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6013U -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6013U
CN216536013U CN202123077977.8U CN202123077977U CN216536013U CN 216536013 U CN216536013 U CN 216536013U CN 202123077977 U CN202123077977 U CN 202123077977U CN 216536013 U CN216536013 U CN 216536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atient
leg
cushion body
gas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779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隆
王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riatrics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riatrics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riatrics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riatrics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30779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6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6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6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包括上层垫体、下层垫体、充气结构和放气结构,所述上层垫体与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垫体包括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与所述下层垫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所述放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充气结构与放气结构对患者进行背部、腰部和腿部的体位变换,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同时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因体位不当从而引发的各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背景技术
不同的手术或者不同位置处的手术,要求患者有不同的体位,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与精力去调整患者到最合适的体位,并保持体位。
手术过程中如若患者手术体位不当,会造成医生视野的不佳,影响手术的操作,而且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使得患者不能完美配合医生做完手术,另外手术时患者体位的不当,在手术后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纠纷。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变换体位耗时耗力,患者体位不好维持,并且容易变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包括上层垫体、下层垫体、充气结构和放气结构,所述上层垫体与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垫体包括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与所述下层垫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所述放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充气结构与放气结构对患者进行背部、腰部和腿部的体位变换,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同时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因体位不当从而引发的各种问题。
进一步,所述腿部气囊包括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分别与充气结构连通。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左腿与右腿分开进行体位调整,防止因调整不当而造成阻挡医护人员视线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上层垫体包括左腿与右腿分开放置的结构垫体,所述结构垫体与所述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防止医护人员在对左腿气囊或右腿气囊进行充气时,患者腿部因上层垫体不平稳而造成左腿或右腿下滑的现象,从而保证左右腿的单独体位调节。
进一步,所述起背气囊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包括左侧气囊与右侧气囊,所述第二层包括整体气囊,所述整体气囊与所述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下,医护人员通过对左侧气囊或右侧气囊的充放气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左侧翻身和右侧翻身,通过对整体气囊的充放气从而对患者进行起背。
进一步,所述上层垫体包括腋枕气囊,所述腋枕气囊位于所述上层垫体与患者接触的一面,所述腋枕气囊与所述上层垫体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所述腋枕气囊能够在患者侧卧时代替枕头对患者进行支撑,防止患者侧卧时将手臂压到麻木。
进一步,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包括至少七根,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结构连通,左腿气囊、右腿气囊、腰部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整体气囊和腋枕气囊分别与所述充气结构通过充气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放气的密闭腔室、向密闭腔室充气的电动充气泵,所述密闭腔室包括与充气管连通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气结构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充气结构的外侧壁上,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电动充气泵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充气孔均包括控制充气孔开关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所述充气孔的一端,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充气孔活动连接,当操作人员想要对单个气囊进行充气操作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结构对想要充气的气囊进行充气。
进一步,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气囊的充气管与充气孔连接口处的封堵口开关和在充气结构的外侧设置的控制封堵口开关开闭的单控开关,所述单孔开关与所述封堵口开关数据连接。
进一步,所述封堵口开关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充气孔活动连接,所述单控开关与电磁阀数据连接。通过按动充气结构上的单控开关控制电磁阀对充气孔进行开关控制,进而实现对每个气囊的单独充放气。
