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9372U -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9372U
CN216529372U CN202123454955.9U CN202123454955U CN216529372U CN 216529372 U CN216529372 U CN 216529372U CN 202123454955 U CN202123454955 U CN 202123454955U CN 216529372 U CN216529372 U CN 216529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ntrol
antenna
control device
rotating
system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49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49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9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9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9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旋转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组件以及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铰接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两端的第二推动缸和伸缩部件,所述第二推动缸和所述伸缩部件均与第一旋转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及可靠性较高的特点,在第二推动缸的作用下,且伸缩部件相应的进行伸缩,使第一安装板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座进行俯仰,从而使第一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设置伸缩部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天线俯仰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安装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5G技术逐渐运用到生活中,原有的控制装置不能满足5G天线的安装调节控制,同时由于4G天线也仍然运用于生活中。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对4G、5G天线进行安装的集中控制装置,其需要根据天线的运用场所对天线进行调节,尽最大的满足通讯接收,提高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由于5G天线体积一般较大,现有的天线控制装置对5G天线进行俯仰调节时,稳定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旋转机构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旋转机构上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第一旋转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的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铰接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两端的第二推动缸和伸缩部件,所述第二推动缸和所述伸缩部件均与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所述伸缩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外周包覆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连接柱,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推动缸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端部。
所述伸缩筒包括可活动相互卡接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包覆所述内筒。
所述内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所述外筒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设有凸出的卡块,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凸出的限位块,所述卡块和所述限位块可活动相互卡接。
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第二U型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
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多个第一U型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
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的竖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竖板端部的横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板两侧的一对支撑板以及连接在一对所述支撑板上的转动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转动杆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一对支耳,一对所述支耳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两端。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上的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铰接的第三推动缸以及与所述第三推动缸铰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天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及可靠性较高的特点,在第二推动缸的作用下,且伸缩部件相应的进行伸缩,使第一安装板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座进行俯仰,从而使第一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设置伸缩部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天线俯仰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和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伸缩筒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与基座1连接的旋转机构件2以及分别连接在旋转机构2上的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4,第一支撑机构3用于安装第一天线,第二支撑机构4用于安装第二天线,第一天线既可以为4G天线,也可以为5G天线,第二天线既可以为4G天线,也可以为5G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均不局限于某一类天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为5G天线,第二天线为4G天线。
请参看图2和图3,基座1包括底座11、自底座11的向外延伸的多个支臂12以及连接在支臂12端部的套筒13,套筒13具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贯穿孔(未标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为圆柱形,3个支臂12分别均匀的自底座11的圆周面斜向下延伸。
请参看图2至图4,旋转机构2包括与基座1连接的第一旋转组件21以及与第一旋转组件21连接的第二旋转组件22,第一支撑机构3连接在第一旋转组件21上,第二支撑机构4连接在第二旋转组件22上。
第一旋转组件21包括与基座1连接的第一旋转轴211以及驱动第一旋转轴211转动的第一驱动部212,第一支撑机构3连接在第一旋转轴211上。
具体的,第一驱动部212包括套设在第一旋转轴211上的蜗轮2121、与蜗轮2121相啮合的蜗杆2122以及与蜗杆2122连接的电机2123,在电机2123的作用下,蜗杆2122移动,使得蜗轮2121旋转,带动第一旋转轴211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机构3带动第一天线旋转,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第一旋转组件21还包括连接在套筒13的贯穿孔内的轴承213,第一旋转轴211安装在轴承213内,第一旋转轴211在第一驱动部212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套筒13转动;轴承213连接在贯穿孔内为现有技术,其相当于通过轴承座固定轴承的方式。更具体的,第一驱动部212还包括与套筒13连接的保护壳2124,蜗杆2122收容在保护壳2124中,电机2123连接在保护壳2124上,保护壳2124的侧边开设有贯穿的保护壳通孔(未标示),套筒13的侧边开设有与保护壳通孔相连通的套筒通孔(未标示),通过保护壳通孔与套筒通孔使得蜗杆2122与蜗轮2121相啮合。
第二旋转组件22包括连接在第一旋转轴211内的第二旋转轴221以及驱动第二旋转轴221转动的第二驱动部222,第二支撑机构4连接在第二旋转轴221上。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222为第一推动缸,第一推动缸连接在基座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222也可以为电机,将电机连接在基座1上,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轮,第二旋转轴221套设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旋转轴221的转动。工作时,在第二驱动部222的作用下,第二旋转轴221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机构件4旋转,使第二天线能够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提高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第二旋转组件22还包括与第一推动缸222连接的连接件223以及与连接件223连接的连接筒224,连接筒224连接在第二旋转轴221的外周,连接筒224远离连接件223的一部形成有凹槽(未图示),第一旋转轴225的端部收容在凹槽上,使得连接筒224不会从第一旋转轴225内掉落,在第一推动缸222的作用下,连接件223带动连接筒224旋转,使第二旋转轴221转动。
请参看图5和图6,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连接在第一旋转组件21上的第一支撑座31、与第一支撑座31铰接的第一安装板32以及分别连接在第一安装板32两端的第二推动缸33和伸缩部件34,第二推动缸33和伸缩部件34均与第一旋转组件2连接,第一天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2上。工作时,在第二推动缸33的作用下,且伸缩部件34相应的进行伸缩,使第一安装板32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座31进行俯仰,从而使第一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设置伸缩部件34,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天线俯仰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支撑座31通过多个第一U型螺栓35连接在第一旋转组件21上,更具体的,第一支撑座31通过多个第一U型螺栓35连接在第一旋转轴211上,第一支撑座31与第一旋转轴211通过第一U型螺栓35来连接,便于将第一支撑座31连接至第一旋转轴211上,且便于将第一支撑座31从第一旋转轴211拆卸下来。
