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0061U -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0061U
CN216550061U CN202122512592.3U CN202122512592U CN216550061U CN 216550061 U CN216550061 U CN 216550061U CN 202122512592 U CN202122512592 U CN 202122512592U CN 216550061 U CN216550061 U CN 216550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et
ecological
water body
ecological blanket
bottom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125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曼
赵秀芳
殷金岩
谢志远
韦依伶
彭雅琴
周荫庭
汪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125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0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0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0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属于河道生态修复领域,包括生态毯、定位块和仿生水草,生态毯的四角通过定位块固定安装至河床底部,若干仿生水草设置在生态毯的表面;生态毯包括毯衣、土层和粒层;土层包括膨润土和种植土,粒层包括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毯衣的数量为3层,两两毯衣之间设置土层和粒层,土层设置在粒层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加强底泥毯与底泥的接触,并实现高效吸附水体油污和其他污染物质,恢复水体底泥基本生态功能,从而提升水体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水景观,给人带来不愉悦的观感,同时还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底泥内源污染已成为改善黑臭水体水质的关键,由于污泥源源不断的向水体内释放污染物质,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出现瓶颈,黑臭水体易受污染、常反复污染、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不理想;要想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优先治理河道污染底泥,削减内源污染,并针对性降解较难分解的油脂类物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防止水体反复恶化。目前,对河道底泥的治理技术主要有原位处理和异地处理,异地处理技术(如疏浚底泥)应用较广,但存在工程量大、治理费用较高、处置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底泥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而底泥原位治理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对河道水体二次污染和河道治理效果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底泥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目前污泥的原位处理主要有原位覆盖、化学处理和生物修复等技术,原位覆盖效果显著,但工程量大,施工不便,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化学处理药剂易受水流冲刷,不能保障与底泥充分接触发挥作用,而生物修复主要依靠植被修复,对河流水质要求较高,使用范围不广泛。针对污染水体底泥的治理问题,应着重开发适用范围广、效果快的覆盖技术,并研发施工简单,工期短且成本低的覆盖材料,提升覆盖基质与底泥的接触效果,对底泥进行有效固定,并吸附其释放的污染物,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发相关技术,开展对污染底泥覆盖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加强底泥毯与底泥的接触,并实现高效吸附水体油污和其他污染物质,恢复水体底泥基本生态功能,从而提升水体水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包括生态毯、定位块和仿生水草,生态毯的四角通过定位块固定安装至河床底部,若干仿生水草设置在生态毯的表面。
进一步的,生态毯包括毯衣、土层和粒层;土层包括膨润土和种植土,粒层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毯衣的数量为3层,两两毯衣之间设置土层和粒层,土层设置在粒层的下方。
进一步的,仿生水草的材质为碳纤维仿生水草,包括固定带、一级碳素纤维草和二号碳素纤维草,一级碳素纤维草通过固定带固定在生态毯的上表面,若干二号碳素纤维草分布在一个一级碳素纤维草上;两两仿生水草之间的间隔为20-30cm。
进一步的,毯衣的材质为聚乳酸玉米纤维,毯衣通过缝线压制缝合形成若干填料包,且缝线为间隔缝合,缝线与毯衣之间还设有若干填料出入口。
进一步的,土层的厚度为1-15cm,其中土层的种植土为满足园林绿化种植标准的普通泥土,膨润土和种植土的混合比例为2:3。
进一步的,粒层的厚度为1.4-2.2cm,其中粒层的活性炭粒粒径为0.6-0.8cm,烧结陶粒的粒径为0.6-1.2cm,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的混合比例为1:1。
进一步的,固定块的材质为混凝土,固定块通过绳子或网袋固定至生态毯的四角,固定块的高度为4-5cm。
