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601U - 插座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88601U CN216488601U CN202122469584.5U CN202122469584U CN216488601U CN 216488601 U CN216488601 U CN 216488601U CN 202122469584 U CN202122469584 U CN 202122469584U CN 216488601 U CN216488601 U CN 2164886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ickness
- terminals
- terminal
- extending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位于绝缘本体之多个端子及接地片,多个端子以双排型式设置于绝缘本体,接地片位于绝缘本体之舌片且介于双排之多个端子之间;接地片具有本体及多个延伸部,各延伸部自本体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端子之各突出部,各突出部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接触段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为短。确保各端子的突出部与接地片的延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保持间距,增加电流耐受规格,杜绝端子与接地片之间距离过近,造成耐压不良、短路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连接器介面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 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 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端子材质厚度较薄,不易提升对电流耐受规格,如变更端子的厚度,会与接地片距离过近,有耐压不良及短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与接地片;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一侧朝外延伸之舌片;多个端子以双排型式设置于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包括多个接触段及多个连接段,各连接段分别设置于基部,各接触段分别露出在舌片之二面,各端子具有突出部,各突出部分别位于各接触段端部而延伸入于舌片,各接触段具有第一厚度,各突出部具有第二厚度;接地片位于舌片且介于双排之多个端子之间,接地片具有本体及多个延伸部,各延伸部自本体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端子之各突出部,各延伸部具有第三厚度,本体具有第四厚度,第三厚度小于第四厚度,各突出部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接触段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为短,各突出部与各延伸部之间具有保持间距。
优选地,多个端子包括多个高速讯号端子、多个低速讯号端子、至少一电源端子及至少一接地端子,各接地端子分别位于各电源端子二侧,各低速讯号端子位于各电源端子之间,多个高速讯号端子分别位于相邻之各电源端子与各接地端子之间,各延伸部自本体朝外延伸分别对应于各高速讯号端子之各突出部。
优选地,接地片具有边界部,边界部位于各延伸部与本体之间而对应于各接触段,各延伸部的表面与本体的表面位于不同平面。
优选地,舌片之二面之间的厚度为0.7mm,第一厚度为0.1mm至0.12mm之间,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保持间距为0.1mm至0.2mm之间。
优选地,保持间距为0.12mm至0.18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端子与接地片。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一侧朝外延伸之舌片。多个端子以双排型式设置于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包括多个接触段及多个连接段,各连接段分别设置于基部,各接触段分别露出在舌片之二面,各端子具有突出部,各突出部分别位于各接触段端部而延伸入于舌片,各接触段具有第一厚度,各突出部具有第二厚度;接地片位于舌片且介于双排之多个端子之间,接地片具有本体及多个延伸部,各延伸部自本体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端子之各突出部,各延伸部具有第三厚度,本体具有第四厚度,第三厚度等于第四厚度,各突出部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接触段与各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为短,各突出部与各延伸部之间具有保持间距。
优选地,各延伸部的表面与本体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综上所述,依据一些实施例中,在预定的舌片厚度下设置多个端子与其之间的接地片,确保各端子的突出部与接地片的延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保持间距,增加电流耐受规格,杜绝端子与接地片之间距离过近,造成耐压不良、短路风险。优选地,接地片之延伸部对应于各高速讯号端子之各突出部之间,避免高频讯号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绘制依据一些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外观示意图;
图2 是绘制依据一些实施例,多个端子与接地片之外观示意图;
图3 是绘制依据一些实施例,接地片之外观示意图;
图4 是绘制依据一些实施例,多个端子与接地片之俯视示意图;
图5 是绘制依据一些实施例,插座电连接器之俯视示意图;
图6 是依据图5标示A-A引线之剖视示意图;
图7 是依据图6标示C所框选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 是依据图7之视角之另一实施例之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9 是依据图5标示B-B引线之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插座电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基部
12:舌片
12a:面
2:端子
21:高速讯号端子
22:低速讯号端子
23:电源端子
24:接地端子
25:接触段
251:突出部
26:连接段
27:焊接段
3:接地片
31:本体
32:延伸部
33:边界部
D1’/D1’’:第一厚度
D2’/D2’’:第二厚度
D3’/D3’’:第三厚度
D4:第四厚度
W’/W’’:保持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外观示意图,图2为多个端子2与接地片3之外观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100为符合USB Type-C连接介面规格,为使用有高频讯号的端子2的连接介面规格,但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无高频讯号的端子2的连接介面规格。插座电连接器100包含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及接地片3。
绝缘本体1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11一侧朝外延伸之舌片12。
多个端子2以双排型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如图6及图9所示),多个端子2包括多个接触段25及多个连接段26,各连接段26分别设置于基部11,各接触段25分别露出在舌片12之二面12a,各端子2具有突出部251,各突出部251分别位于各接触段25端部而延伸入于舌片12,各接触段25具有第一厚度D1’(如图7所示),各突出部251具有第二厚度D2’。
参照图3及图4,图3为接地片3之外观示意图,图4为多个端子2与接地片3之俯视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3位于舌片12且介于双排之多个端子2之间(如图6及图7所示),接地片3具有本体31及多个延伸部32,各延伸部32自本体31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端子2之各突出部251,各延伸部32具有第三厚度D3’(如图7所示),本体31具有第四厚度D4,第三厚度D3’小于第四厚度D4,各突出部251与各延伸部32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接触段25与各延伸部32之间的距离为短,各突出部251与各延伸部32之间具有保持间距W’。
参照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端子2包括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至少一电源端子23及至少一接地端子24,各接地端子24分别位于各电源端子23二侧,各低速讯号端子22位于各电源端子23之间,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分别位于相邻之各电源端子23与各接地端子24之间,各延伸部32自本体31朝外延伸分别对应于各高速讯号端子21之各突出部251。在一些实施例中,舌片12之二面12a之间的的厚度为0.7mm(如图7所示)。
