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9306U -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9306U
CN216599306U CN202122895047.7U CN202122895047U CN216599306U CN 216599306 U CN216599306 U CN 216599306U CN 202122895047 U CN202122895047 U CN 202122895047U CN 216599306 U CN216599306 U CN 216599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50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依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Ouy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Ouy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Ouy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Ouy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50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9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9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9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电机,水冷电机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一侧设置有安装孔,固定架一侧的顶部连接有水冷箱,水冷箱的顶部设置有出口、加液口和入口,出口的底部安装有静音水泵,水冷箱的内部安装有降温机,降温机的一侧安装有挡板A,挡板A的一侧设置有冷出口,水冷箱的另一侧安装有挡板B,挡板B的一侧设置有热入口,水冷电机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水冷电机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管,进液口的顶部安装有增压泵,水冷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散热风罩,散热风罩的内壁上连接有风扇架,风扇架的正面连接有静音风扇,水冷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接线盒,本实用新型具有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水冷电机适用于高温环境,变频调速系统,其特点是调速范围广、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运行效率高、外观设计新颖美观,但由于水冷电机在高效运作时产生能量损耗,这些损耗的能量变成热量使电机各部件温度升高,可能会影响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电机,水冷电机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固定架一侧的顶部连接有水冷箱,水冷箱的顶部设置有出口、加液口和入口,出口的底部安装有静音水泵,水冷箱的内部安装有降温机,降温机的一侧安装有挡板A,挡板A的一侧设置有冷出口,水冷箱的另一侧安装有挡板B,挡板B的一侧设置有热入口,水冷箱的正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水冷电机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水冷电机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管,进液口的顶部安装有增压泵,水冷电机的一侧连接有散热风罩,散热风罩的内壁上连接有风扇架,风扇架的正面连接有静音风扇,水冷电机的顶部设置有接线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水冷电机的底部,固定架的形状为凸形,材料为铝合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透明观察窗设置在水冷箱正面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降温机的一侧通过挡板A的内部与冷出口贯穿连接,降温机的另一侧通过挡板B的内部与热入口贯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出口的一端通过水冷管与进液口贯穿连接,入口的一端通过水冷管与出液口贯穿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水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音水泵,水冷管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增压泵,水冷管的材质为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静音风扇为主动式水冷,静音风扇通过风扇架固定安装在散热风罩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电机内部温度升高时,静音水泵吸取冷却液进入水冷管内,增压泵促进水冷管内的冷却液快速流动,带走机体的热量,当带有热量的冷却液进入水冷箱里,降温机对其进行降温处理,操作人员可根据透明观察窗查看水箱内部情况,对冷却液及时补充,另外还有静音风扇和固定架对机体进行辅助散热,加快水冷电机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的固定架部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的水冷箱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的水冷电机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的散热风罩内部结构图。
图例说明:
1、水冷电机;2、固定架;3、安装孔;4、水冷箱;5、出口;6、加液口;7、入口;8、静音水泵;9、降温机;10、挡板A;11、冷出口;12、挡板B;13、热入口;14、透明观察窗;15、进液口;16、出液口;17、水冷管;18、增压泵;19、散热风罩;20、风扇架;21、静音风扇;22、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电机1,水冷电机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3,固定架2一侧的顶部连接有水冷箱4,水冷箱4的顶部设置有出口5、加液口6和入口7,出口5的底部安装有静音水泵8,水冷箱4的内部安装有降温机9,降温机9的一侧安装有挡板A10,挡板A10的一侧设置有冷出口11,水冷箱4的另一侧安装有挡板B12,挡板B12的一侧设置有热入口13,水冷箱4的正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水冷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水冷电机1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管17,进液口15的顶部安装有增压泵18,水冷电机1的一侧连接有散热风罩19,散热风罩19的内壁上连接有风扇架20,风扇架20的正面连接有静音风扇21,水冷电机1的顶部设置有接线盒22。
固定架2固定安装在水冷电机1的底部,固定架2的形状为凸形,材料为铝合金,吸热快散热也快,中部腾空,隔绝地面潮气,避免机体内部线路因潮湿工作环境而短路故障,通过与水冷电机1和水冷箱4的接触面吸取热量,底部形成散热通道,热量从底部腾空处排出,进行辅助散热。
出口5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6,透明观察窗14设置在水冷箱4正面的中部,透明观察窗14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水冷箱4的内部情况,查看冷却液是否足够,加液口6方便工作人员对水冷箱4内进行补充冷却液。
