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1772U -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1772U
CN216551772U CN202123046216.6U CN202123046216U CN216551772U CN 216551772 U CN216551772 U CN 216551772U CN 202123046216 U CN202123046216 U CN 202123046216U CN 216551772 U CN216551772 U CN 216551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collecting
dam
collecting tank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62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双利
李书博
于博
尹铭
史薇薇
刘慧�
郑丽丽
马丽丽
于丹萍
李伟
于国丰
杨小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62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1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1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1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地下水采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包括集水池、河道地面和上游壁墙等,集水池和若干集水池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并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个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一共建设两座以上集水池,其中首座集水池顶部配合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坝前设有反滤层,河水经反滤层流入集水管,最后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余若干座地下集水池结构形式相同,上部及两侧均布置竖向集水孔和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埋深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埋入地下逐步加深,这样即可以保证上下池水自流,又可提高集水保证率。

Description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地下水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背景技术
建造地下蓄水池是一项重要的实用性水利农业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雨季水多流失和旱季雨水少缺水的矛盾,在干旱、雨季分明,旱季缺水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利用拦河坝拦蓄河道地表水、地下潜水和利用埋设在河道内的竖向集水管、辐射集水管收集坝下游河道潜水,汇集到各自地下集水池(又称窖)中,将各自集水池串联在一起通过引水管线汇入下游提水泵站,再通过提水泵站将水提送至农业园区,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利用滚水坝及坝下集水池拦蓄河道地表水和地下潜水,通过坝下集水池进行第一次集水;池水自流输送至坝下游地下集水池中,该集水池顶部的竖向集水孔和两侧的辐射集水管又共同收集地下潜水,进行第二次集水;池水又自流至下游集水池进行第三次或若干次集水,直到满足设计集水量要求为止,第二次集水池与以下第三次或若干次集水池的结构相同,只是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各集水池间通过输水管串联在一起,提供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包括集水池、河道地面、上游壁墙、顶盖、第一侧面壁墙、第二侧面壁墙、第二下游壁墙、底板、滚水坝、若干集水池、第二河道地面、第二上游壁墙、第二顶盖、第三侧面壁墙、第四侧面壁墙、下游壁墙和第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和若干集水池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并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集水池位于滚水坝下方,由上游壁墙、顶盖、第一侧面壁墙、第二侧面壁墙、第二下游壁墙及底板构成封闭结构;
所述集水池内设支撑墩、导流墙、第二进水口及排气孔,滚水坝建于河道地面上,滚水坝的上游接反滤层,滚水坝的下游接护坦,滚水坝内埋设集水管,集水管的进水口接反滤层,第一出水口接集水池,滚水坝及集水池的上游壁墙拦截河道地面上河水及地下潜水,形成坝前蓄水位,当坝前水位超过蓄水位时,河水经反滤层、滚水坝及护坦流向下游河道,经反滤层过滤的河水通过第一进水口、集水管及第一出水口流入集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埋于下游第二河道地面以下,集水池由第二上游壁墙、第二顶盖、第三侧面壁墙、第四侧面壁墙、下游壁墙和第二底板构成封闭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游壁墙设有第二出水口,坝下集水池的池水从第二进水口流入第一出水管,经第二出水口进入地下集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顶盖布设若干均匀分布进水孔,进水孔内设置反滤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侧面壁墙和第四侧面壁墙上设有一排若干个辐射集水管,辐射集水管的设置高度贴近集水池第二顶盖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内还内设有溢流口,集水池的水位高度为水位,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有下一地下集水池,当水位高出溢流口时,池内水流进溢流口经溢流管汇入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通向下一地下集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池内设第二支撑墩支撑顶部结构,集水池内设第二导流墙引导水流动方向,集水池内设第二排气孔使池内集水时排出空气,集水池内设通向下游地下集水池的第三出水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坝下集水池包括滚水坝、坝前反滤层,坝内集水管、集水池及坝后护坦构成。通过滚水坝、坝下集水池上游壁墙拦截河水和河道潜水,水经过反滤层过滤后,通过埋设在滚水坝内集水管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坝后护坦起滚水坝过水时防冲刷作用。坝下集水池沿滚水坝布置,四周为壁墙,内设支撑墩和导流墙,支撑墩支撑池室屋顶结构,导流墙起减少池内水流动死角作用。
