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8089U -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68089U CN213268089U CN202021788501.8U CN202021788501U CN213268089U CN 213268089 U CN213268089 U CN 213268089U CN 202021788501 U CN202021788501 U CN 202021788501U CN 213268089 U CN213268089 U CN 2132680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ainwater
- water collecting
- slope surface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6 corrosion preven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Substance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3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8 polyamide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62 soil e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068 symbiosis, encompassing mutualism through parasi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涉及水资源收集系统领域,包括:多个集水槽和雨水存储装置,多个集水槽沿坡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集水槽靠近坡面的侧壁与坡面相贴合,以使坡面上的雨水流入集水槽中;雨水存储装置与集水槽连通,用于存储集水槽收集的雨水。通过沿坡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集水槽,由于集水槽是沿着坡面的走势进行设置,不受地形变化限制,解决了坡面上的雨水难以有效收集的问题;通过设置雨水存储装置存储集水槽收集的雨水,便于后期植物浇灌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约用水,减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促进植物的生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收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护坡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种植生态植物越来越多,其用水量不断增加。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实现了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水资源,减少洪水灾害等。另外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与土壤其他物质化合,形成氮肥,可促进植物的生长。
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无法对斜坡上的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存储,雨水下落至坡面后,沿坡面向下流动并带走大量泥沙,导致坡面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发生泥石流和洪水灾害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斜坡上的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存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
多个集水槽,多个所述集水槽沿坡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集水槽靠近坡面的侧壁与坡面相贴合,以使坡面上的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槽中;
雨水存储装置,所述雨水存储装置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用于存储所述集水槽收集的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存储装置包括:多个集水桶,所述集水桶的进水口与对应的所述集水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集水桶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坡面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所述集水桶设置有溢流口,当所述集水桶中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后,所述集水桶中的水可通过所述溢流口排入所述排水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存储装置包括:集水池和输水总管,所述集水池设置于坡面的下部,所述输水总管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所述输水总管的出水端与集水池连通,所述输水总管通过设置于进水端的管壁上的输水支管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多个所述集水槽沿坡面的倾斜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集水槽靠近坡面的侧壁与坡面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集水槽的材质为塑料、不锈钢或金属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集水槽的表面涂覆有防腐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集水桶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膜,所述集水桶的外部涂覆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沿坡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集水槽,由于集水槽是沿着坡面的走势进行设置,不受地形变化限制,解决了坡面上的雨水难以有效收集的问题;通过设置雨水存储装置存储集水槽收集的雨水,便于后期植物浇灌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约用水,减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促进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水槽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水槽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坡面;200:集水槽;210:连接件;220:侧壁;230:引流部;300:雨水存储装置;310:集水桶;311:溢流口;320:集水池;330:输水总管;340:输水支管;40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例了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集水槽200和雨水存储装置300,集水槽200用于收集坡面100的雨水,多个集水槽200沿坡面100的倾斜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集水槽200的槽口朝上设置,集水槽200的一端封堵,另一端与雨水存储装置300连通,雨水存储装置300用于存储集水槽200收集的雨水。
