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储能轴齿轮的齿轮半径大于动力输出齿轮轴的齿轮半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第二传动齿条,第二操作轴组件包括第二操作轴以及设置在第二操作轴上且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条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为向储能轴延伸凸起的第二驱动指;所述储能轴还包括第二受动结构,第二受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位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之间,分别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配合以驱动储能轴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储能轴还包括设置在储能轴的轴向一端上的储能轴连接柱;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结构包括第二储能弹簧、弹簧支撑杆、弹簧支撑座和限位轴,弹簧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上,弹簧支撑杆一端与储能轴连接柱转动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弹簧支撑座后与限位轴相连,限位轴与弹簧支撑座限位配合以阻止弹簧支撑杆从弹簧支撑座中脱离,第二储能弹簧套设在弹簧支撑杆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杆和弹簧支撑座弹性接触;所述储能轴转动并通过储能轴连接柱驱动弹簧支撑杆相对于弹簧支撑座移动,使第二储能弹簧被压缩储能。
优选的,所述储能轴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两组第二储能弹簧结构分别设置在储能轴的径向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储能轴连接柱配合。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第二储能弹簧结构的弹簧支撑杆位于两个储能轴之间且与两个储能轴的对应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储能轴还包括储能轴主体,储能轴齿轮为扇形齿轮且位于储能轴主体的径向一端,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位于储能轴主体的径向另一端,两根储能轴连接柱平行间隔设置在储能轴主体的轴向一端上。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和对称设置的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两个储能轴的储能轴齿轮分别与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啮合。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内与其固定连接的输出结构支架,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两侧且每个动力输出齿轮轴均位于输出结构支架和操作机构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输出结构支架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操作轴安装孔,第二操作轴组件的第二操作轴转动插置在操作轴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输出结构支架包括相对配合的两个单侧结构支架,两个单侧结构支架分别与操作机构壳体的相对的一对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内的辅助开关和辅助开关驱动结构,第二操作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操作轴组件的第二操作轴上与其同步转动的辅助驱动齿轮,辅助开关驱动结构包括辅助受动齿条,辅助驱动齿轮与辅助受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操作轴转动,通过辅助驱动齿轮和辅助受动齿条的配合,驱动辅助开关驱动结构移动以触发辅助开关。
优选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两个辅助开关,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操作轴两侧的第一辅助开关和第二辅助开关;所述辅助开关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结构主体、第一触发臂和第二触发臂,第一触发臂和第二触发臂分别与驱动结构主体两端相连且分别与第一辅助开关和第二辅助开关驱动配合,辅助受动齿条设置在驱动结构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为方框形结构,其中部设有用于供第二操作轴穿过的驱动结构避让孔,辅助受动齿条设置在驱动结构避让孔的一个内侧壁上,辅助驱动齿轮位于驱动结构避让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轴组件的第二操作轴沿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操作轴一端突出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外部供外力操作,第二传动结构滑动设置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辅助开关和第二辅助开关沿操作机构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辅助开关驱动结构、动力输出结构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沿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位于辅助开关和第二传动结构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沿操作机构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两侧,两个储能轴沿操作机构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两侧,动力输出结构的输出结构支架设置在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上,第二操作轴从输出结构支架中部穿过。
一种开关电器,其包括所述的操作机构。
优选的,所述开关电器还包括与操作机构驱动相连的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包括导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内且配合使用的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触头系统包括枢转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上的动触头机构和与动触头机构配合的静触头,操作机构与动触头机构驱动相连以驱动其转动,使动触头机构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机构包括枢转设置的触头支持以及插置在触头支持上且两端凸出在触头支持的径向两端外侧的动触头组件,两个静触头设置在动触头机构两侧分别与动触头组件的两端配合;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触头系统两侧的两个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机构,且储能轴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轴配合,通过调整二者的齿轮半径比,可在不增加操作机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对于与操作机构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的灵活调整。