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8373U -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8373U
CN216528373U CN202123441965.9U CN202123441965U CN216528373U CN 216528373 U CN216528373 U CN 216528373U CN 202123441965 U CN202123441965 U CN 202123441965U CN 216528373 U CN216528373 U CN 216528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layer
layer
iron
core
iron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19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凯旋
周宇成
谭敬育
谭卫锋
方文杰
戚宇祥
宋丹菊
李飞
张学明
王华明
余荣华
郑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19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8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8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8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包括第一屏蔽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第一屏蔽层为铁芯芯柱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的冲击电压,降低了绕组线圈对铁芯芯柱的冲击电压梯度,减小铁芯芯柱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和空间距离要求;第二屏蔽层为铁轭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的冲击电压,降低了绕组线圈对铁轭的冲击电压梯度,减小铁轭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和空间距离要求,整体综合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和空间距离。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大大减小了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和整体尺寸。

Description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铁芯截面形状不是规整的圆形,而是有尖角的多边形,而绕组线圈不能与铁芯做成一样的多边形,且绕组线圈对铁芯的冲击电压也不是处处等梯度,因此,在绕组线圈与铁芯之间形成的电场中,电势梯度最大处和铁芯尖角处较为容易被击穿,即电势梯度最大处和铁芯尖角处的击穿电压较小。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设计,必须按击穿电压最小处来考虑,所以,铁芯尖角处的存在和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电势梯度的不均匀性增大了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降低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提出一种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包括:
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用于设置于铁芯芯柱与绕组线圈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用于围设于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一屏蔽层沿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一屏蔽层设有第一接地线;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铁芯芯柱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铁芯芯柱之间绝缘;及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绕组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绕组线圈之间绝缘。
对于该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当绕组线圈带电击穿绕组线圈与铁芯芯柱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时,由于第一屏蔽层设有第一接地线且为不闭合设置,电流通过第一屏蔽层接地,第一屏蔽层处处为零电位,如此,第一屏蔽层为包裹在第一屏蔽层中的铁芯芯柱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的冲击电压,使来自绕组线圈的电场冲击首先通过不闭合的第一屏蔽层充电,第一屏蔽层再对铁芯芯柱形成均匀电场,即降低绕组线圈对铁芯芯柱的冲击电压梯度,从而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第一绝缘层在铁芯芯柱与第一屏蔽层之间形成绝缘,以防止绕组线圈击穿第二绝缘层后带电的第一屏蔽层与铁芯铁柱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从而保证绕组线圈与铁芯之间绝缘;与传统的变压器结构相比,在本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的第一屏蔽层的作用下,第一绝缘层的绝缘性能要求大大降低;
第二绝缘层用于在第一屏蔽层与绕组线圈之间形成绝缘,防止第一屏蔽层与绕组线圈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保证第一屏蔽层能发挥阻挡击穿电压的作用。
下面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二屏蔽层用于包裹于铁轭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二屏蔽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二屏蔽层设有第二接地线;
所述第三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绝缘;
所述第四绝缘层用于沿所述铁轭的周向包裹于所述第二屏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绝缘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闭合设置或者不闭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层为金属箔屏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金属箔屏蔽层。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变压器,包括铁芯组件、绕组线圈以及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所述铁芯组件设有铁芯芯柱,所述绕组线圈卷绕于所述铁芯芯柱。
该变压器中,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中的第一屏蔽层为包裹在第一屏蔽层中的铁芯芯柱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的冲击电压,降低了绕组线圈对铁芯芯柱的冲击电压梯度,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下面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芯芯柱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芯芯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二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芯组件由三个框状铁芯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框状铁芯的周向侧部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或
所述铁芯组件为一个框状铁芯,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框状铁芯的两个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或