图2示例了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集水槽200是由底壁和两个分别与底壁连接的侧壁220构成的槽型结构,集水槽200的横截面呈U型、V型或C型,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与坡面100相贴合,以使坡面100上的雨水流入集水槽200中。由于坡面100为斜面,当雨水下落至坡面100后,雨水会沿坡面100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雨水遇到集水槽200后会沿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流入集水槽200中,从而实现自动收集雨水。通过沿坡面100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集水槽200,由于集水槽200是沿着坡面100的走势进行设置,不受地形变化限制,解决了坡面100上的雨水难以有效收集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槽200与集水槽200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具体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坡面100的角度,以及集水槽200的存储量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集水槽200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集水槽200的布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此,相邻两个集水槽200之间的距离也可不相等,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坡面100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雨水存储装置300包括:多个集水桶310,集水桶310的进水口与集水槽200一一对应连通,集水桶310可以设置于集水槽200的另一端,也可设置于对应的集水槽200的下方,集水桶310通过锚具与坡面可拆卸连接,使用锚具对集水桶310进行固定,既安全,又方便安装和后期维护。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集水槽200中存储有雨水时,雨水可自动流入集水桶310中。集水桶310中存储的雨水用于后期植物浇灌,既减小了水资源的流失,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约用水,减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促进植物的生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集水桶310与集水槽200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但是集水桶310与集水槽20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相邻的几个集水槽200设定为一组,每组中的几个集水槽200通过管线共同连接一个集水桶310,集水桶310设置于每组中位置最低的一个集水槽200的一端,这样可有效减少集水桶310的数量,降低使用成本。
图3示例了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坡面上的排水沟400,排水沟400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对应地集水桶310设置有溢流口311,当集水桶310中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后,集水桶310中的水可通过溢流口311排入排水沟400。
图4示例了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排水沟400设置于集水桶310的一侧,溢流口311设置于集水桶310的一侧且位于排水沟400的上方,溢流口311的高度高于排水沟400,水从溢流口311流出后可直接流入排水沟400。当然排水沟400也可设置于集水槽200的下方,通过管线将溢流口311与排水沟400连通。排水沟400的出水口可与集水池320或者河道连通,多余的雨水可通过排水沟400流入集水池320或者河道中,设置排水沟400减小了多余雨水对坡面的冲刷,进一步减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具体实施时可以每个雨水收集系统设置一个排水沟400,也可多个雨水收集系统共用一个排水沟400。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桶310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设置过滤网可防止坡面松动的土和石块等进入集水桶310中,堵塞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网可将土和石块阻挡在集水槽200中,工作人员可定期对集水槽200进行清理。
图5示例了一种集水槽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的边沿向集水槽200外侧延伸形成引流部230,引流部230远离集水槽200的侧边与坡面100相贴合,引流部230与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呈一夹角。本实施例中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与引流部23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既简化了集水槽200的生产工艺,又降低了集水槽200的生产成本。设置引流部230可使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无需与坡面100贴合,使集水槽200的槽口竖直朝上,防止集水槽200中的雨水还未达到最大存储量时就发生溢流现象,有效提高雨水收集装置的存储量。
图6示例了另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雨水存储装置300包括:集水池320和输水总管330,集水池320设置于坡面的下部,输水总管330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输水总管330的出水端与集水池320连通,输水总管330通过设置于进水端的管壁上的输水支管330与每个集水槽200连通。使用时,坡面的雨水首先进入集水槽200,再通过输水支管330进入输水总管330,输水总管330将雨水汇集后输送至集水池320存储,方便后期利用。由于在每层坡面的下部设置了集水池320,采用较大容量的集水池320可将整个坡面的雨水收集,集水池320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下一层坡面的植被。相较于上述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本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收集的效率更高,更适合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使用。
图7示例了一种集水槽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与坡面100通过连接件210可拆卸连接,连接件210为M15-N锚具或M13-N锚具,安装时连接件210嵌入于坡面100内部对集水槽200进行固定。使用连接件210将集水槽200与坡面100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对集水槽200进行拆卸和安装,随时可对集水槽200中的雨水进行处理。由于锚具为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器材,使用锚具对集水槽200进行固定,既安全,又降低了使用成本,还能方便对集水槽200进行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两个侧壁220中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的宽度大于远离坡面100的侧壁220的宽度。由于坡面100是倾斜的,为了能使坡面100的雨水能自动流入集水槽200中,集水槽200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与坡面100相贴合,此时集水槽200也需要倾斜一定角度。当集水槽200中的雨水达到一定量时,雨水会通过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的边沿流出,集水槽200的最大存储量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此通过使靠近坡面100的侧壁220的宽度大于远离坡面100的侧壁220的宽度,提高雨水的溢出高度,防止集水槽200还未达到最大存储量就发生溢流现象,有效提高雨水收集装置的存储量。