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3600U -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3600U
CN216563600U CN202220035443.4U CN202220035443U CN216563600U CN 216563600 U CN216563600 U CN 216563600U CN 202220035443 U CN202220035443 U CN 202220035443U CN 216563600 U CN216563600 U CN 216563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structure
card
spring
card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54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立
李海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54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3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3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3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卡托组件包括:卡托和顶出模块;卡托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顶出模块包括壳体、弹簧以及相连的限位件和第二卡接结构;壳体内部设置有滑槽,壳体上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槽口;弹簧和限位件设于滑槽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第二卡接结构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可沿滑槽移动;限位件可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在限位件由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弹簧可带动第二卡接结构移动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由卡接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操作简单,无需开设顶针孔,可提高整机的防水和防尘等级,同时也减少在弹出卡托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手机等具有通讯功能的设备而言,通常会在中框上设置可取出的SIM卡托,以便于用户对不同的手机卡进行更换,一般的,现有手机的卡托部分都需要利用取卡针,将其插入顶针孔处,将卡托顶出才可以更换,对于现有方案而言,一方面顶针孔和扬声孔的位置较为接近,形状也较为相同,在误操作时,会对音腔造成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开设了顶针孔,需要额外的防水结构,提高了防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取卡操作时可能会对音腔造成损坏,同时防水成本偏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组件,包括:卡托和顶出模块;卡托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顶出模块包括壳体、弹簧、限位件和第二卡接结构;壳体内部设置有滑槽,壳体上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槽口;弹簧和限位件设于滑槽内,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伸出槽口外,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适配;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结构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可沿滑槽移动;限位件与第二卡接结构连接;限位件可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在限位件由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弹簧可带动第二卡接结构移动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由卡接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卡托组件的实施例,通过在设置滑槽和第二卡接结构,同时还在滑槽内设置了与第二卡接结构相连的限位件,在卡托多次朝向顶出模块移动时,可依次实现卡托与顶出模块之间的锁定和解锁,特别是应用在手机结构上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开设顶针孔,可提高整机的防水和防尘等级,同时也减少在弹出卡托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卡托组件主要包括顶出模块和卡托两个结构,其中,卡托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通过将卡托向顶出模块的方向施加外力进行多次移动,可在滑槽、弹簧、第二卡接结构以及限位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单次卡接,双次脱离的效果。具体地,顶出模块包括壳体,同时在壳体上还设有槽口,内部设有滑槽,可供第二卡接结构在滑槽内滑动,可以理解,第二卡接结构会从槽口滑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第二卡接结构相连,以便于在第二卡接结构收到外力向内移动后,将动能转换为势能,从而在不受到外力时,可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二卡接结构反向向外推出实现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第二卡接结构连接的限位件,在第二卡接结构中的至少部分沿滑槽移动时,限位件可在不同的姿态下进行切换,相以便于在对弹簧压缩后,弹簧反向驱动第二卡接结构向外滑动时,会在不同姿态下的作用下对位置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限位件主要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两个姿态,第一姿态下,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处于卡接状态,在第二姿态下,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处于分离状态,当限位件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时,弹簧起到主要驱动作用,会带动第二卡接结构移动,以使得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脱离,从而实现卡托的取出。
此外,对于卡托和第二卡接结构而言,卡托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以便于在卡托通过槽口向内插入时,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之间会相互卡接,将卡托和顶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予以限制,保证连接的稳固。
