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1615U - 一种可翻转灯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转灯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1615U
CN216591615U CN202123284982.6U CN202123284982U CN216591615U CN 216591615 U CN216591615 U CN 216591615U CN 202123284982 U CN202123284982 U CN 202123284982U CN 216591615 U CN216591615 U CN 216591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limiting
limiting structure
piece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4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灿明
朱从文
兰靖
黄用国
宋远能
刘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edia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edi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edia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edi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4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1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1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1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转灯体,包括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第三板体和转动支撑件;第三板体的一侧与第一转动部连接,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转动支撑件连接;转动支撑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下方;转动支撑件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平齐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转动支撑件形成电源安装空间;转动支撑件形成有光源安装空间,光源安装空间内设有发光组件;对电源安装空间中的电源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展开转动支架打开电源安装空间,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翻转灯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灯体。
背景技术
线性灯用于局部照明;现有的线性灯为一体式设置;线性灯的尺寸是固定的;其不能根据照明需求延长或缩短线性灯的长度;不便于使用。现有灯体的支架与盖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更换或维修时;需要将螺钉拆除才能打开灯体内部;操作不方便,另外现有的灯体在安装时需要先将支架安装在安装面上,然后安装好支架后将盖板与支架进行安装,从而若支架内模组需要进行更换时,需要先将灯体进行拆卸然后对盖板进行拆卸之后进行更换,操作复杂。
在中国申请号为201520023895.0;公告日为2015.5.1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LED照明装置的侧梁组件及LED照明装置;包括侧梁、侧梁盖板和支架,侧梁盖板与侧梁可转动连接,支架分别与侧梁、侧梁盖板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侧梁盖板可将侧梁盖板扣合在侧梁上或使侧梁盖板的一端远离侧梁;通过翻转侧梁盖板就可以对模组进行安装或更换。
该侧梁组件的连接轴纵向限位与限位槽中;通过在在限位槽的上端设有宽度小于连接轴的限位结构;由于限位结构的大小小于连接轴,使得连接轴在纵向方向不能脱离限位槽,进而实现对连接轴的纵向限位;为了实现连接轴转动;在侧梁盖板与连接轴之间设有板体;当连接轴设置在限位槽时,板体设置在限位结构中;当开合侧梁盖板时,侧梁盖板与支架发生摆动;但是限位结构中没有设置给板体活动的避让结构;且侧梁盖板下端的转动需要依靠支架进行支撑,板体的摆动幅度小;侧梁盖板展开的幅度小;这样侧梁盖板与支架形成的施工区域小;进行更换组件和维修时,不便于施工,同时该侧梁盖板仅仅对放置在侧梁盖板内的LED模组进行维修,若LED模组中发光部件以及电源部件分区域设置时需要额外再增加多个侧梁盖板实现不同区域的维修,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转灯体,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形成电源安装空间;展开转动支架打开电源安装空间;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维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翻转灯体,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固定支架和转动支架,固定支架连接有固定件,转动支架连接有转动件,转动件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件上,固定支架设置在灯体的一侧,转动支架设置在灯体的另一侧;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第三板体和转动支撑件;第三板体的一侧与第一转动部连接,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转动支撑件连接;转动支撑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下方;转动支撑件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平齐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转动支撑件形成电源安装空间。
以上设置,第二板体与转动支撑件的一侧平齐设置,方便进行安装;在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之间形成电源安装空间;电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电源;这样需要对电源安装空间中的电源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展开转动支架;打开电源安装空间进行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第二板体向转动支架延伸有弹性卡件;转动支撑件向第二板体延伸有卡合部和搭接部;卡合部卡接在弹性卡件上;搭接部抵接在第二板体上;在转动支撑件远离转动件的底端设有接触结构。
