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0965U - 飞行器机身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机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80965U CN216580965U CN202122887084.3U CN202122887084U CN216580965U CN 216580965 U CN216580965 U CN 216580965U CN 202122887084 U CN202122887084 U CN 202122887084U CN 216580965 U CN216580965 U CN 216580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bracket
- plates
- fuselage
- cavity
- 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机身,所述飞行器机身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前部设有前翼安装支架,所述空腔的后部设有后翼安装支架,所述前翼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供能单元;在所述机身本体的横向路径上,所述前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后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最终形成的无人机结构,满足大容量电池组或油箱的安装,进而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虽然大容量的电池组或油箱总量也会增加,但是机身本体上安装有两组机翼,可以满足较大的升力,因此不会由于重量的增加而对续航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机身。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在测绘、航拍、农业、快递运输、灾难救援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无人机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
随着无人机技术高速发展与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无人机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其中,对无人机使用的最迫切的需求是高航时、高续航。现有无人机中,通常在机身的中部安装一组机翼,供能单元安装在机身内的前部,由于机身的外形需要在高空飞行时降低空气阻力,其前部的外形主要为尖型结构,这就导致安装供能单元的空间有限,航时和续航功能都相应变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机身,旨在改变机身内部空间分布结构,加大对供能单元的空间存储,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飞行器机身,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前部设有前翼安装支架,所述空腔的后部设有后翼安装支架,所述前翼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供能单元;
在所述机身本体的横向路径上,所述前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后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位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抵接于供能单元的相对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减重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板从前至后设有多个,以在所述空腔的内壁形成支撑结构,其中两个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位的前后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内还设有依次贯穿多个所述限位板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轴沿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分布,且一侧缘贴合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连接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固接,后端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固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包括:
两个第一围板,平行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板固接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围板连接;以及
两个第二围板,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围板相对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围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围板围合形成框型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包括;
两个第三围板,平行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围板固接于所述空腔内壁;以及
连接部,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围板之间,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三围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身本体包括:
上蒙皮,所述上蒙皮的顶部对应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和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均分别设有可拆卸片体;
下蒙皮,设于所述上蒙皮的底部,且与所述上蒙皮的外缘对接,所述上蒙皮和所述下蒙皮的尾端围合形成对接口;以及
尾端蒙皮,与所述对接口对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蒙皮的底部设有安装平面,所述飞行器机身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平面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进行组装的时候,在机身本体内的前部安装前翼,在机身本体内的后部安装后翼,中部的空间用来安装供能单元,由于机身本体的外形需要降低空气阻力,因此机身本体的前端越往前越小,后端越往后越小,机身本体中部的空间较大,可以满足较大容量供能单元的安装。机身本体最终形成的无人机结构,使得供能单元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满足大容量电池组或较大规格油箱的安装,进而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虽然大容量的电池组或油箱总量也会增加,但是机身本体上安装有两组机翼,可以满足较大的升力,进而增加负重载荷,因此不会由于电池组或油箱重量的增加而对续航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从顶部向下看视角);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无上蒙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限位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从机身本体的前部向后看视角);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身本体;11-空腔;12-限位板;121-卡接槽;13-减重孔;14-连接梁;15-上蒙皮;16-下蒙皮;17-尾端蒙皮;18-片体;19-定位板;
20-前翼安装支架;21-第一安装板;22-第一围板;23-第二围板;24-连接柱;
30-后翼安装支架;31-第二安装板;32-第三围板;33-连接部;
