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6077U -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6077U
CN216616077U CN202122203148.3U CN202122203148U CN216616077U CN 216616077 U CN216616077 U CN 216616077U CN 202122203148 U CN202122203148 U CN 202122203148U CN 216616077 U CN216616077 U CN 216616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groove
locking block
faucet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031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黄春生
曾安明
蔡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031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6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6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6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至少两个锁紧块和弹性件。第二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挂接于第一紧固件并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其被配置为相对安装台转动,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运动位和第二运动位之间。各锁紧块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径向滑动。弹性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第二紧固件和抵接槽之间并与抵接槽的槽底斜面配合。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从第一运动位运动至第二运动位时推动各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移动以使锁紧块与接管螺接且使弹性件压缩储能。本实用新型的龙头安装组件在拆装龙头时较为省时省力,且拆卸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龙头安装结构多是在安装台下方通过固定螺母和龙头接管螺接从而固定龙头,这种龙头安装结构由于在安装台下方组装,无法看到螺牙,安装时不容易对齐,安装不便,即使螺牙对齐,安装时需要不断旋转固定螺母,拆卸时亦是如此,安装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龙头安装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龙头安装组件,用于套设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龙头接管并与所述龙头接管配合以在安装台下方固定龙头,包括第一紧固件,其用于抵接安装台的下表面;第二紧固件,其沿第一方向挂接于第一紧固件并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其被配置为相对安装台转动,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运动位和第二运动位之间;至少两个锁紧块,各锁紧块置于第二紧固件和接管之间并沿周向拼接以环绕所述接管;各锁紧块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径向滑动,各锁紧块还与第二紧固件斜面配合并设有与接管螺纹配合的螺纹部和开口背离安装台的抵接槽,所述抵接槽的槽底自上而下沿径向向外倾斜;和弹性件,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第二紧固件和抵接槽之间并与抵接槽的槽底斜面配合;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从第一运动位运动至第二运动位时推动各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移动以使所述锁紧块与所述接管螺接且使弹性件压缩储能。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形成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扣、与卡扣相适配并沿周向延伸的卡槽以及与卡槽沿第一方向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卡扣形成于第一紧固件的内壁和第二紧固件的内壁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卡槽和限位槽均形成于第一紧固件的外壁和第二紧固件的外壁的另一个上;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运动位和所述第二运动位;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所述限位槽于第一转动位与卡槽连通;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转动于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且在转动至第一转动位或第二转动位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内壁设有相对第一方向倾斜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每个锁紧块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抵接槽沿周向延伸,且两端贯穿;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锁紧块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定位筋条,另一个与所述定位筋条相配合的定位槽。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安装台之间。
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锁紧块均采用塑料材质;所述限位槽靠近第一运动位的开口端设有挡沿,所述挡沿的厚度小于限位槽的槽深。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锁紧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其中一个锁紧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另一个锁紧块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且其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和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