以上设置,当转动支架不展开时,弹性卡件卡紧卡合部;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连接稳定;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弹性卡件对卡合部进行限位,使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不会分离。同时弹性卡件具有弹性;驱动转动支架展开时,方便卡合部与弹性卡件分离。同时通过搭接部抵接在第二板体上;实现转动支撑件与第二板体的连接。
同时设置接触结构提供着力点;与接触结构作用便于展开、闭合转动支架;同时接触结构远离转动件设置,接触结构与转动件之间的力臂长;进而能轻松的展开、闭合转动支架。
进一步的,固定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且与第一限位部连接;在第一限位部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向远离第二限位部方向凹陷形成;避让槽用于容置转动件。
以上设置,通过设置避让槽,增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容置空间;转动件在固定件中的活动幅度大。转动件在固定件上转动时不会被干涉;同时避让槽用于容纳转动件;转动件在固定件中转动时,转动件逐渐向避让槽靠近至转动件容置在避让槽内;这样使得转动件的转动不会被干涉;同时由于避让槽是在第一限位部上凹陷形成的;当转动件的一侧容置在避让槽内时,第一限位部对转动件竖直限位;第二限位部对转动件水平限位;使转动件不能脱离固定件。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结构一、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四;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限位结构一与限位结构二的一侧连接,限位结构二的另一侧与限位结构三的一端连接。
避让槽在限位结构一上向远离第二限位部方向凹陷形成;在限位结构二上凹陷有转动槽,转动槽沿避让槽凹陷方的垂直方向凹陷形成。
所述限位结构四在限位结构一的顶部向靠近转动槽的方向延伸形成,避让槽与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四连接;所述限位结构五在限位结构三的另一端向靠近限位结构四的方向延伸形成;转动槽与限位结构四和限位结构五连接;避让槽与转动槽形成有容置槽;避让槽、转动槽、第二限位部和转动件弧形设置。
以上设置,转动槽的凹陷方向与转动槽的凹陷方向垂直设置;且转动槽、避让槽分别设置在固定件一侧;容置槽的空间大,转动槽与避让槽不会相互干涉;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活动范围大。限位结构四向转动槽延伸设置,当转动件容置在避让槽内时;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四对转动后的转动件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五对转动件水平限位。
进一步的,转动件包括弧形设置的第一转动部;在第一转动部的一端向第一转动部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形成弧形的活动槽;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包覆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上;第二转动部靠近活动槽的一侧设有转轴;转轴伸入到转动槽中;转轴在转动槽中活动设置;限位结构二用于对转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一转动部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二转动部水平限位;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四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一转动部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二转动部水平限位。
以上设置,转动件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转动槽中,当转动件转动时,活动槽相对第二限位部进行转动;这样固定件与转动件的配合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固定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向固定支架延伸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第一盖板的一侧,第一插接部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中;第一插接部用于固定第一盖板。
以上设置,第一插接部伸入到固定支架内对第一盖板进行固定;这样一方面第一盖板与固定支架之间连接稳定,能增大灯体支架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第一插接部伸入到固定支架内为第一盖板的安装提供预定位。
进一步的,第一盖板向固定支架延伸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盖板的另一侧;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限位件之间且设置在第一盖板的一端;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中;第一限位件与第三板体作用;第二限位件与第四板体作用;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转动支架限位。
以上设置,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转动支架限位;当转动支架闭合时限制转动支架继续向固定支架靠近。
进一步的,转动支撑件形成有光源安装空间;在转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向转动支架延伸有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盖板的一端,第四插接部设置在第二盖板的另一端;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伸入到光源安装空间中;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用于固定第二盖板。