在预定的舌片12厚度下(例如厚度为0.7mm),设置多个端子2与其之间的接地片3于有限的舌片12厚度中,确保各端子2的突出部251与接地片3的延伸部32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保持间距W’(如图7所示,例如保持间距为0.12mm至0.18mm),以增加电流耐受规格,杜绝端子2与接地片3之间距离过近,造成耐压不良、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过各端子2之突出部251延伸入于舌片12固定,避免各端子2之各接触段25翘起而脱离舌片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端子2为下料成型,多个端子2的各接触段25的第一厚度D1’为0.1mm至0.12mm,保持间距W’为0.1mm至0.2mm,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间距W’为0.12mm至0.18mm,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间距W’为0.15mm。若多个端子2采用较厚的第一厚度D1’,可增加电流耐受规格。若多个端子2的各接触段25采用较厚的第一厚度D1’,于加工突出部251,突出部251朝向延伸部32弯折,使突出部251与延伸部32之间的距离缩小,若突出部251与延伸部32之间的保持间距W’过近(如图7所示缩小该保持间距W’的距离),有耐压不良、短路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至少一电源端子23及至少一接地端子24皆可采用较厚的第一厚度D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电源端子23的厚度较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与至少一接地端子24的厚度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
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透过延伸部32加工成扁平状(打扁加工),使接地片3之延伸部32的第三厚度D3’小于接地片3之本体31的第四厚度D4,接地片3之延伸部32对应于各高速讯号端子21之各突出部251之间,避免高频讯号干扰。
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3具有边界部33,边界部33位于各延伸部32与本体31之间而对应于各接触段25,各延伸部32的表面与本体31的表面位于不同平面,各延伸部32的表面与本体31的表面形成高低落差。
参照图8,图8为图7之视角之另一实施例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透过各端子2之接触段25以厚度较小尺寸使用,透过端子2加工成扁平状(打扁加工),各接触段25具有第一厚度D1’’,图8的第一厚度D1’’小于图7的第一厚度D1’,延伸部32可无须加工成扁平状,各延伸部32的表面与本体3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各端子2的突出部251与接地片3的延伸部32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保持间距W’’(例如保持间距为0.12mm至0.18mm),以增加电流耐受规格,杜绝端子2与接地片3之间距离过近,造成耐压不良、短路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3之延伸部32的第三厚度D3’’等于接地片3之本体31的第四厚度D4,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图8的第二厚度D2’’小于图7的第二厚度D2’。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100包括屏蔽外壳,屏蔽外壳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外壳内部包括容置槽,绝缘本体1设置于容置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排之各高速讯号端子21的各接触段25前端彼此受到接地片3的遮蔽(如图2所示之上下排左边与右边之各二根高速讯号端子21的接触段25前端对应各延伸部),因接地片3的遮蔽,使双排之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的相对接触段25彼此未面对面。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以舌片12之前侧面22b为基准面,双排之多个电源端子23及多个接地端子24的各接触段25前端接近前侧面22b,双排之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的各接触段25前端远离前侧面22b。各端子2之各接触段25的前端被舌片12包覆(如图5、图7所示),各接触段25一侧表面分别外露在舌片12二面22a。
参阅图2及图4,图4为端子模组之外观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形成二组且分别位于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二侧。各接地端子24分别位于多个电源端子23二侧,多个低速讯号端子22位于多个电源端子23之间,同一排的二组之多个高速讯号端子21分别位于相邻之各电源端子23与各接地端子24之间。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舌片12一面22a之多个端子2具有4根高速讯号端子21及2根低速讯号端子22,位于舌22片另一面22a之多个端子2具有4根高速讯号端子21及2根低速讯号端子22。位于舌片12一面22a之多个端子2具有2根电源端子23及2根接地端子24,位于舌片12另一面22a之多个端子2具有2根电源端子23及2根接地端子24。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3突出在舌片12,提供插头电连接器的扣钩卡扣,避免插头电连接器之的扣钩弹片摩擦到舌片12之而造成舌片12的磨损。
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端子2包含连接段26及焊接段27,各连接段26分别设置于基部,各接触段25自各连接段26一侧延伸而位于舌片12之二面22a,各焊接段27分别自各连接段26另一侧延伸而穿出于基部后侧,各焊接段27为水平接脚(表面组装型式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上排多个端子2由左侧至右侧的排列依序为接地端子24(Gnd)、第一对高速讯号端子21(T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电源端子23(Power/VBUS)、功能侦测端子(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低速讯号端子22(D+-,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低速讯号)、扩充端子(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电源端子23(Power/VBUS)、第二对高速讯号端子(R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接地端子24(Gnd)。在此,为组成上排的十二支端子2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
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下排多个端子2由右侧至左侧的排列依序为接地端子24(Gnd)、第一对高速讯号端子21(T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电源端子23(Power/VBUS)、功能侦测端子(CC2,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低速讯号端子22(D+-,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低速讯号)、扩充端子(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电源端子23(Power/VBUS)、第二对高速讯号端子21(R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接地端子24(Gnd)。在此,为组成下排的十二支端子2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3位于舌片12而提升舌片12本身的结构强度,接地片3具有多个接脚,各接脚自接地片3后方延伸使用,当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端子2在传输讯号时,可藉由接地片3隔离双排之多个端子2之间,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问题,以接地片3之接脚接连接电路板进行传导与接地。