基于技术方案一至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所述第二紧固件外壁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先将龙头安装组件安装,即将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锁紧块和弹性件组装好之后套设于龙头接管上并使第一紧固件与安装台的下表面抵接,安装龙头时,沿第一方向推动第二紧固件使第二紧固件从第一运动位运动至第二运动位,由于各锁紧块与第二紧固件斜面配合,第二紧固件在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推动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滑动从而抱紧接管,由于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且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安装台转动,此时,转动第二紧固件即可带动第一紧固件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的锁紧块转动从而与接管螺接,整个安装过程即完成,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安装龙头时,只需推动第二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推动第二紧固件转动即可使得龙头安装组件在龙头下方固定,安装过程省时省力,安装便捷;拆卸时,反方向转动第二紧固件即可使锁紧块逐渐退出与接管的螺接,由于弹性件与抵接槽的槽底斜面配合,且抵接槽的槽底自上而下沿径向向外倾斜,弹性件的顶持力可推动各锁紧块径向向外滑动,从而使得锁紧块松开接管,可知,本技术方案在拆卸龙头时也较为省时省力,且拆卸便捷,易于维护。
2、技术方案二中,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形成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设置,即使得第二紧固件可相对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紧固件相对第一紧固件转动至第一转动位或第二转动位时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且还使得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形成自锁防松行程,自锁防松行程即第二紧固件在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之间的行程。应理解,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运动位是重合的,安装时,推动第二紧固件使第二紧固件从第一运动位运动至第二运动位,也即使第二紧固件到达第一转动位,第二紧固件在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推动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滑动从而抱紧接管,弹性件压缩储能,再转动第二紧固件使第二紧固件到达第二转动位,由于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位于同一高度,此时锁紧块一直都处于抱紧接管的状态,继续沿同一方向转动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即带动第一紧固件转动从而使得锁紧块与接管螺接;拆卸时,反方向转动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则从第二转动位到达第一转动位,也即到达第二运动位,弹性件释能并推动第二紧固件到达第一运动位,由于第一运动位和第二运动位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在第一运动位时也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因此继续转动第二紧固件即可带动第一紧固件转动从而使得锁紧块退出与接管的螺接,随后锁紧块在弹性件的顶持力的作用下径向向外滑动,即松开接管;可知,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的过程中,当卡扣位于自锁防松行程中时,各锁紧块一直处于抱紧接管的状态,从而可防止在长时间锁紧固定过程中,龙头安装组件因重力或其他人为摆动或非人为振动等导致锁紧块松动,且即使弹性件失效,只要卡扣仍位于自锁防松行程内,锁紧块仍可抱紧接管,从而保证了安装后结构更为稳定。
3、技术方案三中,第二紧固件的内壁设置相对第一方向倾斜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每个锁紧块的外壁设置与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因而,推动第二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可推动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滑动,结构简单实用。
4、技术方案四中,抵接槽周向延伸且两端贯穿,弹性件为复位弹簧,如此设置,使得弹性件均匀作用于各锁紧块,从而保证了各锁紧块同步地径向向外滑动。
5、技术方案五中,第一紧固件和锁紧块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定位筋条,另一个与定位筋条相配合的定位槽,从而保证了锁紧块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且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径向滑动,结构简单实用。
6、技术方案六中,弹性垫的设置可增大第一紧固件与安装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紧固件相对第一紧固件转动时,第一紧固件不动,便于安装。
7、技术方案七中,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锁紧块均采用塑料材质,相对于采用金属材质,不容易生锈,拆卸更为便捷;限位槽靠近第一运动位的开口端设有挡沿,挡沿的厚度小于限位槽的槽深,从而便于卡扣进入限位槽。
8、技术方案八中,锁紧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其中一个锁紧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另一个锁紧块的两端设有与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凸台和凹槽的配合便于两个锁紧块的拼接,从而保证两个锁紧块位于同一水平状态;且生产加工更为容易。
9、技术方案九中,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且其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和与凸台相适配的凹槽,凸台和凹槽的配合便于两个锁紧块的拼接,从而保证两个锁紧块位于同一水平状态。