此外,所述储能轴齿轮1-301b的半径大于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齿轮半径,有利于增大与操作机构相连的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其包括所述操作机构,可在不改变体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整导电装置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与图8相比,至少省略了操作机构壳体、第二传动结构、储能轴和动力输出齿轮轴;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操作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储能轴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储能轴齿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储能轴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储能轴连接柱;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输出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辅助开关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优选为隔离开关,其包括操作机构1和导电装置2,操作机构1与导电装置2驱动相连以驱动导电装置2导通或分断。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装置2包括导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内且配合使用的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触头系统包括枢转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上的动触头机构和与动触头机构配合的静触头,操作机构与动触头机构驱动相连以驱动其转动,使动触头机构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机构包括枢转设置的触头支持以及插置在触头支持上且两端凸出在触头支持的径向两端外侧的动触头组件,两个静触头设置在动触头机构两侧分别与动触头组件的两端配合;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触头系统两侧的两个灭弧室。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其操作机构1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其驱动相连的导电装置2。
作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其他实施例,仅在操作机构1一侧设置与其驱动相连的导电装置2。
如图1-8所示,为所述操作机构1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操作机构1,其包括操作机构壳体1-0以及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内的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第二传动结构1-2b、储能结构1-3b和动力输出结构1-4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与第二传动结构1-2b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1-2b往复移动,储能结构1-3b包括储能轴1-30b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一端与储能轴1-30b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1-2b与储能轴1-30b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 1-31b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1-30b快速转动,储能轴1-30b包括储能轴齿轮1-301b,动力输出结构 1-4b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储能轴齿轮1-301b与动力输出齿轮轴 1-41b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转动。具体的,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与导电装置2的动触头机构2-1驱动相连,当然导电装置2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动触头机构2-1连接。
所述操作机构,其储能轴通过储能轴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轴的配合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转动,使得通过设置储能轴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轴之间合理的半径比,即可实现对于分断效率的提高,并能与操作机构相连的触头系统的增大开距。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储能轴齿轮1-301b的齿轮半径大于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齿轮半径,有利于提高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转动速度和角度,从而增大与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相连的导电装置2的分断速度和开距。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包括第二传动齿条1-22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包括第二操作轴1-10b以及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上且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1-13b,第二驱动齿轮1-13b与第二传动齿条1-22b啮合;所述第二操作轴组件1-1b和第二传动结构1-2b采用齿轮齿条配合方式进行传动,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如图1、4-5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还包括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为向储能轴1-30b延伸凸起的第二驱动指;所述储能轴1-30b还包括第二受动结构,第二受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位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之间,分别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配合以驱动储能轴1-30b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如图6所示,所述储能轴1-30b还包括设置在其的轴向一端上的储能轴连接柱1-303b;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包括第二储能弹簧1-310b、弹簧支撑杆1-311b、弹簧支撑座1-312b和限位轴1-313b,弹簧支撑座1-312b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构的操作机构壳体1-0上,弹簧支撑杆1-311b一端与储能轴连接柱1-303b转动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弹簧支撑座 1-312b后与限位轴1-313b相连,限位轴1-313b与弹簧支撑座1-312b限位配合以阻止弹簧支撑杆1-311b从弹簧支撑座1-312b中脱离,第二储能弹簧1-310b套设在弹簧支撑杆1-311b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杆1-311b和弹簧支撑座1-312b弹性接触;所述储能轴1-30b转动并通过储能轴连接柱 1-303b驱动弹簧支撑杆1-311b相对于弹簧支撑座1-312移动,使第二储能弹簧1-310b被压缩以储能。
