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2711U -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2711U
CN210962711U CN201921513057.6U CN201921513057U CN210962711U CN 210962711 U CN210962711 U CN 210962711U CN 201921513057 U CN201921513057 U CN 201921513057U CN 210962711 U CN210962711 U CN 21096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ion
air
electromagnetic valve
seat cushion
cush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30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丽秀
肖瑾
郑小贞
苏义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5130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2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2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属于医疗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座垫本体、通风孔,座垫本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气囊层,下层为海绵层;气囊层由多个气囊和气囊隔板组成,气囊隔板在竖直方向开设多个点阵式圆孔,每个圆孔内部都设置一个气囊,所述气囊相互之间不接触,每个气囊通过入气管与位于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相连通,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入气管设置在圆孔内;充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侧面,充气口和出气口设置有开关阀门,气囊隔板开设有通风孔,每个通风孔在气囊隔板内相互连通形成十字形的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横向的气囊充气,气囊比较柔软,坐着比较舒适,而且气囊隔板上有多个通气孔,可保持患者臀部皮肤的干爽。

Description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背景技术】
长期坐轮椅的患者易发生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目前临床使用的棉垫不能有效的预防压疮。
公开号为CN2054341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防褥疮按摩座垫,包括按摩坐垫本体、多个防褥疮通气孔、多条防褥疮凹槽、一对腿部轮廓凹陷、四根连接绑带、四个扣接夹子、四块防滑橡胶垫、充气口、多个按摩装置、电源连接线、按摩控制器、控制器挂钩及开关控制按钮;防褥疮通气、防褥疮凹槽、腿部轮廓凹陷设在按摩坐垫本体上,连接绑带连按摩坐垫本体及扣接夹子,防滑橡胶垫设在扣接夹子内,充气口设在按摩坐垫本体上,按摩装置设在按摩坐垫本体内,并通过电源连接线连按摩控制器,开关控制按钮、控制器挂钩设在按摩控制器上。通过通气孔和凹槽保持皮肤的透气和干爽,达到防褥疮的目的,通过按摩装置为腿部和臀部按摩,可在久坐时舒缓肌肉,提高舒适度。
但该医用防褥疮按摩座垫不能给患者臀部更换着力点,患者的部分臀部区域还是长期受压,而且该医用防褥疮座垫比较硬,舒适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该改良的轮椅座垫采用点阵式气囊给患者臀部提供着力点,气囊设置有自动定时充气的功能,而且可以选择对不同的气囊进行充气,可以给患者臀部更换不同的着力点,保证臀部不在同一位置与坐垫接触太久,该改良的轮椅座垫还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可保持患者臀部皮肤的干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主要包括座垫本体、通风孔;所述座垫本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气囊层,下层为海绵层;所述气囊层由多个气囊和气囊隔板组成,所述气囊隔板在竖直方向开设多个点阵式圆孔,所述圆孔之间不相连,每个所述圆孔内部都设置一个气囊,所述气囊相互之间不接触,每个所述气囊通过入气管与位于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相连通,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管设置在圆孔内;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侧面,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设置有开关阀门,所述气囊隔板的各个圆孔之间的区域都开设有通风孔,每个所述通风孔在气囊隔板内相互连通形成通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外面设置有座垫保护套,所述座垫本体可放置于座垫保护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底角区域都设置有固定绑带。
进一步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前端边缘处设置有圆滑过渡的腿部放置区。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隔板的圆孔轮廓边缘设置轮廓筋,所述轮廓筋呈环形并与所述气囊隔板连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两根第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为硬质材料制成,横向的每一行气囊的入气管通过充气支管连通,所述横向单数行的充气支管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充气管连通,所述横向双数行的充气支管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第二充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第二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所述气囊隔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充气口,所述第三充气口与气囊隔板内的其中一个通风孔连通,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座垫本体的相对面;所述第一充气口、第二充气口、第三充气口的一端与设置在座垫本体外的气泵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置有开关,所述第一充气口的另一端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一充气管相连,第二充气口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二充气管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一充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二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由控制器和电磁阀控制,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例如STM32等,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充气口内,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一出气口内,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第二充气口内,第四电磁阀设置在第二出气口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外部电源和电源开关连接,控制器通过定时接通和断开电源来控制多个电磁阀电路的接通和断开,所述电磁阀通过电源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充气口和出气孔的打开和闭合。