具体地,当卡托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朝向顶出模块移动时,卡托会驱动第二卡接结构向内移动,此时弹簧会将动能转换为势能并存储起来,在第二卡接结构收到的外力小于弹簧的回弹力的情况下,弹簧会驱动滑块反向移动,此时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之间会发生卡接,限位件处于第一姿态,进而会将顶出模块与卡托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整体来看,顶出模块会将卡托进行固定,利用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之间的卡接实现连接的稳固。而当卡托继续向顶出模块移动时,限位件为第二姿态,在卡托再次插入顶出模块时,限位件的另一端会发生移动,此时弹簧会驱动卡托向外移出,从而使得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脱离卡接,卡托可脱离于顶出模块。
对于本方案而言,只需要保证在顶出模块内设置有滑槽即可,外部的卡托在插入时会驱动第二卡接结构在滑槽内滑动,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卡托的位置锁定或位置解锁。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中框;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卡托组件,设于设备中框上。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主要包括设备中框和卡托组件两个部分,其中卡托组件设置在设备中框上,以便于将卡托上所连接的部件与电子设备的主板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对部件进行利用。
此外,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卡托组件,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更进一步地,顶出模块可直接设置在设备中框内,卡托则可作为可拆卸部件进行更换或拆卸。
例如,在卡托上可以设置SIM卡、存储卡,甚至可以设置模块化的摄像头结构。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笔记本等,其他具有卡槽结构或具有外置零件伸缩需求的设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卡托组件;102:壳体;1022:滑槽;1024:第一工位口;1025:第一卡口;1026:第二工位口;1027:第二卡口;104:弹簧;106:第二卡接结构;1062:卡接件;1063:卡槽;1064:滑块;108:限位件;1082:转动凸起;1086:限位凸起;110:卡托;1102:第一卡接结构;1104:卡接凸起;112:卡接槽;114:驱动件;116:控制器;200:电子设备;202:设备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有卡槽结构或具有外置零件伸缩需求的设备。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卡托组件100,包括:卡托110和顶出模块;卡托110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02;顶出模块包括壳体102、弹簧104、限位件108和第二卡接结构106;壳体102内部设置有滑槽1022,壳体102上开设有与滑槽1022连通的槽口;弹簧104和限位件108设于滑槽1022内,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106伸出槽口外,第一卡接结构1102与第二卡接结构106适配;弹簧104的一端与壳体10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卡接结构106连接;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106可沿滑槽1022移动;限位件108与第二卡接结构106连接;限位件108可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在限位件108由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弹簧104可带动第二卡接结构106移动第一卡接结构1102与第二卡接结构106由卡接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卡托组件100的实施例,主要包括顶出模块和卡托110两个结构,其中,卡托110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102,通过将卡托110向顶出模块的方向施加外力进行多次移动,可在滑槽1022、弹簧104、第二卡接结构106以及限位件108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单次卡接,双次脱离的效果。具体地,顶出模块包括壳体102,同时在壳体102上还设有槽口,内部设有滑槽1022,可供第二卡接结构106在滑槽1022内滑动,可以理解,第二卡接结构106会从槽口滑入,弹簧10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相连,以便于在第二卡接结构106收到外力向内移动后,将动能转换为势能,从而在不受到外力时,可在弹簧104的作用下,将第二卡接结构106反向向外推出实现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第二卡接结构106连接的限位件108,在第二卡接结构106中的至少部分沿滑槽1022移动时,限位件108可在不同的姿态下进行切换,相以便于在对弹簧104压缩后,弹簧104反向驱动第二卡接结构106向外滑动时,会在不同姿态下的作用下对位置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限位件108主要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两个姿态,第一姿态下,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处于卡接状态,在第二姿态下,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处于分离状态,当限位件108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时,弹簧104起到主要驱动作用,会带动第二卡接结构106移动,以使得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脱离,从而实现卡托110的取出。
此外,对于卡托110和第二卡接结构106而言,卡托1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1102,以便于在卡托110通过槽口向内插入时,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之间会相互卡接,将卡托110和顶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予以限制,保证连接的稳固。