具体的,第一支撑座31包括与第一旋转组件21连接的竖板311、垂直连接在竖板311端部的横板312、分别连接在横板312两侧的一对支撑板313以及连接在一对支撑板313上的转动杆314,第一安装板32与转动杆314连接,更具体的,竖板311连接在第一旋转轴211上。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32设有一对支耳321,一对支耳321分别连接在转动杆314的两端。
具体的,第一支撑机构3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旋转组件21上的连接板36以及与连接板36连接的连接柱37,第二推动缸33和伸缩部件34分别连接在连接柱37的两端。连接板36通过多个第二U型螺栓38连接在第一旋转轴211上。
具体的,伸缩部件34为弹簧,弹簧的外周包覆有伸缩筒39,伸缩筒39的一端与第一旋转组件2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32铰接,设置伸缩筒39能够有效保护弹簧不受外界异物的干扰,增强弹簧的使用寿命,提高伸缩部件34的强度,充分保证第一天线俯仰时的稳定性。更具体的,伸缩筒39的一端与连接柱37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32铰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柱37和第一安装板32连接。
请参看图5和图7,伸缩筒39包括可活动相互卡接的内筒391和外筒392,外筒392包覆内筒391,内筒391与第一安装板32铰接,外筒392与连接柱37连接,内筒391的外壁设有凸出的卡块393,外筒392的内壁设有凸出的限位块394,卡块393和限位块394可活动相互卡接,伸缩筒39伸长时,保证内筒391不会从外筒392内脱离出去。
请参看图8,第二支撑组件4包括连接在第二旋转组件22上的第二支撑座41、与第二支撑座41铰接的第三推动缸42以及与第三推动缸42铰接的第二安装板43,第二天线安装在第二安装板43上。工作时,在第三推动缸42的作用下,第二安装板43能够进行俯仰,使第二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第二支撑座41通过多个第三U型螺栓44连接在第二旋转轴221上。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的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铰接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两端的第二推动缸和伸缩部件,所述第二推动缸和所述伸缩部件均与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请参看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件4上;第一旋转组件21带动第一支撑机构3转动,使第一天线能够旋转适当的角度;在第二推动缸33的作用下,且伸缩部件34相应的进行伸缩,使第一安装板32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座31进行俯仰,从而使第一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第二旋转组件22带动第二支撑机构4转动,使第二天线能够旋转适当的角度,从而提高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机构2上可以连接多个支撑机构,每个支撑机构均能够安装一个天线,提高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及可靠性较高的特点,在第二推动缸的作用下,且伸缩部件相应的进行伸缩,使第一安装板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座进行俯仰,从而使第一天线能够满足不同俯仰角度,提高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设置伸缩部件,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天线俯仰时的稳定性。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连接的旋转机构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旋转机构上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第一旋转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的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铰接的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两端的第二推动缸和伸缩部件,所述第二推动缸和所述伸缩部件均与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第一天线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外周包覆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的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连接柱,所述伸缩筒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推动缸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包括可活动相互卡接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包覆所述内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铰接,所述外筒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内筒的外壁设有凸出的卡块,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凸出的限位块,所述卡块和所述限位块可活动相互卡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第二U型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多个第一U型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连接的竖板、垂直连接在所述竖板端部的横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横板两侧的一对支撑板以及连接在一对所述支撑板上的转动杆,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转动杆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一对支耳,一对所述支耳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上的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铰接的第三推动缸以及与所述第三推动缸铰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天线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CN202123454955.9U 2021-12-31 2021-12-31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Active CN216529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955.9U CN21652937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955.9U CN21652937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9372U true CN216529372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4955.9U Active CN216529372U (zh) 2021-12-31 2021-12-31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9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1807B (zh) 一种用于户外数据传输用基站
CN110062300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5g信号用基站
CN216529372U (zh) 高强度双系统天线控制装置
CN216529319U (zh) 4g、5g天线多角度集中控制装置
CN110805354A (zh) 一种5g信号发射塔安装设备
CN113132821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基站调节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10852270U (zh) 一种抗强光夜视仪及其固定装置
CN110794370A (zh) 一种用于雷达设备的转向底座
CN113437468A (zh) 一种可调节的5g天线用安装装置
CN217589402U (zh) 一种易于调节支架角度的天线
CN210668656U (zh) 一种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用天线支架
CN21053580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5g通讯天线共用安装支架
CN22044816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航拍无人机
CN212485537U (zh) 一种新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连接装置
CN216243180U (zh) 一种便于调节安装尺寸的led显示屏背架
CN21023273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固定安装门窗固定机构
CN216566656U (zh) 一种带有抗震保护装置的通信塔
CN217305451U (zh) 一种电机制造用检测装置
CN217899256U (zh) 一种市政道路管线保护装置
CN212148584U (zh) 一种移动型通信工程用通信设备
CN112532302B (zh) 一种用于信号处理的信号接收装置
CN214425631U (zh)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帮部固定用的摄像头固定支架
CN213333524U (zh) 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led显示屏支架
CN217672435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车载vobc机架
CN216597939U (zh) 一种应用于应急通信的倒伏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D1, Jinshi Building, Shishan Road, High-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11 87

Patentee after: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0-1, Fengmen Road, Suzhou, Jiangsu 215006

Patentee before: Suzhou aotop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