以上设置,在转动支架上形成有光源安装空间;光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发光组件。需要对发光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打开转动支架进行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伸入到转动支架内对第二盖板进行固定;这样第二盖板与转动支架之间连接稳定,能增大灯体支架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支架转动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去除一端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的第一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灯体的第二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两灯体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1所示;一种可翻转灯体,包括灯体1,灯体1包括固定支架11和转动支架12,固定支架11位于灯体1的一侧,转动支架12位于灯体1的另一侧;固定支架11连接有固定件13,转动支架12连接有转动件14,转动件14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件13上。
固定件13包括第一限位部131和第二限位部132,第一限位部131位于固定件13的一侧,第二限位部132位于固定件13的另一侧;第一限位部131包括限位结构一1311、限位结构二1312和限位结构四1313;第二限位部132包括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五1322。限位结构一1311与限位结构二1312的一侧连接,限位结构二1312的另一侧与限位结构三1321的一端连接;
在限位结构一1311上向远离第二限位部132方向凹陷有避让槽133;避让槽133用于容置转动件14。在限位结构二1312上凹陷有转动槽134,转动槽134沿避让槽133凹陷方的垂直方向凹陷形成;所述限位结构四1313在限位结构一1311的顶部向靠近转动槽134的方向延伸形成,避让槽133与限位结构二1312和限位结构四1313连接;所述限位结构五1322在限位结构三1321的另一端向靠近限位结构四1313的方向延伸形成;转动槽134与限位结构四1313和限位结构五1322连接。避让槽133与转动槽134形成有容置槽。设置避让槽133对转动件14进行避让;转动件14在容置槽中转动时,转动件14逐渐向避让槽133靠近至转动件14容置在避让槽133内;这样使得转动件14的转动不会被干涉。
在本实施中,限位结构二1312的长度方向与限位结构五132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通过设置相互靠近的限位结构二1312和限位结构五1322缩小容置槽的开口大小。同时限位结构四1313向转动槽134延伸设置,当转动件14的一侧容置在避让槽133内时;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四1313对转动后的转动件14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1322对转动件14水平限位。
转动件14包括弧形设置的第一转动部141;在第一转动部141的一端向第一转动部141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二转动部142;第一转动部141和第二转动部142形成活动槽143;所述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五1322都设置在活动槽143中,活动槽143相对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五1322转动;第二转动部142靠近活动槽143的一侧设有转轴144;转轴144伸入到转动槽134中;转轴144在转动槽134中活动设置。转动件14通过转轴144活动设置在转动槽134中,当转动件14转动时,活动槽143相对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五1322进行转动;这样固定件13与转动件14的配合效果好。
在本实施中,限位结构二1312的水平高度高于转动槽134底部的水平高度;这样转动槽134能更好的容置转轴144,且第二转动部142与限位结构二1312的配合效果好。
限位结构二1312用于对转动件1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转动件14转动时,第二转动部142相对转动槽134发生转动,第二转动部142远离限位结构五1322且向限位结构二1312靠近;第一转动部141靠近第二转动部142的一端在向避让槽133靠近;通过设置避让槽133对转动件14进行避让,增大转动件14在容置槽中的活动幅度。当第二转动部142与限位结构二1312接触,第一转动部141靠近第二转动部142的一端容置在避让槽133内;限位结构二1312对第二转动部142进行限位;继而转动件14不能继续向上翻转;转动支架12的展开幅度达到最大。
通过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五1322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一转动部141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1322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二转动部142水平限位;限位结构三1321和限位结构四1313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一转动部141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1322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二转动部142水平限位。
在本实施中,避让槽133、转动槽134、活动槽143、第二限位部132和转动件14弧形设置。这样转动效果好。
转动槽134的凹陷方向与转动槽134的凹陷方向垂直设置;且转动槽134、避让槽133分别设置在固定件13一侧;容置槽的空间大,转动槽134与避让槽133不会相互干涉;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活动范围大;进而转动支架12相对固定支架11的开合幅度大。转动件14在转动槽134上转动;避让槽133用于容纳转动件14;转动件14在容置槽中转动时,转动件14逐渐向避让槽133靠近至转动件14容置在避让槽133内;这样使得转动件的转动14不会被干涉。同时由于避让槽133是在第一限位部131上凹陷形成的;当转动件14的一侧容置在避让槽133内时,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四对转动后的转动件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五对转动件水平限位;同时通过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包覆在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上;通过固件件与转动件的配合;使转动件14不能脱离固定件13;进而转动件14稳定设置在固定件13上;转动件14能在固定件13上可靠的转动。
