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6055U -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16055U CN216616055U CN202123285098.4U CN202123285098U CN216616055U CN 216616055 U CN216616055 U CN 216616055U CN 202123285098 U CN202123285098 U CN 202123285098U CN 216616055 U CN216616055 U CN 2166160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nland river
- water
- rive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363 water suppression through gradient tailored exc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内河与外河的交汇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进出水管路(9)、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所述的进出水管路(9)包括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建造成本低,投入少;其适合作为城镇泵站的新建和改造升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系统涉及水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城镇的内部水系循环多依赖自然水补给、地势高差自然流动,并通过在河道中设置水闸调度水流,该种方式,一旦自然补给水量下降,会导致整个水系的水流动速度变缓甚至成为死水,容易使得水系条件恶化。而且,在暴雨期,自然水补给量较大时,自然河道的水位较高,一般系统难以向外排出多余的水,容易产生内涝。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系统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使其解决现有同类泵站管理和城市排涝、补水效果欠佳,改造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内河与外河的交汇处,该系统包括进出水管路9、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
所述的进出水管路9包括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
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依序连接;
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设置在第一管路9.1和第二管路9.2连接处;
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设置在第二管路9.2和第三管路9.3连接处;
第一管路9.1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三管路9.3的另一端设置在外河一侧;
在第二管路9.2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泵10;
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的连接处设置有转接头,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通过转接头与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
第四管路9.4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五管路9.5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外侧。
本实用新型该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7,所述的水位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内河水闸两侧,以监测内河水位和外河水位。
本实用新型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控制系统与水位传感器7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上套设有套管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垂直于内河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管路9.3垂直于外河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设置在内河上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管路9.3设置在外河上游。
本实用新型原理及使用方法简述: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闸口前的兼具补水和排水功能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该泵站设计有进水管路,分别接至外河与内河,在进水管路上设置阀门,并通过设置的控制系统与出水管路阀门启闭及外河水位、内河水位进行联动,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便于在补水与排水两种工况之间切换。该泵站同时设计有出水管路,分别接至外河与内河,在出水管路上设置阀门,并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与进水管路阀门及外河水位、内河水位进行联动,在补水与排水两种工况之间切换。
所述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平时处于“常闭”状态,以保持内河水位;当内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外河水位未超过内河水位时,开启1#内河水闸1、2#内河水闸2进行自排,实现排涝功能;当内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同时外河水位也超过内河水位时,先开启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和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同时关闭1#内河水闸1和2#内河水闸2,后启动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运行排水工况,从内河向外河排出涝水,实现强制排涝功能;当内河水位低于景观水位时,外河水位超过内河水位时,开启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由外河向内河进行自动补水;当内河水位低于景观水位时,外河水位未超过内河水位时,关闭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先开启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和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保持关闭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启动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运行泵站补水工况从外河向内河补水,实现强制补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设计合理,建造成本低,投入少,排涝、补水效果好;适合作为城镇泵站的新建和改造升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1、1#内河水闸;2、2#内河水闸;3、内河进水管路阀门;4、外河出水管路阀门;5、外河进水管路阀门;6、内河出水管路阀门;7、内河水位传感器;8、套管;9、进出水管路;10、一体化多功能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系统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内河与外河的交汇处,该系统包括进出水管路9、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
所述的进出水管路9包括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
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依序连接;
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设置在第一管路9.1和第二管路9.2连接处;
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设置在第二管路9.2和第三管路9.3连接处;
第一管路9.1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三管路9.3的另一端设置在外河一侧;
在第二管路9.2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泵10;
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的连接处设置有转接头,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通过转接头与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
第四管路9.4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五管路9.5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外侧。
本实用新型该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7,所述的水位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内河水闸两侧,以监测内河水位和外河水位。