作为其他的实施例,所述弹簧支撑杆1-311b还可以采用伸缩杆并取消弹簧支撑座1-312b和限位轴1-313b,第二储能弹簧1-310b套设在伸缩杆上,伸缩杆一端与储能轴连接柱1-310b转动相连,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操作机构1的操作机构壳体1-0上,第二储能弹簧1-310被压缩或舒张时,伸缩杆缩短或伸长。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储能轴1-30b包括设置在其轴向一端上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两组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 分别设置在储能轴1-30b的径向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驱动配合。
如图1-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30b和对称设置的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两个储能轴1-30b的储能轴齿轮 1-301b分别与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啮合。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每组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的弹簧支撑杆1-311b的一端位于两个储能轴1-30b之间且分别与两个储能轴1-30b的对应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 1-303b转动相连。
如图1-2所示,所述动力输出结构1-4b还包括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 内与其固定连接的输出结构支架1-5b,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1-5b两侧且每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均位于输出结构支架1-5b和操作机构壳体1-0之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输出结构支架1-5b包括设置在中部的操作轴安装孔,第二操作轴1-10b转动插置在操作轴安装孔内;所述输出结构支架1-5b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凹槽,凹槽的底壁设有用于转动设置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轴孔。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输出结构支架1-5b包括相对配合的两个单侧结构支架,两个单侧结构支架分别与操作机构壳体1-0的相对的一对侧壁固定相连,每个单侧结构支架面向操作机构壳体1-0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凹槽,凹槽的底壁设有用于转动设置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轴孔;所述单侧结构支架面向第二操作轴1-10b 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设有半轴槽,两个半轴槽相对拼接为供第二操作轴1-10b转动插置的操作轴安装孔。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每个所述单侧结构支架的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操作机构壳体1-0固定连接的连接耳。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操作轴1-10b的圆周侧面上还设有环形限位台1-12b,环形限位台1-12b与输出结构支架1-5b限位配合,阻止第二操作轴1-10b远离第二传动结构1-2b。
如图1-2所示,所述弹簧支撑杆1-311b设置为如下结构,以与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30b驱动配合:所述弹簧支撑杆1-311b包括支撑杆连接部和支撑杆承载部,支撑杆连接部为U形结构,其包括一对支撑杆连接侧板,分别与两个储能轴1-30b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转动相连,支撑杆连接部的U形结构的底板与支撑杆承载部一端相连,支撑杆承载部另一端用于与限位轴1-313b相连,第二储能弹簧套设在支撑杆承载部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座1-312b和支撑杆连接部弹性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分别与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30b驱动配合。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为包括第二传动结构底板1-200b和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两个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与第二传动结构底板1-200b折弯相连且整体呈U形结构,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远离第二传动结构底板1-200b 的侧面设有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两个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对称设置,分别与两个储能轴1-30b的第二受动结构驱动配合,一个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的内侧壁(也即是该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与另一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1b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传动齿条1-22b,第二传动结构底板1-200b中部设有供第二操作轴1-10b穿过的第二传动结构避让孔1-23b。
作为第二传动结构1-2b的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可以不设置第二传动结构侧板1-20b,而是将两个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二传动结构底板1-200b上且位于第二传动结构避让孔 1-23b两侧,第二传动结构避让孔1-23b的一个内侧壁上设有第二传动齿条 1-22b。
如图5-6所示,为所述储能轴1-30b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轴1-30b 包括储能轴主体1-300b、储能轴齿轮1-301b、第二受动结构和储能轴连接柱1-303b,第二受动结构和储能轴齿轮1-301b分别位于储能轴主体1-300b 的径向两端,第二受动结构包括两个对称间隔设置的储能轴受力侧面 1-302b,两个储能轴连接柱1-303b平行间隔设置在储能轴主体1-300b的轴向一端上且对称分布在储能轴1-30b的轴线两侧,储能轴连接柱1-303b 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储能轴1-30b的轴向。进一步的,所述储能轴受力侧面 1-302b为弧形面。