固定支架11包括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第一板体111的一侧与第二板体112连接,第一板体111的另一侧与限位结构一1311连接;所述转动支架12包括第三板体121和转动支撑件122;第三板体121的一侧与第一转动部141连接,第三板体121的另一侧与转动支撑件122连接;转动支撑件122位于第二板体112和第三板体121下方;转动支撑件122靠近第二板体112的一侧与第二板体112平齐设置;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21与转动支撑件123形成电源安装空间5;电源安装5空间用于电源3。
第二板体112向转动支架12延伸有弹性卡件113;转动支撑件121向第二板体112延伸有卡合部124和搭接部123;卡合部124卡接在弹性卡件113上;搭接部123抵接在第二板体12上。通过搭接部抵接在第二板体上;实现转动支撑件与第二板体的连接。当转动支架12不展开时,弹性卡件113卡紧卡合部124;转动支架12与固定支架11连接稳定;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弹性卡件对卡合部进行限位,使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不会分离;同时弹性卡件具有弹性;驱动转动支架12展开时,方便卡合部124与弹性卡件113分离。
在转动支撑件122远离转动件14的底端设有接触结构7;通过设置接触结构7提供着力点;接触结构7可以为凹陷的凹槽或凸起的凸起部;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结构7为凹槽。使用者可以通过工具与
接触结构7接触,也可以通过接触结构7直接握持在转动支架12上;通过对接触结构7作用,便于展开、闭合转动支架12;同时接触结构7远离转动件14设置,接触结构7与转动件14之间的力臂长;进而能轻松的展开、闭合转动支架12。
在转动支撑件122中设有发光组件2;转动支撑件122包括第四板体1221、第五板体1222和第六板体1223;第五板体1222靠近第二板体112设置且与第二板体112平齐,搭接部123在第五板体1222向第二板体112延伸形成有;第四板体1221倾斜设置在第五板体1222和第六板体1223之间;第四板体1221连接第五板体1222和第六板体1223;卡合部在第四板体1221上向弹性卡件113延伸形成。第六板体1223设置在第五板体1222靠近第三板体121的一侧;第六板体1223位于第三板体121下方;所述接触结构7设置在第六板体1223上。
转动支撑件122还包括第七板体1224,第七板体1224位于第四板体1221下方且与第三板体121连接。第四板体1221、第五板体1222、第六板体1223和第七板1224体形成有光源安装空间6;发光组件2安装在光源安装空间6中;第五板体1222上形成有第一容置区域125;第七板体1224设有第一安装槽1225,第六板体1223设有第二安装槽1226;第一安装槽1225与第二安装槽1226相对设置且形成第四容置区域(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置区域125位于转动支撑件122的一侧,第四容置区域位于转动支撑件122的另一侧。
在第一容置区域125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安装槽1227;两个第三安装槽1227关于第一容置区域125对称设置;在第七板体1224靠近第五板体1222的一侧设有第四安装槽1228;第四安装槽1228位于第三安装槽1227上方;其中一第三安装槽1227与四安装槽形成倾斜设置的第二容置区域(图中未示出);在第六板体1223远离第五板体1222的一侧设有第五安装槽1229;第五安装槽位于第三安装槽1227下方;另外一第三安装槽1227与第五安装槽1229形成倾斜设置的第三容置区域(图中未示出);第二容置区域、第三容置区域都位于第一容置区域125和第四容置区域之间。
发光组件2包括LED光源21、第一导光板22、第二导光板23和扩散板24;LED光源21设置第一容置区域125中;第一导光板22设置在第二容置区域中;第二导光板23设置在第三容置区域中;扩散板24设置在第四容置区域中。通过设置倾斜设置的第二容置区域和第三容置区域;第二容置区域中的第一导光板22和第三容置区域中的第二导光板23也是倾斜设置的;同时第二容置区域和第三容置区域都是向外倾斜;LED光源21的发出光通过第一导光板22和第二导光板23分散后再从扩散板24射出;增强灯体1的照明亮度。
在固定支架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15;第一盖板15向固定支架11延伸有第一插接部151;所述第一插接部151设置在第一盖板15的一侧,第一插接部151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5中;第一插接部151用于固定第一盖板15。第一插接部151伸入到固定支架11内对第一盖板15进行固定;这样一方面第一盖板15与固定支架11之间连接稳定,能增大灯体1支架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第一插接部151伸入到固定支架11内为第一盖板15的安装提供预定位。
所述第一插接部151包括第一支撑板1511和第二支撑板1512;第一支撑板1511设置在第一盖板15的一端,第二支撑板1512设置在第一盖板15的一侧。第一支撑板1511用于与第一板体111接触;第二支撑板1512用于与第二板体112接触;在第一板体111设有设有安装开孔一1111,第一支撑板151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513;在第二板体112设有设有安装开孔二1121,第二支撑板1512上设有第二螺纹孔1514;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开孔一1111与第一螺纹孔1513螺纹连接,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开孔二1121与第二螺纹孔1514螺纹连接,将第一盖板15安装在固定支架11上。
第一盖板15向固定支架11还延伸有第一限位件152和第二限位件153;第一限位件152设置在第一盖板15的另一侧;第二限位件153设置位于第一插接部151与第一限位件152之间且设置在第一盖板15远离第二支撑板1512的一端;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5中;第一限位件152与第三板体121作用;第二限位件153与第四板体1221作用;通过第一限位件152和第二限位件153对转动支架12限位;当转动支架12与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132接触时,实现转动支架12闭合。
在本实施中,第一支撑板1511的截面积和第二支撑板1512的截面积沿第一盖板15靠近固定支架11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转动支架1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盖板16;第二盖板16向转动支架12延伸有第二插接部161、第三插接部162和第四插接部163;第二插接部161、第三插接部162和第四插接部163伸入到光源安装空间6中;第二插接部161设置在第二盖板16的一端,第四插接部163设置在第二盖板16的另一端;第三插接部162位于第二插接部161与第四插接部163之间;第二插接部161用于与第四板体1221接触;在第四板体1221上设有安装开孔三12211,在第二插接部161上设有第三螺纹孔1611,在第二盖板16远离第二插接部161的一端设有安装开孔四164;在第六板体1223上设有第四螺纹孔12231,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开孔三12211与第三螺纹孔1611螺纹连接,螺栓穿过安装开孔四164与第四螺纹孔12231螺纹连接;将第二盖板16安装在转动支架12上。
