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260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2601A
CN111262601A CN202010116462.5A CN202010116462A CN111262601A CN 111262601 A CN111262601 A CN 111262601A CN 202010116462 A CN202010116462 A CN 202010116462A CN 111262601 A CN111262601 A CN 111262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key
card holder
electronic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64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2601B (zh
Inventor
刘志勇
严新勇
李飞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64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2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2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2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2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卡托,壳体具有卡座和第一通孔,卡座与第一通孔连通,卡托通过第一通孔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座;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推出机构,推出机构包括按键和顶推件;其中,按键滑动配合于壳体,且按键部分外露于壳体,按键具有顶升面,顶升面与顶推件相对设置,且顶升面的延伸方向与卡托的拆卸方向斜交;顶推件位于壳体之内,且滑动配合于壳体,顶推件的滑动方向与卡托的拆卸方向相平行,顶推件分别与顶升面和卡托相抵接;当移动按键时,顶升面驱动顶推件滑动,以使卡托通过第一通孔伸出至壳体之外。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其上开孔,并利用辅助配件才能取出卡托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性能也不断得到优化,其被应用在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不可或缺之物。电子设备上通常都需要装配SIM卡才能进行正常通讯,而具体的方式是将SIM卡放置于卡托上,然后将卡托插接入电子设备内。目前的电子设备取出卡托的技术方案,通常是在电子设备上开顶针孔,并使用顶针等辅助配件在孔内施加压力,从而将卡托顶推出来。但是,电子设备在使用中,一般只会在更换设备时才会装取SIM卡,所以辅助配件的使用频率极低,用户不会随身携带,而且辅助配件其本身就极容易丢失,导致用户常常利用比如回形针、牙签等物件来代替顶针,在使用这些替代物取出卡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损坏顶针孔乃至电子设备。
除此之外,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整机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在电子设备上开设顶针孔与此相悖;再者,电子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灰尘、水渍等杂物由顶针孔进入到电子设备内,从而损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其上开孔,并利用辅助配件才能取出卡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卡托,所述壳体具有卡座和第一通孔,所述卡座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卡托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按键和顶推件;
其中,所述按键滑动配合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按键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按键具有顶升面,所述顶升面与所述顶推件相对设置,且所述顶升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托的拆卸方向斜交;所述顶推件位于所述壳体之内,且滑动配合于所述壳体,所述顶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卡托的拆卸方向相平行,所述顶推件分别与所述顶升面和所述卡托相抵接;当移动所述按键时,所述顶升面驱动所述顶推件滑动,以使所述卡托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用户只需要通过推动按键,按键通过顶升面作用于顶推件,驱动顶推件在壳体内滑动,进而推动卡托通过第一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以方便将卡托从电子设备上取下。
现有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壳体上开孔,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整机美观性,而且难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电子设备内,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配合使用辅助配件才能取出卡托,这对于用户来讲十分不方便,在丢失辅助配件的情况下,用户常常使用回形针、牙签等插入开孔中,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本发明公开的电子设备无需开孔,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外观的破坏,提升了整机美观性;同时,也降低了杂物进入电子设备的概率,避免了用户使用其他的物件进行卡托取出的操作,进而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再者,本发明结构简单,取出卡托的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推出机构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推出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推出机构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中框、120-限位滑槽、313-容置槽、
200-卡托、210-卡托帽、
300-按键、310-键本体、311-第一扣位、312-限位部、320-连接件、321-顶升部、322-第二扣位、
400-顶推件、500-第一导向件、600-第二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和卡托200。