进一步,所述充气结构包括进气孔,所述电动充气泵设置在充气结构内部,所述电动充气泵的一端与所述腔室连通,电动充气泵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当操作人员想要对气囊充气时打开电动充气泵和充气管对应的充气孔上的电磁阀对气囊进行充气。
进一步,所述放气结构与所述密闭腔室通过放气管一连通,所述放气结构与电动充气泵不会同时开启。
进一步,所述放气结构包括放气阀和放气管二,所述放气阀的一端与所述放气管一连通,放气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气管二连通,所述放气阀包括调节放气速度的调节结构。
进一步,所述放气阀包括阀体、控制杆、阻挡结构和供阻挡结构移动的移动腔,所述控制杆与所述阻挡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移动腔位于阀体的内部中心位置,由所述阀体上伸出的管型结构围成,通过控制杆的移动带动阻挡结构,通过阻挡结构与移动腔的配合实现对放气速度的调节。
进一步,所述阀体包括防止阻挡结构过渡移动的防脱出结构,防脱出结构包括槽体和深入槽体的防脱出板;所述槽体设置在所述移动腔的底部,所述防脱出板与所述阻挡结构通过连接杆一体连接,所述防脱出板的直径大于槽体出口直径,通过设置防脱出结构从而实现控制杆移动时与水平方向保持垂直。
进一步,所述控制杆与所述阻挡结构之间设置缓冲用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挡结构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下的弹簧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放气时气压冲击对控制杆和阻挡结构造成损坏。
进一步,阻挡结构包括椎体结构,椎体结构的设置更加方便对流速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阻挡结构包括橡皮垫圈,所述橡皮垫圈位于所述阻挡结构与所述弹簧之间,橡皮垫圈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橡皮垫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挡结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保证放气阀的气密性。
进一步,控制杆与阀体接口对应设置螺纹,且在控制杆的一端设置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控制杆固定连接。把手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放气阀进行扭转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左腿气囊、右腿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整体气囊、腋枕气囊、腰部气囊、电动充气泵、电磁阀和放气阀从而辅助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各种体位的调节,减少调节患者体位时人力的消耗,提高手术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手术过程中需要调整患者体位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充气结构外侧的按钮对单独的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腰部或肩部进行支撑,当需要辅助患者翻身时,医护人员可以同时对左腿气囊和左侧气囊进行充气,以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或者,医护人员能够在上层垫体与患者之间放置可移动的单子,在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充满气的状态下,患者位于左侧气囊与右侧气囊之间,医护人员通过移动患者身下的单子辅助患者进行翻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垫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垫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放气阀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放气阀阀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阻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构垫体;11、右侧气囊;12、左侧气囊;13、整体气囊;14、腰部气囊;15、左腿气囊;16、右腿气囊;17、腋枕气囊;2、充气结构;21、单控开关;22、控制按钮;23、密闭腔室;24、电磁阀;25、电动充气泵;26、进气孔;27、充气管;3、放气阀;31、把手;32、控制杆;33、弹簧;34、橡皮垫圈;35、阻挡结构;36、槽体;37、防脱出板;38、连接杆;4、放气管一;41、放气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包括上层垫体、下层垫体、充气结构2和放气结构,上层垫体与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下层垫体包括起背气囊、腰部气囊14和腿部气囊,起背气囊、腰部气囊14和腿部气囊与下层垫体固定连接,充气结构2分别与起背气囊、腰部气囊14和腿部气囊连通,放气结构分别与起背气囊、腰部气囊14和腿部气囊连通。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控制充气结构2与放气结构对患者进行背部、腰部和腿部的体位变换,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同时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因体位不当从而引发的各种问题。
腿部气囊包括左腿气囊15和右腿气囊16,左腿气囊15和右腿气囊16分别与充气结构2连通。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左腿与右腿分开进行体位调整,防止因调整不当而造成阻挡医护人员视线的问题。上层垫体包括左腿与右腿分开放置的结构垫体1,结构垫体1与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防止医护人员在对左腿气囊15或右腿气囊16进行充气时,患者腿部因上层垫体不平稳而造成左腿或右腿下滑的现象,从而保证左右腿的单独体位调节。起背气囊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包括左侧气囊12与右侧气囊11,第二层包括整体气囊13,整体气囊13与左侧气囊12和右侧气囊1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下,医护人员通过对左侧气囊12或右侧气囊11的充放气从而辅助患者进行左侧翻身和右侧翻身,通过对整体气囊13的充放气从而对患者进行起背。上层垫体包括腋枕气囊17,腋枕气囊17位于上层垫体与患者接触的一面,腋枕气囊17与上层垫体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腋枕气囊17能够在患者侧卧时代替枕头对患者进行支撑,防止患者侧卧时将手臂压到麻木。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行以下具体设置:充气结构2包括充气管27,充气管27包括至少七根,充气管27与充气结构2连通,左腿气囊15、右腿气囊16、腰部气囊14、左侧气囊12、右侧气囊11、整体气囊13和腋枕气囊17分别与充气结构2通过充气管27连通。充气结构2包括充放气的密闭腔室23、向密闭腔室23充气的电动充气泵25,密闭腔室23包括与充气管27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设置在密闭腔室23的侧壁上,充气管27与充气孔一体连接。
充气结构2包括控制按钮22,控制按钮22设置在充气结构2的外侧壁上,控制按钮22与电动充气泵25电路连接。充气孔均包括控制充气孔开关的控制结构,控制结构设置在充气孔的一端,控制结构与充气孔活动连接,当操作人员想要对单个气囊进行充气操作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结构对想要充气的气囊进行充气。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气囊的充气管27与充气孔连接口处的封堵口开关和在充气结构2的外侧设置的控制封堵口开关开闭的单控开关21,单孔开关与封堵口开关数据连接。封堵口开关包括电磁阀24,电磁阀24与充气孔活动连接,单控开关21与电磁阀24数据连接。通过按动充气结构2上的单控开关21控制电磁阀24对充气孔进行开关控制,进而实现对每个气囊的单独充放气。充气结构2包括进气孔26,电动充气泵25设置在充气结构2内部,电动充气泵25的一端与腔室连通,电动充气泵25的另一端与进气孔26连通,当操作人员想要对气囊充气时打开电动充气泵25和充气管27对应的充气孔上的电磁阀24对气囊进行充气。