4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进行说明。所述飞行器机身,包括机身本体10、机身本体10的内部形成空腔11,空腔11的前部设有前翼安装支架20,空腔11的后部设有后翼安装支架30,前翼安装支架20与后翼安装支架30之间形成安装位,安装位用于安装供能单元;在机身本体10的横向路径上,前翼安装支架20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21,后翼安装支架30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板31。
本实施例中,机身本体10的前后路径为纵向,则分别垂直于纵向路径和上下方向的方向为横向。
需要说明的是,供能单元可以是电池组也可以是油箱,其中,机身本体10上供螺旋桨的电池是必备的,不包含在供能单元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机身,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进行组装的时候,在机身本体10内的前部安装前翼,在机身本体10内的后部安装后翼,中部的空间用来安装供能单元,由于机身本体10的外形需要降低空气阻力,因此机身本体10的前端越往前越小,后端越往后越小,机身本体10中部的空间较大,可以满足较大容量供能单元的安装。机身本体10最终形成的无人机结构,使得供能单元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满足大容量电池组或较大规格油箱的安装,进而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虽然大容量的电池组或油箱总量也会增加,但是机身本体10上安装有两组机翼,可以满足较大的升力,进而增加负重载荷,因此不会由于电池组或油箱重量的增加而对续航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安装位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用于抵接于供能单元的相对两侧。需要理解的是,当供能单元的长度等于前翼安装支架20与后翼安装支架30的间距时,可不安装限位板12,则供能单元的前后两侧通过前翼安装支架20和后翼安装支架30进行固定。本实施例结构适用于供能单元的长度小于前翼安装支架20与后翼安装支架30之间的距离,进而在安装供能单元的时候通过限位板12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限位板12,可在安装供能单元的时候,通过观察两个限位板12的位置,进而确定供能单元的安装位置,将供能单元直接放置在两个限位板12之间,再通过一些螺纹连接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供能单元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当限位板12对供能单元的挤压力足以满足供能单元的安装稳定性要求,则螺纹连接件固定这一安装步骤可有可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板1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4,限位板12上设有减重孔13。限位板12虽满足了对供能单元的安装需求,还需要考虑无人机的总重,因此通过在限位板12上开设减重孔13减轻无人机的重量,降低自重从而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板12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限位板12从前至后设有多个,以在空腔11的内壁形成支撑机构,位于机身中部的两个相邻的限位板12围合形成安装位。限位板12不仅起到对供能单元的固定以及限位作用,还能在机身本体10的空腔11内形成支撑作用,进而提高机身本体10的结构强度。
限位板12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为:限位板12的板面形状为对应位置的机身本体10断面形状,则限位板12的外缘可在空腔11的周向上支撑在空腔11的内部,在机身本体10的内部提供支撑,防止机身本体10外形凹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空腔11内设有依次贯穿多个限位板12的连接梁14,连接梁14的长轴沿机身本体10的前后方向分布,且一侧贴合于空腔11内壁,连接梁14的前端与前翼安装支架20固接,后端与后翼安装支架30固接。连接梁14沿机身本体10的前后方向分布,且与限位板12连接,连接梁14在机身本体10的前后方向增强其强度。
具体实施时,由于限位板12抵接于空腔11内壁,连接梁14实际在机身的横向路径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连接梁14以及两个限位板12分别抵接于供能单元的四周。
具体地,限位板12的两侧设有与连接梁14卡接配合的卡接槽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前翼安装支架2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前翼安装支架20包括两个第一围板22以及两个第二围板23,第一围板22平行于机身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第一围板22固接于空腔11内壁,第一安装板21与第一围板22连接;两个第二围板23固设于两个第一围板22之间,两个第二围板23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围板22和两个第二围板23围合形成框型结构。由于机翼(不论是前翼还是后翼)的横向长度较长,在安装的时候,通过两个第一围板22和两个第二围板23围合形成框型结构,并且该框型结构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将前翼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后,前翼安装支架20成为前翼的主要受力点,前翼安装支架20的框型结构强度较好,结构稳定性强,进而可以满足前翼的安装及使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前翼安装支架20的稳固性,两个第二围板23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围板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前翼安装支架2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两个第一围板22之间设有连接柱24,连接柱24依次贯穿两个第一围板22,且连接柱24的两端部分别凸出于第一围板22,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柱24,不仅可以在两个第一围板22之间稳固前翼安装支架20内部的结构,还能方便第一围板22与第一安装板21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后翼安装支架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后翼安装支架30包括两个第三围板32以及连接部33,两个第三围板32平行于机身本体10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第三围板32固接于空腔11内壁;连接部33固设于第三围板32之间,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凸出于第三围板32,与第二安装板31连接。后翼安装支架30的结构其实与前翼安装支架20的结构相同,但是由于后翼安装支架30的后方还需要安装发动机,因此后翼安装支架30通过连接部33将类似第二围板23的结构替换,进而保证后翼的安装强度。
可选的,连接部33可以为连接柱24,或两个类似第二围板23的结构拼接成的架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机身本体1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机身本体10包括上蒙皮15、下蒙皮16以及尾端蒙皮17,上蒙皮15的顶部对应前翼安装支架20和后翼安装支架30均分别设有可拆卸片体18;下蒙皮16设于上蒙皮15的底部,且与上蒙皮15的外缘对接,上蒙皮15和下蒙皮16的尾端围合形成对接口;尾端蒙皮17与对接口对接。通过在上蒙皮15设置可拆卸的片体18,在机身本体10组装后,可拆卸的片体18不安装,则对应的上蒙皮15上形成有对应于前翼安装支架20和后翼安装支架30的窗口,在安装前翼和后翼的时候,可通过窗口操作前翼与前翼安装支架20连接,操作后翼与后翼安装支架30连接,方便机身本体10上前翼和后翼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下蒙皮16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下蒙皮16的底部设有安装平面,飞行器机身还包括与安装平面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40。支撑架40主要在无人机在地面停机的时候进行支撑使用,安装平面可方便支撑架40的安装,并且保证机身停机状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下蒙皮16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下蒙皮16的侧缘向上突出有定位板19,定位板19朝向下蒙皮16外周的一侧用于抵接于上蒙皮15的内侧壁。由于上蒙皮15和下蒙皮16需要上下对接,通过设置定位板19,使得上蒙皮15和下蒙皮16的外缘对齐,进而保证形成的机身本体10的外表面平滑,方便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板12上设有减重孔13,为了进一步实现减重,定位板19、第一安装板21、第二安装板31、第一围板22、第二围板23以及第三围板32上均可设置减重孔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本体,所述机身本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前部设有前翼安装支架,所述空腔的后部设有后翼安装支架,所述前翼安装支架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用于安装供能单元;
