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0800U - 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0800U
CN216590800U CN202122310458.5U CN202122310458U CN216590800U CN 216590800 U CN216590800 U CN 216590800U CN 202122310458 U CN202122310458 U CN 202122310458U CN 216590800 U CN216590800 U CN 216590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adjusting
supporting frame
pivo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04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小东
王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uotuoh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uotuoh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uotuoh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uotuoh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04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0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0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0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装置。支架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传动件和与传动件连接的耳板,耳板用于与待支撑件连接;支撑架,支撑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架的第一端与传动件连接;枢转杆,与支撑架枢转连接;以及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调节件,调节件与支撑架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枢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枢转点位于支撑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调节件相对于基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当外力作用于调节件后,支撑架的第二端能够绕枢转点摆动,基于杠杆原理,支撑架的第一端能够带着传动件和耳板绕枢转点摆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拉链式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

Description

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的电视机安装支架在角度调节的结构设计上,普遍采用的方式有两种:1、采用调节力直接扳动电视机的方式,靠摩擦力固定电视机,这种方式调节角度是需要较大的调节力,且对支架本身尤其是调节轴的寿命有一定影响;2、手动将电视机角度调节到某一个位置后,利用螺钉、把手、旋钮等进行锁紧定位角度,这种调节方式一般需要两个人协同操作,且根本原理是靠摩擦力来进行锁紧定位角度的,具有承重力小、不能准确定位、空间占用大等缺点。
以上两种电视机支架的缺点对于超薄电视机来说都是致命的,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不接触电视机,占用空间小,角度调节方便的电视机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可以拉链式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架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包括传动件和与传动件连接的耳板,耳板用于与待支撑件连接;支撑架,支撑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架的第一端与传动件连接;枢转杆,与支撑架枢转连接;以及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调节件,调节件与支撑架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枢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枢转点位于支撑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调节件相对于基座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当外力作用于调节件后,支撑架的第二端能够绕枢转点摆动,基于杠杆原理,支撑架的第一端能够带着传动件和耳板绕枢转点摆动。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转动件以及与转动件连接的螺杆,螺杆与调节件螺纹连接,以将螺杆和调节件之间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转动件连接。
进一步地,转动件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齿形部,驱动件包括与齿形部啮合的拉链,拉链绕转动件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驱动件包括与转动件的外周啮合设置的齿条,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调节件包括具有螺纹孔的螺母和设在螺母外壁面的径向孔,径向孔的中心轴线与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枢转件,支撑架上设有与径向孔对应的安装通孔,枢转件穿设在径向孔和安装通孔内。
进一步地,支架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支撑架沿枢转杆的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构件,支架装置还包括锁紧件,限位构件上设有长条槽,支撑架上设有与长条槽对应的装配通孔,锁紧件穿设在装配通孔和长条槽内,锁紧件与长条槽滑动配合,以使支撑架相对于限位构件可摆动地设置,限位构件与枢转杆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构件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侧板上设有长条槽,枢转杆位于长条槽的下方并与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还包括与锁紧件螺纹配合的防脱螺母;或者,限位结构还包括设在锁紧件外周的衬套;或者,长条槽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圆心和枢转杆位于锁紧件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与基座连接的盖板,盖板与基座形成容置腔,转动件和螺杆位于容置腔内;或者,支撑架包括调节板以及与调节板连接的两个立板,两个立板间隔设置,立板的端部设有容纳槽,立板上还设有用于穿设枢转杆的枢转孔;或者,传动件的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耳板,耳板与枢转杆枢转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架的第二端设置与支撑架枢转连接的调节件,且调节件相对于基座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样,在调节件的带动下,支撑架的第二端也可以跟随调节件同步移动;由于枢转杆与支撑架枢转连接,枢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枢转点形成“杠杆”的支点,支撑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杠杆”的两端,这样,基于杠杆原理,当调节件相对于基座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调节件带动支撑架的第二端绕上述支点朝远离基座的一侧运动,支撑架的第一端绕支点朝靠近