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点阵式气囊,气囊隔板,两根充气管,多个通气孔,采用两根充气管连接横向不同行的气囊,实现间隔行的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给患者臀部提供着力点,气囊比较柔软,坐着比较舒适,而且气囊隔板上有多个通气孔,可保持患者臀部皮肤的干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轮廓筋,再给气囊充气时,轮廓筋可增强气囊的受力能力,可有效防止气囊爆裂。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管为三通管,三通管单独设置有开关,可分别给三个充气口充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器和电磁阀,通过控制器可定时控制电源的接通和闭合,而电磁阀通过电源的接通和闭合,可控制充气口和出气口的闭合,实现不同行的气囊的充气和出气,给患者臀部提供不同的着力点,从而减少褥疮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与电磁阀连接的电路图。
其中,1-固定绑带,2-第一充气管,31-第一充气口,32-第一出气口,4-第二充气管,51-第二充气口,52-第二出气口,6-第三充气口,71-轮廓筋,72-气囊,73-入气管,8-通气孔,9-气囊隔板,10-海绵块,11-腿部放置区,12-控制器,13-电磁阀,131-第一电磁阀,132-第二电磁阀,133-第三电磁阀,134-第四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平面结构示意的俯视图。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主要包括座垫本体、通风孔;所述座垫本体包括两层,上层为气囊层,下层为海绵层;所述气囊层由多个气囊72和气囊隔板9组成,所述气囊隔板9在竖直方向开设多个点阵式圆孔,所述圆孔之间不相连,所述圆孔内都设置有气囊72,因此气囊72也为点阵式分布,点阵式分布均匀而且密集,可以使多个气囊72与患者的臀部接触,每个气囊都相互隔离不接触,因此气囊72之间形成的缝隙有利于通风,每个所述气囊72通过入气管73与位于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相连通,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管73设置在圆孔内,可以通过入气管73往气囊72充气,使气囊72膨胀,给患者臀部提供着力点,所述入气管73与位于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相连通,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侧面,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设置有开关阀门,通过充气口和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实现对气囊72的充气和放气,所述气囊隔板9的各个圆孔间的区域都开设通风孔8,每个所述通风孔8在气囊隔板9内相互连通形成通风结构,风可以从通风孔8吹出,可以保持患者臀部的干爽,可有效预防褥疮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外面设置有座垫保护套,所述座垫本体可放置于座垫保护套内,可以有效的保护座垫本体,使气囊72不容易被划伤,也便于保持座垫本体的干净和卫生,便于清洗,座垫保护套的底角和侧面开设有小孔。
优选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底角区域都设置有固定绑带1,所述固定绑带1可以穿过座垫保护套底角的小孔,通过固定绑带1把座垫本体固定在轮椅上。
优选地,所述座垫本体的前端边缘处设置有圆滑过渡的腿部放置区11,患者坐在改良的轮椅坐垫上,腿部放置在有圆滑过渡的腿部放置区11,会更加舒适。
优选地,所述气囊隔板9的圆孔的轮廓边缘设置轮廓筋71,所述轮廓筋71呈环形并与所述气囊隔板9连成一体,当给气囊72充气的时候,在轮廓筋71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气囊72爆裂,增加气囊72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充气管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2,两根第二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为硬质材料制成,横向的每一行气囊72的入气管73通过充气支管连通,设置多条充气管支管可以使气囊72的充气速度加快,所述横向单数行的充气支管的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充气管2连通,所述横向双数行的充气支管的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二充气管4连通,可以选择向不同的充气管充气,向横向的单数行和双数行的气囊72进行交替式的充气,实现给患者臀部提供不同着力点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31,第二充气口51,所述充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充气的时候会比较方便;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32,第二出气口52,所述气囊隔板9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充气口6,所述第三充气口(6)与气囊隔板9内的其中一个通风孔8连通,所述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座垫本体的相对面,所述第一充气口31、第二充气口51、第三充气口6的一端均与设置在座垫本体外的气泵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置有开关,所述气泵采用的功率大于100W,可以对几个充气口同时进行充气,所述第一充气口31的另一端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一充气管2相连,第二充气口51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二充气管4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32