10、技术方案十中,第二紧固件外壁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各凸起可增大第二紧固件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用户握持第二紧固件并推动第二紧固件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龙头安装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紧固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紧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一运动位的剖视图一;
图6为图5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一运动位的剖视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二运动位的剖视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二运动位的剖视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的剖视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紧固件位于第二转动位的剖视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过程中第二紧固件从第二运动位运动至第一运动位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紧固件10;贯通孔11;定位筋条12;安装槽13;缺口14;卡扣15;弹性垫20;第二紧固件30;卡槽31;第一转动位311;第二转动位312;限位槽32;第一运动位321;第二运动位322;挡沿323;环槽33;第一斜面34;凸起35;锁紧块40;螺纹部41;抵接槽42;定位槽43;凸台44;凹槽45;第二斜面46;弹性件50;接管100;安装台200;容置空间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12,图1-12示出了一种龙头安装组件,用于套设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龙头接管100并与龙头接管100配合以在安装台200下方固定龙头,本实用新型中,龙头安装组件位于安装台200下方,龙头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10、弹性垫20、第二紧固件30、至少两个锁紧块40和弹性件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
第一紧固件10套设于接管100外并用于抵接安装台200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第一紧固件10为圆筒状,圆筒的开口向下,圆筒的筒底开设有贯通孔11,接管100贯穿贯通孔11,而贯通孔11的内径大于接管100的外径。圆筒的筒底的内表面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沿径向延伸的定位筋条12,圆筒的筒底的外表面设有环形的安装槽13。圆筒的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缺口14,圆筒的侧壁的内表面还凸出设有两个对称的卡扣15。但应理解,卡扣1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0采用塑料材质,因而两个缺口14的设置使得第一紧固件10具备一定程度的形变能力。
如图1和图6所示,弹性垫20的形状与环形安装槽13的形状相适配,因而可容置于安装槽13中并与安装台200的下表面紧密抵接。
第二紧固件30沿第一方向挂接于第一紧固件10并与第一紧固件10止转配合,其被配置为相对安装台200转动,第二紧固件30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10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运动位321和第二运动位322之间。
具体而言,如图3、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紧固件30为圆柱状,其于第一紧固件10下方套设于接管100外,其上端外壁设有与卡扣15相适配并沿周向延伸的卡槽31以及与卡槽31沿第一方向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32。在本实施例中,卡槽31和限位槽32的数量均为两个,卡槽3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转动位311和第二转动位312,限位槽32于第一转动位311与卡槽31连通,限位槽32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运动位321和第二运动位322,第二紧固件30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10转动于第一转动位311和第二转动位312,且在转动至第一转动位311或第二转动位312时与第一紧固件10止转配合。其中,限位槽32靠近第一运动位321的开口端设有挡沿323,挡沿323的厚度小于限位槽32的槽深,从而便于卡扣15进入限位槽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运动位321位于第二运动位322的上方,第二运动位322与第一转动位311的位置重合。相应的,第二紧固件30上端的内壁设有开口向上的环槽33,环槽33的槽底垂直于第一方向。具体实施中,第二紧固件30套设于接管100外并与第一紧固件10挂接后,第一紧固件10、第二紧固件30及接管10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300。
本实施例中,卡扣15设于第一紧固件10的内壁,卡槽31和限位槽32设于第二紧固件30的外壁,但应理解,卡扣也可设置于第二紧固件30的内壁,而卡槽和限位槽则相应的设置于第一紧固件10的外壁。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各锁紧块40置于第二紧固件30和接管100之间并沿周向拼接以环绕接管100;各锁紧块40与第一紧固件10止转配合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10径向滑动,各锁紧块40还与第二紧固件30斜面配合并设有与接管100螺纹配合的螺纹部41和开口背离安装台200的抵接槽42,抵接槽42的槽底自上而下沿径向向外倾斜。其中,每个锁紧块40设有内螺纹,内螺纹即形成螺纹部41。抵接槽42的开口向下。
