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水式装配墙体及污水处理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处理箱的墙体密封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式装配墙体,包括多个沿一方向依次拼接的型材;所述型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型材还具有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两个拼接面,两个所述拼接面沿多个所述型材的拼接方向相对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型材相对的两个所述拼接面贴合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型材在拼接处围合形成有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面连通,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沿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填充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式装配墙体,通过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的设置,且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沿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在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中填充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从而将防水式装配墙体沿厚度方向进行双重密封设置,提高了防水式装配墙体的防水密封性。此外,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的两端均与两个端面连通,也即是第一密封槽及第二密封槽均与防水式装配墙体的上下两端连通,则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能够自防水式装配墙体的上侧一直延伸至下侧,进而使得该防水式装配墙体沿上下方向密封均匀,密封效果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密封槽具有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密封槽具有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外侧连通的第二开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均为打胶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均为密封胶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型材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及第四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三板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四板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所述第三板件及所述第四板件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板件的外侧壁及所述第三板件的外侧壁为所述型材的两个所述拼接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板件的外侧壁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板件的外侧壁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二凹槽;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内侧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外侧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槽底部和连通于所述第一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一槽口部,所述第一槽底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槽口部的宽度;
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槽底部及连通于所述第二槽底部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二槽口部;所述第二槽底部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口部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型材为单层结构;所述型材包括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五板件、第六板件及第七板件,所述第五板件、所述第六板件及所述第七板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五板件与所述第七板件相对设置;
所述第五板件远离所述第六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拼接板,所述第七板件远离所述第六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拼接板,两个所述拼接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拼接板及所述第二拼接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拼接板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内侧的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拼接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防水式装配墙体外侧的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拼接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拼接板及所述第二拼接板对应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箱,包括上述防水式装配墙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箱,通过上述防水式装配墙体的设置,使得该污水处理箱的防水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包括多个沿一方向依次拼接的型材10,例如图3中,多个型材10沿箭头所指方向依次拼接以形成该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其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多个型材10的拼接方向。
型材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15,这两个端面15即为型材10拼接成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后的上下两个端面15。型材10还具有两个拼接面16,两个拼接面16连接于两个端面15之间,两个拼接面16沿多个型材10的拼接方向相对设置。
安装时,相邻两个型材10相对的两个拼接面16贴合设置,例如将型材10 左侧的拼接面16与其左侧相邻型材10的右侧拼接面16贴合拼接,并将型材10 右侧的拼接面16与其右侧相邻型材10的左侧拼接面16贴合拼接。
相邻两个型材10在拼接处围合形成有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第一密封槽30分别与两个端面15连通,第二密封槽40分别与两个端面15连通。
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沿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第一密封槽30内填充有第一密封件50,第二密封槽40内填充有第二密封件60。其中,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厚度方向与上述拼接方向垂直设置。
相邻两个型材10的两个拼接面16贴合后形成有拼接缝70,第一密封槽30 与第二密封槽40由相邻两个型材10在拼接处形成,则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均与拼接缝70连通,且拼接缝70的两侧分别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及外侧连通,则当第一密封槽30内填充有第一密封件50,第二密封槽40 填充有第二密封件60,相当于在拼接缝70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填充第一密封件 50和第二密封件60,从而将拼接缝70的内侧与外侧之间隔离密封,进而将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与外侧隔离密封。
