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7045U - 一种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7045U
CN216557045U CN202122269318.8U CN202122269318U CN216557045U CN 216557045 U CN216557045 U CN 216557045U CN 202122269318 U CN202122269318 U CN 202122269318U CN 216557045 U CN216557045 U CN 216557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using
conductive connector
groo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93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93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7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7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7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设备和控制设备:照明设备设置有处理电路;第一导电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处理电路电性连接;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在空间上间隔,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处理电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其能够与控制设备上的第二连接组件配合固定,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机械固定时,第二连接组件的触发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所述触发开关对应,第一导电连接头与所述控制设备上的第二导电连接头接触,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且能够降低第一导电连接头外露造成触电或者断路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影视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影视剧、视频、广告拍摄过程需要对拍摄对象及场景进行打光,因此需要专业的照明设备或系统,该照明设备或系统可以输出不同的色温、颜色等,以满足不同想场景需求,现有此类照明设备或系统往往包括照明等及控制设备,通过控制设备上的按键可以实现不同的参数输入以实现照明设备的不同光输出。
目前,控制设备和照明设备之间的连接是用线缆的有线缆连接(以下简称有线连接),或者通过蓝牙等方式无线连接,有线连接的方式中,线缆对用户的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线缆过长,重量较大);而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则对无线信号的要求比较高,例如当周围存在多台设备时,容易对无线控制信号造成影响,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设备、控制设备及照明系统以改善有线控制时对用户容易产生干扰和纯无线控制不稳定等问题,提升了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丰富了照明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连接控制模式。
本申请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可相互连接的照明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其内设置有处理电路;
第一导电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与所述处理电路电性连接;
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在空间上间隔,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处理电路电性连接;以及
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第二壳体,其内设置有控制电路;
第二导电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头在空间上间隔;以及
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照明设备上的第一连接组件配合固定,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触发开关对应,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与所述控制设备上的第二导电连接头接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申请的照明系统,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处理电路、第一连接组件、第一导电连接头以及触发开关,该第一连接组件能够与控制设备上的第二连接组件配合组装固定,使得第二连接组件的触发组件与第一连接组件的触发开关对应,处理电路进而能够获取到两者对应接触时由触发开关产生的电信号,进而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控制第一导电连接头与处理电路电性连通,进而能够使得第一导电连接头与第二导电连接头接触构成电性连接,当控制设备和照明设备组装固定在一起时,若此时没有外部线缆连接在控制设备和照明设备之间时,控制设备能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头与第二导电连接头传递电信号对照明设备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信号传输的稳定及可靠性,确保在缺少无线连接以及外部线缆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控制;当控制设备和照明设备未组装固定时,触发开关和触发组件未对应接触,此时第一导电连接头外露,但是由于处理电路无法获取到两者对应接触时由触发开关产生的电信号,因而处理电路不能与第一导电连接头连通,因而第一导电连接头不会带电,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导电连接头外露造成触电或者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控制设备与第一壳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照明设备的连接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部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照明系统;10、照明设备;11、第一壳体;211、111、有线接口; 