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槽200的材质为塑料、不锈钢或金属铝,优选项为不锈钢,不锈钢材质的集水槽200具有高强度、加工精度高、外形美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当然集水槽20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此,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综合成本、使用寿命和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槽200的表面涂覆有防腐层,防腐层为聚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四氟乙烯材料或者玻璃纤维布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由于集水槽200长期在野外环境中使用,长期使用会造成集水槽200发生腐蚀,通过在集水槽200的表面涂覆防腐层,可防止集水槽2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有效延长集水槽2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集水桶310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膜,集水桶310的外部涂覆有保温层。由于雨水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7的酸性降水,集水桶310长期与雨水接触会造成集水桶310发生腐蚀。本实施例的集水桶310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膜,防腐蚀膜将雨水与集水桶310的内壁分离开不进行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雨水对集水桶310的腐蚀,延长集水桶310的使用寿命。在集水桶310的外部涂覆保温层,保温层可使集水桶310内部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集水桶310在夏天内部温度不会太高,在冬天内部温度也不会太低,防止因为温度过低造成集水桶310内部的雨水结冰而无法使用。保温层优选绿色的保温层,绿色的保温层可使集水桶310与外界环境保持一致,达到“四季常青”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
多个集水槽,多个所述集水槽沿坡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集水槽靠近坡面的侧壁与坡面相贴合,以使坡面上的雨水流入所述集水槽中;
雨水存储装置,所述雨水存储装置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用于存储所述集水槽收集的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存储装置包括:多个集水桶,所述集水桶的进水口与对应的所述集水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坡面上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所述集水桶设置有溢流口,当所述集水桶中的水位达到预定水位后,所述集水桶中的水可通过所述溢流口排入所述排水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存储装置包括:集水池和输水总管,所述集水池设置于坡面的下部,所述输水总管沿坡面的倾斜方向延伸,所述输水总管的出水端与集水池连通,所述输水总管通过设置于进水端的管壁上的输水支管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水槽沿坡面的倾斜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靠近坡面的侧壁与坡面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材质为塑料、不锈钢或金属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表面涂覆有防腐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桶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膜,所述集水桶的外部涂覆有保温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88501.8U CN213268089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88501.8U CN213268089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68089U true CN213268089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7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88501.8U Active CN213268089U (zh) | 2020-08-24 | 2020-08-24 |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68089U (zh) |
-
2020
- 2020-08-24 CN CN202021788501.8U patent/CN2132680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90587U (zh) | 一种边坡聚流生态灌水系统 | |
CN107926625A (zh) | 一种适用于园林的集水灌溉装置 | |
CN201972229U (zh) | 住宅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装置 | |
CN106358986A (zh) | 一种适用于高山峡谷地区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 |
CN210202763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带 | |
CN209897740U (zh)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 |
CN105951969B (zh) | 一种蓄水排洪系统及蓄排方法 | |
CN111809475A (zh) |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 |
CN209873933U (zh) | 一种山丘区集中联片雨洪集蓄利用装置 | |
CN213268089U (zh) | 一种生态护坡雨水收集系统 | |
CN209194665U (zh) | 小区雨水管道排放系统 | |
CN110029721A (zh) | 一种具有排污及初雨调蓄功能的管涵结合截污结构 | |
CN107926617A (zh) | 一种排水灌溉系统 | |
CN213268087U (zh) | 一种自动化生态护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206956909U (zh) | 一种地下阶梯式链状雨水调蓄水池 | |
CN206109096U (zh) | 一种城市雨水回收装置 | |
CN110004792A (zh) | 一种绿化带及之间道路的调蓄水结构 | |
CN113512994B (zh) | 一种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可储水式空心淤地坝 | |
CN203669020U (zh) | 一种建筑物雨水与洗涤清水收集回用系统 | |
CN204455983U (zh) | 一种水库消落带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 | |
CN217601471U (zh) |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 |
CN109105217B (zh) | 一种高边坡自动化灌溉节水系统 | |
CN207959429U (zh) |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CN212534311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存储及补充地下水浇地系统 | |
CN211349115U (zh) | 一种利用雨洪资源的农业回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