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1263U -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 Google Patents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71263U
CN216571263U CN202123157087.8U CN202123157087U CN216571263U CN 216571263 U CN216571263 U CN 216571263U CN 202123157087 U CN202123157087 U CN 202123157087U CN 216571263 U CN216571263 U CN 216571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ejection
media
assembly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70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顺平
谭智刚
齐家俊
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if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70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71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71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71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介质喷射组件包括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喷射装置,介质供给装置用于向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介质喷射装置用于将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介质供给装置能够向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使介质喷射装置将该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在人体表面形成流动性的介质层,对人体表面进行持续降温并在人体表面形成耦合界面,减少人体表面累积的热量,保证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超声治疗设备。

Description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工艺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介质喷射组件和一种包括该介质喷射组件的超声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应用一定频率范围的超声波作用于人体并治疗疾病,称为超声波疗法,超声治疗通常是将超声聚焦在人体内部,利用超声的穿透性,将损伤性剂量的超声沉积到一定的深度,选择性地损伤人体内部的病变组织细胞,促进组织重建,改善微循环及神经功能,使组织正常恢复形态与功能。超声治疗是一种由内到外的治疗,其不仅能够避免在体表开创口,还能够保证仅损伤病变组织,在保持组织完整性的同时,改善组织内部的微循环,副作用极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介质喷射组件和一种包括该介质喷射组件的超声治疗设备,该介质喷射组件能够减少人体表面累积的热量,保证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超声治疗设备的介质喷射组件,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所述介质喷射组件包括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喷射装置,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可选地,所述介质喷射装置包括介质引导管路和喷头,所述介质引导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的供液口连接,所述介质引导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介质喷射装置通过所述介质引导管路向所述喷头提供所述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喷头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可选地,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管路固定装置,所述介质引导管路包括可塑导液管和连接导液管,所述可塑导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可塑导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导液管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的供液口连接;
所述可塑导液管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其发生形变后的形状,所述管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可塑导液管。
可选地,所述管路固定装置包括滚轮座和设置在所述滚轮座中的至少一对调节滚轮,所述调节滚轮能够在所述滚轮座中绕自身轴线转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可塑导液管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之间,且所述可塑导液管能够随所述调节滚轮的转动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之间抽送运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滚轮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中间段和两个尾段,所述中间段位于两个所述尾段之间,所述调节滚轮在所述中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调节滚轮在两个所述尾段的外径,且所述可塑导液管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的中间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管路固定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所述调节滚轮连接,且用于驱动该调节滚轮转动;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位移参数控制所述电机改变所述调节滚轮的旋转角度,以调节所述可塑导液管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导液管具有螺旋段,所述连接导液管在所述螺旋段呈螺旋状延伸。
可选地,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供液参数控制所述介质供给装置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供液参数包括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量。