20、控制设备;115光源;201、第二壳体;113、处理电路;213、控制电路;13、连接结构;1300、第一连接组件;1301、第二连接组件;131、装配板;1311、第三安装槽;1312、第四安装槽;13121、限位凸沿;1313、第二定位凹槽;132、装配底座;1321、容纳槽;1322、滑槽;1323、复位柱;13231、限位凸部;1324、复位安装壳;1325、复位弹簧;1326、第一安装槽;1327、通孔;1328、第二安装槽;1329、第一定位凹槽;133、锁紧机构;1331、卡板;13311、驱动槽;1332、偏心驱动轮;1333、锁柄; 1334、卡盘;13341、弧形缺口;2、第一导电连接头;21、弹性触针;22、第一安装件;23、第一引线管脚;221、第一定位凸起部;222、第一插接端;223、第一限位凸肩;3、第二导电连接头;31、导电触点;32、第二安装件;33、第二引线管脚;34、安装垫块;321、第二定位凸起部;322、第二插接端;323、第二限位凸肩;4、触发开关;41、磁性传感器;42、第三引线管脚;5、触发组件;51、磁体;6、固定板;61,64、通槽;62、固定孔;63、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照明系统100,包括照明设备10 以及用于控制照明设备10的控制设备20。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可以相互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理解成电路上的连通。例如包括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即存在物理接触)等。其中,照明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内可以设有处理电路113和光源115,处理电路113和光源115电性连接。应当理解,本申请的电性连接仅仅代表两者连接后在电学上可以传递电信号,并不代表其一直处于带电的工作状态,例如电性连接可以理解成当两者接上电以后,可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当未接上电时仅仅可能是物理的连接。处理电路113可以包括供电、驱动、控制等电信号的处理,以便于实现对光源115的驱动、控制等等。控制设备20包括第二壳体201,照明设备10的第一壳体11与控制设备20的第二壳体201 之间可通过连接结构13装配固定。第二壳体201内设有控制电路213,控制电路213可以接收用户的预期控制输入,例如第二壳体201上还可外露设有旋钮、显示屏、按键等部件,控制电路213电性连接到上述旋钮、按键等以控制光源115的发光亮度、色温、饱和度、各类光效等各种参数的调节。
光源115可以是LED(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其中光源115的数量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阵列设置。光源115可以从第一壳体11的出光面射出,例如图1中部分线条箭头S示意。其中,第一壳体11的外轮廓可以是或者大体上是面板方形,圆筒形、或者长条形等等,因而照明设备10可以是例如射灯、面板灯、棒灯等产品形态。控制设备20的第二壳体201的外轮廓也可以是或者大体上是的方形、椭圆形等等形状。具体在此不作限定。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可通过连接结构13实现可拆卸的连接。这里的可拆卸可以理解例如第二壳体201可以挂靠到第一壳体11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当然第二壳体201也可以挂靠到第一壳体11是其它侧面;第二壳体201可以与第一壳体11保持分离。从而可以大大提升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之间连接的自由度。其中,连接结构13可以是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壳体201 上。当然连接结构13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件,该单独的连接结构13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01中的任意一个上。
参阅图2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设备10还包括第一导电连接头2,第一导电连接头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且与处理电路11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如图9所示,第一导电连接头2可与光源115为间接连接,即信号可以从第一导电连接头2传输至处理电路113再到光源115,这里的处理电路应作广泛理解,可以理解,处理电路113当然还可以包括供电电路、处理芯片(MCU)、驱动电路、升降压电路、通信电路、供电电路等等。
结合参阅图1和2,在一些实施例中,照明设备10还包括触发开关4,该触发开关4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与第一导电连接头2在空间上间隔,即两者未接触。触发开关4与处理电路113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1300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其能够选择性地与控制设备上的第二连接组件1301 配合固定,以使第一连接组件1300和第二连接组件1301机械固定时,第二连接组件1301的触发组件5与第一连接组件1300的触发开关4对应,可以理解,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挂靠在一起时,触发开关4和触发组件5刚好对齐。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控制设备20上的第二导电连接头3 发生物理接触,进而使得处理电路113能够与控制设备的控制电路213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头2和第二导电连接头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触发开关4 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可以位于同一块零部件上,当然两者也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的非同一块零件上,只要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配合时能够是的导电连接头2和3相互对齐,触发开关4和触发组件5对齐即可。