实施例3
如图6-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行以下具体设置:放气结构与密闭腔室23通过放气管一4连通,放气结构与电动充气泵25不会同时开启。放气结构包括放气阀3和放气管二41,放气阀3的一端与放气管一4连通,放气阀3的另一端与放气管二41连通,放气阀3包括调节放气速度的调节结构。放气阀3包括阀体、控制杆32、阻挡结构35和供阻挡结构35移动的移动腔,控制杆32与阻挡结构35活动连接,移动腔位于阀体的内部中心位置,由阀体上伸出的管型结构围成,通过控制杆32的移动带动阻挡结构35,通过阻挡结构35与移动腔的配合实现对放气速度的调节。
阀体包括防止阻挡结构35过渡移动的防脱出结构,防脱出结构包括槽体36和深入槽体36的防脱出板37;槽体36设置在移动腔的底部,防脱出板37与阻挡结构35通过连接杆38一体连接,防脱出板37的直径大于槽体36出口直径,通过设置防脱出结构从而实现控制杆32移动时与水平方向保持垂直。控制杆32与阻挡结构35之间设置缓冲用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与控制杆32固定连接,弹簧33的另一端与阻挡结构35固定连接。此种设置下的弹簧33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放气时气压冲击对控制杆32和阻挡结构35造成损坏。阻挡结构35包括椎体结构,椎体结构的设置更加方便对流速进行控制。
阻挡结构35包括橡皮垫圈34,橡皮垫圈34位于阻挡结构35与弹簧33之间,橡皮垫圈34的一端与弹簧33固定连接,橡皮垫圈34的另一端与阻挡结构35一体连接。此种设置能够保证放气阀3的气密性。控制杆32与阀体接口对应设置螺纹,且在控制杆32的一端设置把手31,把手31与控制杆32固定连接。把手31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放气阀3进行扭转调节。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包括上层垫体、下层垫体、充气结构和放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垫体与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层垫体包括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与所述下层垫体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所述放气结构分别与所述起背气囊、腰部气囊和腿部气囊连通,所述上层垫体包括腋枕气囊,所述腋枕气囊位于所述上层垫体与患者接触的一面,所述腋枕气囊与所述上层垫体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包括至少七根,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结构连通,左腿气囊、右腿气囊、腰部气囊、左侧气囊、右侧气囊、整体气囊和腋枕气囊分别与所述充气结构通过充气管连通,所述充气结构包括充放气的密闭腔室、向密闭腔室充气的电动充气泵,所述密闭腔室包括与充气管连通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侧壁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孔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气囊包括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分别与充气结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垫体包括左腿与右腿分开放置的结构垫体,所述结构垫体与所述下层垫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气囊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包括左侧气囊与右侧气囊,所述第二层包括整体气囊,所述整体气囊与所述左侧气囊和右侧气囊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均包括控制充气孔开关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设置在所述充气孔的一端,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充气孔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结构与所述密闭腔室通过放气管一连通,所述放气结构与电动充气泵不会同时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结构包括放气阀和放气管二,所述放气阀的一端与所述放气管一连通,放气阀的另一端与所述放气管二连通,所述放气阀包括调节放气速度的调节结构。
CN202123077977.8U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Active CN216536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7977.8U CN21653601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77977.8U CN21653601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6013U true CN216536013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0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77977.8U Active CN216536013U (zh) 2021-12-09 2021-12-09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6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82466U (zh) 一种手术用气囊式体位垫
CN216536013U (zh) 一种辅助病人在手术床上变换体位的体位调整垫
CN210962711U (zh)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CN113893120B (zh) 一种手术中使用的体位调整装置
CN218075541U (zh) 一种俯卧位充气减压按摩头垫
CN211244218U (zh) 一种icu重症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床垫
CN213250847U (zh) 一种驼背病人眼科手术用下肢支撑垫
CN211675150U (zh) 一种用于食道手术的体位垫
CN202724196U (zh) 婴幼儿截石位手术体位架
CN208958553U (zh) 一种智能气垫床
CN211723854U (zh) 一种用于脾脏手术的体位垫
CN220070035U (zh) 手动调节骶骨独立式医用防压疮充气床垫
JP3470226B2 (ja) 高さ・形状可変式安眠枕とその使用準備方法
CN216854848U (zh) 肝移植手术辅助装置
CN219479733U (zh) 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睡眠枕头
CN206166466U (zh) 一种睡眠枕头
CN217186878U (zh) 一种医用可调节电动充气式体位垫
CN210055317U (zh) 空气床
CN214713318U (zh) 一种多体位手术垫
CN211512386U (zh) 一种医用多腔室气垫及其构成的气垫床
CN21115688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体位垫
CN212213310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肩高的枕头
CN220404354U (zh) 气囊头枕
CN218899986U (zh) 一种产妇翻身支架
CN214967468U (zh) 一种充气式止鼾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