进一步的,一级碳素纤维草的长度为30-40cm,每根一级碳素纤维草两侧分别设有8-10根平行设置的二级碳素纤维草,且二级碳素纤维草的长度为5-10cm。
进一步的,土层和粒层中设有复合菌剂且充分混合,复合菌剂由光合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丝酵母、链球菌组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通过生态毯将水体和底泥分隔开,并通过毯内双层基质的吸附作用,能高效吸附絮状污泥和不溶性悬浮物,稳定底泥形态,并提供微生物附着场所,强化河道底泥污染物质的降解。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在生态毯内多层基质中添加复合菌剂,能高效降解污泥中的油污及其他可溶性污染物质,促进水体污染底泥的治理,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生态毯上部固定有碳纤维素仿生水草,具有表面粗糙、微生物附着效果好、轻便易施工、绿色环保等特点,能漂浮在水体中,对水体水质起到一定的降解吸附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生态毯采用可降解材料,一段时间后能被微生物充分降解,毯内基质能与河道原底泥充分贴合,在污染底泥得到修复且水体具备种植水生植物功能后,可再进行沉水植被的种植,有利于生态修复后期的实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态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毯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仿生水草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生态毯;11、毯衣;111、填料包;112、缝线;113、填料出入口;12、土层;13、粒层;2、定位块;3、仿生水草;31、固定带;32、一级碳素纤维草;33、二级碳素纤维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如图1-图4所示,包括生态毯1、定位块2和仿生水草3,生态毯1的四角通过定位块2固定安装至河床底部,若干仿生水草3设置在生态毯1的表面。通过生态毯1将水体和底泥分隔开,并通过毯内双层基质的吸附作用,能高效吸附絮状污泥和不溶性悬浮物,稳定底泥形态,并提供微生物附着场所,强化河道底泥污染物质的降解。
优选的,生态毯1包括毯衣11、土层12和粒层13;土层12包括膨润土和种植土,粒层13包括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毯衣11的数量为3层,两两毯衣11之间设置土层12和粒层13,土层12设置在粒层13的下方;装填前,应提前按比例对膨润土和种植土、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进行混合。
生态毯1采用可降解材料,一段时间后能被微生物充分降解,毯内基质能与河道原底泥充分贴合,在污染底泥得到修复且水体具备种植水生植物功能后,可再进行沉水植被的种植,有利于生态修复后期的实施。
优选的,仿生水草3的材质为碳纤维仿生水草3,包括固定带31、一级碳素纤维草32和二号碳素纤维草,一级碳素纤维草32通过固定带31固定在生态毯1的上表面,若干二号碳素纤维草分布在一个一级碳素纤维草32上;两两仿生水草3之间的间隔为20-30cm;仿生水草3,强化微生物的附着,净化水体水质,具有表面粗糙、微生物附着效果好、轻便易施工、绿色环保等特点,能漂浮在水体中,对水体水质起到一定的降解吸附作用。
优选的,毯衣11的材质为聚乳酸玉米纤维,毯衣11通过缝线112压制缝合形成若干填料包111,且缝线112为间隔缝合,缝线112与毯衣11之间还设有若干填料出入口113;预先缝合封闭毯衣11的三边,从一边将混合后的基质倒入毯衣11,并不断抖动,使其通过毯内的填料出入口113到达毯衣11底部,装填完后,封闭毯衣11的最后一边,并拉拽四个角将基质抖匀,不能使基质堆积在某一部分。
优选的,土层12的厚度为1-15cm,其中土层12的种植土为满足园林绿化种植标准的普通泥土,膨润土和种植土的混合比例为2:3。
优选的,粒层13的厚度为1.4-2.2cm,其中粒层13的活性炭粒粒径为0.6-0.8cm,烧结陶粒的粒径为0.6-1.2cm,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的混合比例为1:1。
优选的,固定块的材质为混凝土,固定块通过绳子或网袋固定至生态毯1的四角,固定块的高度为4-5cm。
优选的,一级碳素纤维草32的长度为30-40cm,每根一级碳素纤维草32两侧分别设有8-10根平行设置的二级碳素纤维草33,且二级碳素纤维草33的长度为5-10cm。
优选的,土层12和粒层13中设有复合菌剂且充分混合,复合菌剂由光合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丝酵母、链球菌组成;能针对性降解油污和其他可溶性污染物质;将微生物粉剂与基质充分混合,为使菌剂效果保持在较佳水平,保证在应在施工前2天内进行此步骤。
在生态毯1内多层基质中添加复合菌剂,能高效降解污泥中的油污及其他可溶性污染物质,促进水体污染底泥的治理,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如生态毯1在运输过程中有折叠,在施工前应抖平,使基质均匀。生态毯1的铺设应该尽量平缓,由2-3名施工人员乘船至施工地点,先放下一边,再划船至另一端放置另一边,如条件允许,在下沉过程中采用长杆拨动定位块2,调整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毯、定位块和仿生水草,生态毯的四角通过定位块固定安装至河床底部,若干仿生水草设置在生态毯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生态毯包括毯衣、土层和粒层;土层包括膨润土和种植土,粒层包括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毯衣的数量为3层,两两毯衣之间设置土层和粒层,土层设置在粒层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仿生水草的材质为碳纤维仿生水草,包括固定带、一级碳素纤维草和二号碳素纤维草,一级碳素纤维草通过固定带固定在生态毯的上表面,若干二号碳素纤维草分布在一个一级碳素纤维草上;两两仿生水