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2394U -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2394U
CN216492394U CN202121923830.3U CN202121923830U CN216492394U CN 216492394 U CN216492394 U CN 216492394U CN 202121923830 U CN202121923830 U CN 202121923830U CN 216492394 U CN216492394 U CN 216492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soil
recovery system
coastal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38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林
师梦闪
王鹏山
刘璐瑶
朱晓博
何亚锟
张金龙
张涛
张清
田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eda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eda Gree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eda Gree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eda Gree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38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2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2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2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垄和沟,沟内设置有掺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土种植区,沟内种植柽柳,垄上种植盐地碱蓬;集水板设置于垄的上方,集水板的两侧延伸至沟的上方。该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通过创造不同土壤环境,因地适宜的建立不同植物群落,可以快速、低成本的恢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对沟底种植区进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提升了土壤孔隙度,改善了滨海原盐土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入渗效率,与透气性,保证了沟内柽柳的健康生长;在垄上种植盐地碱蓬,可以配合柽柳极大的降低滨海盐碱地区域土壤含盐量,循序渐进逐步改良滨海原盐土。

Description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盐碱地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背景技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它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其中滨海盐碱地占很大一部分。滨海重盐碱地为盐碱荒地,其生态环境恶略,滨海盐碱地区较内陆盐碱地区相比具有较多的降雨量,合理的调节区域面降雨分布,可以快速恢复生态,并改良重度盐碱地。现还十分缺乏不需要人工灌溉的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方法,现有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方法都需要进行人工灌溉,并且大多技术需要设置隔盐层与暗管或者回填新土源开展生态恢复。
现有技术中,改善重盐碱地的办法大多需要设置暗管排水措施,施工复杂,成本较高,维修困难,且施工过程中需回填客土,易造成客土二次污染且成本较高,对于原生盐土,现有技术需要大量灌溉水淋洗盐分,仅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很难完成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该系统可仅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实现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改善重盐碱地生态环境,较现有技术成本低,技术实施方便、高效,维修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由开合的简易集水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垄和沟,所述沟内设置有掺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土种植区,所述沟内种植柽柳,所述垄上种植盐地碱蓬;所述垄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的两侧延伸至沟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垄和沟平行分布;若干所述垄的宽度相同;若干所述沟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沟为梯形沟;所述垄为梯形垄。
进一步地,所述掺拌土种植区的厚度为15-30cm;所述掺拌土种植区的宽度为 80-110cm;
所述掺拌土种植区由沟底延伸至沟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为倒扣的V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两块所述平板的相离两侧均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铰接,两块所述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所述平板的坡度为4%-6%。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还包括加固钉,所述加固钉为柔性钉,所述加固钉插接于由两块平板边沿处对接的缺口形成的通孔内,所述加固钉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为透明板。
一种可自由开合的简易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两块所述平板的相离两侧均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铰接,两块所述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所述平板的坡度为4%-6%。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固钉,所述加固钉为柔性钉,所述加固钉插接于由两块平板边沿处对接的缺口形成的通孔内,所述加固钉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所述平板为透明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通过创造不同土壤环境,因地适宜的建立不同植物群落,可以快速、低成本的恢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
(2)该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对沟底种植区进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提升了土壤孔隙度,改善了滨海原盐土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入渗效率,与透气性,保证了沟内柽柳的健康生长。
(3)该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在垄上种植盐地碱蓬,可以配合柽柳极大的降低滨海盐碱地区域土壤含盐量,循序渐进逐步改良滨海原盐土。
(4)该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所用的集水板,采用铰接处理,旋转垂直后可以提供行进通道,方便碱蓬收割。
(5)该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实施运用方便、高效,成本低,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的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所用集水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水板;11-加固钉;12-铰座;13-支柱;2-垄;3-原地面线;4-沟;5-掺拌土种植区;6-滨海原盐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该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垄2和沟4,沟4内设置有掺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土种植区5,沟4 内种植柽柳,垄2上种植盐地碱蓬;垄2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板1,集水板1的两侧延伸至沟4的上方,用于将雨水导入沟4内,集水板1和沟4可起到汇集雨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通过垄2沟4的设置,调节土壤水盐空间分布,为不同植物提供相应的适生环境;沟4内种植区掺拌蚯蚓堆肥产物,降低原生盐土单位体积含盐量,并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渗透性与透气性;盐生植物种植,沟4内种植柽柳,垄2上种植盐地碱蓬,利用植物降低原盐土的土壤含盐量并改善生态环境。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垄2和沟4平行分布,且若干垄2的宽度相同,若干沟4的宽度相同,以实现沟4内水分的均匀分布,同时,为保证牢固度,避免坍塌,沟4为梯形沟4;垄2为梯形垄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怪柳生长所需,掺拌土种植区5的厚度为15-30cm,掺拌土种植区5的宽度为80-110cm,且掺拌土种植区5由沟4底延伸至沟4的两侧,组成梯形沟的倾斜侧壁,避免雨水从集水板1上流下时将原盐土冲入沟中。
本实施例中,集水板1为倒扣的V形板,且集水板1的材质透明,以保证集水板1 下方所种碱蓬的光照强度。具体的,该集水板1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两块平板的底部设有铰座12,该铰座12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13铰接,两块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为保证对合结构的稳定性,平板的坡度较小,为4%-6%。