如图1-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1还包括辅助开关和辅助开关驱动结构 1-6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上与其同步转动的辅助驱动齿轮1-11b,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包括辅助受动齿条1-61b,辅助驱动齿轮1-11b与辅助受动齿条1-61b啮合;所述第二操作轴1-10b 转动,通过辅助驱动齿轮1-11b和辅助受动齿条1-61b的配合,驱动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移动以触发辅助开关。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机构1包括两个辅助开关,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操作轴1-10两侧的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所述辅助开关驱动结构 1-6b还包括驱动结构主体1-60b、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分别与驱动结构主体1-60b两端相连且分别与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驱动配合,辅助受动齿条1-61b设置在驱动结构主体1-60b上。
如图8所示,为所述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包括驱动结构主体1-60b、辅助受动齿条1-61b、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驱动结构主体1-60b为方框形结构且其中部设有供第二操作轴1-10b穿过的驱动结构避让孔1-64b,辅助受动齿条 1-61b设置在驱动结构避让孔1-64b的一个内侧壁上,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分别与驱动结构主体1-60b的两端相连且分别向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延伸。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触发臂1-62b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触发侧面和第一释放侧面,第一释放侧面靠近驱动结构主体 1-60b设置,第一触发侧面在朝向第一辅助开关1-70b的方向上高于第一释放侧面,第二触发臂1-63b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触发侧面和第二释放侧面,第二触发侧面靠近驱动结构主体1-60b设置,第二触发侧面在朝向第二辅助开关1-71b的方向上高于第二释放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同时被触发。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辅助开关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包括驱动杆,两个微动开关的驱动杆被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同时抵压或释放。
以下将结合图1所示,对所述操作机构1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所述第二操作轴1-10b一端突出在操作机构壳体1-0外部供人操作,第二操作轴1-10b受外力驱动转动,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13b同步转动,第二操作轴1-10b通过第二驱动齿轮1-13b与第二传动齿条1-22b的配合,驱动第二传动结构1-2b在操作机构壳体1-0上滑动,第二传动结构1-2b 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推动储能轴1-30b的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使储能轴1-30b转动,储能轴1-30b驱动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 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被压缩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转动至第二死点位置时,第二储能结构1-31b的轴线与储能轴1-30b的轴线重合,储能轴1-30b驱动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驱动储能轴1-30b快速转动,储能轴1-30b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快速转动,使其向外输出驱动力,以驱动导电装置2的动触头机构2-1转动,使导电装置2接通或断开。
如图1所示,为所述的操作机构1的一种布局方式:
所述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的第二操作轴1-10b沿操作机构1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操作轴1-10b一端突出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外部供外力操作,第二传动结构1-2b滑动设置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沿操作机构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动力输出结构1-4b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沿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位于辅助开关(也即是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和第二传动结构1-2b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沿操作机构1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 两侧,两个储能轴1-30b沿操作机构1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两侧,动力输出结构1-4b的输出结构支架1-5b设置在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1-5b上,第二操作轴1-10b从输出结构支架1-5b中部穿过。具体的,如图1所示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为操作机构1的长度方向,图1 的左右方向为操作机构1的宽度方向,图1的内外方向为操作机构1的厚度方向。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操作轴1-10b的轴向,垂直于动力输出齿轮轴 1-41b的轴向,垂直于储能轴1-30b的轴向,垂直于第二传动结构1-2b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在平面,垂直于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的移动方向;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轴向平行于储能轴1-30b的轴向,二者共平面,且二者均平行于第二传动结构1-2b的移动方向和所在平面,平行于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所在平面。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中,操作机构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导电装置2驱动相连,导电装置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驱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操作机构1的动力输出轴和导电装置2的触头支持 2-10,动力输出轴和触头支持之间设有第一空行程,使动力输出轴转过预设角度后再与触头支持配合并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导电装置2的触头支持和轴连接件4,轴连接件4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触头支持限位配合且同步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为操作机构1的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操作机构。
