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9436U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99436U CN216599436U CN202123253310.9U CN202123253310U CN216599436U CN 216599436 U CN216599436 U CN 216599436U CN 202123253310 U CN202123253310 U CN 202123253310U CN 216599436 U CN216599436 U CN 2165994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circuit
- direct current
- primary winding
- conversion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可调变压器电路和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中的一个作为输入侧,另一作为输出侧,当输入侧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将第一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可调变压器电路,用于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第一方波信号至输出侧,输出侧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对应大小的电压信号;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与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不同,以使得可调变压器电路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大小不同。本实用新型满足宽输入输出宽范围需求,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路拓扑架构,将输入电压转换成符合要求的电压。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源功率密度的要求不断上升的同时,对其直流-直流变换器的输入输出宽范围的要求也日趋强烈。
目前,最直接的做法是增加一级电压变换器,以对宽范围的输入进行转换或将固定的输入转换为宽范围输出,然而这种方式增加了较多的元器件,成本较高,使得开关电源系统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旨在解决在提高开关电源宽输入输出性能时,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可调变压器电路、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输入端或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输入端或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中的一个作为输入侧,另一作为输出侧,当输入侧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
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用于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至输出侧,输出侧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对应大小的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不同,以使得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大小不同。
可选地,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包括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一匝数和第一线径;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包括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二匝数和第二线径;其中,所述第一匝数大于所述第二匝数,所述第一线径小于所述第二线径。
可选地,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变压器还具有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线圈具有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绕串联或并联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受控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受控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可选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
所述第一谐振腔设置于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设置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之间;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与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控制器系统和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控制器系统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连接,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被配置为如上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
所述控制器系统,用在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大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所述第一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
或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小于所述预设电压时,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所述第二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
所述控制器系统,还用于在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信号大于预设电压时,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所述第一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
或,所述第三预设电压信号小于预设电压时,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所述第二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可调变压器电路可以根据输入或输出电压的范围配置为第一线圈参数或第二线圈参数;同时通过调节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从而输出对应的电压。从而实现了将宽范围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值输出,以及固定值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宽范围输出。由此在不需要增加变换器的基础上,使得电源系统满足宽输入输出宽范围需求,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直流变换器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 | S2 | 第二开关 |
20 | 可调变压器电路 | S3 | 第三开关 |
30 | 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 | W1 | 第一初级绕组 |
40 | 第一谐振器 | W2 | 第二初级绕组 |
50 | 第二谐振器 | W3 | 第三初级绕组 |
S1 | 第一开关 |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
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可调变压器电路20、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
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输入端Vi1或第一直流输出端Vo1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输入端Vi2或第二直流输出端Vo2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和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中的一个作为输入侧,另一作为输出侧,当输入侧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
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用于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至输出侧,输出侧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对应大小的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不同,以使得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大小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具有双向输入/输出功能,可以设置在各种需要宽范围输入或宽输出范围的功率恒定的电源产品中。由于电源系统的功率是恒定的,当输入或输出的电压较高时,电流较小;当输入或输出的电压较低时,电流较大。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源输入输出宽范围的性能,常见的方式是将变压器体积做大,加大初级线圈的匝数和线径。然而这种方式,对于输入电压较高或输出电压较高来说,需要较多的匝数,却不需要较大的线径,浪费了线径;对于输入电压较低或输出电压较低来说,需要较大的线径,却又不需要较多的初级线圈匝数,又浪费了匝数。可见这种改变变压器结构的方式,利用率较低。
本实施例中,可调变压器电路20的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与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不同可以使得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大小不同。
具体的,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可以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可以指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一匝数和第一线径;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指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二匝数和第二线径;其中,所述第一匝数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匝数,所述第一线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二线径。相应的,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30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即为将初级线圈切换为第一匝数和第一线径;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30配置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即为将初级线圈切换为第二匝数和第二线径。
