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3431U -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3431U
CN216563431U CN202122476266.1U CN202122476266U CN216563431U CN 216563431 U CN216563431 U CN 216563431U CN 202122476266 U CN202122476266 U CN 202122476266U CN 216563431 U CN216563431 U CN 216563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nd hole
post
copper bar
battery module
sid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62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正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62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3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3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3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第三侧边上还设有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均贯穿第一侧边,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均贯穿第三侧边,第一圆孔、第二圆孔、第三圆孔、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本解决了软包电池模组上,模组单元串联方式的铜排电连接结构优化、减少铜排电连接使用数量,降低模组成本。本实用新型在组装过程中较之前方式更加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软包电池模组,内部电池一般都是几颗电芯极耳先进行并联方式,然后再进行串联方式。在进行串联方式时现有连接技术方式都是选用2个U型结构的软铜排或者硬铜排等串联连接,主要考虑考虑电池模组或电池包放电电流较大,需要2个U型的铜排电连接配合使用,然后通过螺栓贯穿电芯极耳、串联铜排、单串电压采集端子等采用螺栓和螺母对锁方式锁紧。此种方法虽然能解决模组内部电池单元串联问题,但用到2个U型的铜排电连接,在组装过程中会遇到铜排电连接孔存在错位,即孔不同心现象,从而造成穿螺栓比较费力和费时。一般考虑到电池放电电流较大,需要用到2个铜排电连接,模组成本增加也会相应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中,包括:
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平行,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平行,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合围形成一环状矩形,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第三侧边上还设有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三圆孔均贯穿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四圆孔、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均贯穿第三侧边,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所述第三圆孔、所述第四圆孔、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四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二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五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三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六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
上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一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上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中,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的厚度均相同。
上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中,所述第一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二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三圆孔的尺寸、所述第四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的尺寸均为4.5mm。
一种电池模组,其中,包括上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
还包括:若干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盒体、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所述负极接线柱均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体的上方,若干所述电池模块依次排列,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正极接线柱或所述负极接线柱。
上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正极接线柱和所述负极接线柱上均开设有三与所述第一圆孔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三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三圆孔相对应。
上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电池盒体包括:左半壳和右半壳,所述左半壳和所述右半壳对扣设置。
上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正极接线柱包括:左半正极柱、右半正极柱和正极连接片,所述左半正极柱连接在所述左半壳上,所述右半正极柱连接在所述右半壳上,所述正极连接片设于所述左半正极柱和所述右半正极柱之间,所述左半正极柱、所述右半正极柱、所述正极连接片和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上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负极接线柱包括:左半负极柱、右半负极柱和负极连接片,所述左半负极柱连接在所述左半壳上,所述右半负极柱连接在所述右半壳上,所述负极连接片设于所述左半负极柱和所述右半负极柱之间,所述左半负极柱、所述右半负极柱、所述负极连接片和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上述的电池模组,其中,还包括:隔热绝缘板,每两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均设有一所述隔热绝缘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本解决了软包电池模组上,模组单元串联方式的铜排电连接结构优化、减少铜排电连接使用数量,降低模组成本。
(2)本实用新型在组装过程中较之前方式更加方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1、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第三侧边;14、第四侧边;111、第一圆孔;112、第二圆孔;113、第三圆孔;131、第四圆孔;132、第五圆孔;133、第六圆孔;2、正极接线柱;21、左半正极柱;22、右半正极柱;23、正极连接片;3、负极接线柱;31、左半负极柱;32、右半负极柱;33、负极连接片;4、电池盒体;41、左半壳;42、右半壳;5、隔热绝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包括:
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平行,第一侧边11和第三侧边13平行,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合围形成一环状矩形,第一侧边11上开设有第一圆孔111、第二圆孔112和第三圆孔113,第三侧边13上还设有第四圆孔131、第五圆孔132和第六圆孔133,第一圆孔111、第二圆孔112和第三圆孔113均贯穿第一侧边11,第四圆孔131、第五圆孔132和第六圆孔133均贯穿第三侧边13,第一圆孔111、第二圆孔112、第三圆孔113、第四圆孔131、第五圆孔132和第六圆孔13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一圆孔111的轴心和第四圆孔131的轴心的连线与第二侧边12平行,第二圆孔112的轴心和第五圆孔132的轴心的连线与第二侧边12平行,第三圆孔113的轴心和第六圆孔133的轴心的连线与第二侧边12平行。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第二侧边12和第三侧边13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第四侧边14和第一侧边11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的厚度均相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圆孔111的尺寸、第二圆孔112的尺寸、第三圆孔113的尺寸、第四圆孔131的尺寸、第五圆孔132和第六圆孔133的尺寸均为4.5mm。
