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9408U -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9408U
CN216599408U CN202122870207.2U CN202122870207U CN216599408U CN 216599408 U CN216599408 U CN 216599408U CN 202122870207 U CN202122870207 U CN 202122870207U CN 216599408 U CN216599408 U CN 216599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witch unit
resistor
uni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02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02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9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9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9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包括掉电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一电源。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三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负载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的第一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三端连接电容的第二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当交流电源掉电时,掉电检测单元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输出第二信号导通第一开关单元,从而导通第二开关单元,此时电容通过负载及第二开关单元放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X电容全称抑制电源电磁干扰用电容器,适用于电子电路、家用电器、电机等场景中,一般安装在电路的初级整流模块之前,主要用于相间跨线、EMI滤波(降低差模干扰)等,尤其在手机充电器、ATX电源等常见电子设备中广泛运用。
在实际电路中,X电容规格一般不低于uF级,X电容内贮藏有大量电荷。采用了X电容的设备在脱离电网电源连接后,因X电容跨接相线使得设备的电源插头极间带有高压,倘若人体意外触及电源插头即形成放电回路,存在电击危险。针对插头带电危险,国标GB4943.1-2011第2.1.1.7条规定,A型可插式设备(例如电源适配器等)放电时间常数不得超过1s,放电1s后电容器剩余电压不得赶过初始值的37%。
为了满足上述规定,在相关的技术中,通常在X电容并联一个放电电路,放电电路中通常通过电阻来实施放电。但是,放电电阻在电路正常工作的时候,也会产生功耗,从而降低整个电路的效率,也浪费了较多的电能。因此,如何符合安规认证要求对电容进行快速放电,同时使得放电电路在电路正常工作时尽可能少地产生功耗,仍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能在交流电源掉电时对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且功耗较小。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包括:掉电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一电源;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负载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负载的连接断开时,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导通,以使得所述电容通过所述负载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放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光敏器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敏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敏器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掉电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光敏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容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包括掉电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一电源;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三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负载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的第一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三端连接电容的第二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当交流电源掉电时,掉电检测单元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输出第二信号导通第一开关单元,从而导通第二开关单元,使电容通过负载及第二开关单元放电,该电路能在交流电源掉电时对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且功耗较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模块和步骤表示为类似的元件/模块和步骤,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电阻对电容放电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电阻和芯片对电容放电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放电电路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放电电路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掉电检测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在家电控制电路应用中,安规X电容经常因电磁兼容,其所需容量较大,尤其在大功率发热体电路中X电容的容量较大,为了满足安规要求,需要对X电容快速放电。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第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利用电阻Rp1和电阻Rp2串联后,并联连接在电容CX2和电容CX3这两个X电容的两端放电,然而这种采用电阻放电的方案,电阻Rp1和电阻Rp2会一直消耗交流电源,导致待机功耗增加,第二种方案如图2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将一个X电容放电专用的芯片U10连接在电阻Rp1和电阻Rp2之间,在正常工作时,芯片U10不工作,即芯片U10断开电阻Rp1和电阻Rp2之间的连接,这样,电阻Rp1和电阻Rp2不消耗交流电源,当外部交流电源掉电时,芯片U10工作,即芯片U10导通电阻Rp1和电阻Rp2之间的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系统的待机功耗,然而这类X电容放电专用的芯片价格较高,导致了电路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能够让电容快速高效放电,并且系统待机功耗较低、成本低且满足安规要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请参阅图3,该电容放电电路100包括:掉电检测单元10、控制单元20、第一开关单元30、第二开关单元40及第一电源50。掉电检测单元10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及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掉电检测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掉电检测单元10的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源50,控制单元2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50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三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四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一端,负载200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300的第一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二端用于与负载20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三端用于与电容300的第二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连接。
其中,掉电检测单元10用于当交流电源与负载200的连接断开时,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20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30,以使得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第二开关单元40用于当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时导通,以使得电容300通过负载200及第二开关单元40放电。