当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作为输入侧、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作为输出侧时,第一直流输入端Vi1输入信号可以为宽电压范围,可以选定该宽电压范围的某个中间值作为参考值。当输入侧输入的电压大于该参考值时定义为高压段,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当输入的电压小于或等于该参考值时定义为低压段,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其中,参考值可以可以根据实际电路进行具体设置。例如宽电压范围为200~860V时,该参考值可以选取为400V。
当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作为输出侧、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作为输入侧时,第一直流输出端Vo1输出信号可以为宽电压范围。当输出侧输出的电压大于该参考值时定义为高压段,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当输出的电压小于或等于该参考值时定义为低压段,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
所述第一方波可以为占空比可变的方波信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或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的调制比来调节方波信号的占空比,以匹配当前输入侧的输入电压和输出侧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调制比为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参数,反应交直流转换电路的占空比。
可以理解的,开关电源系统中还包括控制器系统,可以对输入侧的输入电压和输出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根据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判断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输入电压的范围或输出电压的范围,以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30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并且控制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的调制比及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的调制比,以使直流-直流变换器输出满足要求的电压。
具体的,当由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的第一端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将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在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处于高压段时,可调变压器电路20配置为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后由第二直流输出端Vo2输出;在第一直流电源信号处于低压段时,可调变压器电路20配置为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信号后由第二直流输出端Vo2输出。
当由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的第二端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将其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当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需要输出的电压信号处于高压段的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配置为第一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将所述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并经第一直流输出端输出;当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需要输出的电压信号处于低压段的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配置为第二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转换对应的电压信号,并经第一直流输出端Vo1输出。
本方案由于可以配置可调变压器电路的变压器线圈参数,因此,当输入或输出电压为高压段时,此阶段电流都会较小,可以将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匝比较大、线径较小的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当输入或输出电压为低压段时,此时电流较大,可以将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为匝比较小,线径较大的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同时通过调节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可以使得输出电压符合对应值。从而实现了将宽范围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值输出,以及固定值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宽范围输出。从而在不需要增加变换器的基础上,使得电源系统满足宽输入输出宽范围要求,成本较低。与将变压器体积做大的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变压器还具有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线圈具有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的第一端,所述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绕串联或并联。
本实施例中,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的线径可以是相同的,可以根据输入或输出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的电流承载能力进行设定;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的匝数也可以是相同的,根据输入、输出电压进行设定。
当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串联时,变压器初级侧的匝数为第一初级绕组的匝数与第二初级绕组的匝数之和,线径即为第一初级绕组(或第二初级绕组)的线径;当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并联时,变压器初级侧的匝数为第一初级绕组的匝数(或第二初级绕组的匝数),线径即为第一初级绕组与第二初级绕组并联后线径,此时的电流承载能力为串联时的二倍。
所述第一线圈参数即为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串联时的变压器线圈参数,此时,初级侧绕组匝数较大,变压器匝比较大;所述第二线圈参数即为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并联时的变压器线圈参数,此时初级侧绕组匝数较小,变压器匝比较小。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
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所述与第一初级绕组W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W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W2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开关S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S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W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绕组W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绕组W2的第二端。
当第二开关S3闭合且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2断开时,第一初级绕组w1和第二初级绕组w2形成串联,适用于输入输出大于预设电压的高压段小电流条件;当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2闭合且第二开关S3断开时,第一初级绕组w1和第二初级绕组w2形成并联,适用于输入输出小于预设电压的低压段大电流条件。从而通过切换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实现初级绕组的串并联切换,从而实现宽范围输入输出电压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S1包括第一继电器(未示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S2包括第二继电器(未示出),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S3包括第三继电器(未示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S3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受控端。
本实施例中,选用继电器作开关,体积较小,成本较低,又可以起到输入输出隔离作用,即可实现弱电控制强电的目的,在工业控制中非常适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也可以选择为同一个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S1包括第一开关管(未示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开关S1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S2包括第二开关管(未示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开关S2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S3包括第三开关管(未示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三开关S2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受控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晶体管,也可以通过等效电路或独立电子元件进行替换,在此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全桥电路和半桥电路的结构无需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本领域常用技术进行设置,只需要实现上述对应的功能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谐振腔40和第二谐振腔50;