如图2所示,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的四角内外均成倒圆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3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上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
还包括:若干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盒体4、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均连接于电池盒体4的上方,若干电池模块依次排列,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连接两相邻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接线柱2或负极接线柱3。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正极接线柱2和负极接线柱3上均开设有三与第一圆孔111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三第一通孔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圆孔111、第二圆孔112和第三圆孔113相对应。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池盒体4包括:左半壳41和右半壳42,左半壳41和右半壳42对扣设置。
如图3所示,左半壳41和右半壳42形状大小均相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正极接线柱2包括:左半正极柱21、右半正极柱22和正极连接片23,左半正极柱21连接在左半壳41上,右半正极柱22连接在右半壳42上,正极连接片23设于左半正极柱21和右半正极柱22之间,左半正极柱21、右半正极柱22、正极连接片23和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负极接线柱3包括:左半负极柱31、右半负极柱32和负极连接片33,左半负极柱31连接在左半壳41上,右半负极柱32连接在右半壳42上,负极连接片33设于左半负极柱31和右半负极柱32之间,左半负极柱31、右半负极柱32、负极连接片33和环形电连接软铜排1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绝缘板5,每两电池模块之间均设有一隔热绝缘板5。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若一电池模块与一侧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接线柱2相连接,则与另一侧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接线柱3相连接;若一电池模块与一侧的电池模块的负极接线柱3相连接,则与另一侧的电池模块的正极接线柱2相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平行,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平行,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合围形成一环状矩形,所述第一侧边上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第三侧边上还设有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三圆孔均贯穿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四圆孔、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均贯穿第三侧边,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所述第三圆孔、所述第四圆孔、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四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二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五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三圆孔的轴心和所述第六圆孔的轴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连接处为圆角结构,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一侧边的连接处为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的厚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二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三圆孔的尺寸、所述第四圆孔的尺寸、所述第五圆孔和所述第六圆孔的尺寸均为4.5mm。
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电连接软铜排,
还包括:若干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盒体、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所述负极接线柱均连接于所述电池盒体的上方,若干所述电池模块依次排列,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连接两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正极接线柱或所述负极接线柱。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和所述负极接线柱上均开设有三与所述第一圆孔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三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和所述第三圆孔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体包括:左半壳和右半壳,所述左半壳和所述右半壳对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包括:左半正极柱、右半正极柱和正极连接片,所述左半正极柱连接在所述左半壳上,所述右半正极柱连接在所述右半壳上,所述正极连接片设于所述左半正极柱和所述右半正极柱之间,所述左半正极柱、所述右半正极柱、所述正极连接片和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接线柱包括:左半负极柱、右半负极柱和负极连接片,所述左半负极柱连接在所述左半壳上,所述右半负极柱连接在所述右半壳上,所述负极连接片设于所述左半负极柱和所述右半负极柱之间,所述左半负极柱、所述右半负极柱、所述负极连接片和所述环形电连接软铜排通过螺钉螺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绝缘板,每两所述电池模块之间均设有一所述隔热绝缘板。
CN202122476266.1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563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6266.1U CN2165634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6266.1U CN2165634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3431U true CN21656343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6266.1U Active CN216563431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3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00028B2 (en) Stacking power supply cabinet
CN205960079U (zh) 一种组合电芯电池结构
CN111599955A (zh) 一种无模组类铝壳电池模组及铝壳电池
EP4016695A1 (en) Battery cluster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13936376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108666462A (zh) 动力电池模组
CN207611807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US20210104804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1828986U (zh) 电池箱
CN216563431U (zh) 一种环形电连接软铜排及电池模组
CN105006542A (zh) 一种八边形电池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04905338U (zh) 一种八边形电池组
CN215933713U (zh) 电池模组
EP4365921A1 (en) Capacitor module and motor inverter
CN213547377U (zh) 一种母线电容模组及逆变器
CN110492049A (zh) 电池和电池组
CN214176205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2907887U (zh) 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组及电气设备
CN211295247U (zh) 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CN211879486U (zh) 一种软包电芯的极耳固定结构
CN212114212U (zh) 一种中大功率储能变流器的叠层母排
CN111710741A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209001012U (zh) 集成化高载流的电池箱面板
CN208849706U (zh) 一种大功率电机控制器分立式igbt输入输出叠成母排的安装结构
CN207504086U (zh) 一种具有多极输出的动力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