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一充气管2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52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二充气管4连接,使气泵产生的气体可以从座垫一侧的充气口进入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然后从座垫另一侧的出气口离开,第三充气口6只需要打开对应的气泵三通管的开关,就可以一直对气囊隔板9内的通风结构充气,气体可从多个通风孔8离开,使患者的臀部保持干爽透气,减少褥疮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由控制器12和电磁阀13控制,所述控制器12采用单片机,例如STM32等,所述电磁阀13包括第一电磁阀131、第二电磁阀132、第三电磁阀133、第四电磁阀134,所述第一电磁阀131设置在第一充气口31内,所述第二电磁阀132设置在第一出气口32内,所述第三电磁阀133设置在第二充气口51内,第四电磁阀134设置在第二出气口52内;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31、第二电磁阀132、第三电磁阀133、第四电磁阀134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12还与外部电源和电源开关连接,控制器12通过定时接通和断开电源来控制多个电磁阀电路的接通和断开,所述电磁阀13通过电源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充气口和出气孔的打开和闭合,当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第一种情况,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第一电磁阀131通电,第二电磁阀132断电,第三电磁阀133断电,第四电磁阀134通电,此时第一充气口31打开,第一出气口32闭合,气体可从第一充气口31进入第一充气管2,使横向的单数行气囊72充气膨胀,第二充气口51闭合,第二出气口52打开,气体不能进入第二充气管4,横向的双数行气囊72内的气体从第二出气口52离开后缩小;根据患者的使用情况,可设置控制器12在一定的时间,改变电路的接通情况,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二种情况,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第一电磁阀131断电,第二电磁阀132通电,第三电磁阀133通电,第四电磁阀134断电,此时第一充气口31闭合,第一出气口32打开,气体不能进入第一充气管2,同时气体从第一出气口32离开,使横向的单数行气囊72出气缩小,第二充气口51打开,第二出气口52闭合,气体可从第二充气口51进入第二充气管4,使横向的双数行气囊72充气膨胀,在控制器12对各个电磁阀的定时接通的断开电源,从而控制充气口和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实现横向单数行和双数行气囊的交替式充气,实现对患者臀部更换不同着力点的效果,可减少褥疮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把座垫本体放入座垫保护套内,通过固定绑带1把座垫固定在轮椅上,把气泵的三通管与第一充气口31,第二充气口51,第三充气口6连接好,打开气泵的三通管开关进行充气,所述气泵可安置在轮椅底部,通过控制器12的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31、第二电磁阀132、第三电磁阀133、第四电磁阀134,所述控制器12与外置电源连接,外置电源可安置在轮椅底部,通过控制器12的定时接通与断开电源,实现充气口和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实现对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管4的充气及出气,实现横向单数行和横向双数行气囊的交替式充气,所述第三充气口6在气泵三通管的开关打开时可一直对气囊隔板内的通风结构充气,气体可从通气孔8出气,实现通风透气的效果。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其不同之处在于:可以采用手动式充气方法,代替气泵充气,也可以采用三通管,首先把第一充气口31打开,第一出气口32关闭,对第一充气管2连通的气囊72充气,第二充气口51关闭,第二出气口52打开,对第二充气管4连通的气囊72放气,第三充气口6一直打开,对通风结构一直充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后,把第一充气口31关闭,第二出气口32打开,对第一充气管2连通的气囊72放气,第二充气口51打开,第二充气口52关闭,对第二充气管4连通的气囊72充气;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实现对横向单行数和双行数气囊的交替式充气,但此方案比较费力。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主要包括座垫本体、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本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气囊层,下层为海绵层;所述气囊层由多个气囊(72)和气囊隔板(9)组成,所述气囊隔板(9)在竖直方向开设多个点阵式圆孔,所述圆孔之间不相连,每个所述圆孔内部都设置一个气囊(72),所述气囊(72)相互之间不接触,每个所述气囊(72)通过入气管(73)与位于海绵层内的充气管相连通,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入气管(73)设置在圆孔内;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侧面,所述充气口和出气口设置有开关阀门,所述气囊隔板(9)的各个圆孔之间的区域都开设有通风孔(8),每个所述通风孔(8)在气囊隔板(9)内相互连通形成通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本体的外面设置有座垫保护套,所述座垫本体可放置于座垫保护套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本体的底角区域都设置有固定绑带(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本体的前端边缘处设置有圆滑过渡的腿部放置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隔板(9)的圆孔的轮廓边缘设置轮廓筋(71),所述轮廓筋(71)呈环形并与所述气囊隔板(9)连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包括两根第一充气管(2),两根第二充气管(4);所述充气管为硬质材料制成,横向的每一行气囊入气管(73)通过充气支管连通,所述横向单数行的充气支管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充气管(2)连通,所述横向双数行的充气支管两端分别与座垫本体左右两侧第二充气管(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设置有充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31),第二充气口(51),所述充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32),第二出气口(52),所述出气口位于座垫本体的同一侧面;所述气囊隔板(9)