同时,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沿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即是将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和外侧之间进行双重密封设置,其进一步提高了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防水密封性。
此外,拼接缝70、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的两端均与两个端面15 连通,也即是拼接缝70、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均与防水式装配墙体 100的上下两端连通,则第一密封件50及第二密封件60能够自防水式装配墙体 100的上侧一直延伸至下侧,进而使得该防水式装配墙体100沿上下方向密封均匀,密封效果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拼接面16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也即是相邻两个型材10的拼接缝70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从而可以提高拼接后的防水式装配墙体100沿拼接方向上的抗弯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均为打胶槽,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均为密封胶体,则在进行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装配时,首先将多个型材10沿拼接方向依次拼接,然后分别在各个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的位置进行打胶,其操作简单,且密封效果好。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情况,上述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 也可以不是打胶槽,例如可以在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中装配密封条,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30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连通,也即是第一密封槽30具有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内侧连通的第一开口,这样的设计,其不仅利于第一密封件50的填充,且利于第一密封槽30的成型,同时也使得第一密封件50直接将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与拼接缝70隔离密封,其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同样的,第二密封槽40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外侧连通,也即是第二密封槽40具有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内侧连通的第二开口,这样的设计,其不仅利于第二密封件60的填充,且利于第二密封槽40的成型,同时也使得第二密封件60直接将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与拼接缝70隔离密封,其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槽30也可以不直接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连通,而是将第一密封槽30形成于相邻两个型材10 之间并靠近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的位置。同样的,第二密封槽40也可以不直接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外侧连通,而是将第二密封槽40形成于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并靠近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外侧的位置。其同样能够达到内外两侧双重密封的效果,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型材10包括连接于两个端面15之间的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及第四板件14,第一板件11与第三板件13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二板件12与第四板件14平行且相对设置,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及第四板件14依次首尾连接,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及第四板件14围合形成中空设置的型材10。也即是型材10为方形的中空结构,通过方形结构的设计,使得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贴合面积更大,拼接更加牢固,且抗弯能力更强。
其中,第一板件11的外侧壁及第三板件13的外侧壁为型材10的两个拼接面16。拼接时,第一板件11的外侧壁与相邻型材10的第三板件13的外侧壁贴合拼接,第三板件13的外侧壁与相邻型材10的第一板件11的外侧壁贴合拼接。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均形成于第一板件11与第三板件13的贴合拼接处。
请参阅图4,第一板件11的外侧壁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一凹槽17,第三板件13的外侧壁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 100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二凹槽18;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 内侧的第一凹槽17与第二凹槽18围合形成第一密封槽30,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外侧的第一凹槽17与第二凹槽18围合形成第二密封槽40。
具体的,第一凹槽17形成于第一板件11沿防水式装配墙体100沿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边角处,第二凹槽18形成于第三板件13沿防水式装配墙体100沿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边角处,由于边角处的厚度强度,且结构强度大,在边角处形成第一凹槽17及第二凹槽18不会影响第一板件11及第三板件13的结构强度,且在第一板件11和第三板件13上均形成凹槽,则在打胶后,可以加强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对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
此外,请参阅图5,第一凹槽17的底部形成有第一限位槽19;第一限位槽 19具有第一槽底部191和第一槽口部192,第一槽口部192连通于第一槽底部 191与第一凹槽17之间;第一槽底部191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槽口部192的宽度,第一槽口部192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7的宽度,打胶之后,密封胶体将填充于第一凹槽17及第一限位槽19中,当个密封胶体凝固之后,由于第一槽口部192的设置,能够对密封胶体其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胶体从第一凹槽17中脱出。
同样的,第二凹槽18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限位槽20;第二限位槽20具有第二槽底部201和第二槽口部202,第二槽口部202连通于第二槽底部201与第二凹槽18之间;第二槽底部201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二槽口部202的宽度,第二槽口部202的宽度小于第二凹槽18的宽度,打胶之后,密封胶体将填充于第二凹槽18及第二限位槽20中,当个密封胶体凝固之后,由于第二槽口部202的设置,能够对密封胶体其限位的作用,防止密封胶体从第二凹槽18中脱出,进而防止密封胶体从整个第一密封槽30和第二密封槽40中脱出。