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所述中间隔断体将所述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所述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芯组件形成有铁轭,所述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
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二屏蔽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二屏蔽层设有第二接地线;
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绝缘;
所述第四绝缘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包裹于所述第二屏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铁芯组件由三个框状铁芯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框状铁芯的周向侧部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状铁芯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部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或
当所述铁芯组件为一个框状铁芯,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框状铁芯的两个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状铁芯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侧部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或
当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所述中间隔断体将所述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所述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体中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10、第一屏蔽层;111、第一接地线;120、第一绝缘层;130、第二绝缘层;140、第二屏蔽层;141、第二接地线;150、第三绝缘层;160、第四绝缘层;
20、铁芯组件;210、框状铁芯;211、周向侧部;212、铁轭;220、铁芯芯柱;
30、绕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4,一实施例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包括第一屏蔽层110、第一绝缘层120以及第二绝缘层130,第一屏蔽层110用于设置于铁芯芯柱220与绕组线圈30之间,第一屏蔽层110用于围设于铁芯芯柱220的周向侧壁且第一屏蔽层110沿铁芯芯柱220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第一屏蔽层110设有第一接地线111;第一绝缘层120用于设置于铁芯芯柱220与第一屏蔽层110之间,第一绝缘层120用于包裹于铁芯芯柱220的周向侧壁以使第一屏蔽层110与铁芯芯柱220之间绝缘;第二绝缘层130用于设置于第一屏蔽层110与绕组线圈30之间,第二绝缘层130用于包裹于第一屏蔽层110的周向侧壁以使第一屏蔽层110与绕组线圈30之间绝缘。
对于该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当绕组线圈30带电击穿绕组线圈30与铁芯芯柱22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130时,由于第一屏蔽层110设有第一接地线111且为不闭合设置,电流通过第一屏蔽层110接地,第一屏蔽层110处处为零电位,如此,第一屏蔽层110为包裹在第一屏蔽层110中的铁芯芯柱220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30的冲击电压,使来自绕组线圈30的电场冲击首先通过不闭合的第一屏蔽层110充电,第一屏蔽层110再对铁芯芯柱220形成均匀电场,即降低绕组线圈30对铁芯芯柱220的冲击电压梯度,从而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第一绝缘层120在铁芯芯柱220与第一屏蔽层110之间形成绝缘,以防止绕组线圈30击穿第二绝缘层130后带电的第一屏蔽层110与铁芯铁柱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从而保证绕组线圈30与铁芯之间绝缘;与传统的变压器结构相比,在本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的第一屏蔽层110的作用下,第一绝缘层120的绝缘性能要求大大降低;
第二绝缘层130用于在第一屏蔽层110与绕组线圈30之间形成绝缘,防止第一屏蔽层110与绕组线圈30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保证第一屏蔽层110能发挥阻挡击穿电压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还包括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第二屏蔽层140用于包裹于铁轭212的周向侧壁且第二屏蔽层140沿铁轭212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第二屏蔽层140设有第二接地线141;第三绝缘层150用于设置于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第三绝缘层150用于包裹于铁轭212的周向侧壁以使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绝缘;第四绝缘层160用于沿铁轭212的周向包裹于第二屏蔽层140。
当绕组线圈30带电击穿第四绝缘层160时,由于第二屏蔽层140设有第二接地线141且为不闭合设置,电流通过第二屏蔽层140接地,第二屏蔽层140处处为零电位,如此,第二屏蔽层140为包裹在第二屏蔽层140中的铁轭212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30的冲击电压,使来自绕组线圈30的电场冲击首先通过不闭合的第二屏蔽层140充电,第二屏蔽层140再对铁轭212形成均匀电场,即降低绕组线圈30对铁轭212的冲击电压梯度,从而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第三绝缘层150在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形成绝缘,以防止绕组线圈30击穿第四绝缘层160后带电的第二屏蔽层140与铁轭212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从而保证绕组线圈30与铁芯之间绝缘;与传统的变压器结构相比,在本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的第二屏蔽层140的作用下,第三绝缘层150的绝缘性能要求大大降低;
第四绝缘层160用于沿铁轭212的周向包裹于第二屏蔽层140而形成绝缘,防止第二屏蔽层140与周围的带电部件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保证第二屏蔽层140能发挥阻挡绕组线圈30的击穿电压的作用。
设置在铁轭212处的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和第四绝缘层160与设置在铁芯芯柱220处的第一屏蔽层110、第一绝缘层120和第二绝缘层130组合使用,可以同时降低绕组线圈30对铁轭212和铁芯芯柱220的冲击电压梯度,进一步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可以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进而缩减绕组线圈30与铁轭212、绕组线圈30与铁芯芯柱220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小铁芯组件20的尺寸和变压器的整体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第四绝缘层160沿铁轭212的周向为闭合设置或者不闭合设置。由于第二屏蔽层140沿铁轭212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只要第四绝缘层160沿铁轭212的周向包裹于第二屏蔽层140,第四绝缘层160沿铁轭212的周向为闭合设置或者不闭合设置均能防止第二屏蔽层140与周围的带电部件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均能保证第二屏蔽层140发挥阻挡绕组线圈30的击穿电压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屏蔽层110、第二屏蔽层140可以是现有的任一种能屏蔽电场且能导电的材料制成的屏蔽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层110为金属箔屏蔽层。优选地,第一屏蔽层110为铜箔屏蔽层或者铝箔屏蔽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屏蔽层140为金属箔屏蔽层。优选地,第二屏蔽层140为铜箔屏蔽层或者铝箔屏蔽层。
