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6688U -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6688U
CN216586688U CN202123259112.3U CN202123259112U CN216586688U CN 216586688 U CN216586688 U CN 216586688U CN 202123259112 U CN202123259112 U CN 202123259112U CN 216586688 U CN216586688 U CN 216586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crete
waterproof
concrete laye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91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建宝
廉虎山
韩瑞祥
范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Road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91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6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6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6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夯土层、铺设在夯土层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接触到夯土层的填充垫层、浇筑在填充垫层上的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水槽,并在每个防水槽内填充有膨胀式吸水条;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依次设置有卷材层、第二混凝土层和涂膜层,且在涂膜层的顶部设置有瓷砖层。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地下室防渗漏能力。

Description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生活的进步,建筑工程领域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在高层建筑或者其他有需求的建筑,常存在地下室的设计。针对地下建筑,由于影响防水工程特别是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因素主要在于: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时的质量。而在防水设计方面,为了得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一般会采用多层防水结构,有采用外防外贴法,在底板铺设卷材防水层,并且等到围护结构墙体施工完后,再把立面卷材直接铺在围护结构的外墙面,然后采取保护措施。此种做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久了,墙体的混凝土会慢慢干燥,能有效防止室内潮湿。也有采用外防内贴法,在先将保护墙全砌完,接着再把卷材铺在保护墙及底板垫层上,等到防水层全部做完后,再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
但在现有的上述两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但排水效果差、容易发生渗漏,且墙体不易变干拖延施工周期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渗漏结构,通过改变地下室的设计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夯土层、铺设在夯土层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接触到夯土层的填充垫层、浇筑在填充垫层上的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水槽,并在每个防水槽内填充有膨胀式吸水条;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依次设置有卷材层、第二混凝土层和涂膜层,且在涂膜层的顶部设置有瓷砖层。
进一步地,所述卷材层包括卷材增强层和平铺卷材层。
进一步地,所述平铺卷材层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之间,并所述卷材增强层包裹第二混凝土层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卷材增强层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涂有粘接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设置有多个纵横交错的沟槽,并分别在沟槽内铺设有排水管路、碳纤维发热丝,并在沟槽内填充有瓷砖层粘结剂。
进一步地,所述涂膜层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层,并在涂膜层与第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填充在第二混凝土层的沟槽剩余缝隙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式结构,并在采用的混合式多层浇筑过程中,在第一混凝土层设置多个防水槽,并在期内填充吸水条,吸水套能够吸收层级间的多余水分,加速混凝土的凝固周期,并防止在多层浇筑过程中造成的空洞或者空洞等问题。
其次,为了解决在某些位置上由于应力集中,变形频繁,雨水冲刷严重或外力损害,会较早地出现局部损坏,导致整个防水层末到耐用年限即需返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卷材层和在第二混凝土层上设置涂膜层的结合作为增强处理,利用卷材层包裹第二混凝土层的端部,并用粘接剂进行稳固,能够有效避免开缝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夯土层、2-第一混凝土层、3-防水槽、4-膨胀式吸水条、5-平铺卷材层、6-第二混凝土层、7-沟槽、8-卷材增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2所示,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包括夯土层1、铺设在夯土层1的防水层;防水层包括接触到夯土层1的填充垫层、浇筑在填充垫层上的第一混凝土层2,第一混凝土层2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水槽3,并在每个防水槽3内填充有膨胀式吸水条4;第一混凝土层2上依次设置有卷材层、第二混凝土层6和涂膜层,且在涂膜层的顶部设置有瓷砖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混凝土结构,并在第一混凝土层2设置防水槽3,并用膨胀式的吸水条对多余水分进行吸收。一方面能够加快混凝土的凝固,同时避免在铺设卷材层式水汽堆积,造成在浇筑第二混凝土层6时,两个层面间由于存在水汽,会存在大量的空洞或者气泡的问题,提高防水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卷材层和涂膜层作为增强层,增强层是指对防水设防中的薄弱节点作增强处理的层次,涂膜层合卷材层在铺设时形成密封。
卷材层包括卷材增强层8和平铺卷材层5。平铺卷材层5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2和第二混凝土层6之间,并卷材增强层8包裹第二混凝土层6的端部。卷材增强层8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涂有粘接剂。
