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5887U -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5887U
CN216495887U CN202123232464.XU CN202123232464U CN216495887U CN 216495887 U CN216495887 U CN 216495887U CN 202123232464 U CN202123232464 U CN 202123232464U CN 216495887 U CN216495887 U CN 216495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lateral mass
hole
plate
cervical verteb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24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胜发
黄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beier Bio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24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5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5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5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结构,用于植入相邻的第一颈椎侧块和第二颈椎侧块的间隙内,融合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实体部和多孔部,实体部围设在多孔部的外周;翼板结构,设置在融合结构的一端,翼板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一颈椎侧块贴合,第二板体与第二颈椎侧块贴合。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融合装置的融合率差、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假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是头颅承重的重要部位,通过颈椎各个节段相互的耦合作用,人体才能流畅地完成颈部前曲、后伸、左右旋转以及左右侧弯等动作。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创伤性骨折或脱位、退行性病变、感染、脊柱肿瘤及医源性因素等是导致上颈椎不稳的主要原因。
根据目前中国医疗现状,患者往往是发生严重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导致剧烈症状无法正常生活后才就诊,此时往往需要手术干预以改善生活质量。恢复颈椎的原有生理曲度后,椎间隙有效扩大,减少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颈椎的侧块位于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和椎弓的结合部,由分别向头侧突出的上关节突和向尾侧突出的下关节突组成,左右各一相邻节段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小关节,并将侧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骨性柱状体,双侧的小关节和侧块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并形成三个相互平行的骨性圆柱,这种结构形成了颈椎稳定的基本框架。
手术方式根据手术入路可以分为前入路、后入路和前后联合。颈椎侧块固定融合是一种常用的后路手术技术,多应用于创伤、畸形及手术等导致的颈椎不稳。
目前对于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应用较为广泛,寰枢椎侧块关节脱位是指上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从而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椎动脉走向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其固定融合装置主要包括融合结构以及翼板结构,融合结构用于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融合结构上设置有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穿孔,以用于放置松质骨。翼板结构设置于融合结构的一端,翼板结构包括分别用于与寰枢椎侧块贴合的枢椎关节板体和寰椎关节板体,枢椎关节板体和寰椎关节板体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
上述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结构设计留有植骨窗,用于诱导骨生长,提高关节融合率,但后路手术常以椎板间植骨融合为主,往往需要取自体髂骨来提高融合率,患者术后存在取骨区域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装置的融合率差、患者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结构,用于植入相邻的第一颈椎侧块和第二颈椎侧块的间隙内,融合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实体部和多孔部,实体部围设在多孔部的外周;翼板结构,设置在融合结构的一端,翼板结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一颈椎侧块贴合,第二板体与第二颈椎侧块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与第一颈椎侧块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板体与第二颈椎侧块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通孔内,第二板体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设在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翼板结构上还设有持器孔,持器孔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持器孔贯穿翼板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融合结构与翼板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融合结构与翼板结构采用3D打印方式成型,融合结构与翼板结构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融合结构的边沿倒角设置。
进一步地,在翼板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多孔部贯通融合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锥孔。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的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为第一弧形结构,第二板体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为第二弧形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实体部和多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无需自体骨组织植入或者异体骨组织植入,即可实现快速的骨性融合效果,进而避免了患者术后取骨区域疼痛、切口感染等问题,提高了患者的骨融合率以及术后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植入第一颈椎侧块和第二颈椎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与把持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颈椎侧块;2、第二颈椎侧块;3、把持器;10、融合结构;11、实体部;12、多孔部;20、翼板结构;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持器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结构10和翼板结构20。其中,融合结构10用于植入相邻的第一颈椎侧块1和第二颈椎侧块2的间隙内,融合结构10包括一体成型的实体部11和多孔部12,实体部11围设在多孔部12的外周;翼板结构20设置在融合结构10的一端,翼板结构20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第一板体21与第一颈椎侧块1贴合,第二板体22与第二颈椎侧块2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实体部11和多孔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无需自体骨组织植入或者异体骨组织植入,即可实现快速的骨性融合效果,进而避免了患者术后取骨区域疼痛、切口感染等问题,提高了患者的骨融合率以及术后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多孔部12为多孔设计,孔隙直径为550μm-750μm之间,抗压弹性模量为0.5Gpa~1.3Gpa,孔隙结构的设计使得术中无需植骨,就可以让骨质能够快速、牢靠的长入,快速达到骨性融合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与第一颈椎侧块1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板体22与第二颈椎侧块2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具体地,在将融合结构10插设至第一颈椎侧块1和第二颈椎侧块2的间隙内后,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第一板体21和第一颈椎侧块1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紧固件将第二板体22和第二颈椎侧块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植入,有效防止融合结构10在间隙内发生相对位移,且植入连接方式简单。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上设有第一通孔23,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通孔23内,第二板体22上设有第二通孔24,第二紧固件穿设在第二通孔24内。
上述设置为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提供了穿设空间,结构简单。
优选地,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均为锥孔。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翼板结构20的长度方向上,融合结构10位于翼板结构20的中部,以第一通孔23为例,第一通孔23的中心轴线与翼板结构20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向外倾斜的夹角α,优选地,α=15°,第一通孔23的中心轴线朝向靠近融合结构10的一侧具有倾斜夹角β,优选地,β=35°。同样的,第二通孔24的设置方式与第一通孔23的设置方式及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翼板结构20上还设有持器孔25,持器孔25位于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之间,持器孔25贯穿翼板结构20设置。