可选地,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指令,以改变所述控制装置当前的参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超声治疗设备,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所述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前面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喷射组件和超声治疗设备中,介质喷射组件的介质供给装置能够向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使介质喷射装置将该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流动性的介质层,对人体表面进行持续降温。并且相较于空气,超声在流动的冷却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更接近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该流动性的介质层能够在人体表面形成耦合界面,超声波在空气与人体组织之间传播时需通过二者之间的介质层,使超声后场在穿过人体皮肤时不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能量较大的能量界面,相当于将能量界面转移至该流动的介质层与空气之间,进而减少了人体表面累积的热量,保证了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介质喷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介质喷射组件在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介质供给装置 200:介质喷射装置
210:介质引导管路 211:可塑导液管
212:连接导液管 220:喷头
300:管路固定装置 310:调节滚轮
320:连接架 330:固定板
340:电机 400:控制装置
500: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聚焦超声手术治疗时后场仍会有能量穿过患者身体,而目前临床治疗时患者身体表面通常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声波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形成一个分布在两介质之间交界面上的能量界面,该界面能量较高,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皮肤疼痛、发热甚至在严重时导致患者皮肤烫伤,在影响手术效率的同时还容易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通常需要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感知皮肤是否疼痛、发热并告知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再根据患者的反映情况,对设备输出的声波能量进行调节,或暂停治疗等待患者皮肤冷却。然而尽管该方式能避免患者烫伤,频繁中止治疗将导致超声波输出能量不连续,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时间长效率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如果患者反应不够灵敏,或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睡着或处于麻醉状态,则患者也无法及时反应自身状况,存在烫伤患者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超声治疗设备的介质喷射组件,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如图1所示,所述介质喷射组件包括介质供给装置100和介质喷射装置200,所述介质供给装置100用于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喷射组件中,介质供给装置100能够向介质喷射装置200提供冷却介质,介质喷射装置200将该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流动性的介质层,对人体表面进行持续降温。并且相较于空气,超声在流动的冷却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更接近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该流动性的介质层能够在人体表面形成耦合界面,超声波在空气与人体组织之间传播时需通过二者之间的介质层,使超声后场在穿过人体皮肤时不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能量较大的能量界面,相当于将能量界面转移至该流动的介质层与空气之间,进而减少了人体表面累积的热量,保证了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提高流动的介质层对能量界面的转移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却介质可以包括水或水雾(即水以微小水滴的形式混合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超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极为接近,因而将水(水雾)作为冷却介质能够实现将绝大部分的界面能量转移至水(水雾)与空气之间的交界面上(声波在两介质中的传播速率越接近则界面能量越低)。并且,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水作为冷却介质的原料,在降低介质喷射组件的耗材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流动的介质层对能量界面的转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冷却介质的状态、成分改变,介质供给装置100内部可针对不同的冷却介质采用不同的机构输出该冷却介质。例如,当冷却介质为水时,介质供给装置1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水泵,通过水泵将水流由供液口输出至介质喷射装置200;当冷却介质为水雾时,介质供给装置100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水箱、超声换能器、射频电源等部件,通过超声换能器将射频电源的高频的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从而将水箱提供的水转化为雾滴形成水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可以包括介质引导管路210和喷头220,所述介质引导管路210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的供液口连接,所述介质引导管路210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220连接,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通过所述介质引导管路210向所述喷头220提供所述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喷头220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喷头220如何喷出冷却介质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冷却介质在人体表面形成较大面积(覆盖后场区域)的介质层即可,例如,喷头220可设计为能够沿锥形路径喷射冷却介质,或者沿扇形路径喷射冷却介质,等等。
为便于对喷头220的喷射方向以及与人体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管路固定装置300,所述介质引导管路210包括可塑导液管211和连接导液管212,所述可塑导液管211的一端与所述喷头220连接,所述可塑导液管2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导液管212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的供液口连接;
所述可塑导液管2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其发生形变后的形状,所述管路固定装置300用于固定所述可塑导液管2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引导管路210包括可塑导液管211和连接导液管212,喷头220设置在可塑导液管211的端部,且可塑导液管211可通过管路固定装置300固定,从而可通过扭动可塑导液管211的方式改变喷头220的喷射角度,并通过管路固定装置300对喷头位置进行固定,在节省人力(无需医务人员长时间以同一姿势握持介质引导管路210)的同时,提高了喷头220的喷射方向及位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在人体表面形成介质层的稳定性,保证了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提高调节喷头220位置的灵活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导液管212具有螺旋段,所述连接导液管212在所述螺旋段呈螺旋状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导液管212包括螺旋状延伸的螺旋段,从而能够在喷头220与可塑导液管211位置发生改变时,自由产生形变,不会对可塑导液管211的末端产生较大的牵引力,提高了调节喷头220位置的灵活性。