应当理解,当触发组件5与触发开关4对齐时,处理电路进而能够获取到两者对应接触时由触发开关产生的电信号,进而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控制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处理电路113电性连通,进而能够使得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第二导电连接头3接触构成电性连接。当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 10组装固定(挂靠)在一起时,若此时没有外部线缆连接在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之间时,控制设备20能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第二导电连接头3传递电信号对照明设备10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信号传输的稳定及可靠性,确保在缺少无线连接以及外部线缆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控制。当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未组装固定(挂靠)时,触发开关4和触发组件5未对应接触,此时第一导电连接头2 外露,但是由于处理电路113无法获取到两者对应接触时由触发开关4产生的电信号,处理电路113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之间保持电性断开(即使物理上存在连接,但是不会有电在两者之间传输),因而处理电路113不能与第一导电连接头2实现电信号连通,因而第一导电连接头2不会带电,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导电连接头2外露造成触电或者短路的风险。
当然,照明设备10还可包括有线接口111,控制设备20上还可包括有线接口211,导线(图未示出)可以连接到有线接口111和211上以实现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的电性连接。可以理解,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 之间的可以具有无线控制模式、有线控制模式和挂靠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其中,无线控制模式为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例如WiFi、蓝牙等)。有线控制模式即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 10之间通过有线连接(例如5pin XLR连接线等等)连接在有线接口111和 211之间。挂靠控制模式为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之间为两者挂靠在一起,即机械上的接触,两者之间通过金属弹性触点电性连接。
其中,触发开关4具有常态以及触发两种状态:在常态下,即没有磁性件接触或者靠近到触发开关4时,触发开关4保持断开,电信号无法直接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头2进入照明设备10内部电路(例如处理电路113),因此不会让其导通或者短路,此时照明设备10也不具有挂靠控制模式。在触发状态下,即有磁体接触或者靠近到触发开关4时,触发开关4导通,电信号能够直接通过第一导电连接头2进入处理电路113,此时如没有有线连接,照明设备10可进入挂靠控制模式受控制设备20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控制设备20包括触发组件5,触发组件5 对应触发开关4设置并能够作用于触发开关4使其改变通断状态。这里的对应可以理解成两者在空间上可以对齐。可以理解,触发开关4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导电连接头2的下方,触发组件5和第二导电连接头3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导电连接头3的下方。其中,当触发组件5与触发开关4对齐接触或者靠近,能够将触发开关4由断开状态改为闭合状态,进而发送一电信号给处理电路113,处理电路113获取到该电信号即可以允许处理电路113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电性导通。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照明设备10大部分时候是驱动电路为通电工作状态,此时如控制设备20未挂靠到照明设备10上时,第一导电连接头2外露,由于其电性连接到照明设备10的处理电路113中,此时处理电路113 可处于上电工作状态,如果用户不小心用手或者其它导体接触到第一导电连接头2的多个触针21时,则容易导致照明设备10的内部电路发生短路或者断路等,容易对照明设备10造成损坏。因此,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有效避免误触短路等问题,当第二壳体201未挂靠到第一壳体11,触发开关4未接触到触发组件5且始终为电性断开,即处理电路113不能检测到电信号,第一导电连接头2也无法输入电信号到处理电路113,即使多个触针21被连接(例如手触摸或者导体接触擦拭等等),也不会使触针21 产生实际上的电性连通,即无法通过触针输入电信号至照明设备10的内部电路中,而当第二壳体201挂靠到第一壳体11,处理电路113中的MCU即可检测到触发组件5(例如磁体51)接触触发开关4的信号,处理电路113 控制处理电路113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连通,此时可以由第一导电连接头2 的多个触针21输入电信号至照明设备10的光源115。
参阅图1、图2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设备20包括第二壳体 201,该第二壳体201上对应第一导电连接头2设置有第二导电连接头3,当控制设备20装配(或挂靠)于第一壳体11时,第二导电连接头3与第一导电连接头2连接并电性连通,使得控制设备20内设置的控制电路与第一壳体11内的驱动电路能够通过例如触发开关4电性连通,从而控制设备20 能对照明设备10中的光源等元件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通过线缆连接且控制设备20和照明设备10挂靠时,触发组件5与触发开关4接触,此时线缆连接有线接口111和211的控制优先级更高,即控制电信号优先在有线接口111、线缆以及有线接口211之间传输,当用户将线缆取下且控制设备 20和照明设备10仍保持挂靠时,此时,供电、通信控制等电信号仍可以通过相互接触的第一导电连接头2和第二导电连接头3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6,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开关4可为磁性传感器41,例如可以为干簧管或者霍尔元件等。触发组件5可为磁体51。磁体51可以为永磁体,例如钕铁硼、钐钴、铝镍钴等等,可选地,磁体51 可采用电磁铁,例如,在控制设备20上内设一电磁铁并由电池供电。
