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7740U - 海绵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绵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7740U
CN216567740U CN202220208665.1U CN202220208665U CN216567740U CN 216567740 U CN216567740 U CN 216567740U CN 202220208665 U CN202220208665 U CN 202220208665U CN 216567740 U CN216567740 U CN 216567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unting
connecting rod
frame
spo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86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星
陈冰玲
钟锦明
杨小平
肖思巧
周志凯
梁婷婷
廖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filed Critical Huizhou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02086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7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7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7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海绵养殖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及外框,安装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杆及多个第二安装杆,一第二安装杆与一第一安装杆的连接处形成一连接部,外框的第一内侧壁及第二内侧壁分别与各第一安装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外框的第三内侧壁及第四内侧壁分别与各第二安装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在外框的内部形成网格状结构,可以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悬挂于网格状结构上,可以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很好的固定,保证小个体海绵顺利生长,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分别与外框可拆卸连接,可以将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从外框上拆卸下来,更换新的进行新一轮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实用性更好。

Description

海绵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物养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绵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通过切割移植的方式来进行扩展繁衍,且海绵动物体内具有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是具有改善水体环境和巨大开发潜力的药源海洋生物,因此,海绵养殖产业也逐渐兴起,目前的海绵动物移植的方法,主要通过使用扎口绳将海绵移植块固定在网绳上进行吊养。
然而,对于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采用扎口绳将海绵移植块固定在网绳上时,扎口绳并不能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很好的固定,不能保证小个体海绵顺利生长,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海绵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绵养殖装置,包括: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杆及多个第二安装杆,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连接,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相互垂直设置,一所述第二安装杆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连接处形成一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穿孔,每一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穿孔;及
外框,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与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侧壁螺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螺栓及第四螺栓,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通,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侧壁螺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为不锈钢外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安装杆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开设有安装孔及限位槽,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槽相互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穿孔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框,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相互垂直设置,从而在外框的内部形成网格状结构,如此,可以通过针线穿过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并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悬挂于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形成的网格状结构上,可以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很好的固定,保证小个体海绵顺利生长,且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分别与外框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外框与具体的养殖平台安装在一起,当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养殖到一定程度需要收集时,可以将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从外框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进行新一轮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海绵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海绵养殖装置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及图3,一个实施例中,提供海绵养殖装置10,包括安装组件100及外框200。所述安装组件100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杆110及多个第二安装杆120,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连接,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相互垂直设置,一所述第二安装杆120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的连接处形成一连接部101,每一所述连接部101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穿孔101a,每一所述连接部101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穿孔101b。所述外框200的第一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200的第二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200的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框200的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外框200的第三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200的第四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200的第三内侧壁与所述外框200的第四内侧壁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框200为矩形状的中空框体状结构,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外框200的第一内侧壁、第三内侧壁、第二内侧壁及第四内侧壁依次相邻连接,各第一安装杆110的两端分别与外框200的第一内侧壁及第二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各第二安装杆120的两端分别与外框200的第三内侧壁就第四内侧壁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相互垂直,从而在外框200的内部形成网格状结构,如此,可以通过针线穿过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后,并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悬挂于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形成的网格状结构上,即,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安装杆110及第二安装杆120之间形成网格,而且通过在连接部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具体地,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可以开设于第一安装杆110或第二安装杆120上,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贯穿于第一安装杆110或第二安装杆120的两个侧面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杆110开设有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便于通过针线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穿过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后,并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安装于连接部101处,由于各连接部101均匀间隔设置,如此,可以根据具体养殖需求,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合理间隔安装于各连接部101处,避免杂乱安装,从而可以保证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养殖的正常进行,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很好的固定,且可以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根据网格结构进行均匀间隔安装,保证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的生长空间,从而保证小个体海绵顺利生长,且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分别与外框200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外框200与具体的养殖平台安装在一起,当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养殖到一定程度需要收集时,可以将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从外框200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进行新一轮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实用性更好。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杆300、第二连接杆400、第一螺栓500及第二螺栓600,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00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0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300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00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0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400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框200的第一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210,所述外框200的第二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220,所述第一通孔210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一螺栓50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0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二通孔220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二螺栓60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20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侧壁螺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00及第二连接杆400,可以对各第一安装杆110的两端进行连接,从而将各第一安装杆11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第一通孔210及第二通孔220均贯穿外框200的外侧表面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螺栓500及第二螺栓600,通过第一螺栓500与第二螺栓600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00及第二连接杆400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外框200与各第一安装杆110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及拆卸方便。