并且,采用该设计的介质引导管路210具有较大的伸缩活动范围,从而可将介质供给装置100和介质喷射装置200设置在超声治疗设备的内部,在需要使用介质喷射组件时,将介质引导管路210由超声治疗设备的内部抽出(并将可塑导液管211固定在管路固定装置300上),在介质喷射组件结束使用后,可将介质引导管路210及喷头220重新收纳至超声治疗设备中,提高了超声治疗设备结构的紧凑性,使治疗环境更加美观、整洁,进而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以及医务人员的使用体验。
为进一步提高喷头220位置的可调节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管路固定装置300包括滚轮座(包括固定板330和两个连接架320)和设置在所述滚轮座中的至少一对调节滚轮310,所述调节滚轮310能够在所述滚轮座中绕自身轴线转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310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可塑导液管211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310之间,且所述可塑导液管211能够随所述调节滚轮310的转动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310之间抽送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路固定装置300包括滚轮座和设置在所述滚轮座中的至少一对调节滚轮310(图中所示为一对的情况),可塑导液管211夹持在每对调节滚轮310之间,从而可以在两个调节滚轮310之间抽送可塑导液管211,使可塑导液管211的端部穿过调节滚轮310之间的长度改变,进而改变喷头220的位置,并且,可塑导液管211在抽送任意长度后均能够继续被每对调节滚轮310夹持,从而在保证对喷头220进行稳定固定的同时,提高了喷头220位置的可调节性,进而提高了超声治疗的效率。
为提高两个调节滚轮310固定可塑导液管211的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滚轮310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中间段和两个尾段,所述中间段位于两个所述尾段之间,所述调节滚轮310在所述中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调节滚轮310在两个所述尾段的外径,且所述可塑导液管211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310的中间段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滚轮310为变径设计,滚动面的中央部分收紧,形成容纳可塑导液管211的凹陷区域,两侧的两个调节滚轮310的凹陷面由两侧抱起中间的可塑导液管211,从而将可塑导液管211沿调节滚轮310轴向的位置锁死,避免可塑导液管211在调节滚轮310旋转的过程中脱出而导致可塑导液管211卡死在调节滚轮310与滚轮座之间,进而提高了每对调节滚轮310固定可塑导液管211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座包括固定板330和一对连接架320,所述固定板330用于与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架32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30上,且两个所述连接架320分别位于所述调节滚轮310沿轴向的两侧,每个所述调节滚轮3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架320活动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架320为钣金件,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固定在固定板330上。固定板330用于固定设置在超声治疗设备的固定结构上,例如,固定板330可固定设置在超声治疗设备的机架、柜壁、平台等结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塑导液管211可调节地固定在两个调节滚轮310之间,医务人员可手动抽拉可塑导液管211,以实现手动调节喷头220的位置。
为提高调节喷头220位置的便捷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通过自动化结构驱动调节滚轮310转动的方式,实现自动调节可塑导液管211的位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管路固定装置300还包括电机340,所述电机340的输出轴与一个所述调节滚轮310连接,且用于驱动该调节滚轮310转动;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400,所述控制装置400用于根据位移参数控制所述电机340改变所述调节滚轮310的旋转角度,以调节所述可塑导液管211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路固定装置300还包括电机340,电机340能够在控制装置400的控制下改变调节滚轮310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喷头220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位移参数可由医疗人员预先设置、实时根据治疗需求设置,也可以由控制装置400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基于当前治疗情况(如,患者躯体实时位置等信息)实时计算得到。
为进一步提高超声治疗的安全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介质喷射组件的控制装置400还用于根据供液参数控制所述介质供给装置100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供液参数包括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量。
可选地,该供液参数可以包括所述介质供给装置100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200提供冷却介质的流量大小。或者,还可以包括冷却介质的压强、成分、温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供液参数同样可由医疗人员实时根据治疗需求设置,或者由控制装置400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基于当前治疗情况(如,患者体表的实时温度、介质层的厚度等信息)实时计算得到。
为提高医疗人员实时控制介质喷射组件的便捷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遥控器500,所述遥控器500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400发送指令,以改变所述控制装置400当前的参数(如,供液参数、位移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遥控器500,医疗人员在超声治疗的过程中可实施通过遥控器500遥控控制装置400,改变控制装置400中的供液参数、位移参数,进而远程控制介质供给装置100的启动、停止以及向人体表面喷射冷却介质的流量等参数,或者远程控制调节滚轮310的转动角度,进而远程调节喷头220的位置,提高了医疗人员实时控制介质喷射组件的便捷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超声治疗设备,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并且,所述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介质喷射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治疗设备中,介质喷射组件的介质供给装置100能够向介质喷射装置200提供冷却介质,介质喷射装置200将该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从而在人体表面形成流动性的介质层,对人体表面进行持续降温。