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9667U -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9667U
CN205099667U CN201520838352.4U CN201520838352U CN205099667U CN 205099667 U CN205099667 U CN 205099667U CN 201520838352 U CN201520838352 U CN 201520838352U CN 205099667 U CN205099667 U CN 205099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ament structure
immobilization
root
microalgae cell
immobilization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383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昱
吴洪
白雪梅
王琳
马卫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383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9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9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9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能够提高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阻止微藻细胞在养殖过程中从固定化养殖面上脱离,提高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产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在进行固定化养殖时容易脱离固定化养殖面,使得固定化养殖的周期短、产量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多根细丝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通过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设置,微藻细胞卡设于所述细丝结构之间或者缠绕于所述细丝结构上。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微藻含有多种高价值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在医药和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微藻的养殖主要为游离养殖与固定化养殖两种方式,游离养殖与固定化养殖相比,所需水体量大,成本较高,微藻光合作用效率较低,不利于微藻的大规模与产业化养殖,在固定化养殖过程中,通过将微藻固定在固态载体上,向所述固态载体上供应保持微藻细胞群体湿润的培养液进行养殖,该固态载体可以为各类滤纸、滤布、海绵、塑料泡沫或者纤维织物中具有吸附作用的多孔状载体。
通过固态载体对微藻进行固定化养殖时,由于该固态载体的“多孔性”特征,该固态载体尤其适用于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之间的球形或者梭形形状的微藻细胞,这类微藻细胞通常为单细胞,或者几个单细胞形成连体的微藻种类,当几十个微米至几百个微米或者毫米至厘米级的微藻细胞接种于该固态载体上时,由于微藻细胞自身的重力以及所受到的培养液的剪切力,使得该固态载体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附着力,从而使得微藻细胞容易脱离所述固态载体,对微藻细胞的大规模与产业化生产造成影响,且,随着微藻细胞的不断增殖,使得微藻细胞更容易脱离所述固态载体,无法实现微藻的持续养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能够提高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阻止微藻细胞在养殖过程中从固定化养殖面上脱离,提高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产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多根细丝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通过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设置,微藻细胞卡设于所述细丝结构之间或者缠绕于所述细丝结构上。
优选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或者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
可选的,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网状沟槽,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的交汇处。
示例性的,所述微藻细胞为球状或者梭状,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1-200根细丝结构,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2-0.5mm,横截面直径为0.2-0.5mm。
示例性的,所述微藻细胞为丝状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100根细丝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5-15mm,横截面直径为0.5-2mm。
优选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倾斜方向与培养液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朝斜上方倾斜。
优选的,当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时,所述细丝结构的环状平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通过在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多根细丝结构,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化养殖面上,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设置,能够增大固定化养殖面的粗糙程度,在将微藻细胞接种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进行固定化养殖时,所述微藻细胞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之间或者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上,能够提高所述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阻止所述微藻细胞在养殖过程中在重力或者培养液的剪切力作用下脱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从而能够提高微藻的固定化养殖产量,且,随着微藻细胞的不断增殖,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化养殖面相比,微藻细胞在该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增强,能够延长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周期,减少采收与接种次数,降低养殖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细胞在进行固定化养殖时容易脱离固定化养殖面,使得固定化养殖的周期短、产量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网状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正反两面固定化养殖面的固定化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正反两面固定化养殖面且每一个固定化养殖面上均设置网状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材料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或通过申请人获取。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有多根细丝结构2,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通过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设置,微藻细胞卡设于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或者缠绕于所述细丝结构2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藻细胞可以为球状、梭状或者丝状结构,当微藻细胞为球状或者梭状结构时,所述微藻细胞可以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而当微藻细胞为丝状结构时,所述微藻细胞可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通过在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多根细丝结构2,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化养殖面1上,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设置,能够增大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在将微藻细胞接种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进行固定化养殖时,所述微藻细胞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或者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能够提高所述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阻止所述微藻细胞在养殖过程中在重力或者培养液的剪切力作用下脱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从而能够提高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产量,且,随着微藻细胞的不断增殖,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化养殖面相比,微藻细胞在该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增强,能够延长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周期,减少采收与接种次数,降低养殖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细胞在进行固定化养殖时容易脱离固定化养殖面,使得固定化养殖的周期短、产量低的缺陷。