基座的一侧运动;支撑架的第一端卡接连接有固定结构,且固定结构与待支撑件固定连接,这样,固定结构可以随支撑架的第一端摆动,从而带动待支撑件转动,即可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盖板与固定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装置与待支撑件连接的后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4的支架装置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支架装置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4的支架装置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架;11、调节板;12、立板;121、容纳槽;20、枢转杆;30、角度调节结构;31、调节件;311、螺母;312、径向孔;32、基座;33、转动件;34、螺杆;35、拉链;40、限位结构;41、限位构件;411、底板;412、侧板;413、长条槽;50、锁紧件;60、盖板;70、固定结构;71、传动件;72、耳板;80、待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待支撑件为超薄电视等需要悬挂至墙面的部件。第一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箭头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装置。该实施例的支架装置包括固定结构70、支撑架10、枢转杆20以及角度调节结构30;其中,固定结构70,包括传动件71和与传动件71连接的耳板72,耳板72用于与待支撑件80连接;支撑架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架10的第一端与传动件71连接;枢转杆20与支撑架10枢转连接;角度调节结构30包括基座32和设置在基座32上的调节件31,调节件31与支撑架1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枢转杆20与支撑架10之间的枢转点位于支撑架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调节件31相对于基座3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当外力作用于调节件31后,支撑架10的第二端能够绕枢转点摆动,基于杠杆原理,支撑架10的第一端能够带着传动件和耳板绕枢转点摆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架10的第二端设置与支撑架10枢转连接的调节件31,且调节件31相对于基座32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这样,在调节件31的带动下,支撑架10的第二端也可以跟随调节件31同步移动;由于枢转杆20与支撑架10枢转连接,枢转杆20与支撑架之间的枢转点形成“杠杆”的支点,支撑架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杠杆”的两端,这样,基于杠杆原理,当调节件31相对于基座32沿第一方向(即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移动时,调节件31带动支撑架10的第二端绕上述支点朝远离基座32的一侧运动,支撑架10的第二端绕支点朝靠近基座32的一侧运动;由于支撑架10的第二端卡接有传动件71,传动件71随支撑架10的第二端同步摆动;耳板72分别与传动件71和待支撑件80固定连接,这样,在传动件71的带动下,耳板72可以随传动件71的摆动而同步摆动,从而带动待支撑件80转动,即可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支架装置,该支架装置利用杠杆原理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方便操作,且无需采用调节力直接扳动待支撑件(即无需手动直接接触待支撑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节件31与支撑架1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是为了确保支撑架10的第二端可以随调节件31同步运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传动件71可以为圆柱形杆或者矩形杆或者棱柱。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耳板72为两个,耳板72的一端与传动件71固定连接,这样设置是为了耳板72可以随传动件71摆动,从而带动待支撑件80转动;耳板72的另一端与枢转杆20枢转连接,这样设置是为了避免枢转杆20限制耳板72的活动,保证了当传动件71摆动时,耳板72可以随之自由摆动,从而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32上的转动件33以及与转动件33连接的螺杆34,螺杆34与调节件31螺纹连接,以将螺杆34和调节件31之间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31的直线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螺杆34和调节件31的螺纹配合,可以将螺杆34和调节件31之间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31的直线运动。具体地,仅需对转动件33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即可使转动件33带动螺杆34转动,当螺杆34随转动件33同步旋转时,由于螺杆34与调节件31之间螺纹配合,调节件31可以沿螺杆34的轴线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这样,即可将螺杆34与调节件31在与基座32所在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31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同时,螺杆34与调节件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保证当调节待支撑件至一定角度后,依靠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待支撑件锁定在该角度,无需再额外设置用于锁止的装置(比如螺钉,把手和旋钮等),这样支架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方式带动调节件31直线运动,比如,电机或者电动推杆与调节件31连接。
另外,在基座32上设置转动件33,操纵转动件33时,转动件33仅在与基座32平行的平面内旋转,这样,在与基座32垂直的方向上,转动件33所占空间较小,从而使得整个支架装置体积较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件33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转动件33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操作者采用驱动件对转动件33施加作用力,以使转动件33在与基座32所在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架10的两端绕枢转点摆动,以实现调节待支撑件80的角度的功能;这样设置,操作者仅需操作驱动件、无需直接接触待支撑件80或调节件31即可调节待支撑件80的角度,操作者需要施加的调节力较小,同时,不需要直接接触待支撑件80也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对待支撑件或调节件31造成的损坏,从而延长了待支撑件和支架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动件33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齿形部,驱动件包括与齿形部啮合的拉链35,拉链35绕转动件33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拉链35与转动件33的外周齿形部啮合,操作者仅需沿竖直方向驱动拉链35,即可驱动转动件33在与基座32所在平面平行的平面内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架10的两端绕枢转点摆动,以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功能;上述通过拉动拉链35来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方式,对于操作者来说,操作较为简便。