可选地,第一绝缘层120、第二绝缘层13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可以是现有的任一种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例如云母、有机硅云母制品、硅有机漆、复合薄膜或聚酰亚胺漆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请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变压器,包括铁芯组件20、绕组线圈30以及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铁芯组件20设有铁芯芯柱220,绕组线圈30卷绕于铁芯芯柱220。
该变压器中,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中的第一屏蔽层110为包裹在第一屏蔽层110中的铁芯芯柱220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30的冲击电压,降低了绕组线圈30对铁芯芯柱220的冲击电压梯度,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第一屏蔽层110的数量、第一绝缘层120的数量以及第二绝缘层130的数量均与铁芯芯柱220的数量一致,一个铁芯芯柱220对应一个第一屏蔽层110、一个第一绝缘层120和一个第二绝缘层130。如此,使得变压器的每个铁芯芯柱220与绕组线圈3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屏蔽层110、第一绝缘层120以及第二绝缘层130,第一屏蔽层110为包裹在第一屏蔽层110中的铁芯芯柱220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30的冲击电压,降低绕组线圈30对每个铁芯芯柱220的冲击电压梯度,综合减小了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可选地,铁芯组件20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铁芯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铁芯组件20由三个框状铁芯210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框状铁芯210的周向侧部211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铁芯组件20为一个框状铁芯210,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框状铁芯210的两个侧部(未示出)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铁芯组件20包括矩形框架(未示出)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未示出),中间隔断体将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未示出),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未示出)与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4中的所有铁芯芯柱220均各自设有一个第一屏蔽层110、一个第一绝缘层120和一个第二绝缘层130,但在图中没有完全指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铁芯组件20形成有铁轭212,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10还包括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第二屏蔽层140包裹于铁轭212的周向侧壁且第二屏蔽层140沿铁轭212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第二屏蔽层140设有第二接地线141;第三绝缘层150设置于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第三绝缘层150包裹于铁轭212的周向侧壁以使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绝缘;第四绝缘层160沿铁轭212的周向包裹于第二屏蔽层140。
当绕组线圈30带电击穿第四绝缘层160时,由于第二屏蔽层140设有第二接地线141且为不闭合设置,电流通过第二屏蔽层140接地,第二屏蔽层140处处为零电位,如此,第二屏蔽层140为包裹在第二屏蔽层140中的铁轭212隔绝了来自绕组线圈30的冲击电压,使来自绕组线圈30的电场冲击首先通过不闭合的第二屏蔽层140充电,第二屏蔽层140再对铁轭212形成均匀电场,即降低绕组线圈30对铁轭212的冲击电压梯度,从而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第三绝缘层150在铁轭212与第二屏蔽层140之间形成绝缘,以防止绕组线圈30击穿第四绝缘层160后带电的第二屏蔽层140与铁轭212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从而保证绕组线圈30与铁芯之间绝缘;
第四绝缘层160用于沿铁轭212的周向包裹于第二屏蔽层140而形成绝缘,防止第二屏蔽层140与周围的带电部件之间通过电性连接而连成一体,保证第二屏蔽层140能发挥阻挡绕组线圈30的击穿电压的作用。
设置在铁轭212处的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和第四绝缘层160与设置在铁芯芯柱220处的第一屏蔽层110、第一绝缘层120和第二绝缘层130组合使用,可以同时降低绕组线圈30对铁轭212和铁芯芯柱220的冲击电压梯度,进一步减小铁芯与绕组线圈30之间的绝缘强度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当铁芯组件20由三个框状铁芯210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框状铁芯210的周向侧部211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时,框状铁芯210形成铁芯芯柱220的周向侧部211以外的上侧部(未示出)和下侧部(未示出)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轭212,第二屏蔽层140的数量、第三绝缘层150的数量以及第四绝缘层160的数量均与铁轭212的数量一致,一个铁轭212对应一个第二屏蔽层140、一个第三绝缘层150和一个第四绝缘层160。如此,变压器的每个铁轭212均设置有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4中的所有铁轭212均各自设有一个第二屏蔽层140、一个第三绝缘层150和一个第四绝缘层160,但在图中没有完全指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铁芯组件20为一个框状铁芯210,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框状铁芯210的两个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时,框状铁芯210形成铁芯芯柱220的侧部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轭212,第二屏蔽层140的数量、第三绝缘层150的数量以及第四绝缘层160的数量均与铁轭212的数量一致,一个铁轭212对应一个第二屏蔽层140、一个第三绝缘层150和一个第四绝缘层160。如此,变压器的每个铁轭212均设置有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铁芯组件20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中间隔断体将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与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220时,框体中形成铁芯芯柱220的侧部与中间隔断体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轭212,第二屏蔽层140的数量、第三绝缘层150的数量以及第四绝缘层160的数量均与铁轭212的数量一致,一个铁轭212对应一个第二屏蔽层140、一个第三绝缘层150和一个第四绝缘层160。如此,变压器的每个铁轭212均设置有第二屏蔽层140、第三绝缘层150以及第四绝缘层16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用于设置于铁芯芯柱与绕组线圈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用于围设于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一屏蔽层沿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一屏蔽层设有第一接地线;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铁芯芯柱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铁芯芯柱之间绝缘;及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绕组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绕组线圈之间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二屏蔽层用于包裹于铁轭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二屏蔽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二屏蔽层设有第二接地线;