第二混凝土层6设置有多个纵横交错的沟槽7,并分别在沟槽7内铺设有排水管路、碳纤维发热丝,并在沟槽7内填充有瓷砖层粘结剂。
涂膜层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层,并在涂膜层与第二混凝土层6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填充在第二混凝土层6的沟槽7剩余缝隙中。涂膜层在铺设时,先在板端缝处200~300mm宽范围先涂刷隔离层150~250mm(如石灰水、石蜡或压敏型抗裂胶),干燥后逐层涂刷防水涂料,铺设胎体,一般一布三涂或二布四涂,然后再施工大面积防水层。
具体使用时,屋面的平面与立面交角处、地下室底面与墙面内外交角处、檐口与天沟交接处、天沟转角处、两个立面转角处形成阴阳角。阴阳角常由于混凝土、砂浆干缩和温差变形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开裂,有些裂缝宽度可扩展到5mm并且屋面、楼板支承端的板缝称板端缝。不管是现浇还是装配结构板,由于荷载作用产生板端负弯矩,板面下挠而板端上部裂开,再加上混凝土、砂浆的干缩和温差变形的影响,会使板端产生较大的板端裂缝。现浇结构板由于钢筋连续,裂缝要小得多,但一般二三年后都能发现可见的板端裂缝。因此,板端缝的增强层应有较强的适应基层变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针对地下室做防渗漏结构的建设时,优先在夯土层1的表面上开始铺设,填充垫层采用无需拆卸式,填充垫层可以采用土工织布等。在填充垫层的基础上开始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层,并在第一混凝土层2的表面上预留有多个不交错的防水槽3,各个防水槽3之间相互间隔,并在第一混凝土层2干燥凝固后,分别在每个防水槽3内填充或者安装膨胀式防水条。然后在第一混凝土层2的基础上开始铺设卷材层,其中,卷材层氛围平铺卷材层5采用200mm宽、1.2mm厚的高分子卷材,而卷材增强层8采用3mm厚改性沥青卷材,并利用粘接剂将卷材增强层8分别粘结到第二混凝土层6的端部,同样,在针对阴阳角处也采用卷材增强层8粘结到阴阳角的交角处。第二混凝土层6的表面则交错设置有沟槽7,沟槽7内分别设置排水管线和电热管线等,并用粘接剂做填充将沟槽7填充无缝隙残留,并在沟槽7的表面再铺设瓷砖层,完成整个防水防渗漏设计。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夯土层(1)、铺设在夯土层(1)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接触到夯土层(1)的填充垫层、浇筑在填充垫层上的第一混凝土层(2),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水槽(3),并在每个防水槽(3)内填充有膨胀式吸水条(4);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上依次设置有卷材层、第二混凝土层(6)和涂膜层,且在涂膜层的顶部设置有瓷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层包括卷材增强层(8)和平铺卷材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铺卷材层(5)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2)和第二混凝土层(6)之间,并所述卷材增强层(8)包裹第二混凝土层(6)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材增强层(8)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涂有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6)设置有多个纵横交错的沟槽(7),并分别在沟槽(7)内铺设有排水管路、碳纤维发热丝,并在沟槽(7)内填充有瓷砖层粘结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膜层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层,并在涂膜层与第二混凝土层(6)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填充在第二混凝土层(6)的沟槽(7)剩余缝隙中。
CN202123259112.3U 2021-12-23 2021-12-23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Active CN216586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9112.3U CN21658668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9112.3U CN21658668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6688U true CN216586688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6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9112.3U Active CN21658668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6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7809B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201865127U (zh) 地下室底板加强防水型后浇带
CN110761311B (zh) 超低能耗建筑独立基础断热桥保温粘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78062A (zh) 一种地暖区域的饰面铺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903B (zh) 屋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6586688U (zh) 地下室防渗漏结构
CN113529982A (zh) 一种变形缝防水施工方法
CN207998873U (zh)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
CN112267494B (zh) 交叉式综合管廊外防水施工方法
CN214531538U (zh) 高层屋顶保温结构
CN210562329U (zh) 一种外防外贴法地下室顶板与壁板转角防水结构
CN211523291U (zh) 一种具备保温防水的伸缩缝结构
CN209942072U (zh) 一种蓄水屋面高低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11080616U (zh) 一种预制盖板下的屋面伸缩缝结构
CN211421462U (zh) 一种卫生间墙体防水结构
CN210887620U (zh) 一种裙楼屋面与主楼楼板及墙体交界处防水防潮结构
CN216552725U (zh) 一种tpz加强型防水卷材
CN111894209A (zh) 一种提高倒置式上人屋面分隔缝的合格率的方法
CN207934212U (zh) 一种冷库外墙外保温防潮隔汽系统
CN210122829U (zh) 一种泳池防水构造
CN217461212U (zh) 一种倒置式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结构
CN107119858B (zh)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1286458U (zh) 一种地暖区域的饰面铺贴结构
CN214090475U (zh) 一种绿色建筑墙体抗渗防潮结构
CN211523698U (zh) 一种浮筑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