具体地,当卡托110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朝向顶出模块移动时,卡托110会驱动第二卡接结构106向内移动,此时弹簧104会将动能转换为势能并存储起来,在第二卡接结构106收到的外力小于弹簧104的回弹力的情况下,弹簧104会驱动滑块1064反向移动,此时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之间会发生卡接,限位件108处于第一姿态,进而会将顶出模块与卡托110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整体来看,顶出模块会将卡托110进行固定,利用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之间的卡接实现连接的稳固。而当卡托110继续向顶出模块移动时,限位件108为第二姿态,在卡托110再次插入顶出模块时,限位件108的另一端会发生移动,此时弹簧104会驱动卡托110向外移出,从而使得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脱离卡接,卡托110可脱离于顶出模块。
对于本方案而言,只需要保证在顶出模块内设置有滑槽1022即可,外部的卡托110在插入时会驱动第二卡接结构106在滑槽1022内滑动,在限位件108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卡托110的位置锁定或位置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卡接结构106包括卡接件1062和滑块1064,卡接件1062设于滑块1064的一端,弹簧104设于滑块1064的另一端,滑块1064通过卡接件1062与第一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第二卡接结构106主要由卡接件1062和滑块1064组成,卡接件1062设置在滑块1064的一端,滑块1064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104,滑块1064和第一卡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卡接件1062实现的,具体为卡接件1062和第一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滑块1064则与卡接件106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滑槽内移动的结构为滑块,滑块1064可在滑槽1022内滑动,通过在滑块1064的一端设置弹簧104,可在向内移动后使得弹簧104存储势能,以便于取消外力时,弹簧104会反向向外移动,推动滑块1064锁定或推出卡托110。此外,在滑块106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106,也即第二卡接结构106是设置在滑块1064的外侧,以便于与第一卡接结构1102配合实现对卡托110的位置的锁定和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限位件108的一端转动凸起1082,另一端设有限位凸起1086,限位凸起1086与壳体102配合以限制限位件108的移动,转动凸起1082朝向滑块1064延伸,滑块1064上设有与转动凸起1082起配合的开孔,限位件108通过转动凸起1082与滑块1064转动连接。
限位件10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凸起1082和限位凸起1086,其中,转动凸起1082主要用于与滑块1064相连以实现限位件108整体相对于滑块1064的转动,限位凸起1086则是可与壳体上开设的第一工位口1024和第二工位口1026相配合,以实现对滑块1064的位置的限制。
可以理解,转动凸起1082和限位凸起1086为限位件108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的,也即限位件108整体的截面呈Z型。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2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工位口和第二工位口;限位件108为第一姿态,限位凸起1086位于第一工位口,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处于卡接状态;限位件108为第二姿态,限位凸起1086位于第二工位口,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处于脱离状态。
通过在壳体102上设置相连通的第一工位口和第二工位口,以便于限位凸起1086在不同姿态之间切换时,其位置可较为顺畅地发生移动,也即由于第一工位口和第二工位口之间是连通的,以便于限位件108在转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工位口的范围内移动。具体地,在限位件108处于第一姿态下,限位凸起1086位于第一工位口内,此时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之间是卡接的,以便于实现顶出模块对卡托110的位置进行锁定的效果,而在限位件108处于第二姿态下,限位凸起1086位于第二工位口内,此时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是处于脱离状态,顶出模块会将卡托110顶出,用户可自行取出卡托110,以便于对卡托110上的部件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工位口1024包括第一卡口1025,第一卡口1025为第一工位口1024中与槽口的距离最短的位置;第二工位口1026包括第二卡口1027,在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第二卡口1027为第二工位口1026中与槽口的距离最短的位置。
对于第一工位口1024和第二工位口1026而言,两个工位口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口1025和第二卡口1027,在弹簧104驱动滑块1064反向滑动时,会分别位于第一卡口1025和第二卡口1027中,从而实现对卡托110的位置锁定或位置解锁。进一步地,对于第一卡口1025而言,第一卡口1025是第一工位口1024的范围内最靠近槽口的位置,以便于在卡托110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向内滑动时,对弹簧104产生压力,同时限位凸起1086可移动至第一工位口1024内,而在外力消失后,弹簧104会驱动滑块1064向外移动,此时限位凸起1086会根据第一工位口1024的形状移动至第一卡口1025内,此处无法继续向外移动,故而可对滑块1064的位置进行限制,以便于后续在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的作用下实现对卡托110的固定。
同样的,对于第二卡口1027而言,第二卡口1027是第二工位口1026的范围内最靠近槽口的位置,以便于在卡托110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向内滑动时,对弹簧104产生压力,同时限位凸起1086可移动至第二工位口1026内,而在外力消失后,弹簧104会驱动滑块1064向外移动,此时限位凸起1086会根据第二工位口1026的形状移动至第二卡口1027内,此处无法继续向外移动,故而可对滑块1064的位置进行限制,以便于后续在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的作用下实现对卡托110的解锁。
进一步地,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且过限位件108的转轴的轴线为第一中线,第一卡口1025和第二卡口1027分别位于第一中线的两侧。
通过限制第一卡口1025和第二卡口1027位于第一中线的两侧,以便于在限位件108转动时,更易于对其转动位置进行限制,保证在多次插入滑槽1022时,会准确交替完成锁定和解锁两种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地,卡托组件100还包括:卡接槽112,设于滑槽1022中靠近槽口的一端,在槽口的端面上,卡接槽112的槽口投影覆盖滑槽1022的槽口投影,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106设于卡接槽112内。
