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7350U -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7350U
CN216537350U CN202123254620.2U CN202123254620U CN216537350U CN 216537350 U CN216537350 U CN 216537350U CN 202123254620 U CN202123254620 U CN 202123254620U CN 216537350 U CN216537350 U CN 216537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filter screen
gate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46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新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546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7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7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7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用于收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出水口上铺设有第一过滤网;至少一级沉淀池,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净化后备用水池,净化后备用水池的进水口与最后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之间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沉淀池、闸门、门槛、第二过滤网,逐级沉淀、过滤,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处理成可满足循环使用的净水,从最后一级沉淀池流出的水再经一次沉淀、过滤后进入净化后备用水池,完成了清洗残膜后废水的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属于残膜回收利用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地膜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如果回收的残膜能够清洗干净,地膜就可以用于再生造粒,不仅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同时也能为农户带来收益。在残膜回收的清洗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水,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用水成本,大部分的厂家都会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由于地膜回收机具回收的残膜含有大量的枝杆、茎叶和土块等杂质,残膜清洗前会进行切碎处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中也会含有残膜碎片、枝杆碎屑、泥土、碎石子等杂物。现有残膜回收的废水处理系统,只是对废水进行简单的过滤、沉淀,即再次重复使用,由于废水中的残膜碎片、枝杆碎屑、泥土等杂质未清理干净,杂质经常会进入潜水泵,造成潜水泵烧包故障,不仅需要维修更换潜水泵,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生产线停工,带来进一步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减少废水中的残膜碎片、枝杆碎屑、泥土等杂质,降低潜水泵的故障率,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降低潜水泵故障率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包括:
集水池,用于收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出水口上铺设有第一过滤网;
至少一级沉淀池,集水池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
净化后备用水池,净化后备用水池的进水口与最后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之间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三过滤网。
进一步的,集水池进水点至出水口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坡。
进一步的,集水池池底靠近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设为平底。
进一步的,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闸门为窗口,窗口位于池壁竖直方向的中部,窗口上设有第二过滤网,窗口位于沉淀池内的水位线以下。
进一步的,还包括引水渠,引水渠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连通,引水渠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引水渠的上方设有防护盖。
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网为水平设置的金属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为竖直设置的金属过滤网或塑料过滤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和出水管,潜水泵位于净化后备用水池内,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集水池与第一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之间的连通处呈折线布置。
进一步的,包括多级沉淀池,多级沉淀池呈网格状串联分布。
进一步的,相邻两级闸门垂直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置多级沉淀池、闸门、门槛、第二过滤网,逐级沉淀、过滤,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处理成可满足循环使用的净水,从最后一级沉淀池流出的水再经一次沉淀、过滤后进入净化后备用水池,完成了清洗残膜后废水的净化处理,通过潜水泵将净化后备用水池中的净水抽出重复使用即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中集水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中相邻两级沉淀池共用池壁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中相邻两级沉淀池共用池壁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中引水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集水池,2、第一过滤网,3、沉淀池,4、闸门,5、门槛,6、第二过滤网,7、净化后备用水池,8、第三过滤网,9、斜坡,10、平底,11、窗口,12、水位线,13、引水渠,14、防护盖,15、潜水泵,16、出水管,17、底层,18、中层,19、上层,20、泥沙,21、残膜碎片,22、枝杆碎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1,用于收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出水口上铺设有第一过滤网2;至少一级沉淀池3,集水池1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闸门4,闸门4底部设有门槛5,门槛5上方的闸门4上设有第二过滤网6;净化后备用水池7,净化后备用水池7的进水口与最后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7之间设有闸门4,闸门4底部设有门槛5,门槛5上方的闸门4上设有第三过滤网8。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由集水池1、沉淀池、净化后备用水池7组成,清洗残膜后的废水落入集水池1中,集水池1的出水口通过第一过滤网2,将废水中的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泥土、石子等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中,沉淀池容量大、水位深,废水进入沉淀池后流速变慢,泥土、碎石子等较重的杂质就会缓慢沉淀在上级沉淀池底部,门槛5可以阻挡泥土、碎石子等泥沙20进入下一级沉淀池;残膜碎片21由于密度小、面积大,在水中处于半漂浮状态,位于沉淀池水的中上部,第二过滤网6可以将上一级沉淀池中的残膜碎片21挡住,留在上一级沉淀池中,不让残膜碎片21进入下一级沉淀池;枝杆碎屑22属于木质,密度较小,一般漂浮在水面上,这样第二过滤网6可以将枝杆碎屑22挡住,留在上一级沉淀池中,不让枝杆碎屑22进入下一级沉淀池中;这样沉淀池通过闸门4、门槛5、第二过滤网6的设计,可以将泥土、碎石子、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都挡在上一级沉淀池中,起到了很好地沉淀、过滤效果;为了强化这种沉淀、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多级沉淀池、闸门4、门槛5、第二过滤网6,逐级沉淀、过滤,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处理成可满足循环使用的净水,从最后一级沉淀池流出的水再经一次沉淀、过滤后进入净化后备用水池7,完成了清洗残膜后废水的净化处理,通过潜水泵15将净化后备用水池7中的净水抽出重复使用即可。经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可以把废水中的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泥土、石子等杂质沉淀过滤干净,保证了再生水的水质,降低了净化后备用水池7中潜水泵15的故障率,节约潜水泵15维修更换成本,保证生产线的持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集水池1进水点至出水口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坡9。集水池1内设置斜坡9,利用重力,可以更加方便地收集废水,便于携带有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泥土、石子等杂质的废水冲刷到第一过滤网2上。