继续参阅图2~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3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 11的第一连接组件1300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201的第二连接组件1301,第一连接组件1300与第二连接组件1301装配固定,而实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01的可拆卸连接(即挂靠和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1300包括装配底座132以及锁紧机构133,第二连接组件1301包括装配板131。其中,装配板131与控制设备 20的第二壳体201固定,装配底座132与第一壳体11固定,触发开关4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间隔设置在装配底座132上。锁紧机构133设置在装配底座132上且可相对装配底座132滑动。其中,固定方式可以是例如使用螺丝等紧固件固定。装配板131能够装配于装配底座132中,并由锁紧机构133将装配板131与装配底板固定。装配底座132可以为方形板,当然也可以是例如圆形等其它形状。装配底座132的一侧设置容纳装配板131 的容纳槽1321,装配底座132两侧壁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滑槽1322。装配板131或者装配底座132可由不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等。磁性传感器41设置于装配底座132上,磁体51设置于装配板131上,并位于装配板131背离第二壳体201的一侧漏出,也即磁体51可朝向磁性传感器 4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33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 CN202020175277.9公开的方案,锁紧机构133包括卡板1331,该卡板1331 滑动连接于滑槽1322中,并能够与装配板131的端部相抵而将装配板131 固定于装配底座132。
锁紧机构133还包括转动设置于装配底座132上的偏心驱动轮1332,该卡板1331上设置有供该偏心驱动轮1332滑移的驱动槽13311,偏心驱动轮1332相对于装配底座132转动并沿驱动槽13311滑动,带动卡板1331 在滑槽1322中滑动,由此实现对装配板131的锁紧或解锁过程。锁紧机构 133还包括锁柄1333,锁柄1333与偏心驱动轮1332连接,转动锁柄1333而可转动偏心驱动轮1332。锁柄1333上还设置有卡盘1334,卡盘1334上设置弧形缺口13341,装配底座132沿宽度方向还穿设有复位柱1323,复位柱1323由装配底座132的一侧贯穿到另一侧,复位柱1323上设置有限位凸部13231,限位凸部13231的尺寸小于弧形缺口13341。
装配底座132上固定有复位安装壳1324,复位柱1323在复位安装壳 1324内滑动,复位安装壳1324内还设置有与复位柱1323抵接的复位弹簧 1325,限位凸部13231的尺寸大于复位柱1323,从而限位凸部13231能与装配底座132表面抵接,复位弹簧1325对复位柱1323施加弹力,使限位凸部13231与装配底座132表面相抵接。
卡盘1334上具有锁紧位以及解锁位,当卡盘1334处于解锁位时,弧形缺口13341与限位凸部13231对齐,复位弹簧1325对复位柱1323施加弹力,使限位凸部13231向装配底座132的表面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复位柱1323,可将装配板131从装配底座132的容纳槽1321中推出;当卡盘 1334处于锁紧位,卡盘1334的盘面与限位凸部13231相抵接,从而限制复位柱1323进入容纳槽1321中。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锁紧机构133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得到的卡扣结构或螺钉或螺栓螺母组件。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连接组件1300与第二连接组件1301的结构互换,即,第一连接组件1300为装配板131,第二连接组件1301为装配底座132以及锁紧机构133,同样能实现第一壳体11与控制设备20第二壳体201的可拆卸连接。
参阅图3、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底座132上设置有供磁性传感器41(干簧管)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326,第一安装槽1326可以位于装配底座132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装配底座132还包括粘接层(图未示出),粘接层位于第一安装槽1326和磁性传感器41之间以固定磁性传感器41。因而,磁性传感器41可通过胶粘或直接卡紧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326 中。触发开关4还包括第三引线管脚42,第三引线管脚42一端电性连接磁性传感器41,第三引线管脚42另一端伸出第一安装槽1326且穿设第一壳体11电性连接到处理电路113。装配板131上开设有供磁体51安装的第三安装槽1311,可以理解,第一安装槽1326和第三安装槽1311的形状可以相同,例如都是方形或者椭圆形等,从而可以让磁体51的磁场强度较为均匀地与磁性传感器41的位置对应。当然两者形状也可不完全相同,只要能够位置对应使得磁体51的磁场可以作用到磁性传感器41即可。磁体51安装于第三安装槽1311中,且磁体51的部分可相对装配板131漏出且相对装配板131的表面更低,从而可以有效固定磁体51且保护磁体51不磨损,当然两者也可是平齐或者接近平齐。当然可选地,为了保护磁体51不被磨损,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磁体51的表面可位于第三安装槽1311内,其与装配板131的表面保持间距。