壳体100是所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其不仅能够为包括卡托200在内的其他构件提供安装基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现有的卡托200通常在朝向电子设备外部的端面开孔,既破坏了电子设备的整机美观性,又容易让杂物从孔中进入到电子设备中,因此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无需在卡托200上开孔,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100内设置有卡座,电子设备在壳体100内设置有主板,通常情况下,卡座安装在主板上或者通过柔性电路板或柔性电缆与主板供电及通信连接,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且卡座与第一通孔连通,卡托通过第一通孔进出于壳体100。
卡托200可拆卸地安装于卡座,具体的,卡托200可以装配于卡座上,使得二者实现供电及通信连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SIM卡放置于卡托200上,卡托200插接在卡座上,就可以实现SIM卡与主板的供电及通信连接,即可正常使用SIM卡;卡托200可以从卡座上脱离,如此,卡托200就可以通过第一通孔至少部分伸出至壳体100之外,进而方便取下卡托200。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当卡托200部分伸出至壳体100之外时,就可以轻松取下卡托200。
在通常情况下,壳体100可以包括中框110,第一通孔可以开设在中框110上,当然,第一通孔还可以开设在壳体100的其它区域,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第一通孔的具体位置。
所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推出机构,推出机构包括按键300和顶推件400。
其中,按键300滑动配合于壳体100,也即是按键300在壳体100上能够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按键300如后文所述,当它移动时就能够作用于顶推件400,并驱使顶推件400再作用于卡托200。具体的,按键300可以嵌设于壳体100,壳体100内预留出供按键300移动的空间,按键300与壳体100形成移动副,壳体100起到导向作用,而按键300与壳体100的具体的相对移动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按键300和壳体100之间可以直接接触实现滑动配合,也可以通过在二者之间设置滚珠、滑轮等物件来实现滑动配合。
同时,按键300部分外露于壳体100。如此设置下,有利于使用者接触并作用于按键300。需要说明的是,按键300与壳体100的具体连接位置可以是在中框110上,也可以位于壳体100的其他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300具有顶升面。应理解的是,按键300具有用于顶升顶推件400的端面,如后文所述,顶推件400与顶升面相抵接,以便于按键300能够通过顶升面作用于顶推件400。顶升面与顶推件400相对设置,也就是说,顶升面朝向顶推件400设置,以便于顶推件400能够抵接于顶升面。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顶升面在壳体100内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制,其可以设置在卡托200的上侧、下侧、左侧或者右侧,也可以设置在卡托200背离第一通孔的一侧。
顶推件400位于壳体100之内,且滑动配合于壳体100,也就是说,顶推件400能够在壳体100内进行相对滑动。顶推件400的滑动方向与卡托200的拆卸方向相平行,顶推件400分别与顶升面和卡托200相抵接。如此情况下,当顶推件400受到驱动作用时,则可以将作用力传递给卡托200,进而从壳体100上推出卡托200。
同时,顶升面的延伸方向与卡托200的拆卸方向斜交。应理解的是,结合前述中顶推件400的滑动方向与卡托200的拆卸方向相平行,因此当按键300朝第一方向移动时(通常是受到使用者的控制),其和顶推件400相抵接的位置与卡托200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按键300会通过顶升面驱动顶推件400朝向卡托200滑动,顶推件400推动卡托200通过第一通孔伸出至壳体100之外,此时就可以取出卡托200。
当需要安装卡托200时,只需要手动通过第一通孔按压卡托200至壳体100内,并与卡座连接即可,同时卡托200会推动顶推件400复位并作用于顶升面,进而驱使按键30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以复位。
应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按键300在移动时,顶升面和顶推件400相抵接的位置与卡托200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则需要顶升面朝向按键30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如此设置才能实现上述内容中对顶推件400的顶升,如果顶升面向按键300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则在按键300移动时,顶升面会逐渐远离卡托200,甚至会推动顶推件400远离卡托200。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顶升面的具体类型,其可以为按键300在壳体100内的部分的一个端面,也可以是按键300上的凸起结构的端面。本发明实施例对顶推件4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其可以弧形结构,也可以为规则弯折结构,还可以为不规则弯折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顶推件400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其可以为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数量,但是在确保对卡托200的推动功能稳定实现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节约电子设备内的结构空间,相应较少数量。同样地,本发明实施例对顶升面的具体数量也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用户只需要通过推动按键300,按键300通过顶升面作用于顶推件400,驱动顶推件400在壳体100内滑动,进而就可以推动卡托200通过第一通孔伸出壳体之外,以方便将卡托200从电子设备中推出。
现有的电子设备,需要在壳体100上开孔,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整机美观性,而且难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电子设备内,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配合使用辅助配件才能取出卡托200,这对于用户来讲十分不方便,在丢失辅助配件的情况下,用户常常使用回形针、牙签等插入开孔中,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无需开孔,减少了对电子设备外观的破坏,提升了整机美观性;同时,也降低了杂物进入电子设备的概率,避免了用户使用其他的物件进行卡托200取出的操作,进而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再者,本发明结构简单,取出卡托200的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较强。