综上所述,依据一些实施例中,在预定的舌片厚度下设置多个端子与其之间的接地片,确保各端子的突出部与接地片的延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保持间距,增加电流耐受规格,杜绝端子与接地片之间距离过近,造成耐压不良、短路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片之延伸部对应于各高速讯号端子之各突出部之间,避免高频讯号干扰。
Claims (10)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一侧朝外延伸之一舌片;
多个端子,各所述端子以双排型式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各所述端子包括多个接触段及多个连接段,各所述连接段分别设置于所述基部,各所述接触段分别露出在所述舌片之二面,各所述端子具有一突出部,各所述突出部分别位于各所述接触段端部而延伸入于所述舌片,各所述接触段具有一第一厚度,各所述突出部具有一第二厚度;以及
一接地片,所述接地片位于所述舌片且介于双排之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接地片具有一本体及多个延伸部,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本体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所述端子之各所述突出部,各所述延伸部具有一第三厚度,所述本体具有一第四厚度,所述第三厚度小于所述第四厚度,各所述突出部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所述接触段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为短,各所述突出部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一保持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包括多个高速讯号端子、多个低速讯号端子、至少一电源端子及至少一接地端子,各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各所述电源端子二侧,各所述低速讯号端子位于各所述电源端子之间,各所述高速讯号端子分别位于相邻之各所述电源端子与各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本体朝外延伸分别对应于各所述高速讯号端子之各所述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具有一边界部,所述边界部位于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之间而对应于各所述接触段,各所述延伸部的表面与所述本体的表面位于不同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之二面之间的厚度为0.7mm,所述第一厚度为0.1mm至0.12mm之间,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所述保持间距为0.1mm至0.2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间距为0.12mm至0.18mm之间。
6.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一侧朝外延伸之一舌片;
多个端子,各所述端子以双排型式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各所述端子包括多个接触段及多个连接段,各所述连接段分别设置于所述基部,各所述接触段分别露出在所述舌片之二面,各所述端子具有一突出部,各所述突出部分别位于各所述接触段端部而延伸入于所述舌片,各所述接触段具有一第一厚度,各所述突出部具有一第二厚度;以及
一接地片,所述接地片位于所述舌片且介于双排之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接地片具有一本体及多个延伸部,各所述延伸部自所述本体朝外延伸且分别对应于各所述端子之各所述突出部,各所述延伸部具有一第三厚度,所述本体具有一第四厚度,所述第三厚度等于所述第四厚度,各所述突出部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各所述接触段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的距离为短,各所述突出部与各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一保持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延伸部的表面与所述本体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之二面之间的厚度为0.7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为0.1mm至0.12mm之间,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所述保持间距为0.1mm至0.2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间距为0.12mm至0.18mm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9584.5U CN216488601U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插座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69584.5U CN216488601U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插座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88601U true CN216488601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4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69584.5U Active CN216488601U (zh) | 2021-10-14 | 2021-10-14 | 插座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88601U (zh) |
-
2021
- 2021-10-14 CN CN202122469584.5U patent/CN2164886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51379B1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disposition | |
US7232346B2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signal contacts | |
CN104600454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9980386B (zh) | 高速连接器 | |
CN104934794B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US2010026726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with usb/esata interfaces | |
US2009014904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piece | |
CN104092058A (zh) | 线缆连接器 | |
US862835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303376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 |
CN210489984U (zh) | 高速背板连接器 | |
US11183796B2 (en) | First terminal assembly,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0086018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444200A (zh) | 電連接器 | |
CN211126180U (zh) | 插座及具有该插座的高速背板连接器 | |
CN216488601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15986446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99815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011339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9994853B (zh) | 高速基板连接器 | |
CN217983796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7983797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8586406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899714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981634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