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5182U -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5182U
CN216535182U CN202122406632.6U CN202122406632U CN216535182U CN 216535182 U CN216535182 U CN 216535182U CN 202122406632 U CN202122406632 U CN 202122406632U CN 216535182 U CN216535182 U CN 216535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water
breathable
waterproof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66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佳骏
林伟劲
陈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66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5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5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5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其中,透气防水件用于连接管道,所述透气防水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通气部,所述通气部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外部环境。本实用新型基于透气防水件的通气部能够使得管道的第一端口和外部环境连通,当管道内无负压时,向管道内通气可阻断管道的虹吸效应。在清洁基站的应用中,通过透气防水件阻断清洁基站的管道的虹吸效应,从而避免清洁基站中清水箱的水被抽干,且避免虹吸现象将水流到泵体内,避免泵体被破坏。

Description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机器人的普及,清洁机器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清洁机器人在基站内进行清洗,基站上设置有用于为清洗系统供水的清水箱和泵,泵可以为清水箱提供动力。然而这种清洗系统的供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泵停止工作后,清洗系统与清水箱连通的管道由于虹吸现象的存在会持续不断的缓慢供水,直致清水箱里的水被抽完。同时若泵密封性不好,虹吸的水会进入到泵体内导致泵被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旨在避免在水泵停止工作后,清洗系统和清水箱连通的管道出现虹吸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防水件,用于连接管道;所述透气防水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通气部,所述通气部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外部环境。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固定部和所述通气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上,所述通气部于所述固定部上封堵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通气部为带气孔的透气薄膜。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安装端和通气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通气端的至少一相对成型面的间距沿背离所述安装端的方向渐缩设置,所述通气端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部。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为常开的鸭嘴阀,所述鸭嘴阀的进口端大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为所述安装端,所述出口端为所述通气端。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限位体以及球体,所述限位体封堵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限位体于第一端口的外侧具有球面,所述球体装设于所述球面;所述球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体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贯穿所述限位体以与所述凹槽连通,形成所述通气部。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还包括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位于所述通气部下方,用于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流动的水流。
可选地,所述挡水部为常开的挡水鸭嘴阀,所述挡水鸭嘴阀的出口端小于进口端,所述挡水鸭嘴阀的进口端朝向所述通气部,所述挡水鸭嘴阀的出口端朝向所述第一端口,以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流动的水流。
可选地,所述挡水部包括至少两个挡水隔板,所述挡水隔板于所述通气部下方层叠交错布置。
可选地,所述挡水隔板于所述通气部下方形成弯曲的防漏水口,所述防漏水口与所述通气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挡水隔板的延伸部沿背离所述通气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挡水部为橡胶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透气防水件上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盖设于所述通气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外侧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基站,所述清洗基站包括:清水箱、清洗系统、管道和如上所述的透气防水件,所述透气防水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所述管道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清水箱,所述管道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清洗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本实施例透气防水件设置于管道上,通过所述通气部使得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与外部环境连通,也即使得外部空气可以进去管道内,进而阻断管道内的虹吸效应。如此,所述透气防水件应用到清洁基站的清水箱和清洗系统之间的管道时,可以有效防止清水箱中的水在泵停止工作后持续向清洗系统流水,从而阻断虹吸效应,避免泵停止工作后还有水会进入到泵体内,避免泵体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透气防水件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透气防水件 10 通气部