为了便于按键300在壳体100内部的安装,在可选的方案中,按键300包括键本体310和连接件320,壳体100具有第二通孔,键本体310在第二通孔滑动配合于壳体100,且键本体310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00、部分通过第二通孔伸入壳体100之内。如此设置下,键本体310通过第二通孔嵌设于壳体100上,并实现滑动配合;同时能够便于使用者接触并作用于键本体310,实现键本体310相对于壳体100的滑动。
连接件320与键本体310相连,且连接件320位于壳体100之内,连接件320具有该顶升面。此种设计方式能够避免因为按键300的单体体积过大,而不方便在壳体100内部安装的问题,此时,可以先将键本体310与壳体100之间装配完毕,再将连接件320与键本体310实现装配。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取出卡托200时,用户可以朝第一方向拨动键本体310,键本体310驱动连接件320移动,连接件320通过其上的顶升面作用于顶推件400,顶推件400相对于壳体100滑动,并推动卡托200,从而使得卡托200从卡座上脱离,并自壳体100内通过第一通孔伸出到壳体100之外。当需要安装卡托200时,只需要手动通过第一通孔按压卡托200至壳体100内,并与卡座连接即可,同时卡托200会推动顶推件400复位并作用于顶升面,从而带动连接件320和键本体310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复位。
如前文所述,壳体100可以包括中框110,通常情况下,第一通孔开设于中框110。同时,为了提升电子设备整机的美观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内部结构空间的利用率,在可选的方案中,键本体310可以滑动配合于中框110。由于键本体310在壳体100内部是通过连接件320的顶升面作用于顶推件400,进而来推动卡托200从第一通孔伸出,当键本体310和第一通孔都设置于中框110上时,,使得可以尽量缩小连接件320的尺寸,有利于电子设备内部其他构件的布置。
键本体310与连接件320的连接关系可以有多种,在可选的方案中,键本体310具有第一扣位311,连接件320具有第二扣位322,第一扣位311卡接配合于第二扣位322。这种设置方式便于键本体310和连接件320的装配和拆卸,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第一扣位311和第二扣位322互扣卡接,即可实现键本体310和连接件320的装配,当需要拆卸时,施力使得第一扣位311和第二扣位322互相脱离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包括顶升部321,顶升部321具有该顶升面。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顶升面的具体类型,也就是说不限制顶升部321的具体类型。例如顶升部321可以为凸块结构,顶升面为该凸块结构朝向顶推件400的端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顶升部321可以为滑槽,顶推件400滑动配合于顶升部321。应理解的是,滑槽具有两个台阶面,其中一个台阶面用于顶升顶推件400,即为顶升面;另一个台阶面可以对顶推件400起到限制作用,避免顶推件400在顶升部321内出现偏斜。如此设置下,能够提升顶推件400与连接件32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为了确保键本体310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避免键本体310从壳体100上脱落,以及提升键本体310的安装便捷性,在可选的方案中,键本体310上设置有限位部312,限位部312位于壳体100之内,且限位部312抵接于壳体100的内壁,键本体310通过限位部312限位配合于壳体100。如前所述,键本体310通过第二通孔嵌设于壳体100上以实现滑动配合,此时键本体310存在从壳体100脱落的风险。通过在键本体310上设置限位部312,由于位于壳体100内部的限位部312与壳体100的内壁相抵接,壳体100的内壁会阻挡限位部312从第二通孔通过,进而防止键本体310从壳体100脱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未限制限位部312与键本体310的具体连接关系,例如二者通常为粘接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键本体310上可以设置有容置槽313,容置槽313的开口尺寸与限位部312可以为过盈配合,对限位部312进行加压从而装配于容置槽313中。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限位部312的具体形状,例如限位部312可以呈板状、块状等。
为了优化限位部312的滑动流畅性,在可选的方案中,壳体100的内壁具有限位滑槽120,限位部312滑动配合于限位滑槽120中。具体的,当键本体310与壳体10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限位部312在限位滑槽120中滑动。
通常情况下,卡托200具有卡托帽2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顶推件400与卡托帽210相抵接,具体的,顶推件400背离连接部320的一端与卡托帽210相抵接。请参考图5~图7,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顶推件400朝向卡托帽210滑动直至二者相抵接,再逐渐将卡托帽210推出第一通孔,卡托帽210带动整个卡托200,从而使得卡托200逐渐伸出壳体100之外。
为了提升顶推件400在壳体100内滑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可选的方案中,壳体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件500,第一导向件500具有导向空间,顶推件400设置于导向空间内、且与第一导向件500滑动配合。应理解的是,第一导向件500对顶推件400的移动方向进行了限制,即引导其在第一导向件500的导向空间中移动,而这个移动的方向是朝向卡托200的,从而能够引导顶推件400朝向卡托200移动,即确保顶推件400的滑动方向与卡托200的拆卸方向相平行。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导向件50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制,其只需要能够对顶推件400起到沿卡托200的拆卸方向进行导向的作用即可。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也不限制顶推件400与第一导向件500的具体滑动配合关系,例如二者可以直接滑动接触,也可以通过滚珠来实现滑动配合。
当然,通常情况下,第一导向件500的数量需要与顶推件400的数量相匹配,如此能够确保所有的顶推件400准确地向卡托200方向移动、且能够对卡托200施加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内部结构空间的利用率,在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导向件500与壳体100对应于卡托帽210的内壁相连。此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导向件500、顶推件400以及连接件320均可以设置在壳体100对应于卡托帽210的内壁一侧,使得各结构之间的传动有效性更佳,并且各结构装配得更加紧凑。