另外,沿图1的竖直方向拉动拉链35,即可使得转动件33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因而操作人员所需的操作空间较小,无需预留过多的能够将整个支架装置安装至墙面的空间;且上述调节方式单人即可实现,操作简单。
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下面的设置,驱动件包括与转动件33的外周啮合设置的齿条,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驱动件还可以为电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枢转件,调节件31包括具有螺纹孔的螺母311以及设在螺母311外壁面的径向孔312,支撑架10上设有与径向孔312对应的安装通孔,枢转件穿设在径向孔312和安装通孔内;其中,径向孔312的中心轴线与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螺纹孔的螺母311用于与设在转动件33上的螺杆34螺纹配合,一方面,通过螺母311和螺杆34之间的螺纹配合可以连接调节件31与转动件33;另一方面,当螺杆34随转动件33同步旋转时,调节件31可以沿螺杆34的轴线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这样,即可将螺杆34与调节件31之间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31沿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同时,螺杆34与调节件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保证当调节待支撑件至一定角度后,依靠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待支撑件锁定在该角度,无需再额外设置用于锁止的装置,这样设置的支架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
另外,为了穿设枢转件,在螺母311的外壁面上设置径向孔312以及在支撑架10上设置于径向孔312对应的安装通孔,即可将调节件31与支撑架10枢转连接。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螺母311不能随着螺杆转动,只能沿着螺杆的轴线方向发生直线运动;另一方面,又能确保螺母311带着支撑架10的第二端绕枢转点摆动,从而带动支撑架10的第一端绕枢转点摆动,以实现调节待支撑件角度的功能。
另外,径向孔312的中心轴线与螺母311的螺纹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夹角的角度为90°±20°。
可选地,枢转件可以为铆钉或者转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防止在操作者对驱动件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支撑架10沿枢转杆20的自身轴线方向移动,支架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40,限位结构40与支撑架10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0包括限位构件41,支架装置还包括锁紧件50,限位构件41上设有长条槽413,支撑架10上设有与长条槽413对应的装配通孔,锁紧件50穿设在装配通孔和长条槽413内;锁紧件50与长条槽413滑动配合,以使支撑架10相对于限位构件41可摆动地设置,限位构件41与枢转杆20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件50穿设在装配通孔和长条槽413内,一方面,可以实现连接限位构件41和支撑架10的功能,从而防止支撑架10与枢转杆20之间沿枢转杆20自身轴线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另一方面,锁紧件50与长条槽413滑动配合,当支撑架10的两端以枢转杆20为支点摆动时,穿设在支撑架10上的锁紧件50能够随支撑架10绕枢转点进行摆动,长条槽413用于为锁紧件50的移动轨迹让位,避免将支撑架10与限位构件41锁紧,这样,支撑架10相对于限位构件41可摆动地设置,从而使得支撑架10的第一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自由地绕枢转点摆动,进而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目的。
另外,由于限位构件41与枢转杆20固定连接,在操作者对驱动件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限位构件41能够防止支撑架10沿枢转杆20的自身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构件41包括底板411和与底板411连接的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412,侧板412上设有长条槽413,枢转杆20位于长条槽413的下方并与侧板412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412与枢转杆20固定连接,在操作者对驱动件施加作用力的过程中,防止枢转杆20与支撑架10脱离;底板411用于连接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412;长条槽413开设在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412上,以在水平方向上穿设锁紧件50,从而连接支撑架10与限位构件41。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限位结构40从支撑架10上脱离,限位结构40还包括与锁紧件50螺纹配合的防脱螺母,防脱螺母在支撑架10的外壁面上对应装配通孔的位置与锁紧件50螺纹配合。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保护锁紧件50,避免零件损伤,限位结构40还包括设在锁紧件50外周的衬套;同时,设置衬套还起到密封的效果。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长条槽413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圆心和枢转杆20位于锁紧件50的同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长条槽413设置为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圆心和枢转杆20位于锁紧件50的同一侧,可以更好地适应锁紧件50的移动轨迹,使支撑架10相对于限位构件41可自由地摆动,从而使得支撑架10的第二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自由地移动,使得整个调节过程比较顺畅。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与基座32连接的盖板60,盖板60与基座形成容置腔,转动件和螺杆位于容置腔内。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转动件33、部分螺杆34以及部分拉链35集成在容置腔内,从而使支架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同时,设置盖板60还可以对设置在容置腔内的零件起密封作用,从而可以保护零件不受损坏。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架10包括调节板11以及与调节板11连接的两个立板12,两个立板12间隔设置,立板12的端部设有容纳槽121,立板12上还设有用于穿设枢转杆20的枢转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立板12的端部设置的容纳槽121用于容纳并卡接传动件71;在立板12上设置枢转孔是为了穿设枢转杆20,以使支撑架10与枢转杆20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支撑架10以枢转杆20为支点摆动,从而可以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拉链以及与拉链啮合的转动件,操作更加简便;在转动件上设置螺杆以及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调节件,将螺杆与转动件的转动转化为调节件的直线运动;通过调节件与支撑架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在调节件的带动下,支撑架的第二端也可以跟随调节件同步移动;设置枢转杆与支撑架枢转连接,枢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枢转点形成“杠杆”的支点,支撑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杠杆”的两端,这样,支撑架的第二端移动可以带动支撑架的第一端绕支点运动;支撑架的第一端卡接连接有固定结构,且固定结构与待支撑件固定连接,这样,固定结构可以随支撑架的第一端摆动,从而带动待支撑件转动,即可实现调节待支撑件的角度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结构(70),包括传动件(71)和与所述传动件(71)连接的耳板(72),所述耳板(72)用于与待支撑件(80)连接;