其中,对所述细丝结构2的材料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增大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即可。
优选的,所述细丝结构2的材料为聚酯、聚酰胺、聚偏氯乙烯、聚丙烯、亚克力、涤纶、尼龙、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或者聚氯乙烯。由于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硬度,采用这些材料制作细丝结构2,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提高对微藻细胞的固定能力。
其中,对微藻细胞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丝状结构的微藻细胞包括但不限于:螺旋藻、颤藻、鞘丝藻、柱孢藻、念珠藻、黄丝藻、绿丝藻、水绵藻以及胶丝藻等;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包括但不限于:栅藻、雨生红球藻、小球藻、微拟球藻、三角褐脂藻、杜氏藻以及金藻等。
其中,对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形状不做限定,所述细丝结构2可以为刺状(参见图1与图2),也可以为弯曲状(参见图3与图5)。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参见图3),或者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参见图5)。采用此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例如,当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或者环状时,与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为刺状相比,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还可以卡设在所述勾状或者环状处,且当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的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在重力作用或者在培养液的剪切作用下发生脱离时,当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掉落在勾状结构或者环状结构上时,能够将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固定住,从而能够阻止微藻细胞脱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相应地,丝状微藻细胞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当发生脱离时,能够在适当的勾状结构或者环状结构上继续缠绕,从而阻止丝状微藻细胞脱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当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时,所述第二端向斜上方折弯。采用此结构,当丝状、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脱离时,所述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能够被兜在勾状结构上,而丝状微藻细胞更容易缠绕在所述勾状结构上,能够提高丝状、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脱离时的阻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当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时,所述细丝结构2的环状平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采用此结构,当丝状、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脱离时,所述球状或者梭状微藻细胞能够被兜在环状结构上,而丝状微藻细胞更容易缠绕在所述环状结构上,能够提高丝状、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脱离时的阻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细丝结构2的环状平面垂直于竖直方向。
其中,对所述细丝结构2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排布密度、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长度以及横截面直径不做限定。所述细丝结构2的排布密度、长度以及横截面直径均与微藻细胞的种类以及所述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固定方式有关,例如,当微藻细胞为球状或者梭状时,所述微藻细胞为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而且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的直径通常为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因此,所述细丝结构2的排布密度较大时适用于直径较小且球状或者梭状的微藻细胞,这样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的空隙较小,能够对所述微藻细胞施加一个夹持力,而丝状微藻细胞由于为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因此对所述细丝结构2的排布密度依赖性较小,同时,所述丝状微藻细胞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时,对所述细丝结构2的长度以及横截面直径的依赖性较大,所要求的细丝结构2的长度以及横截面直径均较大,从而使得微藻细胞与所述细丝结构2相匹配,提高不同形状的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
示例性的,所述微藻细胞为球状或者梭状,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有101-200根细丝结构2,每一根细丝结构2的长度为0.2-0.5mm,横截面直径为0.2-0.5mm。
示例性的,所述微藻细胞为丝状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有10-100根细丝结构2,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长度为0.5-15mm,横截面直径为0.5-2mm。
其中,对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定,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可以每间隔一定的距离进行排布,也可以紧挨进行排布,参见图4,当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相互紧挨设置时,另一端自然散开呈束状结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每平方厘米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细丝结构2时,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紧挨排布相对于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每间隔一定的距离进行排布,能够提高局部排布密度,从而能够提高团簇状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
其中,对所述束状结构中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形状也不做限定,所述细丝结构2可以为刺状(参见图4),也可以为第二端折弯呈勾状,也可以为第二端卷曲呈环状。
对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各个位置设置的细丝结构2的形状不做限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所述细丝结构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部分区域可以设置勾状细丝结构2(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部分区域可以设置束状结构(所述束状结构可以由至少两根勾状细丝结构2构成,也可以由至少两根环状细丝结构2构成);再例如,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可以无规律设置不同结构的细丝结构2。