所述第一谐振腔40设置于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50设置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之间。当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10作为输入侧时,所述第一谐振腔40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第一方波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二谐振腔50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传递后的第一方波信号进行滤波;当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30作为输入侧时,所述第二谐振腔50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第一方波信号进行滤波;所述第一谐振腔40用于对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20传递后的第一方波信号进行滤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谐振腔40和第二谐振腔50的结构也无需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本领域常用技术进行设置,只需要实现上述对应的功能即可。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从而实现了将宽范围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预设值输出,以及固定值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宽范围输出。从而在不需要增加变换器的基础上,使得电源系统满足宽输入输出宽范围要求,成本较低,节约了制造成本,并且可以节约电源系统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该开关电源包括控制器系统和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控制器系统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连接,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控制器系统,用于检测所述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压,并根据所述输入侧或输出侧的电压,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源采用了上述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技术方案,因此该开关电源具有上述直流-直流变换器所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可调变压器电路、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输入端或第一直流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直流输入端或第二直流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中的一个作为输入侧,另一作为输出侧,当输入侧输入第一直流电源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信号转换为第一方波信号;
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用于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传递所述第一方波信号至输出侧,输出侧将接收的第一方波信号转换为对应大小的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不同,以使得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大小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初级线圈;所述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包括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一匝数和第一线径;所述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包括所述初级线圈为第二匝数和第二线径;其中,所述第一匝数大于所述第二匝数,所述第一线径小于所述第二线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变压器还具有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线圈具有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一端,所述次级绕组的输出端为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初级绕组和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串联或并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线圈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受控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的受控端;
所述第三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输出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受控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的受控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为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还包括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
所述第一谐振腔设置于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之间,所述第二谐振腔设置于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与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之间;所述第一谐振腔和所述第二谐振腔,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
10.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系统和直流-直流变换器,所述控制器系统与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连接,所述直流-直流变换器被配置为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直流变换器;
所述控制器系统,用于检测所述输入侧和输出侧的电压,并根据所述输入侧或输出侧的电压,分别控制所述可调变压器电路配置第一变压器线圈参数或者第二变压器线圈参数、所述第一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以及所述第二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调制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3310.9U CN216599436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3310.9U CN216599436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99436U true CN216599436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17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53310.9U Active CN216599436U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99436U (zh)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23253310.9U patent/CN2165994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46419B (zh) | 车载充电器电路 | |
JP2017517239A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該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を制御する方法 | |
CN112688572B (zh) |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 |
CN112994494B (zh) | 适用于飞跨电容多电平变换电路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 |
EP4147339B1 (en) |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 |
EP3819160B1 (en) | Wide voltage rang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for electric and/or hybrid vehicles | |
CN115995983A (zh) | 双向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23940A (zh) | 直流变换器、直流变换器模组及其连接方法 | |
CN213243820U (zh) | 增益可调的谐振变换装置 | |
Nasr et al. | Fast average current mode control of dual-active-bridge DC-DC converter using cycle-by-cycle sensing and self-calibrated digital feedforward | |
CN216599436U (zh) | 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开关电源 | |
CN117748960A (zh) | 双向隔离谐振变换器 | |
JP2002315331A (ja) | Dc/dcコンバータを具えた電源装置 | |
US11223287B2 (en) |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 |
CN108988632B (zh) | 一种开关变换器 | |
CN208608900U (zh) | 电力转换器控制电路 | |
CN214045457U (zh) |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 | |
CN211127586U (zh) | Llc谐振变换电路 | |
CN115580150A (zh) | 一种三相交错宽范围高效隔离双向变换器 | |
CN112701918A (zh) | 一种llc变换器宽范围输出的控制电路 | |
US12101034B2 (en) | Power converter apparatus converting input power having a predetermined voltage into output power having a predetermined output voltage over wide range with higher efficiency | |
KR101849001B1 (ko) | 고전압 대전류 전력 변환 장치 | |
CN221597715U (zh) | 开关电容耦合电感转换器 | |
CN109842197A (zh) | 多端供电电路 | |
CN211630085U (zh) | Llc谐振变换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4 No. 52, tian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