参阅图3、图4,第一安装槽1326可为盲槽,装配底座132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327,通孔1327与磁性传感器41对应,例如,沿通孔1327 的贯穿方向,通孔1327与磁性传感器41的位置对齐。其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4个、5个甚至更多等等。通孔1327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通孔1327可沿第一安装槽1326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通孔1327由装配底座132表面贯穿至与第一安装槽1326的底部连通。当然,粘接层还可以适当填充在通孔1327内,使得固定更加稳定。通孔1327的设置能减少装配底座132的壁厚对磁体51磁通的阻挡,有效减少磁通损失,另一方面,将第一安装槽1326设置为盲槽的好处在于:能保护磁性传感器41,有效避免将磁性传感器41设置为直接与装配底座132的外部接触而可能对磁性传感器41造成损伤,进而延长磁性传感器41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1326可以为通槽61,第一安装槽 1326中位于磁性传感器41朝磁体51的一侧可填充保护材料,例如塑胶、橡胶等密封胶层,从而实现对磁性传感器41的安装保护。
参阅图3、图4、图6、图7,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连接头2 包括第一安装件22、若干弹性触针21和第一引线管脚23,第一引线管脚 23与弹性触针21电性连接,弹性触针21设置于第一安装件22上且背离第一壳体11,第一引线管脚23设置于第一安装件22上且穿设第一壳体11电性连接到处理电路113,第一安装件22和磁性传感器41间隔固定于装配底座132且位于容纳槽1321内。由于两者都在容纳槽1321内而不是直接平齐装配底座132外露,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磁性件对磁性传感器41的误触,弹性触针21的数量可以为例如3个、6个或者8个等等,弹性触针21 可以成阵列设置,该弹性触针21可以是例如弹簧连接器(pogo pin)。
第二导电连接头3包括第二安装件32、若干导电触点31和第二引线管脚33,第二安装件32固定于装配板13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第二引线管脚33与导电触点31连接,导电触点31设置于第二安装件32上且背离第二壳体201,第二引线管脚33设置于第二安装件32上且穿设第二壳体201 电性连接到控制电路213。其中,弹性触针21的数量与导电触点31的数量设置一致,且导电触点31的位置排布与弹性触针21的位置排布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触针21的数量与导电触点31的数量可设置为不等。只要相互之间能够接触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磁性传感器41为干簧管举例,此磁性传感器41 未受磁感应时为断开状态,当控制设备20与第一照明设备10分离时,磁性传感器41处于常态下的断开状态,从而处理电路113无法获取磁性传感器41的信号。当控制设备20与照明设备10挂靠接触时,磁体51靠近磁性传感器41,使其闭合,从而处理电路113获取到一电信号,处理电路113可以控制允许处理电路113和弹性触针21之间导通,使得电信号能够由导电触点31至弹性触针21进入处理电路控制光源。
参阅图3、图4、图6、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22还可包括第一插接端222以及第一限位凸肩223,第一限位凸肩223环绕第一插接端222。装配底座13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328,第一插接端222和第一限位凸肩223位于第二安装槽1328内,若干弹性触针21和第一引线管脚 23设置于第一插接端222上,弹性触针21相对第二安装槽1328漏出。其中,第一限位凸肩223位于背离弹性触针21的一端,第一插接端222与第二安装槽1328插接配合,且第一限位凸肩223与装配底座132的表面相抵接,从而能将第一安装件22固定于装配底座132,实现弹性触针21与装配底座132固定。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4、图6、图7,第一安装件22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部221,装配底座132上开设有供第一安装件22 安装的第二安装槽1328,第二安装槽1328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凸起部221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1329。可以理解,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由于弹性触针21的数量过多,第一安装件22大都情况下为规则形状,为了确保弹性触针21安装时的顺序朝向正确(多排弹性触针21只允许一朝向的安装),第一定位凸起部221可预先固定到第一定位凹槽1329中起到导向固定的作用,有效避免弹性触针21反向安装,提升各部件(例如弹性触针21) 装配的准确性。
参阅图3、图4、图6、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仅仅示例性地给出了部分第一引线管脚23、第三引线管脚42的长度。第一连接组件1300还可固定板6,固定板6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装配底座132之间,第一引线管脚23和第三引线管脚42穿设于固定板6且电性连接到第一壳体11内,以实现第一触发开关4和第一导电连接头2的导线更加安全地电性连接到第一壳体11内。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6上设有固定孔62,装配底座132和第一壳体11同样设有固定孔,装配底座132与固定板6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螺母等穿设固定孔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11上。固定板6上开设有通槽61、64,第一引线管脚23可穿设通槽61,第三引线管脚42可穿设通槽64而电性连接到第一壳体11内的电路板上。固定板6的通槽61外围与装配底座132接触的一侧还可设有台阶63,第一限位凸肩223与台阶64 限位抵接,从而使得固定板6和装配底座132的安装表面平齐,且实现对第一导电连接头2的限位固定,降低第一导电连接头2的第一限位凸肩223 松动的风险。