(2)、该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地下集水池建于滚水坝下游河道地下,池底高程低于坝下集水池的池底高程,集水池顶部布置竖向集水孔,两侧面布置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可沿下游河道建若干个,集水池间以输水管串联连接,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以便池水从上一个集水池自流至下一个集水池。
(3)、该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个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一共建设两座以上集水池,其中首座集水池顶部配合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坝前设有反滤层,河水经反滤层流入集水管,最后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余若干座地下集水池结构形式相同,上部及两侧均布置竖向集水孔和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埋深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埋入地下逐步加深,这样即可以保证上下池水自流,又可提高集水保证率。
(4)、该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坝下集水池顶部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拦截的河水经过反滤层过滤后,通过埋设在滚水坝内集水管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它若干地下集水池沿下游河道埋于地下,其顶部布置竖向进水孔,两侧面布置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埋入深度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逐步加深,保证上下池水自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反滤层;2、排气孔;3、滚水坝;4、护坦;5、河道地面;6、蓄水位;7、第一进水口;8、集水管;9、顶盖;10、第一出水口;11、支撑墩;12、上游壁墙;13、集水池;14、导流墙;15、底板;16、第二进水口;17、第一出水管;18、第二上游壁墙;19、第二顶盖;20、进水孔;21、集水池; 22、下游壁墙;23、第二排气孔;24、第二河道地面;25、辐射集水管;26、第二导流墙;27、第二支撑墩;28、第二出水口;29、第二底板;30、溢流口;31、水位;32、溢流管;33、第三出水口;35、第二出水管;36、下一地下集水池;37、第一侧面壁墙;38、第二侧面壁墙;39、第二下游壁墙; 40、第三侧面壁墙;41、第四侧面壁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如图1-图2所示,包括集水池13、河道地面5、上游壁墙12、顶盖9、第一侧面壁墙37、第二侧面壁墙 38、第二下游壁墙39、底板15、滚水坝3、若干集水池21、第二河道地面24、第二上游壁墙18、第二顶盖19、第三侧面壁墙40、第四侧面壁墙41、下游壁墙22和第二底板29,集水池13和若干集水池21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并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集水池13位于滚水坝3下方,由上游壁墙12、顶盖9、第一侧面壁墙37、第二侧面壁墙38、第二下游壁墙39及底板15构成封闭结构,集水池13内设支撑墩11、导流墙14、第二进水口16 及排气孔2,滚水坝3建于河道地面5上,滚水坝3的上游接反滤层1,滚水坝3的下游接护坦4,滚水坝3内埋设集水管8,集水管8的进水口接反滤层 1,第一出水口10接集水池13,滚水坝3及集水池13的上游壁墙12拦截河道地面5上河水及地下潜水,形成坝前蓄水位6,当坝前水位超过蓄水位6时,河水经反滤层1、滚水坝3及护坦4流向下游河道,经反滤层1过滤的河水通过第一进水口7、集水管8及第一出水口10流入集水池13,集水池21埋于下游第二河道地面24以下,集水池21由第二上游壁墙18、第二顶盖19、第三侧面壁墙40、第四侧面壁墙41、下游壁墙22和第二底板29构成封闭结构,第二上游壁墙18设有第二出水口28,坝下集水池13的池水从第二进水口16 流入第一出水管17,经第二出水口28进入地下集水池21,第二顶盖19布设若干均匀分布进水孔20,进水孔20内设置反滤层,第三侧面壁墙40和第四侧面壁墙41上设有一排若干个辐射集水管25,辐射集水管25的设置高度贴近集水池第二顶盖19位置,集水池21内还内设有溢流口30,集水池21的水位高度为水位31,溢流口30连接有溢流管32,溢流管32连接有第二出水管 35,第二出水管35的输出端连通有下一地下集水池36,当水位31高出溢流口30时,池内水流进溢流口30经溢流管32汇入第二出水管35,第二出水管 35通向下一地下集水池36,集水池21内设第二支撑墩27支撑顶部结构,集水池21内设第二导流墙26引导水流动方向,集水池21内设第二排气孔23 使池内集水时排出空气,集水池21内设通向下游地下集水池的第三出水口33。
滚水坝3及其下集水池13上游壁墙12拦蓄河道来水和地下潜水,至反滤层1前蓄水位6高度,多余来水在反滤层1和滚水坝3上流过,经护坦4 流向下游河道。
第二顶盖19布设若干均匀分布进水孔20,进水孔20内设置反滤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不锈钢格栅、蓄水排水板、砂垫层、小石层、大石层及块石层,确保经第二河道地面24渗进进水孔20的地下潜水得到过滤。
坝下集水池13包括滚水坝、坝前反滤层,坝内集水管、集水池及坝后护坦构成。通过滚水坝、坝下集水池上游壁墙拦截河水和河道潜水,水经过反滤层过滤后,通过埋设在滚水坝内集水管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坝后护坦起滚水坝过水时防冲刷作用。坝下集水池沿滚水坝布置,四周为壁墙,内设支撑墩和导流墙,支撑墩支撑池室屋顶结构,导流墙起减少池内水流动死角作用。
地下集水池建于滚水坝下游河道地下,池底高程低于坝下集水池的池底高程,集水池顶部布置竖向集水孔,两侧面布置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可沿下游河道建若干个,集水池间以输水管串联连接,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以便池水从上一个集水池自流至下一个集水池。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个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一共建设两座以上集水池,其中首座集水池顶部配合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坝前设有反滤层,河水经反滤层流入集水管,最后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余若干座地下集水池结构形式相同,上部及两侧均布置竖向集水孔和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埋深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埋入地下逐步加深,这样即可以保证上下池水自流,又可提高集水保证率。
坝下集水池顶部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拦截的河水经过反滤层过滤后,通过埋设在滚水坝内集水管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它若干地下集水池沿下游河道埋于地下,其顶部布置竖向进水孔,两侧面布置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埋入深度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逐步加深,保证上下池水自流。