各锁紧块40设有与定位筋条12相适配的定位槽43,从而使得锁紧块40与第一紧固件10止转配合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10径向滑动。应理解,定位筋条12的数量与锁紧块40的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定位筋条12设置于第一紧固件10上,定位槽43设置于锁紧块40,但应理解,定位筋条也可以设置于锁紧块40上,定位槽则设置于第一紧固件10上。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块40沿周向拼接时,有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其中一种锁紧块40数量为两个时,如图4所示,每个锁紧块40沿周向延伸,其中一个锁紧块40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44,另一个锁紧块40的两端设有与凸台44相适配的凹槽45;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每个锁紧块40沿周向延伸,且其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凸台44和与凸台44相适配的凹槽45。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凸台44和凹槽45的配合便于两个锁紧块40的拼接,从而保证两个锁紧块40位于同一水平状态;且生产加工更为容易。
其中,各锁紧块40置于容置空间300内,锁紧块40与第二紧固件30的斜面配合主要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如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紧固件30的内壁设有相对第一方向倾斜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34,每个锁紧块40的外壁设有与第一斜面34适配的第二斜面46,因而,推动第二紧固件3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可推动锁紧块40相对接管100径向向内滑动,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弹性件50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第二紧固件30和抵接槽42之间并与抵接槽42的槽底斜面配合,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抵接槽42的槽底和环槽33的槽底,每个抵接槽42沿周向延伸且两端贯穿,弹性件50为复位弹簧,如此,使得弹性件50均匀作用于各锁紧块40,从而保证了各锁紧块40同步地径向向外滑动。
第二紧固件30被配置为从第一运动位321运动至第二运动位322时推动各锁紧块40相对接管100径向向内移动以使锁紧块40与接管100螺接且使弹性件50压缩储能。
为了便于安装,如图3所示,第二紧固件30外壁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35,各凸起35可增大第二紧固件30外壁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用户握持第二紧固件30并推动第二紧固件30转动。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紧固件30和锁紧块40也采用塑料材质,因而相对于采用金属材质,不容易生锈,拆卸更为便捷,其中,弹性件50亦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龙头安装组件的安装过程如下:
先将两个锁紧块40沿周向拼接,即使其中一个锁紧块40的凸台44插入另一个锁紧块40槽凹槽45中;再将拼接好的锁紧块40置于第一紧固件10的内腔中,并使锁紧块40的定位槽43与定位筋条12相插接,接着将弹性件50的一端置于锁紧块40的抵接槽42中,再将第二紧固件30与第一紧固件10挂接,具体为施力于第一紧固件10使卡扣15向外张开并划过挡沿323进入限位槽32内,卡扣15即与限位槽32钩挂,弹性件50的两端则分别作用于抵接槽42的槽底和环槽33的槽底上;在第一紧固件10的安装槽13内置入弹性垫20,龙头安装组件的安装完成,安装好的状态如图6-7所示。
固定龙头时,安装过程如下:
将上述安装好的龙头安装组件套入接管100,并使第一紧固件10抵接安装台200的下表面,弹性垫20置于第一紧固件10和安装台200之间,向上推动第二紧固件30,第二紧固件30可相对第一紧固件10沿第一方向运动由第一运动位321运动至第二运动位322,也即到达第一转动位311,如图8-9所示,弹性件50压缩储能,由于各锁紧块40与第二紧固件30斜面配合,第二紧固件30在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推动锁紧块40相对接管100径向向内滑动从而抱紧接管100,此时,凸台44完全插入凹槽45中;接着如图9和11所示,顺时针转动第二紧固件30使第二紧固件30到达第二转动位312,继续顺时针转动第二紧固件30,第二紧固件30即带动第一紧固件10转动从而使得带动锁紧块40转动并使得锁紧块40与接管100螺接,如图10-11所示,整个安装即完成。
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固定龙头时,只需推动第二紧固件30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推动第二紧固件30转动即可使得龙头安装组件在龙头下方固定,安装过程省时省力,安装便捷;第一紧固件10和第二紧固件30之间还形成自锁防松行程,自锁防松行程即第二紧固件30在第一转动位311和第二转动位312之间的行程,卡扣15位于自锁防松行程中时,各锁紧块40一直处于抱紧接管100的状态,从而可防止在长时间锁紧固定过程中,龙头安装组件因重力或其他人为摆动或非人为振动等导致锁紧块40松动,且即使弹性件50失效,只要卡扣15仍处于自锁防松行程内,锁紧块40仍可抱紧接管100,从而保证了安装后结构更为稳定。弹性垫20的设置可增大第一紧固件10与安装台20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紧固件30相对第一紧固件10转动时,第一紧固件10不动,便于安装。
拆卸龙头时,拆卸过程如下:
如图11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紧固件30,当第二紧固件30相对第一紧固件10转动至第一转动位311时,如图8所示,第二紧固件30也到达第二运动位322,弹性件50释能并推动第二紧固件30到达第一运动位321,如图12所示,由于第一运动位321和第二运动位322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二紧固件30与第一紧固件10在第一运动位321时也与第一紧固件10止转配合,如图7所示,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二紧固件30即可带动第一紧固件10转动从而使得锁紧块40退出与接管100的螺接;随后锁紧块40在弹性件50的顶持力的作用下径向向外滑动,凸台44页部分退出凹槽45,即松开接管100,如图6所示,整个拆卸过程完成。
可知,本技术方案在拆卸龙头时也较为省时省力,且拆卸便捷,当卡扣15位于自锁防松行程中时,各锁紧块40一直处于抱紧接管100的状态,可防止误操作导致锁紧块40松开接管100。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龙头安装组件,用于套设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龙头接管并与所述龙头接管配合以在安装台下方固定龙头,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紧固件,其用于抵接安装台的下表面;