第二插接部161与第三插接部162之间形成第一插接槽165;第一插接槽165与第二容置区域连通;第一导光板22的端部设置在第一插接槽165中;第四插接部163与第三插接部162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191;第二插接槽191与第三容置区域连通;第二导光板23的端部设置在第二插接槽191中。进一步提升第一导光板22和第二导光板23的稳定性。
在第三板体121上设有控制开口17;电源3的控制端穿设在控制开口上1211;通过设置电源3为LED光源21供电;通过电源3的控制端对控制LED光源的开启、关闭。在第四板体1221的背面设有安装孔17;通安装孔17,可以将灯体挂在墙体或天花板上使用。
在一第一盖板15上设有第一接口18;在另一第一盖板15上设有第二接口19;通过电源线与第一接口19连接为灯体供电;通过通电插头线4将一个灯体1的第二接口19与另一灯体1的第一接口17连接;实现为两个以上灯体供电;这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增加灯体的数量;进而增大照明面积。
灯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转动支架上安装发光组件和第二盖板。
步骤(2).对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安装电源
步骤(3).将转动件滑动设置在固定件中,展开转动支架,然后安装第一盖板。
展开转动支架,具体为:转轴在转动槽中转动,第二转动部逐渐向限位结构二靠近,转动件的一端逐渐向避让槽靠近,包覆在第二限位部上的第一转动部向限位结构五靠近;卡合部远离向弹性卡件;搭接部远离第二板体;当第二转动部与限位结构二接触;限位结构二对第二转动部进行限位;转动支架从竖直状态过渡为水平状态;转动支架完成展开;限位结构四、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五沿纵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五沿横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
步骤(4).电源与发光组件电连接;
步骤(5).闭合转动支架。
闭合转动支架,具体为:转轴在转动槽中转动,第二转动部与限位结构二分离且逐渐向第二限位部靠近;容置在避让槽中的转动件逐渐远离避让槽;包覆在第二限位部上的第一转动部向限位结构二靠近;卡合部向弹性卡件靠近;搭接部向第二板体靠近;当第二转动部与限位结构五接触;限位结构五对第二转动部进行限位;卡合部卡接在弹性卡件上;搭接部抵接在第二板体上;第一限位件对第三板体限位,第二限位件对转动支撑件限位;转动支架从水平状态过渡为竖直状态,转动支架完成闭合,限位结构五和限位结构三沿纵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五沿横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
以上方法,先对发光组件和第二盖板进行安装;这样方便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配合;然后将转动支架安装到固定支架上;同时展开转动支架;这样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之间的空间大;方便将电源与发光组件电连接;操作方便;然后再安装第一盖板对转动支架进行限位;使转动支架不能脱离固定支架;当电源与发光组件实现连接后;再闭合转动支架。展开转动支架时,转动件在容置槽中转动时,转动件逐渐向避让槽靠近至转动件容置在避让槽内;这样得转动件的活动不会被干涉;实现对转动件的避让;转动件在容置槽中的活动幅度大;进而转动支架的展开幅度大,当第二转动部与限位结构二接触时,限位结构二对转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转动件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避免转动件脱离固定件;同时限位结构四、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五沿纵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限位结构一和限位结构五沿横向方向对转动件进行限位;实现转动件在固定件上可靠的转动。
闭合转动支架时,转动件在容置槽中转动时,容置在避让槽中的转动件与避让槽分离且逐渐远离避让槽;同时第二限位部向限位结构五靠近;当第二转动部与限位结构五接触时,限位结构五对转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得转动支架能贴合在固定支架上;转定支架与固定支架的配合好。
上述方法:
步骤(1),具体为:在转动支架的一侧安装第二盖板,然后在转动支架的另一侧将LED光源滑动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中,将第一导光板滑动设置在第二容置区域中,将第二导光板滑动设置在第三容置区域中,将扩散板滑动设置在第四容置区域中,然后在转动支架的另一侧安装第二盖板。

Claims (8)

1.一种可翻转灯体,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固定支架和转动支架,固定支架连接有固定件,转动支架连接有转动件,转动件可转动的设置在固定件上,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设置在灯体的一侧,转动支架设置在灯体的另一侧;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板体的另一侧与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第三板体和转动支撑件;第三板体的一侧与第一转动部连接,第三板体的另一侧与转动支撑件连接;转动支撑件位于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下方;转动支撑件靠近第二板体的一侧与第二板体平齐设置;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与转动支撑件形成电源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第二板体向转动支架延伸有弹性卡件;转动支撑件向第二板体延伸有卡合部和搭接部;卡合部卡接在弹性卡件上;搭接部抵接在第二板体上;在转动支撑件远离转动件的底端设有接触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且与第一限位部连接;在第一限位部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向远离第二限位部方向凹陷形成;避让槽用于容置转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结构一、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四;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限位结构一与限位结构二的一侧连接,限位结构二的另一侧与限位结构三的一端连接;
避让槽在限位结构一上向远离第二限位部方向凹陷形成;在限位结构二上凹陷有转动槽,转动槽沿避让槽凹陷方的垂直方向凹陷形成;