整个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一共建设两座以上集水池,其中首座集水池顶部配合建有一座混凝土滚水坝,坝前设有反滤层,河水经反滤层流入集水管,最后流入坝下集水池中;其余若干座地下集水池结构形式相同,上部及两侧均布置竖向集水孔和辐射集水管收集河道地下潜水。地下集水池埋深与坝下集水池一起呈阶梯变化,埋入地下逐步加深,这样即可以保证上下池水自流,又可提高集水保证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包括集水池(13)、河道地面(5)、上游壁墙(12)、顶盖(9)、第一侧面壁墙(37)、第二侧面壁墙(38)、第二下游壁墙(39)、底板(15)、滚水坝(3)、若干集水池(21)、第二河道地面(24)、第二上游壁墙(18)、第二顶盖(19)、第三侧面壁墙(40)、第四侧面壁墙(41)、下游壁墙(22)和第二底板(29),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3)和若干集水池(21)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并且下一个集水池均低于上一个集水池,集水池(13)位于滚水坝(3)下方,由上游壁墙(12)、顶盖(9)、第一侧面壁墙(37)、第二侧面壁墙(38)、第二下游壁墙(39)及底板(15)构成封闭结构;
所述集水池(13)内设支撑墩(11)、导流墙(14)、第二进水口(16)及排气孔(2),滚水坝(3)建于河道地面(5)上,滚水坝(3)的上游接反滤层(1),滚水坝(3)的下游接护坦(4),滚水坝(3)内埋设集水管(8),集水管(8)的进水口接反滤层(1),第一出水口(10)接集水池(13),滚水坝(3)及集水池(13)的上游壁墙(12)拦截河道地面(5)上河水及地下潜水,形成坝前蓄水位(6),当坝前水位超过蓄水位(6)时,河水经反滤层(1)、滚水坝(3)及护坦(4)流向下游河道,经反滤层(1)过滤的河水通过第一进水口(7)、集水管(8)及第一出水口(10)流入集水池(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1)埋于下游第二河道地面(24)以下,集水池(21)由第二上游壁墙(18)、第二顶盖(19)、第三侧面壁墙(40)、第四侧面壁墙(41)、下游壁墙(22)和第二底板(29)构成封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游壁墙(18)设有第二出水口(28),坝下集水池(13)的池水从第二进水口(16)流入第一出水管(17),经第二出水口(28)进入地下集水池(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19)布设若干均匀分布进水孔(20),进水孔(20)内设置反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壁墙(40)和第四侧面壁墙(41)上设有一排若干个辐射集水管(25),辐射集水管(25)的设置高度贴近集水池第二顶盖(19)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1)内还内设有溢流口(30),集水池(21)的水位高度为水位(31),溢流口(30)连接有溢流管(32),溢流管(32)连接有第二出水管(35),第二出水管(35)的输出端连通有下一地下集水池(36),当水位(31)高出溢流口(30)时,池内水流进溢流口(30)经溢流管(32)汇入第二出水管(35),第二出水管(35)通向下一地下集水池(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21)内设第二支撑墩(27)支撑顶部结构,集水池(21)内设第二导流墙(26)引导水流动方向,集水池(21)内设第二排气孔(23)使池内集水时排出空气,集水池(21)内设通向下游地下集水池的第三出水口(33)。
CN202123046216.6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Active CN216551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216.6U CN21655177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6216.6U CN21655177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1772U true CN216551772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8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6216.6U Active CN216551772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1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23342U (zh) 一种雨水过滤花园
CN106305352A (zh) 一种农业水土改良灌溉排水系统
CN216551772U (zh) 一种坝窖结合式地下串联集水池
CN209873933U (zh) 一种山丘区集中联片雨洪集蓄利用装置
CN206512847U (zh) 一种雨水初期弃流过滤装置
CN210117787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系统
CN210917405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防积水生态护坡
CN104878823A (zh) 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及蓄排方法
CN110714436A (zh) 淤地坝蓄水系统
CN203795467U (zh) 一种挡土墙泄水装置
CN111576334A (zh) 河道截污岸墙结构
CN207553195U (zh) 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
CN206407976U (zh)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多方位布水装置
CN216238901U (zh) 雨水调蓄池
CN106869054B (zh) 一种能预处理雨水的车阻装置和由该车阻装置组合的系统
CN212026494U (zh) 海绵城市渗透调蓄排放一体化雨水装置
CN217556153U (zh) 一种酿酒堆积发酵池组
CN211113432U (zh) 一种淤地坝蓄水系统
CN108677896B (zh) 一种稻田田间蓄雨自动控制排水口门
CN213268089U (zh)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CN214940865U (zh) 一种地上式刚性结构渗滤液调节池雨污分流装置
CN221030534U (zh) 一种车库底板零堵塞排水系统
CN216142003U (zh) 一种水电站排水设施分布式事故挡油系统
CN213508284U (zh) 一种应急穿堤排涝泵站
NL2030103B1 (en) Staged retaining and storing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groundwater in hilly reg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