通过在滑槽1022的外端设置卡接槽112,也即滑槽1022靠近槽口的一端设置卡接槽112,卡接槽112的槽口尺寸会大于滑槽1022的槽口尺寸,也即在槽口的端面上的投影,卡接槽112会覆盖滑槽1022,也即靠外的卡接槽112的尺寸较大,在卡托110插入壳体102时,第二卡接结构106位于卡接槽112内,此时卡接槽112会限制第二卡接结构106的形状,将其与第一卡接结构1102配合实现固定,或是第二卡接结构106脱离开第一卡接结构1102,以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1102在垂直于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凸起1104,第二卡接结构106在垂直于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1063,限位件108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工位口1024内,卡接凸起1104在卡接槽112的作用下与卡槽1063配合实现卡接。
通过在第一卡接结构1102的横向两侧也即垂直于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104,同时在第二卡接结构106的两侧设置卡槽1063,卡接凸起1104会在卡接槽112的槽壁的限位作用下与卡槽1063配合实现卡接,从而将卡托110连接至壳体102上。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卡托组件100还包括:驱动件114,与卡托110传动连接,驱动件114用于驱动卡托110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向壳体102移动;控制器116,与驱动件114电连接,控制器116用于控制驱动件114驱动卡托110移动。
通过设置驱动件114和控制器116,可实现卡托110的自动插入和自动推出,具体地,驱动件114与卡托110传动连接,可驱动卡托110沿滑槽1022的延伸方向向内移动,在移动后会在弹簧104以及第一卡接结构1102和第二卡接结构106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位置的锁定和解锁,用户操作更为简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如图8所示,包括:设备中框202;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卡托组件100,设于设备中框202上。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实施例,主要包括设备中框202和卡托组件100两个部分,其中卡托组件100设置在设备中框202上,以便于将卡托110上所连接的部件与电子设备200的主板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子设备200对部件进行利用。
此外,由于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卡托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更进一步地,壳体102可直接设置在设备中框202内,卡托110则可作为可拆卸部件进行更换或拆卸。
例如,在卡托110上可以设置SIM卡、存储卡,甚至可以设置模块化的摄像头结构。
其中,电子设备200包括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笔记本等,其他具有卡槽1063结构或具有外置零件伸缩需求的设备。
进一步地,卡托组件100中卡托110上设有摄像头;和/或卡托组件100中卡托110上设有用户识别卡槽1063。
通过在卡托110上设置摄像头和用户识别卡槽1063中的一个或多个,可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功能性,具体地,在卡托110上设置摄像头,从而可利用同一个电子设备200对不同的摄像头进行更换,一方面便于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另一方面也利于满足产品的模块化的设计需求,而对于用户识别卡槽1063而言,主要是用于对通讯卡进行更换,以便于满足用户的正常通信的需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按压式的卡托结构,主要包括:卡托组件(即卡托110):卡托以及SD等卡组装在一起,取出后可以完成装卡及换卡的动作,区别之前的卡托组件此设计在前端设计了卡勾槽(即第一卡接结构1102)用于限位卡托插入位置。锁附盒(即壳体102):固定及导向卡托锁附机构的主体,固定在手机主体(如主上)上。弹簧(即弹簧104):一直给卡托向外弹出的力,使卡托组件保持向外。卡扣(即第二卡接结构106):卡扣具有两个变形壁(一般设计为弹片之类),下拉到锁附盒内时两卡扣即会内锁,从而卡住卡托;两卡扣被弹簧上顶移出锁附盒时会外张从而松开卡托组件。滑块1064:靠外力下压卡托组件以及弹簧顶出力带动滑块1064上的原件卡扣和旋转拉扣(即限位件108)上下运动,使卡扣内锁及外张松开,使旋转拉扣固定在下端或在上端(即限位件108的另一端在第一工位口1024和第二工位口1026之间移动)。旋转拉扣(即限位件108):限位作用以控制滑块1064的两种位置状态。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锁定时,按压卡托组件一次,卡托组件会插入手机槽内,卡托的前端会下压卡扣及滑块1064组件(卡扣是固定在滑块1064上的),旋转拉扣会沿着锁附盒的侧壁顺时针往下运行,此时弹簧受到最强压缩;到底后松开外部按压力,弹簧会顶动滑块1064往外运行,拉扣会勾在锁附盒的拉槽点a处(即第一工位口1024的第一卡口1025)滑块1064已被限位,而卡扣已完全闭合锁住了卡托组件。
而在解锁时,外力再次按压卡托组件,滑块1064再次往下运行带动旋转拉扣,拉扣会受到锁附盒的斜面作用往外逆时针运行,此时松开外部按压力,弹簧会往外顶滑块1064,滑块1064继续带动旋转拉扣逆时针往上运行,最终定位在锁附盒的拉槽点b(即第二工位口1026和第二卡口1027),此时卡扣已张开,卡托组件被顶出手机主体以外,通过卡托组件的手指位取出卡托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在顶出模块上设置滑槽和滑块,同时还两个相连通的第一工位口和第二工位口,在卡托多次朝向顶出模块移动时,可依次实现卡托的锁定和解锁,特别是应用在手机结构上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操作简单,无需开设顶针孔,可提高整机的防水和防尘等级,同时也减少在弹出卡托时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托和顶出模块;
所述卡托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
所述顶出模块包括壳体、弹簧、限位件和第二卡接结构;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槽口;
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滑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伸出所述槽口外,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适配;
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连接;
至少部分第二卡接结构可沿所述滑槽移动;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连接;