进一步地,该集水板1还包括加固钉11,该加固钉11为柔性钉,实际使用中,选用橡胶的T型钉或工型钉进行加固,两块平板的边沿处设有位置相对的缺口,两块平板对接时,位置相对的两个缺口形成通孔,加固钉11插接于该通孔内,且加固钉1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通过柔性挤压保证两块平板对合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所用的可自由开合的简易集水板,该集水板1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平板的材质透明板,以保证集水板1下方所种碱蓬的光照强度。具体的,两块平板的底部设有铰座12,该铰座12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 13铰接,两块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为保证对合结构的稳定性,平板的坡度为4%-6%。
进一步地,该集水板1还包括加固钉11,该加固钉11为柔性钉,实际使用中,选用橡胶的T型钉或工型钉进行加固,两块平板的边沿处设有位置相对的缺口,两块平板对接时,位置相对的两个缺口形成通孔,加固钉11插接于该通孔内,且加固钉1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通过柔性挤压保证两块平板对合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沟4槽设置:以地平线为准开挖沟4槽,开挖底宽为60-90cm,开挖深度d为 10-20cm,设置坡度为1:1-1:2,开挖土壤可做修垄2土壤。
(2)沟4内种植区掺拌蚯蚓堆肥产物:沟4槽开挖完成后,在沟4内深e为25-50cm,宽a为80-110cm处,以土壤、常规蚯蚓堆肥产物质量比4:1-6:1进行掺拌,种植掺拌区垂直中心线与沟4槽垂直中心线相重合。
(3)垄2设置:蚯蚓堆肥产物掺拌完成后设置垄2,以原地面线3为准设置垄2高 c为10-20cm,垄2的宽b为50-70cm,设置坡度与沟4槽相同。
(4)盐生植物种植:在沟4槽内种植柽柳苗,种植间隔60-100cm,垄2上撒播碱蓬种子。
(5)集水板1设置:集水板1由透明有机玻璃工厂制作,组成集水板1的平板板面与支柱13铰接,支柱13直接插入/埋入土壤,板面安装对合后具有坡度,坡度为4%-6%。两平板对接时,两平板对接处的缺口形成通孔,通孔中插入橡胶T型钉进行固定,橡胶T 型钉插入部分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1-2mm,插入后进行上部按压使之固定牢固。平板的板面投影宽度不小于1/2垄2宽,支柱13长度为80-100cm,插入/埋入土壤深度为30-40cm。
(6)后期维护:时常检查集水板1使用状态,如遇集水板1破坏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本技术可以正常发挥效果,每年进行垄2上碱蓬收割,收割时将集水板1向上抬起打开,再分别旋转至下垂位置,留出工作面。
注:文中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如果未进行特殊说明,选用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现有的固定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垄(2)和沟(4),所述沟(4)内设置有掺拌蚯蚓堆肥产物的掺拌土种植区(5),所述沟(4)内种植柽柳,所述垄(2)上种植盐地碱蓬;所述垄(2)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板(1),所述集水板(1)的两侧延伸至沟(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垄(2)和沟(4)平行分布;若干所述垄(2)的宽度相同;若干所述沟(4)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4)为梯形沟(4);所述垄(2)为梯形垄(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拌土种植区(5)的厚度为15-30cm;所述掺拌土种植区(5)的宽度为80-110cm;
所述掺拌土种植区(5)由沟(4)底延伸至沟(4)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为倒扣的V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两块所述平板的相离两侧均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13)铰接,两块所述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所述平板的坡度为4%-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还包括加固钉(11),所述加固钉(11)为柔性钉,所述加固钉(11)插接于由两块平板边沿处对接的缺口形成的通孔内,所述加固钉(11)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为透明板。
9.一种集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1)由两块平板对接形成,两块所述平板的相离两侧均与固定于底面的支柱(13)铰接,两块所述平板的相邻侧边相抵,形成倒扣的V形凸起,所述平板的坡度为4%-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钉(11),所述加固钉(11)为柔性钉,所述加固钉(11)插接于由两块平板边沿处对接的缺口形成的通孔内,所述加固钉(11)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所述平板为透明板。
CN202121923830.3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Active CN216492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830.3U CN216492394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3830.3U CN216492394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2394U true CN216492394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3830.3U Active CN216492394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2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210A (zh) * 2022-09-23 2022-12-1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滨海滩涂盐地碱蓬生态修复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2210A (zh) * 2022-09-23 2022-12-1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滨海滩涂盐地碱蓬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5462210B (zh) * 2022-09-23 2023-09-19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滨海滩涂盐地碱蓬生态修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1120B (zh)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5544343A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7100227B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施工方法
CN106400885A (zh) 一种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2011379A (zh)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1161944A (zh) 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
CN204741964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203795576U (zh) 收集雨水径流的景观洼地
CN216492394U (zh)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生态快速恢复系统及系统所用集水板
CN111631060A (zh) 雨水密集地区非种植季节大胸径乔木施工方法
CN112970469A (zh) 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结构
CN105145038A (zh) 一种煤矿堆场植被修复的方法
CN204875850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102726141A (zh) 盐碱地改良设施及其改良方法
CN204875443U (zh) 公园道路环保拼模块
CN106930358A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lid生物滞留沟
CN207512865U (zh) 一种高效的拱形调蓄装置
CN108702889A (zh)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15301753U (zh) 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结构
CN214169103U (zh) 一种陡坡坡面加固绿化系统
CN213306664U (zh) 一种园林植被修复系统
CN106894387A (zh) 一种城乡河道护坡体系及铺装方法
CN202330407U (zh) 一种便携式径流小区
CN20800939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非透水地基肥槽回填结构
CN207582830U (zh) 一种景观式组合型绿色屋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6 Muni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after: Tianjin TEDA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6 Muni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TEDA GREENING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No. 26 Muni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after: Tianjin TEDA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6 Muni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TEDA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