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3090U -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3090U
CN216513090U CN202120985921.3U CN202120985921U CN216513090U CN 216513090 U CN216513090 U CN 216513090U CN 202120985921 U CN202120985921 U CN 202120985921U CN 216513090 U CN216513090 U CN 216513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biological carrier
petal
central rope
carbon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859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苑君
易春龙
李泰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ce Whu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859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3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3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3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包括中心绳和立体梭形结构,中心绳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立体梭形结构;每个立体梭形结构均由两个花瓣型生物载体按正反的形式叠加而成,每个花瓣型生物载体均与中心绳之间具有一定角度;中心绳内混杂有黄麻。有益效果是:立体梭形结构为不同微生物提供不同适宜生长环境,具体为:外部适宜好氧菌生活的环境,内部适宜兼性厌氧菌生活的环境,提高微生物菌剂对污染物的削减效率,同时还能节省材料,多样化的微生物种类增强了微生物菌团的耐负荷抗冲击性;花瓣型生物载体为微生物新陈代谢留足空间,使衰败的微生物得以剥离,新繁殖的微生物得以更好的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湖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背景技术
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1)生物亲和性好,容易附着;2)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承载量大;3)空间结构多样性,给微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生物多样性越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就越强;4)微生物新陈代谢容易,不能堵塞、不能结团;而目前河湖生态修复中所使用的生物载体并不能为微生物营造出上述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包括中心绳和立体梭形结构,中心绳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立体梭形结构;每个立体梭形结构均由两个花瓣型生物载体按正反的形式叠加而成,每个花瓣型生物载体均与中心绳之间具有一定角度;中心绳内混杂有黄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立体梭形结构为不同微生物提供不同适宜生长环境,具体为:外部适宜好氧菌生活的环境,内部适宜兼性厌氧菌生活的环境,提高微生物菌剂对污染物的削减效率,同时还能节省材料,多样化的微生物种类增强了微生物菌团的耐负荷抗冲击性;花瓣型生物载体为微生物新陈代谢留足空间,使衰败的微生物得以剥离,新繁殖的微生物得以更好的生长,这样整个生物载体将会以比较平衡的状态持续高效的发挥作用;
黄麻可以作为碳源,因为碳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碳水化合物中碳架的营养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可有效缩短微生物挂膜时间,并提高微生物挂膜效率,提升水质净化效果;
而选黄麻作为碳源具有如下优点:在为载体提供碳源的同时不断被分解,无需额外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节能又环保,可为水体提供碳源的时间可长达一个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花瓣型生物载体与中心绳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充分发挥生物载体的效果,为不同微生物提供不同适宜生长环境。
进一步,花瓣型生物载体为多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数量为2~10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进出通道,可定型的性能使微生物菌团不易被水流冲散,为微生物菌剂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进一步,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包括由多条丙纶线编织而成的可定型圈,以及其外表面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改性涤纶拥有较好的亲水性,可最大程度保证微生物快速且稳定挂膜。
进一步,可定型圈外表面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构成放射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构成放射状结构,增大了与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在同等情况下可使更多的微生物挂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的展开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中心绳,2、立体梭形结构,210、花瓣型生物载体,211、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1、丙纶线,2112、改性涤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包括中心绳1和立体梭形结构2,中心绳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立体梭形结构2,其中,中心绳1上所设置的立体梭形结构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其它数量,而具体数量根据处理的水体以及中心绳1的长度确定;每个立体梭形结构2均由两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按正反的形式叠加而成,每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均与中心绳1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所谓的正反叠加,即一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朝上,而另一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则朝下,这样就形成外部适宜好氧菌生活的环境,内部适宜兼性厌氧菌生活的环境,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提供多种可适宜环境,提高微生物菌剂对污染物的削减效率,而且还能尽可能节省材料;
中心绳1内混杂有黄麻,黄麻可以作为碳源,碳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碳水化合物中碳架的营养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可有效缩短微生物挂膜时间,并提高微生物挂膜效率,提升水质净化效果;
碳源优选为黄麻,当然也并不排除选用丝瓜,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黄麻是因为其在一定时间内可源源不断的提供碳源,查阅文献可知,有机植物黄麻置于水中可为水体提供碳源的时间可长达一个月,另外,黄麻作为有机质,在为载体提供碳源的同时不断被分解,无需额外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节能又环保。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花瓣型生物载体210与中心绳1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能够充分发挥生物载体的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花瓣型生物载体210为多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每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均与中心绳1相固定,通常固定的方式可以为编织,呈圈状设计的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可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进出通道,可定型的性能使微生物菌团不易被水流冲散,为微生物菌剂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每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与中心绳1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
花瓣型生物载体210所包含的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的数量为3~10个,具体可为2、3、4、5、6、7、8、9或10,每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所包含的所有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中相邻两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部分重叠。
实施例4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包括由多条丙纶线2111编织而成的可定型圈,以及其外表面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2112,改性涤纶拥有较好的亲水性,可最大程度保证微生物快速且稳定挂膜,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2112构成放射状结构,增大了与水接触的比表面积,在同等情况下可使更多的微生物挂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绳(1)和立体梭形结构(2),所述中心绳(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立体梭形结构(2);每个所述立体梭形结构(2)均由两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按正反的形式叠加而成,每个花瓣型生物载体(210)均与所述中心绳(1)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所述中心绳(1)内混杂有黄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瓣型生物载体(210)与所述中心绳(1)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瓣型生物载体(210)为多个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数量为2~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定型放射状涤纶圈(211)包括由多条丙纶线(2111)编织而成的可定型圈,以及其外表面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2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定型圈外表面周圈密布的改性涤纶线(2112)构成放射状结构。
CN202120985921.3U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Active CN216513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5921.3U CN21651309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5921.3U CN21651309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3090U true CN216513090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1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85921.3U Active CN21651309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3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612A (zh) * 2021-05-10 2021-08-20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7612A (zh) * 2021-05-10 2021-08-20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ndey et al. Efficacies of inocula on the startup of anaerobic reactors treating dairy manure under stirred and unstirred conditions
CN206843189U (zh) 污染河流原位强化脱氮生物浮床净化装置
CN216513090U (zh)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CN106587356B (zh) 生物膜制备方法
JP2001145896A (ja) 窒素含有排水処理装置
CN105016468A (zh) AOB-AnAOB颗粒污泥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其自养脱氮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01634502U (zh) 固定化悬浮载体折板流反应器
CN203513359U (zh)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835232Y (zh) 仿水草生物膜载体填料
CN207451747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系统
CN104787873B (zh) 人工根系填料单元、生物载体及生物膜生物反应器模块
CN113277612A (zh) 一种自带碳源的立体式生物载体
CN204529455U (zh) 改良型a2/o生物膜同步脱碳除氮磷反应器
CN104512965B (zh) 一种潜水式具有脱氮功能的景观水体水质净化装置
Verma et al. Anammox process: role of reactor systems for its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CN107522283B (zh) 智能生物载体、智能生物载体组件及其生物膜反应器
CN212609798U (zh) 一种mbbr悬浮生物填料
CN212269587U (zh) 一种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
CN113896327A (zh)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13233697A (zh) 一种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1999788U (zh) 一种悬浮于水中的环形生态基
CN215712084U (zh) 一种立体脱氮生态浮岛
CN113387504B (zh) 生态浮床与铁碳微电解相结合的农田退水沟净化系统
CN113461143B (zh) 一种生态膜的制备方法
CN213924186U (zh) 一种高效脱氮生物填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