该电容放电电路分别与交流电源和负载200连接后,当交流电源与负载200的连接断开时,掉电检测单元10将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20根据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30,使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当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时,第二开关单元40将导通负载200的第一端和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之间的连接,电容300将通过负载200以及第二开关单元40进行放电。这样,当选取合适的负载200时,例如选择内阻较小的负载时,由于电容300电荷有限,在放电过程中可以实现毫秒级放电速度,从而使电容300快速高效放电,满足安规要求,并且不会造成额外的待机功耗,另外,该电容放电电路中所选用的器件价格较低,因此成本较低。
当交流电源与负载200的连接正常时,第一开关单元30和第二开关单元40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工作。当需要负载200进行工作时,则控制单元2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从而使第二开关单元40导通,保证负载200正常工作;当不需要负载200进行工作时,则控制单元2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断开,使第二开关单元40也断开,保证负载200不会消耗交流电源,进一步降低待机功耗。
综上,该电容放电电路能够让电容快速高效放电,并且系统待机功耗较低、成本低且满足安规要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包括单片机,可以是STM16、STM32系列的微处理控制器、或者是其他一切可用于接收和输出数据的单片机芯片,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开关单元30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一光电耦合器U1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光敏器件;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20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接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VCC,第一光敏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一端,第一光敏器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一端。
具体的,第一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第一光敏器件可以是可控硅。其中,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一端,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可控硅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一端。
当控制单元20输出第二信号时,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和地之间的连接,第一发光器件接收电信号发出光线,第一光敏器件接收光线之后就产生电流,并传输电流至第二开关单元40的第一端,使第二开关单元40导通。通过在第一开关单元30中采用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光电耦合器U1,可以实现电气隔离,避免第一电源VCC和外部交流电源之间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具体的,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开关管Q1包括NPN三极管,其中,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管还可以为PNP三极管、MOS管或者是其他一切合适的开关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第一开关单元30还包括限流电阻R9,限流电阻R9连接于第一电源VCC和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设置限流电阻R9,可以限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第一电源流经第一发光器件的电流大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该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限流电阻R7和下拉电阻R8,限流电阻R7连接于控制单元20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之间,下拉电阻R8连接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之间,通过设置限流电阻R7,可以限制控制单元20输出的第二信号的大小,保证第一开关管Q1不被损坏,通过设置下拉电阻R8,可以保证第一开关管Q1可靠关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三端。通过设置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在电容通过负载200放电时,限制电容通过第二光敏器件放电时的电流大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可控硅SCR;可控硅SCR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0的第四端,可控硅SCR的第一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一端,可控硅SCR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及电容的第二端。当第一开关单元30导通时,可控硅SCR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开关单元30的导通信号后,可控硅SCR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将被导通,后续可让电容通过负载200、可控硅SCR进行放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保险丝F1;保险丝F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保险丝F1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200的第二端。通过设置保险丝F1,可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容的第二端。实际应用中,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可以采用兆欧级电阻,也可以省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掉电检测单元10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U2和第一电阻R1,第二光电耦合器U2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光敏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VCC。
具体的,第二发光器件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第二光敏器件可以是NPN三极管。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NPN三级管的发射极接地。
当交流电源与负载200之间处于保持连接的状态时,在一个周期的一半时间内,第二发光器件能接收电信号发出光线,第二光敏器接收光线之后将导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将被拉低、处于低电平状态,在一个周期的另一半时间内,第二发光器件未能接收电信号发出光线,第二光敏器件将不导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将处于高电平状态;当外部交流电源与负载200的连接断开时,也就是负载200掉电时,第二发光器件未能接收电信号发出光线,第二光敏器件将不导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将处于高电平状态。可见,在外部交流电源与负载200之间处于保持连接的状态时,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将接收到掉电检测单元10输出的周期信号,而当外部交流电源与负载200的连接断开时,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将一直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信号。通过在掉电检测单元10中采用第二光电耦合器U2和第一电阻R1,可以实现电气隔离,避免第一电源VCC和外部交流电源之间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掉电检测单元1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D1,可以保证外部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处于高电平时,第二发光器件才能接收电信号,当外部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处于低电平时,第二发光器件不能接收电信号,提高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掉电检测单元10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通过设置第二电阻R2,可以限制输入至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电流大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5,掉电检测单元1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通过设置第二二极管D2,可以保持第二发光器两端电压的稳定。