具体的,所述操作机构1的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相对于触头支持转过第一空行程时,第二储能弹簧完成储能,当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继续转动,也即是第二储能弹簧1-31b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第二储能弹簧开始释能通过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驱动触头支持快速转动,以使导电装置2 快速合闸或分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机构壳体(1-0)以及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内的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第二传动结构(1-2b)、储能结构(1-3b)和动力输出结构(1-4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与第二传动结构(1-2b)驱动配合,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第二传动结构(1-2b)往复移动,储能结构(1-3b)包括储能轴(1-30b)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一端与储能轴(1-30b)驱动相连且另一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结构(1-2b)与储能轴(1-30b)驱动配合以驱动其转动,使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储能,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转过第二死点位置后释能以驱动储能轴(1-30b)转动,储能轴(1-30b)包括储能轴齿轮(1-301b),动力输出结构(1-4b)包括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储能轴齿轮(1-301b)与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啮合以驱动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齿轮(1-301b)的齿轮半径大于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的齿轮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包括第二传动齿条(1-22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包括第二操作轴(1-10b)以及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上且与其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齿轮(1-13b),第二驱动齿轮(1-13b)与第二传动齿条(1-22b)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1-2b)还包括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为向储能轴(1-30b)延伸凸起的第二驱动指;所述储能轴(1-30b)还包括第二受动结构,第二受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第二传动结构驱动部(1-21b)位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之间,分别与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配合以驱动储能轴(1-30b)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30b)还包括设置在储能轴(1-30b)的轴向一端上的储能轴连接柱(1-303b);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包括第二储能弹簧(1-310b)、弹簧支撑杆(1-311b)、弹簧支撑座(1-312b)和限位轴(1-313b),弹簧支撑座(1-312b)固定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上,弹簧支撑杆(1-311b)一端与储能轴连接柱(1-303b)转动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弹簧支撑座(1-312b)后与限位轴(1-313b)相连,限位轴(1-313b)与弹簧支撑座(1-312b)限位配合以阻止弹簧支撑杆(1-311b)从弹簧支撑座(1-312b)中脱离,第二储能弹簧(1-310b)套设在弹簧支撑杆(1-311b)上且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杆(1-311b)和弹簧支撑座(1-312b)弹性接触;所述储能轴(1-30b)转动并通过储能轴连接柱(1-303b)驱动弹簧支撑杆(1-311b)相对于弹簧支撑座(1-312b)移动,使第二储能弹簧(1-310b)被压缩储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30b)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两组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分别设置在储能轴(1-30b)的径向两侧且分别与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30b),第二储能弹簧结构(1-31b)的弹簧支撑杆(1-311b)位于两个储能轴(1-30b)之间且与两个储能轴(1-30b)的对应的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转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轴(1-30b)还包括储能轴主体(1-300b),储能轴齿轮(1-301b)为扇形齿轮且位于储能轴主体(1-300b)的径向一端,两个储能轴受力侧面(1-302b)位于储能轴主体(1-300b)的径向另一端,两根储能轴连接柱(1-303b)平行间隔设置在储能轴主体(1-300b)的轴向一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储能轴(1-30b)和对称设置的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两个储能轴(1-30b)的储能轴齿轮(1-301b)分别与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结构(1-4b)还包括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内与其固定连接的输出结构支架(1-5b),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1-5b)两侧且每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均位于输出结构支架(1-5b) 