21 固定部 22 透气薄膜
31 安装端 32 通气端
41 限位体 42 球体
43 球面 44 凹槽
45 通气槽 50 挡水部
51 挡水鸭嘴阀 52 挡水隔板
53 橡胶密封圈 54 防漏水口
60 防尘盖 200 管道
210 第一端口 220 第二端口
230 第三端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清洁基站上设置有清水箱为清洗系统供水,泵可以为清水箱供水提供动力。在泵停止工作后,清水箱和清洗系统之间的管道会出现虹吸现象,虹吸现象会使得清水箱中的水持续不断的引流到清洗系统中,这导致清水箱中的水被抽完。同时,若泵的密封性不好,虹吸的水会进入到泵体内,导致泵被破坏。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管道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管道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所述虹吸现象。也即虹吸现象的实质是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电磁阀控制管道的水流情况解决管道的虹吸问题。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防水件100,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应用于一些具有虹吸现象的管道200中。本实施例将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设置在所述管道200上,如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设置于所述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包括通气部10,所述通气部10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口210与外部环境。
本实施例在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设置所述透气防水件100,通过所述通气部10,所述管道200能够与外部环境连通。泵停止工作后,基于所述通气部10使得所述管道200进入气体,气压与液压相抵,进而避免管道200内产生虹吸现象,另外,由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整体成本低于电磁阀的整体成本,并且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连通管道200,并能够解决管道200的虹吸问题,从而通过所述透气防水件100替换电磁阀,以降低解决管道200的虹吸问题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通气部10的通气量远小于所述第一端口210的进气量,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210,封堵所述第一端口210,使得管道200内具有负压时,管道200的第二端口220和第三端口230之间能够产生水流。在所述管道200内没有负压时,基于所述通气部10向管道200内通进小量空气,阻断管道200内的虹吸效应。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部10可以为设置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上的气孔。所述气孔可以为长细孔,也可以为多个圆细孔。
本实施例透气防水件100设置于管道200上,通过所述通气部10使得所述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与外部环境连通,使得外部空气可以进入管道200内,进而阻断管道200内的虹吸效应。如此,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应用到清洁基站的清水箱和清洗系统之间的管道200时,可以有效防止清水箱中的水在泵停止工作后持续向清洗系统流水,从而阻断虹吸效应,避免泵停止工作后还有水会进入到泵体内,避免泵体被破坏。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出的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通气部10的结构包括多种实施例,以下列举其中部分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包括固定部21和所述通气部10,所述固定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210上,所述通气部10于所述固定部21上封堵所述第一端口210;其中,所述通气部10为带气孔的透气薄膜22。
所述固定部21用于与所述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连接,使得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固定在所述管道200上。所述通气部10为带有气孔的透气薄膜22,所述透气薄膜2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上,以封堵所述第一端口210,而带气孔的透气薄膜22基于气孔可将外部空气通入所述第一端口210,实现连通所述第一端口210和外部环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1呈与所述第一端口210的形状适配的柱状,所述固定部21套设于所述第一端口210上,与所述第一端口210过盈配合。所述固定部21沿所述第一端口210的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透气薄膜22设置在所述固定部21上,封堵所述通孔,所述透气薄膜22的气孔经所述通孔与管道200连通。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薄膜22和所述固定部21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透气薄膜22的气孔可以为长细孔,所述长细孔沿所述固定部21的径向延伸。或者,所述透气薄膜22的气孔包含多个,多个气孔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通气部10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对气孔大小的限定,使得在管道200内具有负压时,气孔泄气对管道200的负压影响小,几乎可以忽略。而在管道200内不具有负压时,气孔通入的气体,能够阻断虹吸效应。