降温机9的一侧通过挡板A10的内部与冷出口11贯穿连接,降温机9的另一侧通过挡板B12的内部与热入口13贯穿连接,挡板A10和挡板B12是为了防止带有热度的冷却液还未降温处理就进入静音水泵8,达不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降温机9加速了冷却液降温速度,加快了散热效率。
出口5的一端通过水冷管17与进液口15贯穿连接,入口7的一端通过水冷管17与出液口16贯穿连接,水冷管17将冷却液从水冷箱4的出口5带出,通过进液口15送到水冷电机1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再将带有热度的冷却液从水冷电机1的出液口16送出到水冷箱4的入口7里,水冷管17负责贯穿连接水冷电机1和水冷箱4使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
水冷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音水泵8,水冷管17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增压泵18,水冷管17的材质为铜,铜管材质具有导热性高的特点,也是非常耐用的金属,水冷管17对水冷电机1的内部进行环绕式增加水冷金属面积,利用流动的冷却液带走电机散发的热量,静音水泵8对冷却好的冷却液进行吸入,而增压泵18防止冷却液在弯道中断流,促进冷却液循环流动,加速冷却液在水冷管17中的流动速度,加快散热效率。
静音风扇21为主动式水冷,静音风扇21通过风扇架20固定安装在散热风罩19的内部,静音风扇21产生高速气流,带走机内的热量,进行辅助散热,散热风罩19在散热的同时阻隔灰尘进入电机内部,对内部元件进行防尘保护。
工作原理:电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静音水泵8对冷却好的冷却液进行吸入,冷却液从静音水泵8进入水冷管17内开始流动,水冷管17穿过出口5进入进液口15,增压泵18促进水冷管17内的冷却液流动速度,水冷管17带动流动的冷却液对电机进行吸热,带有热度的冷却液通过入口7送至水冷箱4内,降温机9的热入口13吸入带有热度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再将处理好的冷却液从冷出口11排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观察窗14观察水冷箱4内部的情况,当发现水冷液不足时及时进行补充,在水冷系统工作的同时,固定架2也会通过与水冷电机1和水冷箱4的接触面吸取其热量进行辅助散热,静音风扇21也会加快机体内部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包括水冷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电机(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3),所述固定架(2)一侧的顶部连接有水冷箱(4),所述水冷箱(4)的顶部设置有出口(5)、加液口(6)和入口(7),所述出口(5)的底部安装有静音水泵(8),所述水冷箱(4)的内部安装有降温机(9),所述降温机(9)的一侧安装有挡板A(10),所述挡板A(10)的一侧设置有冷出口(11),所述水冷箱(4)的另一侧安装有挡板B(12),所述挡板B(12)的一侧设置有热入口(13),所述水冷箱(4)的正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4),所述水冷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所述水冷电机(1)的内部设置有水冷管(17),所述进液口(15)的顶部安装有增压泵(18),所述水冷电机(1)的一侧连接有散热风罩(19),所述散热风罩(19)的内壁上连接有风扇架(20),所述风扇架(20)的正面连接有静音风扇(21),所述水冷电机(1)的顶部设置有接线盒(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固定安装在水冷电机(1)的底部,所述固定架(2)的形状为凸形,材料为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5)的一侧设置有加液口(6),所述透明观察窗(14)设置在水冷箱(4)正面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9)的一侧通过挡板A(10)的内部与冷出口(11)贯穿连接,所述降温机(9)的另一侧通过挡板B(12)的内部与热入口(13)贯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5)的一端通过水冷管(17)与进液口(15)贯穿连接,所述入口(7)的一端通过水冷管(17)与出液口(16)贯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音水泵(8),所述水冷管(17)的中部贯穿连接有增压泵(18),所述水冷管(17)的材质为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音风扇(21)为主动式水冷,所述静音风扇(21)通过风扇架(20)固定安装在散热风罩(19)的内部。
CN202122895047.7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Active CN216599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047.7U CN2165993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5047.7U CN2165993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9306U true CN216599306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5047.7U Active CN2165993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9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56797U (zh) 一种防潮散热的配电箱
CN210693186U (zh) 一种配电箱散热装置
CN21659930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率水冷电机的散热装置
CN209930788U (zh) 一种便捷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18416044U (zh) 一种水冷散热的力矩电机
CN215768997U (zh) 一种用于新型激光雷达的散热防护装置
CN214152340U (zh) 一种防尘散热型的广告灯箱
CN212782853U (zh) 一种电缆生产冷却装置
CN212457551U (zh) 一种液体冷却装置
CN214192573U (zh) 一种风冷式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
CN213401982U (zh) 一种热工自动化配电柜
CN217849800U (zh) 一种bldc电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板
CN112654207A (zh) 一种带散热风道的电气盒以及电气设备
CN215269195U (zh) 一种空调电控盒的散热结构
CN220823560U (zh) 用于逆变器散热的风机
CN211267321U (zh) 一种保护性能好的电机软启动装置
CN22015606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柜
CN215955683U (zh) 一种二氧化碳激光装置的冷却系统
CN215378214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电力设备循环散热装置
CN211650896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冷却装置
CN218781452U (zh) 一种螺杆机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13879018U (zh) 一种用于电源柜中功率器件的散热机构
CN215911748U (zh) 一种电子工程用控制柜
CN21304328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控制柜
CN216530121U (zh) 一种基于可将锅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的电气控制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