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725U -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0725U
CN216620725U CN202123046109.3U CN202123046109U CN216620725U CN 216620725 U CN216620725 U CN 216620725U CN 202123046109 U CN202123046109 U CN 202123046109U CN 216620725 U CN216620725 U CN 216620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valve body
exhaust fa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61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阿勇
黄运松
麦嘉强
王�华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id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i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i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i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61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0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0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0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涉及冷水机组的技术领域。间接蒸发冷却塔包括:冷却模块,具有依次设置的冷却排风机、冷却喷淋装置以及冷却填料,冷却喷淋装置对所述冷却填料喷淋;预冷模块,具有进风口、与进风口连通的换热芯体、与换热芯体连通的预冷排风机以及预冷喷淋装置,换热芯体与冷却模块连通。在冷却排风机和预冷排风机的作用,自然冷源穿过换热芯体后,一部分由冷却排风机排出,另一部分由预冷排风机排出,再通过预冷喷淋装置作用,实现对从用户端进入到冷却模块的冷却水的第一次冷却,同时冷却喷淋装置将回水喷淋至冷却填料,实现第二次冷却,其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水机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水机组一般采用普通冷却塔作为冷凝侧散热设备,普通冷却塔的供水温度一般大于环境湿球温度4-6℃;对于类似数据中心这种一年四季都需要制冷的行业,使用普通冷却塔的冷水机组无法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冷水机组无法实现节约能源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包括:
冷却模块,具有依次设置的冷却排风机、冷却喷淋装置以及冷却填料,所述冷却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所述冷却排风机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以使所述冷却喷淋装置对所述冷却填料喷淋;
预冷模块,具有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连通的预冷排风机以及预冷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冷却模块连通,所述预冷排风机与所述冷却排风机两者被配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同侧,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冷却填料的冷却水,以对所述换热芯体喷淋,且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所述预冷排风机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冷却排风机以及预冷排风机的作用,使得外界的风穿过换热芯体后,一部分由冷却排风机排出,另一部分由预冷排风机排出,且通过预冷喷淋装置将回收的冷却水对换热芯体进行冷却,以对进入间接蒸发冷却塔的风进行冷却,在冷却排风机、预冷排风机以及预冷喷淋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用户端的回水的第一次冷却,同时冷却喷淋装置将用户端的回水喷淋至冷却填料,实现第二次冷却,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芯体具有与所述冷却模块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预冷排风机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冷却排风机的排风方向,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预冷排风机的排风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换热芯体设置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使得外界的风从进风口进入至第一通道,其中一部分由冷却排风机排出,可实现对冷却水的冷却;另一部分由预冷排风机排出,实现对进入通道的风进行冷却,使得对冷却水的整体冷却效果明显。
进一步地,所述预冷喷淋装置包括预冷水箱、与所述预冷水箱连通以用于抽出所述预冷水箱的冷却水的预冷水泵以及与所述预冷水泵连接的喷淋件,所述喷淋件被配置于所述预冷排风机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所述预冷水箱与所述冷却模块对应设置,且所述预冷水箱被配置为所述冷却填料背离所述冷却喷淋装置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冷水泵将回收的冷却水抽出并通过喷淋件进行喷淋,可实现对换热芯体的冷却,从而对进入换热芯体内的风降温冷却,大大提高了间接蒸发冷却塔对冷却水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预冷模块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冷却模块的长度方向,且所述预冷模块布设于所述冷却模块的周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冷水系统,包括:
板式换热器,一端通过第一切换管路与间接蒸发冷却塔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切换管路与用户端连接,以使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
水冷冷水机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管路连接,以使在所述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水冷冷水机组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所述环境湿球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回水口以及冷却水供水口,所述冷却水回水口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配置有所述板式换热器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间接蒸发冷却塔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在板式换热器内与用户端的回水进行换热;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但低于第二预设温度下,用户端的回水在板式换热器进行一级降温后,再次流向水冷冷水机组进行二级降温,可以有效降低冷凝温度,从而降低水冷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的功率,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可直接通过水冷冷水机组对用户端的回水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冷水系统在全年的自然冷源运行时长大大增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管路具有第一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冷却泵、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泵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可实现根据实际环境湿球温度,合理的利用自然冷源,实现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换管路具有第二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的冷冻泵、第三阀体以及第四阀体,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冻泵与所述第三阀体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与所述第四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与所述第四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四阀体与所述用户端的供水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三阀体以及第四阀体,可实现根据实际环境湿球温度,合理的利用板式换热器以及水冷冷水机组与用户端连接,实现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五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七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八阀体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九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阀体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预冷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