如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包括安装端31和通气端32,所述安装端31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210,所述通气端32的至少一相对成型面的间距沿背离所述安装端31的方向渐缩设置,所述通气端32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部10。
可选地,所述安装端31套设于所述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上,使得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安装在所述管道200上。所述安装端31和所述通气端32连接,所述通气端32从所述安装端31往远离所述安装端3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通气端32的至少一相对成型面的间距沿延伸方向渐缩。也即所述通气端32的端口大小小于所述安装端31的端口大小。如此,所述通气端32的进气量远小于第一端口210的进气量。既能够封堵所述第一端口210,又能够向所述第一端口210提供能够阻断虹吸效应的空气。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端32的成型面之间的间距均渐缩,如所述通气端32呈锥形。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端32的一相对成型面之间的间距渐缩,如所述透气防水件100为常开的鸭嘴阀,所述鸭嘴阀的进口端大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为所述安装端31,所述出口端为所述通气端32。鸭嘴阀的进口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210上,所述出口端的狭缝形成通气部10,供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管道200内。可选地,所述鸭嘴阀为弹性鸭嘴阀。管道200内有负压时,所述鸭嘴阀弹性形变,所述出口端闭合,避免泄气,如此,通气部10不影响管道200在负压作用下进行排水的工作。所述管道200内没有负压时,所述鸭嘴阀弹性复位,所述出口端恢复常开状态,所述出口端的狭缝向管道200内通气,阻断虹吸效应。
本实施例相对于透气薄膜22,其基于负压状态下鸭嘴阀能够闭合,因此对通气部10的气孔设计要求不高,相对于透气薄膜22更易于实现。
如第三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和图9,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包括限位体41以及球体42,所述限位体41封堵所述第一端口210,所述限位体41于第一端口210的外侧具有球面43,所述球体42装设于所述球面43;所述球面43设有凹槽44,所述限位体41设有通气槽45,所述通气槽45贯穿所述限位体41以与所述凹槽44连通,形成所述通气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部10通过限位体41和球体42结构形成。可选地,所述限位体41内设有一通气槽45,所述限位体41封堵于所述第一端口210后,通过所述通气槽45将所述第一端口210连通外部环境。由于管道200内的通气量不能过大,要满足泵工作时,管道200内的负压不受通气槽45的泄气影响,能够正常抽水。因此本实施例结合球体42形成通气量较小的通气部10,以满足上述要求。
如所述限位体41位于第一端口210的外侧设置由球面43,球面43与球体42相适配,使得球体42的抵接在球面43上。而所述球面43上凹设有凹槽44,所述凹槽44从所述通气槽45沿所述球面43的外边缘延伸。所述球体42和球面43抵接时,基于所述凹槽44形成狭小的细缝,凹槽44与所述通气槽45连通,故而所述通气槽45通过所述凹槽44与外部环境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凹槽44的结构设置,控制所述通气部10的进气量,既能满足阻断虹吸效应的要求,又能降低管道200抽水时负压泄气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球面43上设置多个所述凹槽44,所述凹槽44沿所述球面43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基于球体42和球面43结构形成通气部10的方式,球体42可阻挡杂物堵塞所述通气槽45,保持通气部10的通气效果。
可选地,所列举的管道200应用到清洁基站时,所述管道200用于连通清水箱和清洗系统,所述管道200还具有第二端口220和第三端口230,第二端口220连通所述清水箱,所述第三端口230连通所述清洗系统。由于管道200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口210,而第一端口210实质是用来阻断虹吸效应而设置的,而不是用来通水的。泵向管道200提供负压,抽水时,水从第二端口220往第三端口230流通过程中,也可能往第一端口210流通,此时水将会从第一端口210的通气部10漏到外部,影响管道200的正常通水效果。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透气防水件100虽然基于通气部10的口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防水效果并不好。基于此,本实施例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透气防水件100,设置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还包括挡水部50,所述挡水部50位于所述通气部10下方,用于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10流动的水流,通过挡水部对水流的阻挡,一方面,可避免水打湿透气防水件100而影响透气效果从而影响防虹吸效果,因为透气防水件100的通气部的口较小,如果通气部被水打湿,水由于张力无法从通气部流出而堵塞通气口,从而无法达到透气的目的,还可以避免水经所述第一端口210从所述透气放水件100流到管道外,造成漏水而对环境照成影响。
如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具有通孔,所述挡水部50位于所述通孔内,安装在所述通气部10下方。如此,从管道200内进入所述第一端口210的水在所述挡水部50阻挡下,不会流向所述通气部10。
可选地,所述挡水部50的实现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举的实施例:
如第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挡水部50为常开的挡水鸭嘴阀51,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小于进口端,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进口端朝向所述通气部10,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朝向所述第一端口210,以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10流动的水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鸭嘴阀51倒装于所述通气部10的下方。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进口端靠近所述通气部10,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于所述第一端口210内靠近所述管道200,管道200内的水在负压作用下,从第二端口220向第三端口230流动过程中,经过第一端口210,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阻挡水流向所述进口端,进而阻挡水流向所述通气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能够阻挡水流的主要原因在于: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的开度较小,且所述出口端的外表面受水压挤压时,出口端闭合,管道200内的水无法经过所述出口端流向所述进口端,进而流向所述通气部10,起到较佳的挡水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透气防水件100主要在管道200内有负压时,才需要将所述第一端口210封堵,防止泄气,而管道200内有负压作用时,负压也会挤压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出口端,使得出口端闭合,进而将水隔离在挡水鸭嘴阀51外侧。
本实施例中,挡水鸭嘴阀51可以结合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通气部10,形成如图2所述的透气防水件100。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进口端安装在所述固定部21上的通孔内壁上,于所述透气薄膜22下方。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鸭嘴阀51也可以结合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通气部10。也即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由两个鸭嘴阀组成,一个鸭嘴阀正装形成所通气部10,一个鸭嘴阀倒装形成所述挡水部50。
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鸭嘴阀51还可以结合上述第三实施例所述的通气部10。所述挡水鸭嘴阀51设置于所述限位体41远离所述球体42一侧,也即位于所述通气部10下方,所述挡水鸭嘴阀51的进口端朝向所述通气部10,以下所述通气部10下方形成用于阻挡从管道200向所述通气部10的流水。
如第二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挡水部50包括至少两个挡水隔板52,所述挡水隔板52于所述通气部10下方层叠交错布置。
所述挡水隔板52设置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内壁上,于所述通气部10的下方层叠交错布置。
如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隔板52设置在鸭嘴阀的内壁,所述挡水隔板52沿所述鸭嘴阀的轴向分布,且交错分布在内壁的两侧,以与所述鸭嘴阀的内壁形成弯曲的防漏水口,所述防漏水口与通气部10连通,从所述通气部10进入进入的空气沿所述防漏水口进入到管道200。而从管道200流入的水流,基于所述挡水隔板52的作用,部分可以沿防漏水口流动,但是基于防漏水口弯曲的,且路径较长,水难以流到所述通气部10,进而实现防水的效果。
或者,如图3所述的实施例中,将所述固定部21内的挡水鸭嘴阀51替换为所述所述挡水隔板52,在所述固定部21内形成如图5所述的挡水部50。
或者,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5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挡水部50包括多个挡水隔板52,所述挡水隔板52层叠交错分布,所述挡水部50安装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通孔中,以形成挡水部50。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挡水部50包括多个挡水隔板52,其中部分所述挡水隔板52于所述通气部10下方形成弯曲的防漏水口54,所述防漏水口54与所述通气部10连通,且与所述通气部10的气孔相错设置。
围合形成所述防漏水口54的挡水隔板52倾斜设置,或者围合形成所述防漏水口54的挡水隔板52呈弧状,如此,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倾斜或倾倒时,从管道200进入第一端口210的水,不会直接从所述防漏水口54进入所述通气部10,而是在所述防漏水口54周向,被所述挡水隔板52阻隔,达到在透气防水件100倾斜或倾倒时的防水。
可选地,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隔板52的延伸部沿背离所述通气部10的方向倾斜设置。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挡水隔板52设置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内壁,且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内容往相对的方向延伸,所述挡水隔板52的延伸部往背离所述通气部10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挡水隔板52面向所述通气部10的表面具有倾斜向第三端口230的角度。基于所述挡水隔板52倾斜设置,水从第三端口230流向所述挡水隔板52时,倾斜角度使得水往第三端口230回流,从而阻挡水往所述通气部10流,进一步提高挡水隔板52的挡水效果。
如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50为橡胶密封圈53。也即直接在所述通气部10下方设置一橡胶密封圈53,如图8和图9所示。从管道200内流向的水经所述橡胶密封圈53阻挡后,不会流向所述通气部10,防水效果好,结构简单,组装便捷。
可选地,进步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所述透气防水件100上设有防尘盖60,所述防尘盖60盖设于所述通气部10于所述第一端口210的外侧的一面。所述防尘盖60防止灰尘或杂质掉进所述通气部10,以堵塞所述通气部10,影响所通气部10的通气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尘盖60安装在所述固定部21上,或者安装在所述通气端32上,或者安装在所述鸭嘴阀的出口端上。
基于上述所述的透气防水件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基站,所述清洗基站包括:清水箱、清洗系统、管道200和所述的透气防水件100,所述透气防水件100设置于所述管道200的第一端口210;所述管道200的第二端口220连接所述清水箱,所述管道200的第三端口230连接所述清洗系统。