参阅图3、图4、图6、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连接头3还可包括第二安装件32、若干导电触点31和第二引线管脚33,第二安装件 32固定于装配板131和第二壳体201之间,第二引线管脚33与导电触点 31连接,导电触点31设置于第二安装件32上且背离第二壳体201,第二引线管脚33设置于第二安装件32上且穿设第二壳体201电性连接到控制电路21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至图7,第二安装件32包括第二插接端 322以及第二限位凸肩323,第二限位凸肩323位于第二插接端322的一端,导电触点31穿过第二插接端322设置,第二限位凸肩323环绕第二插接端 322设置第二引线管脚33(图中仅仅示例性地给出了部分第二引线管脚33 的长度)与第二壳体201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位于第二插接端322背离第二限位凸肩323的一端上,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与第二插接端322的表面平齐或者接近平齐,或者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相对第二插接端322的表面更低。其中,第二插接端322插接于第四安装槽1312中,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相对第四安装槽1312漏出,且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相对装配板131远离第二壳体201的表面更低或者两者平齐。第四安装槽1312内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凸肩323相抵的限位凸沿13121,第二限位凸肩323与限位凸沿13121相抵,使得第二插接端322背离第二限位凸肩323一端的表面相对装配板131的表面平齐,当然两者也可以形成高度差,此时可以在期间增添填充块弥补其高度差。其中,弹性触针21和导电触点31的表面还可镀有金属涂层,例如铜,金等。
第二安装件32的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部321。装配板131上开设有供第二安装件32安装的第四安装槽1312,第四安装槽1312的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1313,第二定位凸起部321与第二定位凹槽1313适配,将第二安装件32定位固定于装配板131上,同理,与第一安装件22的作用类似,第二定位凸起部321的设置能有效避免第二安装件32反装而导致弹性触针21与导电触点31连接错误而造成设备损害的风险。
参阅图5、图6,弹性触针21与装配底座132固定后,弹性触针21可突出于容纳槽1321的底面,从而装配板131装配与容纳槽1321中时,弹性触针21能与导电触点31相抵并接触,进而实现控制设备20的控制电路与照明设备10的光源电性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4、图6,第二安装件32可为塑料件,第二安装件32背离导电触点31表面的一侧还设置有安装垫块34,安装垫块34可以为环形,安装垫块34的一侧与第二安装件32抵接,安装垫块34 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201抵接,且安装垫块34可以和装配板131平齐,使得装配板131固定到第二壳体201上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导电连接头3松动的风险,安装更加牢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触针21还可包括供电触针、通信触针和接地触针等。供电触针、通信触针的数量可以相同,供电触针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为2个,通信触针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2个。接地触针的数量可以是1个。当然还可以设置通信触针的数量大于供电触针的数量。供电触针和通信触针的相互之间可以成行或者成列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以是交替间隔设置。导电触点31还可包括对应的供电触点,通信触点和接地触点等。其中供电触针和供电触点相互对应,两者可以用于传输驱动内部工作的供电信号。通信触针和通信触点相互对应,两者可以用于传输控制设备20对照明设备10通信控制信号等。上述相互对应可以理解成两者的数量可以相同以及两者的位置对齐。
应当理解,本申请照明设备10或者控制设备20还可包括例如螺丝或者螺栓等紧固件,把手、共轭支架、驱动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或者粘胶层等为实现本申请所需要的其它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照明系统100,该照明系统100包括照明设备 10和控制设备20,控制设备20可通过连接结构13挂靠到照明设备10,关于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的描述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
在控制设备20与照明设备10分离时,即第二壳体201未挂靠于第一壳体11,或者从第一壳体11拆卸时,触发开关4未发送变化,处理电路 113无法获取来自触发开关4的信号,第一导电连接头2和处理电路113无法传输电信号,电信号也无法通过控制设备20的导电触点31至弹性触针 21进入照明设备10的光源内,同时,照明设备10的电也无法通过处理电路113传输至弹性触针21,降低误触或短路的风险。
在控制设备20与照明设备10挂靠时,例如通过装配板131装配于装配底座132的容纳槽1321中,并转动卡盘1334,带动卡板1331抵压拆卸板,将卡拆卸板固定于装配底座132,也即将第二壳体201固定于第一壳体 11,此时装配板131上的磁体51使磁性传感器41触发,处理电路113检测到一电信号,进而处理电路113控制处理电路113和弹性触针21之间的电传输导通,因此控制设备20的电信号能够由导电触点31至弹性触针21 进入到处理电路113,可以通过控制设备20对照明设备10的光源进行控制。
本申请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可相互连接的照明设备(10)和控制设备(2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照明设备(10)包括:
第一壳体(11),其内设置有处理电路(113);
第一导电连接头(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且与所述处理电路(113)电性连接;
触发开关(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在空间上间隔,所述触发开关(4)与所述处理电路(113)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130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上;
所述控制设备(20)包括:
第二壳体(201),其内设置有控制电路;
第二导电连接头(3),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01)上且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触发组件(5),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1)上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头(3)在空间上间隔;以及