切换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喷淋装置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间接蒸发冷却塔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在板式换热器内与用户端的回水进行换热;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但低于第二预设温度下,间接蒸发冷却塔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用户端的回水在板式换热器进行一级降温后,再次流向水冷冷水机组进行二级降温,可以有效降低冷凝温度,从而降低水冷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的功率,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可直接通过水冷冷水机组对用户端的回水进行冷却,冷水系统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的间接蒸发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冷却模块;101、冷却排风机;102、冷却喷淋装置;103、冷却填料;200、预冷模块;201、预冷排风机;202、喷淋件;203、预冷水泵;204、换热芯体;205、预冷水箱;300、间接蒸发冷却塔;400、板式换热器;401、第五阀体;402、第六阀体;403、第七阀体;404、第八阀体;500、水冷冷水机组;501、第九阀体;502、第十阀体;503、第十一阀体;504、第十二阀体;600、第一切换管路;601、冷却泵;602、第一阀体;603、第二阀体;700、第二切换管路;701、冷冻泵;702、第三阀体;703、第四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及其冷水系统的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包括:冷却模块100以及预冷模块200,所述冷却模块100以及所述预冷模块200均沿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竖直方向分布,所述冷却模块100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回水口连通,所述预冷模块200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供水口连通。
示例性的,所述冷却水回水口以及所述冷却水供水口呈上下分布方式布设,且所述冷却水回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的上方,以使冷却模块100对冷却水进行喷淋冷却后,由所述预冷模块200进行回收,并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流出。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及其冷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所述的冷却模块100,具有依次设置的冷却排风机101、冷却喷淋装置102以及冷却填料103,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的喷淋方向与所述冷却排风机101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以使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对所述冷却填料103喷淋。
示例性的,所述冷却排风机101、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以及所述冷却填料103呈上下分布,且所述冷却排风机101位于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的上方,所述冷却填料103设于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的下方,其中,所述冷却排风机101包括但不局限于风机,且为了达到很好的排风效果,本申请优选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排风机101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与所述冷却水回水口连通,所述冷却填料103用于对其喷淋的水进行冷却。
再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预冷模块200,具有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换热芯体204、与所述换热芯体204连通的预冷排风机201以及预冷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204与所述冷却模块100连通,所述预冷排风机201与所述冷却排风机101两者被配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同侧,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冷却填料103的冷却水,以对所述换热芯体204喷淋,且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所述预冷排风机201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
示例性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芯体204对应设置,所述预冷排风机201、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的喷淋件202以及所述换热芯体204呈上下分布,且所述预冷排风机201设于所述喷淋件202的上方,所述换热芯体204设于所述喷淋件202的下方,通过所述喷淋件202对所述换热芯体204进行喷淋,可实现对所述换热芯体204内的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风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冷却排风机101以及预冷排风机201的作用,使得外界的风穿过换热芯体204后,一部分由冷却排风机101排出,另一部分由预冷排风机201排出,且通过预冷喷淋装置将回收的冷却水对换热芯体204进行冷却,以对进入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风进行冷却,在冷却排风机101、预冷排风机201以及预冷喷淋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用户端的回水的第一次冷却,同时用户端的回水通过冷却喷淋装置102喷淋至冷却填料103后,实现第二次冷却,其有效的利用了自然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本申请方案中,所述换热芯体204具有与所述冷却模块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预冷排风机201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冷却排风机101的排风方向,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预冷排风机201的排风方向。
示例性的,自然冷源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一通道,在冷却排风机101以及所述预冷排风机201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通道排出后,一部分的自然冷源通过所述冷却排风机101排出,另一部分的自然冷源从所述第二通道穿过后,由所述预冷排风机201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换热芯体204设置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使得外界的风从进风口进入至第一通道,其中一部分由冷却排风机101排出,可实现对冷却水的冷却;另一部分由预冷排风机201排出,实现对进入通道的风进行冷却,使得对冷却水的整体冷却效果明显。
再如图2所示,所述预冷喷淋装置包括预冷水箱205、与所述预冷水箱205连通以用于抽出所述预冷水箱205的冷却水的预冷水泵203以及与所述预冷水泵203连接的喷淋件202,所述喷淋件202被配置于所述预冷排风机201与所述换热芯体204之间,所述预冷水箱205与所述冷却模块100对应设置,且所述预冷水箱205被配置为所述冷却填料103背离所述冷却喷淋装置102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冷水箱205位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底部,且所述预冷水箱205的水平长度不小于所述冷却模块100以及预冷模块200两者的水平长度和,其中所述预冷排风机201布设于所述喷淋件202的上方,所述换热芯体204布设于所述喷淋件202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冷水泵203将回收的冷却水抽出并通过喷淋件202进行喷淋,可实现对换热芯体204的冷却,从而对进入换热芯体204内的风降温冷却,大大提高了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对冷却水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预冷模块200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冷却模块100的长度方向,且所述预冷模块200布设于所述冷却模块100的周缘,其中所述冷却模块100以及所述预冷模块200两者的长度方向均配置为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竖直方向。
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某些行业(比如数据中心行业)这种一年四季都需要制冷行业,普通的冷却塔无法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例如广州地区如果想获得15℃自热冷源供水,环境湿球温度需低于9℃,那一年总共自然冷源时间只有737小时;但如果利用间接蒸发冷却塔300,想要获得15℃自热冷源供水,环境湿球温度只需低于17℃,那一年总共自然冷源时间有3063小时,大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节能效果。
鉴于此,如图1所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冷水系统,包括:
板式换热器400,一端通过第一切换管路600与间接蒸发冷却塔30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切换管路700与用户端连接,以使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400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其中所述第一切换管路600的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预冷水箱205连通,所述第一切换管路600的另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喷淋装置102连通。
水冷冷水机组500,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管路700连接,以使在所述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所述环境湿球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400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300,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具有冷却水回水口以及冷却水供水口,所述冷却水回水口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配置有所述板式换热器400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在板式换热器400内与用户端的回水进行换热;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但低于第二预设温度下,用户端的回水在板式换热器400进行一级降温后,再次流向水冷冷水机组500进行二级降温,可以有效降低冷凝温度,从而降低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压缩机的功率,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可直接通过水冷冷水机组500对用户端的回水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冷水系统在全年的自然冷源运行时长大大增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管路600具有第一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冷却泵601、第一阀体602以及第二阀体603,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泵601与所述第一阀体602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602与所述第二阀体603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602与所述第二阀体603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二阀体603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阀体602以及第二阀体603,可实现根据实际环境湿球温度,合理的利用自然冷源,实现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换管路700具有第二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的冷冻泵701、第三阀体702以及第四阀体703,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冻泵701与所述第三阀体702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702与所述第四阀体703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702与所述第四阀体703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四阀体703与所述用户端的供水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三阀体702以及第四阀体703,可实现根据实际环境湿球温度,合理的利用板式换热器400以及水冷冷水机组500与用户端连接,实现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五阀体401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体402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七阀体403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400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八阀体404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九阀体501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体502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体503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阀体504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所述冷水系统运行模式为:
当环境湿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7℃)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供水温度(如15℃)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可以全部使用自然冷源;
即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提供的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泵601到所述第五阀体401,然后在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与冷冻水换热变成高温水,经过所述第六阀体402以及所述第二阀体603回到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回水口,用户端的冷冻水通过所述冷冻泵701,从所述第七阀体403进入到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然后在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提供过来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变成低温水,再经过所述第八阀体404以及所述第四阀体703回到用户端的供水口,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下,除了所述第五阀体401、所述第六阀体402、所述第二阀体603、所述第七阀体403、所述第八阀体404以及所述第四阀体703打开外,其他的阀体均处于关闭状态。
当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如17℃)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如21℃)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供水温度(如19℃)不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可以使用部分自然冷源进行一级降温,然后再利用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进行二级降温,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
即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提供的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泵601到所述第五阀体401,然后在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与冷冻水换热变成高温水,经过所述第六阀体402以及所述第九阀体501进入到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冷凝器,吸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冷凝器热量后变成高温热水,再经过所述第十阀体502回到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回水口;用户端的冷冻水通过所述冷冻泵701,从所述第七阀体403进入到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然后在所述板式换热器400内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提供过来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实现一级降温,再经过所述第八阀体404以及所述第十一阀体503进入到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蒸发器进行二级降温,然后经过所述第十二阀体504回到用户端的供水口,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下,除了所述第五阀体401、所述第六阀体402、所述第九阀体501、所述第十阀体502、所述第七阀体403、所述第八阀体404、第十一阀体503以及所述第十二阀体504打开外,其他的阀体均处于关闭状态。
当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如22℃)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供水温度(如21℃)不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可利用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直接降温,满足用户端的负荷需求;