其中,对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倾斜方向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无论固定化养殖面1朝向哪个方位设置,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所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为竖直向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图4与图5,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朝斜上方倾斜。采用此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逆着所述微藻细胞的重力方向倾斜,能够克服所述微藻细胞的重力作用,将微藻细胞卡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或者所述微藻细胞缠绕所述细丝结构2上,对微藻细胞向上方支撑,能够提高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
当然,可以想象,当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紧挨设置时,所形成的束状结构由于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因此,只要所述束状结构朝斜上方倾斜即可,不要求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均朝斜上方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倾斜方向与培养液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例如,参见图2、图3、图4与图5,当固定化养殖面1上流经的培养液流动方向为从上到下时,所述细丝结构2朝向斜上方倾斜,能够防止所述细丝结构2朝向斜下方倾斜时,在培养液的不断冲刷下,附着在所述细丝结构2上的微藻细胞被冲刷掉,且随着培养液对所述细丝结构的不断冲刷,使得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变小,影响所述细丝结构2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细丝结构2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培养液的流动方向基本相反,能够提高固定化养殖面1的粗糙程度,进一步提高微藻细胞在固定化养殖面1的附着能力。
同样的,当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二端紧挨设置时,所形成的束状结构由于包括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因此,只要所述束状结构的倾斜方向与培养液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可,不要求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倾斜方向均与培养液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对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可以为具有沟槽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有网状沟槽3,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3的交汇处。通过设置网状沟槽3,在向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输送培养液时,培养液可以沿着所述网状沟槽3进行流动,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固定化养殖面的培养液的流通性,同时,由于所述细丝结构2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3的交汇处,微藻细胞附着在所述细丝结构2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且当培养液流经所述固定化养殖面1时,细丝结构2能够将培养液进一步输送给微藻细胞。
其中,参见图6,当至少两根所述细丝结构2的第一端紧挨设置形成束状结构时,每一个所述束状结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3的交汇处。
优选的,参见图7,所述载体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均为固定化养殖面1。当所述载体主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均为固定化养殖面1时,可以在两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分别设置细丝结构2,将微藻细胞附着在两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所述细丝结构2能够提高微藻细胞在两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附着能力,防止发生脱落,且能够加大固定化养殖面积,提高固定化养殖的效率与产量。
当然,参见图8,也可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设置网状沟槽3,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2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3的交汇处。采用此结构,能够提高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培养液的流通性,且各个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网状沟槽3的交汇处的细丝结构2分别为所在的固定化养殖面1上的微藻细胞输送培养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客观地评价所述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照例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提出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和对照例的限制。
对照例: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纤维织品作为载体,固定组装成固定化养殖面,将雨生红球藻接种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选择最佳光照强度对其进行固定化养殖,培养20天,期间向所述雨生红球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雨生红球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明显出现雨生红球藻的脱落,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3g/m2/d,最终所获得的雨生红球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100g/m2
实施例1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尼龙布,所述尼龙布表面编织细丝结构作为载体,两根细丝结构(勾状)的第一端紧挨设置形成束状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50根的细丝结构,其中,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2mm,横截面直径为1mm,将蓝藻门的丝状藻类螺旋藻接种在所述载体上,培养20天,期间向所述螺旋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螺旋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脱落现象,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8g/m2/d,最终所获得的螺旋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185g/m2
实施例2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涤纶布,所述涤纶布表面编织细丝结构作为载体,所述细丝结构为环状,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0根的环状细丝结构,其中,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15mm,横截面直径为2mm,将绿藻门的丝状藻类绿丝藻接种在所述载体上,培养50天,期间向所述绿丝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绿丝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脱落现象,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5g/m2/d,最终所获得的绿丝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260g/m2
实施例3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涤纶网格布,网格的大小为2mm×2mm,网格布的网状交汇点处编织刺状细丝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0根的细丝结构,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5mm,横截面直径为0.5mm,将黄藻门的丝状藻类黄丝藻接种在所述载体上,培养10天,期间向所述黄丝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黄丝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脱落现象,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15g/m2/d,最终所获得的黄丝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190g/m2