由于按键300在壳体100上移动时,其在壳体100内部的部分可能出现偏斜而与电子设备内部的构件出现干涉,特别是在存在连接部320的情况下,基于此,在可选的方案中,壳体100内可以设置有与连接件320移动方向平行的第二导向件600,连接件320滑动配合于第二导向件600,以确保连接件320不发生偏斜,能够在壳体100内部顺利滑动,进而使得顶推件400能够顺利地推出卡托200。第二导向件600对连接件320起到导向作用,具体的,连接件320底部可以具有滑槽,第二导向件600可以为导向杆,导向杆与连接件320的滑槽滑动配合,由于导向杆的导向作用,就能够确保连接部320不发生偏斜。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600的类型可以有多种,例如导向滑槽、导向块等。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导向件600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制,其可以设置于朝向连接部320的各个端面的壳体100内壁上,例如后盖内壁或者中框内壁等。
为了避免在壳体100上进行开孔以及设置键位,在可选的方案中,键本体310为音量按键或电源按键。这种设置方式,在保留了电子设备的键位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同步实现卡托取出功能,结构简单,不仅增加了电子设备的实用性,也增强了整机美观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装置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和卡托(200),所述壳体(100)具有卡座和第一通孔,所述卡座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卡托(2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卡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推出机构,所述推出机构包括按键(300)和顶推件(400);
其中,所述按键(300)滑动配合于所述壳体(100),且所述按键(300)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00),所述按键(300)具有顶升面,所述顶升面与所述顶推件(400)相对设置,且所述顶升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卡托(200)的拆卸方向斜交;所述顶推件(400)位于所述壳体(100)之内,且滑动配合于所述壳体(100),所述顶推件(400)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卡托(200)的拆卸方向相平行,所述顶推件(400)分别与所述顶升面和所述卡托(200)相抵接;当移动所述按键(300)时,所述顶升面驱动所述顶推件(400)滑动,以使所述卡托(2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100)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00)包括键本体(310)和连接件(320),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二通孔,所述键本体(310)在所述第二通孔滑动配合于所述壳体(100),且所述键本体(310)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100)、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壳体(100)之内,所述连接件(320)与所述键本体(310)相连,且所述连接件(320)位于所述壳体(100)之内,所述连接件(320)具有所述顶升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具有中框(110),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中框(110),所述键本体(310)滑动配合于所述中框(1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本体(310)具有第一扣位(311),所述连接件(320)具有第二扣位(322),所述第一扣位(311)卡接配合于所述第二扣位(3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0)包括顶升部(321),所述顶升部(321)具有所述顶升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部(321)为滑槽,所述顶推件(400)滑动配合于所述顶升部(3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本体(310)上设置有限位部(312),所述限位部(312)位于所述壳体(100)之内,且所述限位部(312)抵接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所述键本体(310)通过所述限位部(312)限位配合于所述壳体(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具有限位滑槽(120),所述限位部(312)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滑槽(120)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320)移动方向平行的第二导向件(600),所述连接件(320)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导向件(600)。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本体(310)为音量按键或电源按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200)具有卡托帽(210),所述顶推件(400)与所述卡托帽(210)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第一导向件(500),所述第一导向件(500)具有导向空间,所述顶推件(400)设置于所述导向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件(500)滑动配合。
CN202010116462.5A 2020-02-25 2020-02-25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262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6462.5A CN111262601B (zh) 2020-02-25 2020-02-2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6462.5A CN111262601B (zh) 2020-02-25 2020-02-2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2601A true CN111262601A (zh) 2020-06-09
CN111262601B CN111262601B (zh) 2021-09-14

Family