即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提供的冷却水通过所述冷却泵601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阀体602和所述第九阀体501,进入到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冷凝器,然后吸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冷凝器热量变成高温水,经过所述第十阀体502回到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300的冷却水回水口,用户端的冷冻水通过所述冷冻泵701,依次经过第三阀体702以及所述第十一阀体503进入到所述水冷冷水机组500的蒸发器进行降温,然后经过所述第十二阀体504回到所述用户端的供水口,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下,除了所述第一阀体602、所述第九阀体501、所述第十阀体502、所述第三阀体702、所述第十一阀体503以及所述第十二阀体504打开外,其他的阀体均处于关闭状态,且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至十二阀体可以是截止阀、电动阀、手阀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情况下的冷却塔供水温度高于环境湿球温度4-6℃,而本申请中的间接蒸发冷却塔300可以使供水温度低于环境湿球温度2℃,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凝温度,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功率,使得压缩机达到较高水平,在本申请中的应用场景中(如数据中心行业)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模块,具有依次设置的冷却排风机、冷却喷淋装置以及冷却填料,所述冷却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所述冷却排风机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以使所述冷却喷淋装置对所述冷却填料喷淋;
预冷模块,具有进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换热芯体、与所述换热芯体连通的预冷排风机以及预冷喷淋装置,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冷却模块连通,所述预冷排风机与所述冷却排风机两者被配置于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同侧,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用于回收经过所述冷却填料的冷却水,以对所述换热芯体喷淋,且所述预冷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所述预冷排风机的排风方向相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具有与所述冷却模块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与所述预冷排风机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冷却排风机的排风方向,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方向被配置为所述预冷排风机的排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喷淋装置包括预冷水箱、与所述预冷水箱连通以用于抽出所述预冷水箱的冷却水的预冷水泵以及与所述预冷水泵连接的喷淋件,所述喷淋件被配置于所述预冷排风机与所述换热芯体之间,所述预冷水箱与所述冷却模块对应设置,且所述预冷水箱被配置为所述冷却填料背离所述冷却喷淋装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模块的长度方向被配置为所述冷却模块的长度方向,且所述预冷模块布设于所述冷却模块的周缘。
5.一种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式换热器,一端通过第一切换管路与间接蒸发冷却塔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切换管路与用户端连接,以使在环境湿球温度不高于第一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
水冷冷水机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换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切换管路连接,以使在所述环境湿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下,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通过所述水冷冷水机组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所述环境湿球温度在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之间时,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与用户端的回水换热,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具有冷却水回水口以及冷却水供水口,所述冷却水回水口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配置有所述板式换热器以及所述水冷冷水机组;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管路具有第一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冷却泵、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泵与所述第一阀体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冷却水供水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管路具有第二管路、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的冷冻泵、第三阀体以及第四阀体,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冷冻泵与所述第三阀体之间,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与所述第四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进水口连接于所述第三阀体与所述第四阀体之间,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出水口连接于所述第四阀体与所述用户端的供水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五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七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八阀体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九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体进行控制,所述水冷冷水机组的另一端的出水口通过第十二阀体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预冷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切换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塔的冷却喷淋装置连通。
CN202123046109.3U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Active CN216620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109.3U CN2166207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109.3U CN2166207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0725U true CN216620725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6109.3U Active CN2166207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0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1646B (zh) 蒸发制冷冷水机组
CN108870596A (zh) 一种蓄电、蓄冰一体式空调
CN101788174A (zh) 蒸发冷却和风冷热泵式复合冷热水机组
CN111295084A (zh) 一种使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9163576B (zh) 一种防冻节能型热管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56024A (zh) 冷站结构及中央空调系统
CN216620725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塔及其冷水系统
CN217584935U (zh) 制冷装置及供冷系统
CN21776369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7599921U (zh)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CN201028703Y (zh) 风机盘管免结露供水装置
CN215260250U (zh) 一种露点蒸发换热器装置
CN215894025U (zh) 一种综合冷热水机组测试系统
CN210568960U (zh) 用户侧高效换热的防冻型机房空调装置
CN211745085U (zh) 一种与数据中心建筑耦合的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111726964B (zh) 一种双层集装箱制冷系统及其数据中心、控制方法
CN204806586U (zh) 一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211084939U (zh) 一种高能效动力站自然冷却控制系统
CN113588315A (zh) 一种综合冷热水机组测试系统
CN113864932A (zh) 空调冷却系统
CN209415645U (zh) 用户侧大流量运行间接蒸发供冷装置
CN111609498A (zh) 一种利用热管冷墙进行预制冷的机房排热系统
CN214046502U (zh) 冷却机组和数据中心
CN214370620U (zh) 冷站结构及中央空调系统
CN212870058U (zh) 一种机房排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