下面,结合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放电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具体的,电容包括X电容CX1和X电容CX2,第一电源VCC为+5V,该电容放电电路通过火线连接至外部交流电源的第一端Lp,通过零线连接至外部交流电源的第二端Np,负载200为发热丝、电机或其他一切可消耗电荷且内阻较小的器件。
在该电容放电电路中,当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接收到周期信号时,此时负载200没有掉电。当控制单元20的输入端接收到持续的高电平的第一信号时,此时处于负载200处于掉电状态,那么,控制单元20将输出高电平的第二信号至第一开关管Q1,使第一开关管Q1导通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和地之间的连接,第一发光器件发出光信号至第一光敏器件,第一光敏器件将输出电流至可控硅SCR的控制端,可控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将被导通,X电容CX1和X电容CX2上的残留电荷将通过负载200、可控硅SCR形成放电回路,从而使X电容CX1和X电容CX2快速放电,且待机功耗较小。综上,该电容放电电路能够让X电容快速高效放电,并且系统待机功耗较低、成本低且满足安规要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当交流电源与负载的连接断开时,掉电检测单元将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至第一开关单元,使第一开关单元导通;当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第二开关单元将导通负载的第一端和交流电源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电容将通过负载以及第二开关单元进行放电。这样,当选取合适的负载时,例如选择内阻较小的负载时,由于电容电荷有限,在放电过程中可以实现毫秒级放电速度,从而使电容快速高效放电,满足安规要求,并且待机功耗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包括掉电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一电源;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源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三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负载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的第一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负载的第一端、第三端连接电容的第二端及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当交流电源掉电时,掉电检测单元输出第一信号至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输出第二信号导通第一开关单元,从而导通第二开关单元,使电容通过负载及第二开关单元放电,该电路能在交流电源掉电时对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且功耗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掉电检测单元、控制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一电源;
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用于连接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负载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掉电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负载的连接断开时,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第二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使得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导通,以使得所述电容通过所述负载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一光电耦合器,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光敏器件;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光敏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光敏器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掉电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光敏器件;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掉电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可控硅;
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四端,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容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保险丝;
所述保险丝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交流电源的第一端,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负载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
10.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放电电路。
CN202122870207.2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Active CN216599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0207.2U CN216599408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0207.2U CN216599408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9408U true CN216599408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6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0207.2U Active CN216599408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9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7376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dc voltage to an ac voltage
CN101989810B (zh) 用于实现功率转换器输入端电压放电电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12062B (zh) 开关控制电路、芯片、适配器及开关控制方法
TWI479764B (zh) 低功耗洩放電路及具有低功耗洩放電路的交流轉換系統
CN114424445A (zh) 用于具有集成同步整流器控制器的usb电力输送的分离状态下的节电技术
CN107005142B (zh) 多功能端子
US9172298B2 (en) Fully-controlled bridge rectifying device with surge suppression function
CN210405079U (zh) 一种保护电路及电源输入模块
CN114072998A (zh) 隔离转换器和使用隔离转换器的led驱动器
CN102332899A (zh) 延时电路及具有该延时电路的开关电源控制器
CN216599408U (zh)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CN203800819U (zh) 变频器及其上电保护模块
US20230318327A1 (en) Stylus
WO2015002718A1 (en) Polarity sensing circuit
KR20150010871A (ko)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 형성 장치
CN215419641U (zh) 通信系统
CN205407375U (zh) 充电器
CN114531014A (zh) 同步整流器的供电电路、装置及设备
CN204089291U (zh) 一种开关电源断电后延长保持时间的电路结构
CN104578840A (zh) 供电电路及具有该供电电路的电子设备
CN214479700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
US2013025046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20732596U (zh) 放电模块、电路板、电源模块及电器设备
CN212572513U (zh) 一种数字量输入电路及设备
CN218888127U (zh) 一种基于辅助电源的充电器防浪涌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