第二连接组件(1301),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1)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01)与所述照明设备上的第一连接组件(1300)配合固定,所述触发组件(5)与所述触发开关(4)对应,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所述控制设备上的第二导电连接头(3)接触且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300)包括装配底座(132),所述装配底座(13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所述触发开关(4)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间隔设置在所述装配底座(132)上;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01)包括装配板(131),所述装配板(131)与所述第二壳体(201)连接,所述装配板(131)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300)组装固定,所述触发组件(5)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头(3)间隔设置在所述装配板(131)上,所述触发组件(5)和所述触发开关(4)对齐,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与所述控制设备上的第二导电连接头(3)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4)包括磁性传感器(41),所述触发组件(5)包括磁体(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300)还包括锁紧机构(133),所述装配底座(132)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01)的容纳槽(1321),所述磁性传感器(41)和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321)的底壁,所述锁紧机构(133)设置于所述装配底座(132)且可相对所述装配底座(132)滑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301)与所述装配底座(132)锁紧固定;
所述装配板(131)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311),所述磁体(51)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11)且部分相对所述装配板(131)漏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座(1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1326),所述磁性传感器(41)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326)内,所述触发开关(4)还包括第三引线管脚(42),所述第三引线管脚(42)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磁性传感器(41),所述第三引线管脚(42)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槽(1326)且穿设所述第一壳体(11)电性连接到所述处理电路;
所述磁体(51)的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1)的表面低于或者等于所述装配板(131)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1)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座(132)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26)和所述磁性传感器(41)之间以固定所述磁性传感器(41),所述装配底座(132)上对齐所述第一安装槽(1326)的位置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1326)的至少一个通孔(1327),所述通孔(1327)与所述磁性传感器(41)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头(2)包括第一安装件(22)、若干弹性触针(21)和第一引线管脚(23),所述第一引线管脚(23)与所述弹性触针(21)电性连接,所述弹性触针(21)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上且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引线管脚(2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上且穿设所述第一壳体(11)电性连接到所述处理电路,所述第一安装件(22)固定于所述装配底座(132)且位于所述容纳槽(1321)内;所述第二导电连接头(3)包括第二安装件(32)、若干导电触点(31)和第二引线管脚(33),所述第二安装件(32)固定于所述装配板(131)和所述第二壳体(201)之间,所述第二引线管脚(33)与所述导电触点(31)连接,所述导电触点(31)设置于第二安装件(32)上且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1),所述第二引线管脚(3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32)上且穿设所述第二壳体(201)电性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包括第一插接端(222)以及第一限位凸肩(223),所述第一限位凸肩(223)环绕所述第一插接端(222),所述装配底座(13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328),所述第一插接端(222)和所述第一限位凸肩(223)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328)内,若干所述弹性触针(21)和所述第一引线管脚(23)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端(222)上,所述弹性触针(21)相对所述第二安装槽(1328)漏出;所述第二安装件(32)包括第二插接端(322)以及第二限位凸肩(323),所述第二限位凸肩(323)环绕所述第二插接端(322)设置,所述装配板(131)上开设有第四安装槽(1312),所述第二插接端(322)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肩(323)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