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充气口(6),所述第三充气口(6)与气囊隔板(9)内的其中一个通风孔(8)连通,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座垫本体的相对面;所述第一充气口(31)、第二充气口(51)、第三充气口(6)的一端与设置在座垫本体外的气泵连接,所述气泵的出气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设置有开关,所述第一充气口(31)的另一端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一充气管(2)相连,第二充气口(51)与座垫本体左侧的第二充气管(4)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32)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一充气管(2)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口(52)与座垫本体右侧的第二充气管(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的轮椅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口与出气口的打开和闭合,由控制器(12)和电磁阀(13)控制,所述控制器(12)采用STM32单片机,所述电磁阀(13)包括第一电磁阀(131)、第二电磁阀(132)、第三电磁阀(133)、第四电磁阀(134),所述第一电磁阀(131)设置在第一充气口(31)内,所述第二电磁阀(132)设置在第一出气口(32)内,所述第三电磁阀(133)设置在第二充气口(51)内,第四电磁阀(134)设置在第二出气口(52)内;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31)、第二电磁阀(132)、第三电磁阀(133)、第四电磁阀(134)分别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器(12)还与外部电源和电源开关连接,控制器(12)通过定时接通和断开电源来控制多个电磁阀电路的接通和断开,所述电磁阀(13)通过电源的接通与断开来控制充气口和出气孔的打开和闭合。
CN201921513057.6U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Active CN21096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3057.6U CN210962711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3057.6U CN210962711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2711U true CN210962711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4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3057.6U Active CN210962711U (zh) 2019-09-11 2019-09-11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27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728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上海泰毅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坐垫及其制造工艺
JP2022064273A (ja) * 2020-05-23 2022-04-25 佩霖 蔡 エアー充填、排気機能を備えるマッサージシート
CN116492176A (zh) * 2023-06-28 2023-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一种皮肤护理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4273A (ja) * 2020-05-23 2022-04-25 佩霖 蔡 エアー充填、排気機能を備えるマッサージシート
JP7135155B2 (ja) 2020-05-23 2022-09-12 佩霖 蔡 エアー充填、排気機能を備えるマッサージシート
CN114190728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上海泰毅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坐垫及其制造工艺
CN114190728B (zh) * 2021-12-15 2023-07-28 上海泰毅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坐垫及其制造工艺
CN116492176A (zh) * 2023-06-28 2023-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一种皮肤护理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2711U (zh) 一种改良的轮椅座垫
CA2702253C (en) Inflatable cellular mattress with alternating zones of inflated cells
CN205849719U (zh) 电子气泵式抬臀器
US7392557B1 (en) Cushion with group of mutually inflatable and deflatable cells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ly isolating one or more cells from the group for independent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CN201189263Y (zh) 变支撑位俯卧位头垫
CN114732698A (zh) 新型电磁阀气囊按摩装置
CN211912066U (zh) 防褥疮智能按摩床垫
JPH0242269Y2 (zh)
CN204932089U (zh) 互换充气护垫
CN212140791U (zh) 气囊翻身床垫
CN200938981Y (zh) 充气、充水垫
CN208989418U (zh) 一种轮椅一体式坐靠垫
CN110946433B (zh) 一种自动调压充气式坐垫
CN211300807U (zh) 一种防褥疮垫
CN211244218U (zh) 一种icu重症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床垫
CN206183536U (zh) 加强型防褥疮气床垫
CN210205177U (zh) 一种用于医疗护理的防压疮床垫
CN207383979U (zh) 一种柔软舒适型化纤坐垫
CN207137236U (zh) 一种多功能瑜伽垫
CN214806233U (zh) 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
CN219835785U (zh) 一种俯卧位床垫
CN214049461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防褥疮垫子
CN110575022A (zh) 一种变形调姿垫
CN218552604U (zh) 一种防褥疮床垫
CN209951651U (zh) 具有自动改变坐卧姿功能的按摩气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