第二紧固件,其沿第一方向挂接于第一紧固件并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其被配置为相对安装台转动,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运动位和第二运动位之间;
至少两个锁紧块,各锁紧块置于第二紧固件和接管之间并沿周向拼接以环绕所述接管;
各锁紧块与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径向滑动,各锁紧块还与第二紧固件斜面配合并设有与接管螺纹配合的螺纹部和开口背离安装台的抵接槽,所述抵接槽的槽底自上而下沿径向向外倾斜;和
弹性件,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第二紧固件和抵接槽之间并与抵接槽的槽底斜面配合;
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从第一运动位运动至第二运动位时推动各锁紧块相对接管径向向内移动以使所述锁紧块与所述接管螺接且使弹性件压缩储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之间形成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扣、与卡扣相适配并沿周向延伸的卡槽以及与卡槽沿第一方向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卡扣形成于第一紧固件的内壁和第二紧固件的内壁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卡槽和限位槽均形成于第一紧固件的外壁和第二紧固件的外壁的另一个上;
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运动位和所述第二运动位;所述卡槽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所述限位槽于第一转动位与卡槽连通;所述第二紧固件被配置为相对第一紧固件转动于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且在转动至第一转动位或第二转动位时与所述第一紧固件止转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内壁设有相对第一方向倾斜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每个锁紧块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抵接槽沿周向延伸,且两端贯穿;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紧固件和锁紧块的其中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延伸的定位筋条,另一个与所述定位筋条相配合的定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置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安装台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和锁紧块均采用塑料材质;所述限位槽靠近第一运动位的开口端设有挡沿,所述挡沿的厚度小于限位槽的槽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锁紧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其中一个锁紧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另一个锁紧块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每个锁紧块沿周向延伸,且其首尾两端分别设有凸台和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龙头安装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紧固件外壁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凸起。
CN202122203148.3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Active CN216616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3148.3U CN216616077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03148.3U CN216616077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6077U true CN216616077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03148.3U Active CN216616077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6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00809C (en) Christmas tree stand
US8382051B2 (en) Wall-mounted support assembly for bathroom accessories
US5087005A (en) Twist-cam suction cup assembly
US9526381B2 (en) Mounting system
CN216616077U (zh)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WO2021082539A1 (zh) 一种龙头的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CN113833062A (zh) 一种龙头安装组件
CN210947016U (zh) 一种龙头的快速拆装连接结构
KR200385360Y1 (ko) 측판을 갖는 가구에서 탈착되는 선반의 고정구
CN212271108U (zh) 一种龙头台下安装组件
JP7317424B1 (ja) 洗面ボウルの取付構造、取付キットおよび取付方法
KR200492610Y1 (ko) 수전금구 체결유닛
KR100922859B1 (ko) 판상부재 결합장치
CN210471988U (zh) 一种置物架的锁紧装置
CN210484367U (zh) 一种吸盘挂件
KR101130653B1 (ko) 캡티브 스크류
CN219298352U (zh) 一种水龙头的快速拆装装置
CN108019415B (zh) 一种快松紧固件
CN212405351U (zh) 一种用于龙头的台上安装结构及快速拆装水龙头
CN214467581U (zh) 一种摄像器材三脚架
CN220151712U (zh) 一种组装式螺母
CN217150487U (zh) 水龙头台面快速拆装结构及水龙头台面
CN210565513U (zh) 一种安装于淋浴杆的置物座的快拆装结构
CN218031020U (zh) 一种防松快拆快装螺母
CN215806706U (zh) 一种把手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