1312)内,所述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相对所述第四安装槽(1312)漏出,且所述导电触点(31)的导电接触面相对所述装配板(13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1)的表面更低或者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2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部(221),所述第二安装槽(1328)的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1329),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部(221)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1329)内;所述第四安装槽(1312)内设置有限位凸沿(13121),所述第二限位凸肩(323)与所述限位凸沿(13121)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插接端(322)的端面与所述装配板(131)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安装件(3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部(321),所述第四安装槽(1312)的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1313),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部(321)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13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设置于所述装配底座(132)和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所述固定板(6)与所述第一安装件(2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引线管脚(23)和所述第三引线管脚(42)穿设所述固定板(6)、所述第一壳体(11)电性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
CN202122269318.8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照明系统 Active CN216557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318.8U CN21655704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照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9318.8U CN21655704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照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7045U true CN216557045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9318.8U Active CN216557045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70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673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影视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673A (zh) * 2022-06-09 2022-07-12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影视灯
CN114740673B (zh) * 2022-06-09 2022-09-02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影视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6708B (zh) 电子装置
US7225972B2 (en) Setting apparatus for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CN216557045U (zh) 一种照明系统
EP2492588B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assembly having a strain relief member
JP2019506720A (ja) 平坦な照明モジュールのための着脱可能な電気接続部
CN104071020A (zh) 供电控制装置
CN112787171B (zh) 底座连接器
EP2274804A1 (en) Connector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680958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device
CN216561332U (zh) 一种控制设备以及照明系统
CN216561331U (zh) 一种照明设备以及照明系统
CN108487785B (zh) 一种智能锁芯
US7396235B2 (en) Modular electronic device
CN213974469U (zh) 测绘装置和无人设备
TWI700718B (zh) 可拆換式埋入型磁簧開關裝置
CN214840694U (zh) 连接器、连接组合、固定座、连接座及灯具固定装置
CN107230574B (zh) 按压开关结构
CN113266808A (zh) 连接器、连接组合、固定座、连接座及灯具固定装置
CN214957561U (zh) 具有磁性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保护壳
CN210075389U (zh) 执法记录仪和执法记录仪组件
US6957962B2 (en) Mounting method, mounting piece, and mounting system for network concentrator
CN115103256B (zh) 盖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957715U (zh) 具有磁性连接器的转接座
CN220292074U (zh) 热像仪
CN212841012U (zh) 一种led智能橱柜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