在所述机身本体的横向路径上,所述前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后翼安装支架的相对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抵接于供能单元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减重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从前至后设有多个,以在所述空腔的内壁形成支撑结构,其中两个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安装位的前后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有依次贯穿多个所述限位板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长轴沿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分布,且一侧缘贴合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连接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固接,后端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固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包括:
两个第一围板,平行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板固接于所述空腔内壁,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围板连接;以及
两个第二围板,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围板相对设置;
两个所述第一围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围板围合形成框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依次贯穿两个所述第一围板,且所述连接柱的两端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包括;
两个第三围板,平行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前后方向,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围板固接于所述空腔内壁;以及
连接部,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围板之间,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三围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本体包括:
上蒙皮,所述上蒙皮的顶部对应所述前翼安装支架和所述后翼安装支架均分别设有可拆卸片体;
下蒙皮,设于所述上蒙皮的底部,且与所述上蒙皮的外缘对接,所述上蒙皮和所述下蒙皮的尾端围合形成对接口;以及
尾端蒙皮,与所述对接口对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蒙皮的底部设有安装平面,所述飞行器机身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平面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7084.3U CN216580965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飞行器机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7084.3U CN216580965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飞行器机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80965U true CN216580965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4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87084.3U Active CN216580965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飞行器机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80965U (zh) |
-
2021
- 2021-11-23 CN CN202122887084.3U patent/CN2165809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76274A (zh) | 用于接合飞机的复合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 |
CN212951088U (zh) | 一种含整体油箱的无人机外翼 | |
US12091155B2 (en) | Structural arrangement for strut-braced wing assembly of an aircraft | |
CN215944856U (zh) |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 | |
CN113371175A (zh) |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6691997A (zh) | 一种大载荷轻量化飞机 | |
CN216580965U (zh) | 飞行器机身 | |
CN214648983U (zh) | 一种轻型飞机机翼与机身连接结构 | |
CN211391653U (zh) |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多功能飞机尾撑 | |
CN218112970U (zh) | 小翼连接结构及应用其的翼尖小翼、无人机 | |
US9688381B2 (en) | Subfloor structure with an integral hull for a rotary wing aircraft | |
CN114889805A (zh) | 用于电动飞行器的中央翼盒结构及电动飞行器 | |
CN212401540U (zh) | 一种飞行器机体及其旋翼飞行器 | |
NL2031870A (en) | A penetrating high wing structure of civil aircraft with blended-wing-body | |
CN219927958U (zh) | 一种大载荷轻质隐身的复合材料机身结构 | |
CN217294905U (zh) | 飞行翼单元 | |
CN115158674B (zh) | 一种考虑储氢装置布局的支撑翼新能源无人机 | |
CN212980571U (zh) | 一种卫星主承力结构 | |
CN216581005U (zh) | 飞行器动力组件 | |
CN219904718U (zh) | 一种低能耗轻型飞机 | |
RU218285U1 (ru) | Фюзеляж легкого многоцелевого вертолета | |
CN219382836U (zh) | 一种直升机一体化垂直安定结构 | |
CN219927960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轻质复合材料腹鳍结构 | |
CN212998380U (zh) | 飞机模型的轻质机身骨架结构 | |
CN114261506B (zh) | 一种具有整体油箱的复合材料机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