所述第三绝缘层用于设置于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用于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绝缘;
所述第四绝缘层用于沿所述铁轭的周向包裹于所述第二屏蔽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绝缘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闭合设置或者不闭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为金属箔屏蔽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金属箔屏蔽层。
6.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组件、绕组线圈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所述铁芯组件设有铁芯芯柱,所述绕组线圈卷绕于所述铁芯芯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芯芯柱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芯芯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一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二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组件由三个框状铁芯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框状铁芯的周向侧部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或
所述铁芯组件为一个框状铁芯,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框状铁芯的两个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或
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所述中间隔断体将所述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所述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组件形成有铁轭,所述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屏蔽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四绝缘层;
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且所述第二屏蔽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为不闭合设置,所述第二屏蔽层设有第二接地线;
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包裹于所述铁轭的周向侧壁以使所述铁轭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绝缘;
所述第四绝缘层沿所述铁轭的周向包裹于所述第二屏蔽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铁芯组件由三个框状铁芯拼合形成,相邻两个所述框状铁芯的周向侧部拼合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状铁芯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周向侧部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或
当所述铁芯组件为一个框状铁芯,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框状铁芯的两个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状铁芯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侧部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或
当所述铁芯组件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至少一个中间隔断体,所述中间隔断体将所述矩形框架分隔为至少两个沿同一方向布设的框体,所述矩形框架中与中间隔断体沿同一方向布设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均独立形成一个铁芯芯柱时,所述框体中形成所述铁芯芯柱的侧部与所述中间隔断体以外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均独立形成一个所述铁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数量、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数量均与所述铁轭的数量一致,一个所述铁轭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屏蔽层、一个所述第三绝缘层和一个所述第四绝缘层。
CN202123441965.9U 2021-12-30 2021-12-30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Active CN216528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1965.9U CN216528373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1965.9U CN216528373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8373U true CN216528373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1965.9U Active CN216528373U (zh) 2021-12-30 2021-12-30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8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4999B2 (ja) 耐雷強化型低圧用絶縁変圧器
US11217377B2 (en) Low inter-winding capacitance coil form
CN109494057A (zh) 感应器组件
US10361024B2 (en) Dry-type transformer core
CN110088859A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组合式仪表互感器
CN216528373U (zh) 变压器铁芯绝缘结构及变压器
CN111863406A (zh) 一种线圈绕组、变压器和串并型电力电子装置
KR102159689B1 (ko) 변압기 조립 방법
CN109524220A (zh) 变压器及变压器加工方法
EP2187409B1 (en) Double active parts structure of reactor
KR102519248B1 (ko) 드라이 코어를 갖는 중간 주파수 트랜스포머
CN113488321B (zh) 干式变压器及其绕制方法
JP2010251543A (ja) 樹脂モールドコイル
JPH0992557A (ja) 計器用変圧器の一次巻線
CN216250535U (zh) 一种柱上真空断路器套管
US2958058A (en)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CN218333441U (zh) 电压互感器一次线圈屏蔽结构
JPS637010B2 (zh)
JP2000091131A (ja) ガス絶縁変圧器
JP3444567B2 (ja) ガス絶縁誘導機器
US20170194828A1 (en) Electric Engine Stator, Electric Engine, and Electric Engine Stator Coil Insulation Process
US3040281A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JP2000331844A (ja) 静止形電磁誘導機器
JPS63169010A (ja) 箔巻変圧器
JP2005136199A (ja) 耐雷変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