由于设置了持器孔25,从而便于把持器3与持器孔25插接配合,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敲击把持器3的尾部,使得融合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植入,提高了植入效率,简化了操作手法。
优选地,融合结构10与翼板结构20为一体成型结构。
上述设置保证了整个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结构强度,且加工工艺简单,便于成型。
进一步地,融合结构10与翼板结构20采用3D打印方式成型,融合结构10与翼板结构20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具体地,融合结构10和翼板结构20采用钛合金粉末作为原材料通过电子束熔融技术一体成型,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内固定和关节融合,简化了手术步骤,并能够有效防止融合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使结构和成型后的表面质量得到保证,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骨骼的情况的不同,或者不同的关节部位结构不同,在加工时适当调整翼板结构20的尺寸,以保证第一板体21与第一颈椎侧块1贴合,第二板体22与第二颈椎侧块2贴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融合结构10的结构尺寸进深L为6mm,高度D的范围为2mm-4mm,宽度W的范围为4mm-6mm;与侧块相贴合固定的翼板结构20的高度h的范围为20mm-30mm,且翼板结构20与第一颈椎侧块1及第二颈椎侧块2均能实现完全贴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融合结构10的边沿倒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融合结构10的边沿处采用较大的倒圆角设置,从而使融合结构10的植入端圆滑过渡,简化了手术操作,方便了整个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植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翼板结构20的长度方向上,多孔部12贯通融合结构10设置。
上述设置能够便于骨质的长入,使整个融合装置能够与患者自身骨组织快速融合,及时在没有自体骨组织植入或者异体骨组织植入或者植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达到骨性融合的效果,避免了骨移植带来的并发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1的远离第二板体22的一端为第一弧形结构,第二板体22的远离第一板体21的一端为第二弧形结构。
上述设置使整个翼板结构20的两端为圆滑的过渡结构,避免在加工成型后的应力集中,提高了整个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
目前就入路方式不同及融合装置结构的差异,针对于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的应用较为广泛,由于上颈椎即寰枢椎与下颈椎骨骼形态的不同,使得现有技术中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装置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在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术中。而对于下颈椎侧块关节则无法通过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装置进行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融合结构及翼板结构的形态尺寸参数,即可实现上、下颈椎侧块关节融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关节融合结构为孔隙设计,使得骨质能够快速、牢靠的长入,在没有自体骨组织植入或异体骨组织植入或者植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达到骨性融合效果,并且避免了骨移植带来的并发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实体部和多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无需自体骨组织植入或者异体骨组织植入,即可实现快速的骨性融合效果,进而避免了患者术后取骨区域疼痛、切口感染等问题,提高了患者的骨融合率以及术后体验。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融合结构(10),用于植入相邻的第一颈椎侧块(1)和第二颈椎侧块(2)的间隙内,所述融合结构(10)包括一体成型的实体部(11)和多孔部(12),所述实体部(11)围设在所述多孔部(12)的外周;
翼板结构(20),设置在所述融合结构(10)的一端,所述翼板结构(20)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1)与所述第一颈椎侧块(1)贴合,所述第二板体(22)与所述第二颈椎侧块(2)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与所述第一颈椎侧块(1)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板体(22)与所述第二颈椎侧块(2)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上设有第一通孔(23),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23)内,所述第二板体(22)上设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结构(20)上还设有持器孔(25),所述持器孔(25)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3)和所述第二通孔(24)之间,所述持器孔(25)贯穿所述翼板结构(2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结构(10)与所述翼板结构(20)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结构(10)与所述翼板结构(20)采用3D打印方式成型,所述融合结构(10)与所述翼板结构(20)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结构(10)的边沿倒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翼板结构(2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多孔部(12)贯通所述融合结构(10)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3)和所述第二通孔(24)均为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1)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一端为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板体(22)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21)的一端为第二弧形结构。
CN202123232464.XU 2021-12-20 2021-12-20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Active CN216495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2464.XU CN216495887U (zh) 2021-12-20 2021-12-20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2464.XU CN216495887U (zh) 2021-12-20 2021-12-20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5887U true CN216495887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2464.XU Active CN216495887U (zh) 2021-12-20 2021-12-20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5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6599B2 (en) Artificial spinal disk prothesis
US9198774B2 (en) Intervertebral disk cage and stabilizer
US8617244B2 (en)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6258125B1 (en) Intervertebral allograft spacer
USRE38614E1 (en) Intervertebral allograft spacer
US20150366590A1 (en) Spinal fixation plates
US20060276793A1 (en) Bone fixation plate with self-locking screws
US20070233118A1 (en) Cervical f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US2009017139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et Joint Disease
US20090216275A1 (en) Facet joint prosthesis
EP2603176B1 (en) C1-c2 implant
JP2002512079A (ja) 関節結合脊椎インプラント
US11517442B2 (en) Dynamic spinal segment replacement
US11259937B2 (en) Cervical vertebra fixing plate maintaining natural height, cervical vertebra anterior fixation and fusion system maintaining natural height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20022598A1 (en) Spinal fixation system
US20200093610A1 (en) Spinal Implant
US10660766B2 (en) Bone trabecular fusion cage
CN113786234A (zh) 一种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CN216495887U (zh) 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CN109157309B (zh) 胫骨近端填充块假体
CN203790085U (zh) 一种关节融合器
CN216021331U (zh) 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US20100256761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spine implant
CN108261272B (zh) 一种防止脊髓神经压迫的人工椎管
CN216495882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脊柱内固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