并且相较于空气,超声在流动的冷却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更接近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该流动性的介质层能够在人体表面形成耦合界面,超声波在空气与人体组织之间传播时需通过二者之间的介质层,使超声后场在穿过人体皮肤时不会在皮肤表面形成能量较大的能量界面,相当于将能量界面转移至该流动的介质层与空气之间,进而减少了人体表面累积的热量,保证了超声治疗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超声治疗设备的介质喷射组件,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射组件包括介质供给装置和介质喷射装置,所述介质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包括介质引导管路和喷头,所述介质引导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的供液口连接,所述介质引导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介质喷射装置通过所述介质引导管路向所述喷头提供所述冷却介质,以使所述喷头将所述冷却介质喷射至人体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管路固定装置,所述介质引导管路包括可塑导液管和连接导液管,所述可塑导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可塑导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导液管与所述介质喷射装置的供液口连接;
所述可塑导液管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其发生形变后的形状,所述管路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可塑导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装置包括滚轮座和设置在所述滚轮座中的至少一对调节滚轮,所述调节滚轮能够在所述滚轮座中绕自身轴线转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可塑导液管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之间,且所述可塑导液管能够随所述调节滚轮的转动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之间抽送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滚轮包括沿轴向分布的中间段和两个尾段,所述中间段位于两个所述尾段之间,所述调节滚轮在所述中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调节滚轮在两个所述尾段的外径,且所述可塑导液管夹持在每对所述调节滚轮的中间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所述调节滚轮连接,且用于驱动该调节滚轮转动;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位移参数控制所述电机改变所述调节滚轮的旋转角度,以调节所述可塑导液管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液管具有螺旋段,所述连接导液管在所述螺旋段呈螺旋状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供液参数控制所述介质供给装置向所述介质喷射装置提供冷却介质,所述供液参数包括所述冷却介质的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喷射组件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指令,以改变所述控制装置当前的参数。
10.一种超声治疗设备,所述超声治疗设备包括超声聚焦组件,用于向人体组织发射聚焦超声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治疗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质喷射组件。
CN202123157087.8U 2021-12-15 2021-12-15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Active CN216571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7087.8U CN216571263U (zh) 2021-12-15 2021-12-15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7087.8U CN216571263U (zh) 2021-12-15 2021-12-15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71263U true CN216571263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3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7087.8U Active CN216571263U (zh) 2021-12-15 2021-12-15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71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69178A (en) Power assisted suction lipectomy device
US9730721B2 (en) Ultrason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ally invasive tissue treatment
EP1450900B1 (en) Small vessel ultrasound catheter
US1038364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livery of acoustic energy to tissue surfaces, cavities and obstructed passages such as intranasal ostia
US20060173387A1 (en) Externally enhanced ultrasonic therapy
US20020156400A1 (en) Ultrasonic method and device for wound treatment
WO2007127176A3 (en) Ultrasound therapy system
CN216571263U (zh) 超声治疗设备及其介质喷射组件
WO2009098606A2 (en) Ultrasound treatment of adipose tissue with vacuum feature
CN214595799U (zh) 一种内窥镜清洁附件以及内窥镜
CN209092433U (zh) 一种糖尿病人用超声波纳米雾化糖液喷雾补糖装置
CN105771042A (zh) 一种用于疮面的药物纳米雾化与局部氧疗装置
CN111685997A (zh) 糖尿病足超声给氧装置
CN110811972A (zh) 一种用于神经疼痛治疗仪
CN218420540U (zh) 一种用于清创和冷疗的治疗仪
CN215308245U (zh) 一种超声波喷管及超声波洗鼻器
TW201503893A (zh) 含有碳酸水的血液循環促進外用劑、爲了該劑的血液循環促進用裝置,使用該劑的血液循環促進方法
CN213282804U (zh) 一种具有调节喷洒方向的内镜喷洒管
CN215082820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吸引装置
CN21485909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泌尿外科用护理设备
CN214073831U (zh) 一种会阴热敷装置
AU2018244161B2 (en) System for mechanical tissue stimulation
CN212347445U (zh) 一种皮肤脓疮处理器
WO2013158565A1 (en) Post-liposuction skin tightening
CN208426554U (zh) 超声集束装置和皮肤修复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