请参阅图5,第一凹槽17及第二凹槽18均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第一凹槽 17与第二凹槽18对接后围合形成二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2与第四板件14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加强筋 21,第一加强筋21分别与第二板件12及第四板件14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21 设于第一板件11与第三板件13之间的中间区域。
第一加强筋21上设有与第一加强筋21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二加强筋22。其中,第二加强筋22的相对两端可以悬空设置,也可以分别延伸至第一板件11 和第二板件12。
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板件11之间设有一个第三加强筋23,第一加强筋21 与第三板件13之间设有一个第三加强筋23,第三加强筋23远离第二板件12的一端悬空设置。
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板件11之间设有一个第四加强筋24,第一加强筋21 与第三板件13之间设有一个第四加强筋24,第三加强筋23远离第二板件12的一端悬空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的快速拼接,第一板件11 的外壁形成有用于与其他型材10形成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槽26,第三板件13的外壁形成有用于与其他型材10形成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块25。则可以通过第一插槽26与第一插块25的插接配合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型材10的拼接,其装配简单,且无需额外设置一个连接件或多个紧固件来实现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的连接,从而简化了整个墙体100的结构,减少连接件的制作及组装成本,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型材10拼接位置处的结构强度,且使得墙体100的外表更加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型材10包括两个第一插块25及两个第一插槽26,两个第一插块25均形成于第一板件11上,两个第一插块25沿墙体100 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插槽26均形成于第三板件13上,两个第一插槽26沿墙体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墙体100的厚度方向与其拼接方向垂直设置。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合适数量的第一插块25及第一插槽26的设置,其不仅能够加强相邻两个型材10的拼接强度,同时也能够简化型材10的结构,利于型材10的成型。
第一插块25的长度延伸方向及第一插槽26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型材10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插槽26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端面15,则在进行组装时,可以将第一插块25从任意一个端面15插入以实现两个型材10的组装,不用刻意去看第一插块25从哪个端面15插入,使得组装操作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插块25包括连接部251及插接部252,连接部251一端连接于第一板件11外壁,插接部252设于连接部251另一端,连接部251的最大宽度小于插接部252的最小宽度。第一插槽26包括第三槽底部261及第三槽口部262,第三槽口部262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三槽底部261的最小宽度。组装时,将第一插块25自其中一个端面15沿第一插槽26的长度延伸方向插入第一插槽26中,并使得插接部252插设于相邻型材10的第三槽底部 261中,连接部251贯穿相邻型材10的第三槽口部262。该实施例通过第三槽口部262的设置,使得插接部252插入第三槽底部261后被第三槽口部262进行限位,使得插接部252只能沿垂直于端面15的方向离开第一插槽26,无法于其他方向离开型材10。而墙体100一般竖直放置,使得第一插块25不易于从垂直于端面15的方向离开第一插槽26,可保证墙体100拼接后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7,该型材10为单层结构;型材10包括第五板件11a、第六板件12a及第七板件13a,第五板件11a、第六板件12a及第七板件13a分别连接于两个端面15之间,第五板件11a、第六板件12a及第七板件13a依次连接,第五板件11a与第七板件13a相对设置。第五板件11a与第六板件12a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第七板件13a与第六板件12a 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也即是第五板件11a及第七板件13a之间相对敞开形成开口。
在进行拼接墙体时,如图6所示,可以将相邻的两个型材10以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式进行拼接,也即是将拼接后的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呈波浪形,且相邻两个型材10的第六板件12a分别为波峰和波谷,这样使得防水式装配墙体100 的整体厚度为单个形成的厚度的两倍,提高了整个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结构强度。
第五板件11a远离第六板件12a的一端设有第一拼接板14a,第七板件13a 远离第六板件12a的一端设有第二拼接板15a;第一拼接板14a用于与其他型材 10的第二拼接板15a贴合拼接,第二拼接板15a用于与其他型材10的第一拼接板14a贴合拼接,两个拼接面16分别形成于第一拼接板14a和第二拼接板15a 上。例如,在将型材10拼接成拼接式墙体时,第一拼接板14a用于上一个形成的第二拼接板15a贴合拼接,第二拼接板15a用于与下一个形成的第一拼接板 14a贴合拼接,依次类推,从而完成了一个拼接式墙体的组装。
第一拼接板14a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内侧和外侧的位置分别内凹形成有第三凹槽17a;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内侧的第三凹槽17a与第二拼接板 15a围合形成第一密封槽30,位于防水式装配墙体100外侧的第三凹槽17a与第二拼接板15a围合形成第二密封槽40。
具体的,第一拼接板14a包括第一基板141a及第二插槽142a,第二插槽142a 形成于第一基板141a上;第二拼接板15a包括第二基板151a及第二插块152a,第二插块152a形成于第二基板151a上。组装时,第一基板141a用于与相邻型材10的第二基板151a贴合设置,第二基板151a用于与相邻型材10的第一基板 141a贴合设置;第二插槽142a用于与相邻型材10的第二插块152a插接配合,第二插块152a用于与相邻型材10的第二插槽142a插接配合。本申请通过第一基板141a及第二基板151a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型材10之间在连接处贴合的更加紧密,同时也增强了相邻两个型材10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7,第一基板141a的厚度大于第五板件11a的厚度,第二插槽142a 凹设于第一基板141a中。通过增加第一基板141a的厚度,便于第二插槽142a 的成型,同时也使得第二插槽142a的成型不会影响第一基板141a乃至整个型材 10的结构强度。
由于在该实施例中,型材10为单层结构,其第一拼接板14a及第二拼接板15a的边角处厚度较薄,如果需要形成凹槽还需将第一拼接板14a及第二拼接板 15a的厚度加大。而为了在第一拼接板14a上形成第二凹槽142a,已经将第一基板141a的厚度加大,因此可以在第一基板141a上设置第三凹槽17a,而不在第二基板151a上设置凹槽。
此外,请参阅图7,第一拼接板14a及第二拼接板15a对应第一密封槽30 的开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筋18a和第二限位筋19a,第一限位筋18a和第二限位筋19a相对设置,并用于对凝固后的密封胶体进行限位,防止密封胶体从第一密封槽30及第二密封槽40中脱出。
第一密封槽30的宽度自槽底到开口出逐渐增大,也即是第一密封槽30的横截面呈V型,如此可在保证型材10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增加第一密封槽30的深度,进而提高密封胶体装配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箱1000,包括上述防水式装配墙体100。本申请的污水处理箱1000通过上述防水式装配墙体100的设置,使得该污水处理箱1000的防水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