草之间的间隔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毯衣的材质为聚乳酸玉米纤维,毯衣通过缝线压制缝合形成若干填料包,且缝线为间隔缝合,缝线与毯衣之间还设有若干填料出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土层的厚度为1-15cm,其中土层的种植土为满足园林绿化种植标准的普通泥土,膨润土和种植土的混合比例为2: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粒层的厚度为1.4-2.2cm,其中粒层的活性炭粒粒径为0.6-0.8cm,烧结陶粒的粒径为0.6-1.2cm,活性炭粒和烧结陶粒的混合比例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固定块的材质为混凝土,固定块通过绳子或网袋固定至生态毯的四角,固定块的高度为4-5c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一级碳素纤维草的长度为30-40cm,每根一级碳素纤维草两侧分别设有8-10根平行设置的二级碳素纤维草,且二级碳素纤维草的长度为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其特征在于:土层和粒层中设有复合菌剂且充分混合,复合菌剂由光合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丝酵母、链球菌组成。
CN202122512592.3U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Active CN216550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2592.3U CN216550061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2592.3U CN216550061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0061U true CN21655006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12592.3U Active CN216550061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00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951A (zh) * 2022-06-30 2022-09-20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强化河道底泥生态恢复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2951A (zh) * 2022-06-30 2022-09-20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强化河道底泥生态恢复的方法
CN115072951B (zh) * 2022-06-30 2023-10-20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强化河道底泥生态恢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6159B (zh) 一种用于灌区污水强化处理的双耦合系统
CN206308129U (zh) 一种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的河涌生态浮床装置
CN208500666U (zh) 一种带光催化网的生态浮床净水装置
CN104803552A (zh) 一种黑臭河道净化方法及净化装置
CN105461072B (zh) 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109133378A (zh) 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09133494A (zh) 一种复合生态净水系统及其净水方法
CN216550061U (zh) 一种可去除油污的污染水体底泥生态毯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111058425A (zh) 一种生态河床结构及构建方法
CN205687731U (zh) 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8341549B (zh) 一种汀步与溢流堰耦合曝气的生态修复系统
CN210287078U (zh) 一种装配式河道点源污染原位处理装置
CN112811726A (zh)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208948975U (zh) 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101781062B (zh)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CN20493909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呼吸型人工湿地系统
CN104211180B (zh) 一种用于河道油污污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浮盆
CN217148721U (zh)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
CN112851037B (zh) 多级拦截净化水体中颗粒物的草坪
CN113480099B (zh) 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
CN211621458U (zh) 一种生态河床结构
CN114230012A (zh) 一种排口溢流污染原位净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8440487U (zh) 一种底泥污染原位治理的复合基材
CN209010327U (zh) 漂浮湿地种植框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