所述限位件可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限位件由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弹簧可带动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移动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由卡接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卡接件和滑块,所述卡接件设于所述滑块的一端,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滑块的另一端,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设有转动凸起,另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壳体配合以限制所述限位件的移动,所述转动凸起朝向所述滑块延伸,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转动凸起配合的开孔,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转动凸起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工位口和第二工位口;
所述限位件为所述第一姿态,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口,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处于卡接状态;
所述限位件为所述第二姿态,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口,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处于脱离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口包括第一卡口,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口中与所述槽口的距离最短的位置;
所述第二工位口包括第二卡口,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卡口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口中与所述槽口的距离最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且过所述限位件的转轴的轴线为第一中线,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接槽,设于所述滑槽中靠近所述槽口的一端,在所述槽口的端面上,所述卡接槽的槽口投影覆盖所述滑槽的槽口投影,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限位件在所述卡接槽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配合实现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与所述卡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卡托沿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向所述顶出模块移动;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卡托移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中框;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托组件,设于所述设备中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组件中卡托上设有摄像头;和/或
所述卡托组件中卡托上设有用户识别卡槽。
CN202220035443.4U 2022-01-07 2022-01-07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563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5443.4U CN216563600U (zh) 2022-01-07 2022-01-07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5443.4U CN216563600U (zh) 2022-01-07 2022-01-07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3600U true CN21656360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5443.4U Active CN216563600U (zh) 2022-01-07 2022-01-07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3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002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card tray
CN108615992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EP3373561B1 (en) Unlocking device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EP0438914B1 (en) IC card ejecting device
TW200302605A (en) Card connector
CN110086490A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120020034A1 (en) Chip card hol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405086B (zh) 电子设备
CN20973278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US20020137375A1 (en) Card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first accommodating position and second accommodating position
CN216563600U (zh) 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262601A (zh) 电子设备
CN108540156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6237392U (zh) 取卡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043219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55767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JPH11214075A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CN214754546U (zh) 电子设备
CN10959720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3845434U (zh) 解锁组件、电池、供能套件及可移动平台
CN209266726U (zh) 一种带弹簧复位锁扣结构的连接器
CN110893037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10440377U (zh) 锁扣机构
CN113963972A (zh) 电子设备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