进一步的,集水池1池底靠近第一过滤网2的一侧设为平底10。这样,便于将堆积在第一过滤网2上的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泥土、石子等杂质用铁锹铲出,保证第一过滤网2的过滤效果,不至于堵塞第一过滤网2,避免集水池1内废水外溢,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闸门4为窗口11,窗口11位于池壁竖直方向的中部,窗口11上设有第二过滤网6,窗口11位于沉淀池内的水位线12以下。这种情况是在相邻两级沉淀池的池壁上设置一个窗口11,充分利用清洗残膜后的废水中杂质成分特点,杂质分为底层17、中层18、上层19,能够实现分层沉淀、过滤,过滤效果更好,枝杆碎屑22等较轻的杂质没有机会穿过第二过滤网6进入下一级沉淀池。
进一步的,还包括引水渠13,引水渠13的进水口与集水池1的出水口连通,引水渠13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引水渠13的上方设有防护盖14。引水渠13的作用是将集水池1和沉淀池连通,集水池1一般设置在厂房内,沉淀池设置在厂房外,因此需要引水渠13将废水引至沉淀池中,引水渠13的防护盖14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同时便于对引水渠13进行疏通。
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网2为水平设置的金属过滤网;第二过滤网6、第三过滤网8为竖直设置的金属过滤网或塑料过滤网。由于需要频繁地铲出第一过滤网2上堆积的残膜碎片21、枝杆碎屑22、泥土、石子等杂质,铁锨或推板需要摩擦第一过滤网2,采用水平设置的金属过滤网,使用寿命更长,过滤效果更好;第二过滤网6、第三过滤网8竖直设置,其挡下的杂质打捞出来即可,可以采用金属过滤网或塑料过滤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潜水泵15和出水管16,潜水泵15位于净化后备用水池7内,潜水泵15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16。净化后备用水池7中的水质清澈,通过潜水泵15和出水管16将清水泵至残膜清洗装置中,实现废水的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
进一步的,集水池1与第一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7之间的连通处呈折线布置。折线布置是为了降低废水在各个池中的流速,提高沉淀、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包括多级沉淀池,多级沉淀池呈网格状串联分布。本实用新型设置多级沉淀池、闸门4、门槛5、第二过滤网6,逐级沉淀、过滤,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处理成可满足循环使用的净水,从最后一级沉淀池流出的水再经一次沉淀、过滤后进入净化后备用水池7,完成了清洗残膜后废水的净化处理。
进一步的,相邻两级闸门4垂直分布。为了降低废水在各个池中的流速,提高沉淀、过滤效果。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池,用于收集清洗残膜后的废水,出水口上铺设有第一过滤网;
至少一级沉淀池,集水池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
净化后备用水池,净化后备用水池的进水口与最后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之间设有闸门,闸门底部设有门槛,门槛上方的闸门上设有第三过滤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池进水点至出水口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池池底靠近第一过滤网的一侧设为平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闸门为窗口,窗口位于池壁竖直方向的中部,窗口上设有第二过滤网,窗口位于沉淀池内的水位线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水渠,引水渠的进水口与集水池的出水口连通,引水渠的出水口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引水渠的上方设有防护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为水平设置的金属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为竖直设置的金属过滤网或塑料过滤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潜水泵和出水管,潜水泵位于净化后备用水池内,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池与第一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相邻两级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处、最后一级沉淀池与净化后备用水池之间的连通处呈折线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级沉淀池,多级沉淀池呈网格状串联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闸门垂直分布。
CN202123254620.2U 2021-12-23 2021-12-23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537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4620.2U CN216537350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4620.2U CN216537350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7350U true CN21653735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4620.2U Active CN216537350U (zh) 2021-12-23 2021-12-23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7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6564U (zh)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系统
CN210529412U (zh)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08472830U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装置
CN216537350U (zh) 应用于残膜回收的水处理系统
CN206385597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109518793B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32696A (zh) 一种道路冲洗方法和冲洗系统
CN208561732U (zh) 合流制管网溢流及水体污染一体化削减系统
CN217759211U (zh) 一种环保型市政排水管网
CN208518041U (zh) 一种兼具调蓄与过滤净化功能的排水装置
CN207863041U (zh)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207761000U (zh) 具有沉淀和过滤功能的在线处理系统
CN218374256U (zh) 一种用于小区路面雨水分流、净化、回用的处理系统
CN213014561U (zh) 一体化雨水收集回用装置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12336229U (zh) 雨水清污分流排水系统
CN211973794U (zh) 海绵城市雨水过滤收集装置
CN212315670U (zh) 一种厂区雨污分流水处理系统
CN209482432U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
CN204212052U (zh) 一种桥面雨水收集生态过滤装置
CN107119781A (zh) 一种城市防洪排水自动集污装置及方法
CN113187022A (zh) 一种雨水收集排放生态系统
CN207376396U (zh)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排水装置
CN207445697U (zh) 煤废水多级过滤回收装置
CN105148607A (zh) 一种隧道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