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连接杆700、第四连接杆800、第三螺栓900及第四螺栓910,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700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70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700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800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800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800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外框200的第三内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230,所述外框200的第四内侧壁开设有第四通孔240,所述第三通孔230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三螺栓900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30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四通孔240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通,所述第四螺栓910穿过所述第四通孔240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侧壁螺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700及第四连接杆800,可以对各第二安装杆120的两端进行连接,从而将各第二安装杆120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第三通孔230及第四通孔240均贯穿外框200的外侧表面设置,通过设置有第三螺栓900及第四螺栓910,通过第三螺栓900及第四螺栓910分别与第三连接杆700及第四连接杆800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外框200与各第二安装杆120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及拆卸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00为不锈钢外框。可以理解的,外框20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备,不锈钢为金属材料,密度较高,由于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需要在水中进行养殖,在将该海绵养殖装置放置于具体养殖水域时,可以更好地沉降于水体中,保证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养殖的正常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安装杆110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各所述第二安装杆120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可以理解的,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均采用聚乙烯塑料材质,聚乙烯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可以加工成任意形状,且聚乙烯塑料制备得到的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表面光滑,有利于大大减小与悬挂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的线材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线材断裂,从而避免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出现掉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的养殖成功率,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300为聚乙烯塑料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400为聚乙烯塑料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700为聚乙烯塑料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800为聚乙烯塑料连接杆,如此,第一连接杆300、第二连接杆400、第三连接杆700及第四连接杆800也均为聚乙烯塑料材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300、第二连接杆400、第三连接杆700及第四连接杆800可以与各第一安装杆110及各第二安装杆120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制备得到,便于加工成型。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00开设有安装孔201及限位槽202,所述安装孔201与所述限位槽202相互连通。可以理解的,外框200开设有安装孔201及限位槽202,安装孔201及限位槽202相邻设置且相互连通,安装孔201及限位槽202分别贯穿外框200的内外侧表面设置,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01为圆形状,限位槽202为条形状,限位槽202的宽度小于安装孔201的半径,如此,可以通过绳子穿过安装孔201后,并将绳子塞入限位槽202中,通过绳子将外框200悬挂于具体的养殖水域中,例如,悬挂到木筏上,从而使得该海绵养殖装置自然悬挂在水体中,如此,可以通过限位槽202对绳子进行限位,防止绳子随意晃动,从而可以减少外框200与绳子之间的摩擦,防止绳子出现断裂现象,从而防止该海绵养殖装置掉落至水体中,保证海绵养殖的正常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101a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穿孔101a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穿孔101a的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穿孔101b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二穿孔101b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穿孔101b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均设置为锥形状结构,如此,不仅可以便于线体快速从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较大孔径的一端穿过,便于养殖人员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引线安装,而且第一穿孔101a及第二穿孔101b较小孔径的一端可以对线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线体在水体中随意滑动,从而进一步减少线体与第一安装杆110及第二安装杆120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避免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出现掉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的养殖成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框,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相互垂直设置,从而在外框的内部形成网格状结构,如此,可以通过针线穿过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并将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悬挂于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形成的网格状结构上,可以对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进行很好的固定,保证小个体海绵顺利生长,且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分别与外框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外框与具体的养殖平台安装在一起,当小个体的海绵组织块养殖到一定程度需要收集时,可以将各第一安装杆及各第二安装杆从外框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进行新一轮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实用性更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杆及多个第二安装杆,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连接,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相互垂直设置,一所述第二安装杆与一所述第一安装杆的连接处形成一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穿孔,每一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穿孔;及
外框,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与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螺栓及第二螺栓,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外框的第一内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框的第二内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侧壁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螺栓及第四螺栓,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各所述第二安装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外框的第三内侧壁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外框的第四内侧壁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的侧壁螺接,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连通,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的侧壁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不锈钢外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安装杆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安装杆为聚乙烯塑料安装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开设有安装孔及限位槽,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槽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海绵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穿孔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CN202220208665.1U 2022-01-26 2022-01-26 海绵养殖装置 Active CN216567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8665.1U CN216567740U (zh) 2022-01-26 2022-01-26 海绵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8665.1U CN216567740U (zh) 2022-01-26 2022-01-26 海绵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7740U true CN216567740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8665.1U Active CN216567740U (zh) 2022-01-26 2022-01-26 海绵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7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3726U (zh) 一种观赏鱼产卵孵化器
CN216567740U (zh) 海绵养殖装置
CN102884998A (zh) 一种自动收集鱼卵的装置及方法
CN201774889U (zh) 框架式组合网箱
CN202918856U (zh)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装置
CN209330920U (zh) 一种规模化细鳞鱼养殖池
CN205099667U (zh)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CN204518918U (zh) 一种捕鱼笼
CN204032102U (zh) 一种养鱼池活动插板装置
KR20120079877A (ko) 수산물 양식 케이지
CN202857549U (zh) 一种自动收集鱼卵的装置
CN202172709U (zh) 活动递推网板
CN201938205U (zh) 青鳉鱼的养殖设备
CN2364684Y (zh) 充氧定型网箱养鱼装置
CN201182133Y (zh) 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
CN211048172U (zh) 一种基于稻田生态养鱼的鱼苗孵化装置
CN209251413U (zh) 养鱼池
CN210869237U (zh) 一种生态养殖化畜牧围场
CN203661830U (zh) 一种养鳖用喂食装置
CN205266652U (zh) 一种养殖用鱼槽
CN217160807U (zh) 一种方便捕捞的养鱼笼
CN201418319Y (zh) 贝类仿生态培育及催产的孔架装置
CN201830758U (zh) 章鱼孵卵架
CN217038491U (zh) 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板结构
CN212971257U (zh) 一种具有新型捕捞结构的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