和操作机构壳体(1-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结构支架(1-5b)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操作轴安装孔,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的第二操作轴(1-10b)转动插置在操作轴安装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结构支架(1-5b)包括相对配合的两个单侧结构支架,两个单侧结构支架分别与操作机构壳体(1-0)的相对的一对侧壁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操作机构壳体(1-0)内的辅助开关和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第二操作轴组件(1-1b)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的第二操作轴(1-10b)上与其同步转动的辅助驱动齿轮(1-11b),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包括辅助受动齿条(1-61b),辅助驱动齿轮(1-11b)与辅助受动齿条(1-61b)啮合;所述第二操作轴(1-10b)转动,通过辅助驱动齿轮(1-11b)和辅助受动齿条(1-61b)的配合,驱动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移动以触发辅助开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两个辅助开关,为分别设置在第一操作轴(1-10)两侧的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所述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还包括驱动结构主体(1-60b)、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第一触发臂(1-62b)和第二触发臂(1-63b)分别与驱动结构主体(1-60b)两端相连且分别与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驱动配合,辅助受动齿条(1-61b)设置在驱动结构主体(1-60b)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主体(1-60b)为方框形结构,其中部设有用于供第二操作轴(1-10b)穿过的驱动结构避让孔(1-64b),辅助受动齿条(1-61b)设置在驱动结构避让孔(1-64b)的一个内侧壁上,辅助驱动齿轮(1-11b)位于驱动结构避让孔(1-64b)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轴组件(1-1b)的第二操作轴(1-10b)沿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操作轴(1-10b)一端突出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外部供外力操作,第二传动结构(1-2b)滑动设置在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一辅助开关(1-70b)和第二辅助开关(1-71b)沿操作机构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辅助开关驱动结构(1-6b)、动力输出结构(1-4b)和第二储能弹簧结构沿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位于辅助开关和第二传动结构(1-2b)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沿操作机构(1)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两侧,两个储能轴(1-30b)沿操作机构(1)的厚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在第二操作轴(1-10b)两侧,动力输出结构(1-4b)的输出结构支架(1-5b)设置在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之间,两个动力输出齿轮轴(1-41b)分别转动设置在输出结构支架(1-5b)上,第二操作轴(1-10b)从输出结构支架(1-5b)中部穿过。
17.一种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器还包括与操作机构驱动相连的导电装置(2),导电装置(2)包括导电装置壳体以及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内且配合使用的触头系统和灭弧系统,触头系统包括枢转设置在导电装置壳体上的动触头机构和与动触头机构配合的静触头,操作机构与动触头机构驱动相连以驱动其转动,使动触头机构与静触头闭合或断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机构包括枢转设置的触头支持以及插置在触头支持上且两端凸出在触头支持的径向两端外侧的动触头组件,两个静触头设置在动触头机构两侧分别与动触头组件的两端配合;所述灭弧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触头系统两侧的两个灭弧室。
CN202122091603.5U 2021-08-31 2021-08-31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Active CN216624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603.5U CN216624086U (zh) 2021-08-31 2021-08-31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1603.5U CN216624086U (zh) 2021-08-31 2021-08-31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4086U true CN21662408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1603.5U Active CN216624086U (zh) 2021-08-31 2021-08-31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4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911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911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318524A1 (e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witching device
CN107230569B (zh) 一种带储能机构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CN216624086U (zh)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CN202183324U (zh) 隔离开关
CN101162659A (zh) 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开关设备
CN214956694U (zh) 一种转换隔离开关
CN113593966A (zh) 一种平动多触指隔离开关
CN216624085U (zh) 操作机构及开关电器
CN114121545A (zh) 一种含直动双隔离开关传动装置的断路器
CN2671110Y (zh) 真空隔离负荷开关的灭弧室分、合机构
CN110379665B (zh) 一种新型隔离负荷开关
CN114400160B (zh) 直动式隔离机构
CN217332742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监测机构
CN110310858B (zh) 一种隔离负荷开关用灭弧室执行机构
CN219832501U (zh) 一种支持多侧操作的隔离开关
CN203521286U (zh) 中置式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16624087U (zh) 开关电器
CN114038705B (zh) 一种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复位装置
CN215834465U (zh) 一种平动多触指隔离开关
CN219553452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16928322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9418875U (zh) 一种复合型单双断口隔离接地开关结构
CN211507425U (zh) Fatsk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19658629U (zh) 一种带手动启动的交流接触器
CN102915889B (zh) 一种断路器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双极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