ID=7095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6462.5A Active CN111262601B (zh) 2020-02-25 2020-02-2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260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94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88705A (zh) * 2020-12-21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91600A (zh) * 2021-10-28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57938U (zh) * 2014-11-10 2015-04-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81117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CN107425867A (zh) * 2017-03-31 2017-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CN207117611U (zh) * 2017-05-31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机构及使用该卡托机构的电子设备
CN207354257U (zh) * 2017-07-29 2018-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拨片结构及移动终端
US20180262600A1 (en) * 2015-09-25 2018-09-13 Zte Corporation Card Tray Withdraw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615992A (zh) * 2018-04-16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818639A (zh) * 2019-02-19 2019-05-28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和移动终端
CN209913150U (zh) * 2019-07-04 2020-01-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57938U (zh) * 2014-11-10 2015-04-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81117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卡座及移动终端
US20180262600A1 (en) * 2015-09-25 2018-09-13 Zte Corporation Card Tray Withdraw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425867A (zh) * 2017-03-31 2017-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控制机构和终端
CN207117611U (zh) * 2017-05-31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机构及使用该卡托机构的电子设备
CN207354257U (zh) * 2017-07-29 2018-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拨片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8615992A (zh) * 2018-04-16 2018-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818639A (zh) * 2019-02-19 2019-05-28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卡托和移动终端
CN209913150U (zh) * 2019-07-04 2020-01-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394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688705A (zh) * 2020-12-21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91600A (zh) * 2021-10-28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891600B (zh) * 2021-10-28 2023-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2601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2601B (zh) 电子设备
US7520766B2 (en) Fixing device for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card
US7131871B1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CN110504979B (zh) 弹出式卡托、卡座组件、电子设备
US8605452B2 (en) Chip card hold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192292B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ejecting mechanism
CN111405407B (zh) 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US20070115259A1 (en) Receiving structure for receiver of wireless mouse
CN112421321B (zh) 卡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US6975842B2 (en) Mobile phone with battery latch
CN210075215U (zh) 电子设备
CN111432593A (zh) 电子设备
US7492582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solar cell module
CN111405086A (zh) 电子设备
US7837487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CN113452823B (zh) 电子设备
CN108540156B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装置
US20040127101A1 (en) Sim card receiving mechanism
US8256906B2 (en) Sliding cover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403209A (zh) 一种按键组件及具有该按键组件的智能终端
TW201913276A (zh) 手機晶片卡托盤自動退出裝置
CN114168002A (zh) 触控笔
US20100053916A1 (en) Card holding mechanism
CN220020927U (zh) 一种按键组件和移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