本实用新型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控制系统与水位传感器7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上套设有套管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垂直于内河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管路9.3垂直于外河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管路9.1设置在内河上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管路9.3设置在外河上游。
本实用新型原理及使用方法简述: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闸口前的兼具补水和排水功能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该泵站设计有进水管路,分别接至外河与内河,在进水管路上设置阀门,并通过设置的控制系统与出水管路阀门启闭及外河水位、内河水位进行联动,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便于在补水与排水两种工况之间切换。该泵站同时设计有出水管路,分别接至外河与内河,在出水管路上设置阀门,并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与进水管路阀门及外河水位、内河水位进行联动,在补水与排水两种工况之间切换。
所述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平时处于“常闭”状态,以保持内河水位;当内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外河水位未超过内河水位时,开启1#内河水闸1、2#内河水闸2进行自排,实现排涝功能;当内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同时外河水位也超过内河水位时,先开启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和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同时关闭1#内河水闸1和2#内河水闸2,后启动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运行排水工况,从内河向外河排出涝水,实现强制排涝功能;当内河水位低于景观水位时,外河水位超过内河水位时,开启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由外河向内河进行自动补水;当内河水位低于景观水位时,外河水位未超过内河水位时,关闭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先开启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和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保持关闭1#内河水闸1与2#内河水闸2,启动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运行泵站补水工况从外河向内河补水,实现强制补水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该系统设置在内河与外河的交汇处,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进出水管路(9)、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
所述的进出水管路(9)包括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
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依序连接;
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设置在第一管路(9.1)和第二管路(9.2)连接处;
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设置在第二管路(9.2)和第三管路(9.3)连接处;
第一管路(9.1)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三管路(9.3)的另一端设置在外河一侧;
在第二管路(9.2)的侧壁上连接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泵(10);
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的连接处设置有转接头,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通过转接头与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
第四管路(9.4)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内侧;
第五管路(9.5)的另一端设置在内河水闸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7),所述的水位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内河水闸两侧,以监测内河水位和外河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内河进水管路阀门(3)、外河出水管路阀门(4)、外河进水管路阀门(5)、内河出水管路阀门(6)、一体化多功能泵(10)连接;控制系统与水位传感器(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二管路(9.2)、第三管路(9.3)、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上套设有套管(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9.1)、第四管路(9.4)、第五管路(9.5)垂直于内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路(9.3)垂直于外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管路(9.1)设置在内河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管路(9.3)设置在外河上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5098.4U CN216616055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85098.4U CN216616055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16055U true CN216616055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8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85098.4U Active CN216616055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16055U (zh)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23285098.4U patent/CN2166160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17828U (zh) | 一种雨污分流切换装置 | |
CN112854416B (zh) | 一种防倒流截流井及其运行方法 | |
CN110029712A (zh) | 兼顾初期雨水弃流和洪峰调蓄的精准化雨污混合调控系统及方法 | |
CN109372085A (zh) | 一种分流井 | |
CN117758827A (zh) | 一种对现状雨水泵站提标控污改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2689171U (zh) | 一种对初期雨水源头截流的截流井 | |
CN216616055U (zh) | 一种适用于防洪排涝、补水的一体化多功能泵站系统 | |
CN211690686U (zh) | 一种用于雨水排口的截流井装置 | |
CN109537520A (zh) | 一种建设项目防排洪设小水库留空库容削峰调洪系统及方法 | |
CN210395573U (zh) | 兼顾初期雨水弃流和洪峰调蓄的精准化雨污混合调控系统 | |
CN112067264A (zh) | 用于测试截流装置的限流效果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1350256A (zh) | 一种具有截流及缓冲机构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 |
CN212871703U (zh) | 用于测试截流装置的限流效果的系统 | |
CN104878822A (zh) | 一种超量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 |
CN209989914U (zh) | 一种一体化截污井 | |
CN210857472U (zh) |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 |
CN209339282U (zh) | 一种分流井 | |
CN209620208U (zh) | 一种分流井的有效排放系统 | |
CN207905068U (zh) | 一种雨污混流管道截流装置 | |
CN207436175U (zh) | 一种排水系统 | |
CN207436177U (zh) | 一种带有泵排的排水系统 | |
CN205444324U (zh) | 自来水补水装置 | |
CN206775470U (zh) |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水冷系统 | |
CN206220200U (zh) | 一种冲便器及落水胆 | |
CN220790004U (zh) | 一种截流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