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架(10)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件(71)连接;
枢转杆(20),与所述支撑架(10)枢转连接;以及
角度调节结构(30),包括基座(32)和设置在所述基座(32)上的调节件(31),所述调节件(31)与所述支撑架(1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其中,所述枢转杆(20)与所述支撑架(10)之间的枢转点位于所述支撑架(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调节件(31)相对于所述基座(3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当外力作用于所述调节件(31)后,所述支撑架(10)的第二端能够绕所述枢转点摆动,基于杠杆原理,所述支撑架(10)的第一端能够带着所述传动件(71)和所述耳板(72)绕所述枢转点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32)上的转动件(33)以及与所述转动件(33)连接的螺杆(34),所述螺杆(34)与所述调节件(31)螺纹连接,以将所述螺杆(34)和所述调节件(31)之间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调节件(31)的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33)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动件(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33)的外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齿形部,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形部啮合的拉链(35),所述拉链(35)绕所述转动件(33)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
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啮合设置的齿条,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1)包括具有螺纹孔的螺母(311)和设在所述螺母(311)外壁面的径向孔(312),所述径向孔(3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枢转件,所述支撑架(10)上设有与所述径向孔(312)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枢转件穿设在所述径向孔(312)和所述安装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支撑架(10)沿所述枢转杆(20)的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40),所述限位结构(40)与所述支撑架(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40)包括限位构件(41),所述支架装置还包括锁紧件(50),所述限位构件(41)上设有长条槽(413),所述支撑架(10)上设有与所述长条槽(413)对应的装配通孔,所述锁紧件(50)穿设在所述装配通孔和所述长条槽(413)内,所述锁紧件(50)与所述长条槽(413)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支撑架(10)相对于所述限位构件(41)可摆动地设置,所述限位构件(41)与所述枢转杆(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41)包括底板(411)和与所述底板(411)连接的两个间隔设置的侧板(412),所述侧板(412)上设有所述长条槽(413),所述枢转杆(20)位于所述长条槽(413)的下方并与所述侧板(4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40)还包括与所述锁紧件(50)螺纹配合的防脱螺母;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40)还包括设在所述锁紧件(50)外周的衬套;或者,
所述长条槽(413)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圆心和所述枢转杆(20)位于所述锁紧件(50)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节结构(30)还包括与所述基座(32)连接的盖板(60),所述盖板(60)与所述基座(32)形成容置腔,所述转动件(33)和所述螺杆(34)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或者,
所述支撑架(10)包括调节板(11)以及与所述调节板(11)连接的两个立板(12),两个所述立板(12)间隔设置,所述立板(12)的端部设有容纳槽(121),所述立板(12)上还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枢转杆(20)的枢转孔;或者,
所述传动件(71)的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耳板(72),所述耳板(72)与所述枢转杆(20)枢转连接。
CN202122310458.5U 2021-09-22 2021-09-22 支架装置 Active CN216590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0458.5U CN216590800U (zh) 2021-09-22 2021-09-22 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0458.5U CN216590800U (zh) 2021-09-22 2021-09-22 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0800U true CN216590800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0458.5U Active CN216590800U (zh) 2021-09-22 2021-09-22 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0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07147A (ja) 蝶番を有した構造体
US20060090400A1 (en)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KR920009627A (ko) 동력식 래치 결합 및 분리장치
CA2731707A1 (en) Enclosed powered gate post
CN216590800U (zh) 支架装置
CN211039569U (zh) 同步带张紧机构
CN214426721U (zh) 一种工程检测用安装支架
CN104818914A (zh) 一种可调移门阻尼器
CN111649280A (zh) 一种消防照明灯架
CN211081437U (zh) 一种电力开关柜的门体定位装置
CN112681915B (zh) 开启角度可调节的角部铰链
US3159045A (en) Drive mechanism
KR20080027670A (ko) 전동 각도조절 기능을 구비한 벽걸이 브래킷
JP3878692B2 (ja) 扉セット
CN112196389A (zh) 辅助铰链上翻随意停住的举升装置
US4919523A (en) Telescope motorized drive attachment
CN220667419U (zh) 一种安装连接件及免工具安装纱窗
CN214500617U (zh) 调节结构和显示器调节装置
CN217543802U (zh) 一种键盘装置及医疗设备
CN220748952U (zh) 一种光学扫描应用的驱动机构
CN213734679U (zh) 闸线预紧机构
CN220668976U (zh) 三维扫描装置
CN214062669U (zh) 辅助铰链上翻随意停住的举升装置
CN212027481U (zh) 一种快装窄边框玻璃门铰链
CN209821497U (zh) 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