所述限位结构四在限位结构一的顶部向靠近转动槽的方向延伸形成,避让槽与限位结构二和限位结构四连接;所述限位结构五在限位结构三的另一端向靠近限位结构四的方向延伸形成;转动槽与限位结构四和限位结构五连接;避让槽与转动槽形成有容置槽;避让槽、转动槽、第二限位部和转动件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转动件包括弧形设置的第一转动部;在第一转动部的一端向第一转动部的另一端延伸有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形成弧形的活动槽;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包覆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上;第二转动部靠近活动槽的一侧设有转轴;转轴伸入到转动槽中;转轴在转动槽中活动设置;限位结构二用于对转动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一转动部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前的第二转动部水平限位;限位结构三和限位结构四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一转动部竖直限位,限位结构五用于对转动后的第二转动部水平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向固定支架延伸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第一盖板的一侧,第一插接部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中;第一插接部用于固定第一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第一盖板向固定支架延伸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盖板的另一侧;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一插接部与第一限位件之间且设置在第一盖板的一端;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伸入到电源安装空间中;第一限位件与第三板体作用;第二限位件与第四板体作用;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转动支架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灯体,其特征在于:转动支撑件形成有光源安装空间;在转动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向转动支架延伸有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设置在第二盖板的一端,第四插接部设置在第二盖板的另一端;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伸入到光源安装空间中;第二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用于固定第二盖板。
CN202123284982.6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可翻转灯体 Active CN216591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4982.6U CN21659161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可翻转灯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4982.6U CN21659161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可翻转灯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1615U true CN216591615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4982.6U Active CN21659161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可翻转灯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1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027A (zh) * 2021-12-24 2022-04-15 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的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027A (zh) * 2021-12-24 2022-04-15 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的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61273A (en) Low-voltage miniature track lighting system
CN216591615U (zh) 一种可翻转灯体
US7145470B2 (en) Garage door drive with light unit
WO2011075918A1 (zh) Led路灯安装座和led路灯
CN216591407U (zh)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
CN114352990A (zh)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
CN212056821U (zh) 灯具
RU2005107784A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447926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CN114321786A (zh) 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114353027A (zh) 一种可翻转led灯具的安装方法
CN111720764A (zh) 灯具
KR101801241B1 (ko) 모듈단위 구성의 아웃도어용 led조명 등기구에서의 led모듈 선회각 조절구
KR20170139996A (ko) 라인 타입 조명장치
CN210373188U (zh) 一种led台灯
CN209744175U (zh) 一种可改变灯具光照效果的结构
CN217635489U (zh) 带档位调节的工作灯
CN212480946U (zh) 一种转角连接线脚灯
CN2589815Y (zh) 一种日光灯支架
KR200298582Y1 (ko) 램프와 안정기가 착탈가능한 등기구
CN209801278U (zh) 一种嵌入式线型灯
CN215259687U (zh) 一种照明灯具
JP2007066798A (ja) 照明器具
CN211450540U (zh) 一种多连接模块轨道灯
CN213712806U (zh) 一种线型投光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