实施例4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亚克力板,板厚5mm,在板体的表面制备勾状细丝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1根的勾状细丝结构,其中,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2mm,横截面直径为0.2mm,将绿藻门的球状藻类小球藻接种在所述载体上,培养20天,期间向所述小球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小球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脱落现象,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8g/m2/d,最终所获得的小球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170g/m2
实施例5
裁剪一张长×宽为1m×1m的亚麻纤维布,所述亚麻纤维布的表面制备刺状细丝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200根的细丝结构,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5mm,横截面直径为0.5mm,将绿藻门的球状藻类小球藻接种在所述载体上,培养30天,期间向所述小球藻供给培养液,培养液的流量根据小球藻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进行合理设置。
结论:在培养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脱落现象,培养周期内平均产量为10g/m2/d,最终所获得的小球藻的单位面积积累量为190g/m2
综合上述试验结论可得出,通过在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多根细丝结构,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化养殖面上,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设置,能够增大固定化养殖面的粗糙程度,在将微藻细胞接种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进行固定化养殖时,所述微藻细胞卡设在所述细丝结构之间或者缠绕在所述细丝结构上,能够提高所述微藻细胞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阻止所述微藻细胞在养殖过程中在重力或者培养液的剪切力作用下脱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从而能够提高微藻的固定化养殖产量,且,随着微藻细胞的不断增殖,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化养殖面相比,微藻细胞在该固定化养殖面上的附着能力增强,能够延长微藻细胞的固定化养殖周期,减少采收与接种次数,降低养殖成本。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微藻细胞在进行固定化养殖时容易脱离固定化养殖面,使得固定化养殖的周期短、产量低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所述载体的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多根细丝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通过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固定化养殖面设置,微藻细胞卡设于所述细丝结构之间或者缠绕于所述细丝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折弯呈勾状,或者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网状沟槽,且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网状沟槽的交汇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细胞为球状或者梭状,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1-200根细丝结构,每一根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2-0.5mm,横截面直径为0.2-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细胞为丝状结构,每平方厘米固定化养殖面上设置有10-100根细丝结构,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长度为0.5-15mm,横截面直径为0.5-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倾斜方向与培养液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朝斜上方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第二端卷曲呈环状时,每一根所述细丝结构的环状平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CN201520838352.4U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Active CN205099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8352.4U CN20509966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8352.4U CN20509966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9667U true CN205099667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38352.4U Active CN20509966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96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4976A (zh) * 2015-07-02 2015-10-1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N106076278A (zh) * 2016-08-17 2016-11-09 福州大学 一种生物炭基微藻复合吸附剂去除重金属的方法
CN112522109A (zh) * 2020-12-23 2021-03-19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微藻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微藻及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4976A (zh) * 2015-07-02 2015-10-14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N104974976B (zh) * 2015-07-02 2019-01-18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的固定化培养方法
CN106076278A (zh) * 2016-08-17 2016-11-09 福州大学 一种生物炭基微藻复合吸附剂去除重金属的方法
CN106076278B (zh) * 2016-08-17 2018-08-17 福州大学 一种生物炭基微藻复合吸附剂去除重金属的方法
CN112522109A (zh) * 2020-12-23 2021-03-19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微藻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微藻及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CN112522109B (zh) * 2020-12-23 2021-11-16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微藻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微藻及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9667U (zh) 一种固定化养殖装置
CN201192036Y (zh) 南方小花蝽若虫及成虫饲养器具
CN101558722A (zh) 食用菌集约化栽培工艺与装置
CN202819358U (zh) 水蛭育苗盘
CN102219306B (zh) 一种新型藻类培养床
CN205347445U (zh) 细胞培养纤维膜支撑架、细胞培养支架及细胞培养装置
CN201042156Y (zh) 一种养殖羊栖菜用装置
CN209151980U (zh) 一种正多面体海参礁石
CN105123561B (zh) 海绵动物移植的方法
CN205671189U (zh) 一种新型作物水培装置
CN101864409B (zh) 一种大型藻类的微球体形态及其构建培养方法
CN205473756U (zh) 一种可以直接采收的微藻培养装置
CN214385633U (zh) 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
CN204644342U (zh) 用于培养光合微生物的多孔式培养板
CN104232486A (zh) 用于单细胞克隆培养用培养板及其应用方法
CN204237802U (zh) 非接触式细胞共培养装置
CN207100031U (zh) 一种用于室内暂养海马齿的养殖装置
CN201869604U (zh) 沉水植物育苗器
CN201830731U (zh) 一种用于海萝属藻类人工育苗的采苗器
CN203407373U (zh) 一种水蛭苗孵化池结构
CN205241650U (zh) 一种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
CN205088011U (zh) 一种用于修复水体的生态堤岸
CN203768606U (zh) 一种镂空经编时装面料
CN216314839U (zh) 一种牡蛎育苗附着器
CN203474785U (zh) 塔式光网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