其中,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包括通气部10,所述透气防水件100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210后,所述通气部10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端口210和外部环境连通,进而向所述第一端口210通气。在所述管道200上的水泵不工作时,所述管道200基于所述透气防水件100的通气部10,被阻断了虹吸效应,可有效避免清水箱中的水基于虹吸现象被持续抽离,也可以避免水进入泵体,损坏泵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管道;所述透气防水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通气部,所述通气部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外部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固定部和所述通气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口上,所述通气部于所述固定部上封堵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通气部为带气孔的透气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安装端和通气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通气端的至少一相对成型面的间距沿背离所述安装端的方向渐缩设置,所述通气端的间隙形成所述通气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为常开的鸭嘴阀,所述鸭嘴阀的进口端大于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为所述安装端,所述出口端为所述通气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包括限位体以及球体,所述限位体封堵所述第一端口,所述限位体于第一端口的外侧具有球面,所述球体装设于所述球面;所述球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体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贯穿所述限位体以与所述凹槽连通,形成所述通气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还包括挡水部,所述挡水部位于所述通气部下方,用于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流动的水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为常开的挡水鸭嘴阀,所述挡水鸭嘴阀的出口端小于进口端,所述挡水鸭嘴阀的进口端朝向所述通气部,所述挡水鸭嘴阀的出口端朝向所述第一端口,以阻挡朝向所述通气部流动的水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包括至少两个挡水隔板,所述挡水隔板于所述通气部下方层叠交错布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隔板于所述通气部下方形成弯曲的防漏水口,所述防漏水口与所述通气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隔板的延伸部沿背离所述通气部的方向倾斜设置。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为橡胶密封圈。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防水件上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盖设于所述通气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外侧的一面。
13.一种清洗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基站包括:清水箱、清洗系统、管道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透气防水件,所述透气防水件设置于所述管道的第一端口;所述管道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清水箱,所述管道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清洗系统。
CN202122406632.6U 2021-09-30 2021-09-30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Active CN216535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632.6U CN216535182U (zh) 2021-09-30 2021-09-30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6632.6U CN216535182U (zh) 2021-09-30 2021-09-30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5182U true CN216535182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6632.6U Active CN216535182U (zh) 2021-09-30 2021-09-30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5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7426A (en) Check valve and trap assembly
CN103043110B (zh) 汽车上包括集水箱和出水口的装置
ATE534543T1 (de) Überrollventil mit unterdrucksicherheitsfunktion
US20230086402A1 (en) Water tank assembly, pumping and drainage system, reversing valve, base station body, base station, and cleaning system
CN216535182U (zh) 透气防水件和清洁基站
EP4036451A1 (en) Anti-backflow anti-siphon module
JP2009540232A (ja) 洗浄弁用サイフォン防止装置
CN216193471U (zh) 一种防止虹吸回流的水管结构及洗衣机
AU2010317438A1 (en) Gas valve
US6209570B1 (en) Automatic flush valve
CN108088023A (zh) 一种应用于楼房建筑的抽风系统
CN218773836U (zh) 液体处理装置和清洁设备
CN217873067U (zh) 一种燃料箱
CN220540385U (zh) 一种单向接头及餐具处理设备
CN214838581U (zh) 一种带止逆功能的分配装置
CN216715324U (zh) 一种单向阀
CN215174205U (zh) 一种破虹吸装置及使用该破虹吸装置的曝气系统
CN219680506U (zh) 水箱的自然换气结构
CN215762517U (zh) 一种通气单向阀
CN219184947U (zh) 防返流机构及配液系统
CN213901444U (zh) 空调冷凝水管的通气止水装置
CN219655217U (zh) 通气构件及其通气帽盖
CN216306942U (zh) 管线保护装置及市政沟槽结构
KR102671934B1 (ko) 에어 벤트 일체형 드레인 배관
CN206221717U (zh) 一种控制阀及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