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6787U - 一种单舌锁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舌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6787U
CN216476787U CN202122927226.4U CN202122927226U CN216476787U CN 216476787 U CN216476787 U CN 216476787U CN 202122927226 U CN202122927226 U CN 202122927226U CN 216476787 U CN216476787 U CN 216476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hifting
lock body
fork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72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伟杰
张学勤
陈鸿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Hutl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tl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72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6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6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6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舌锁体,包括锁体壳;锁舌,其滑动连接在锁体壳中,其一端能够露出于锁体壳;第一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壳中,第一拨叉设有第一拨条;第二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壳中,第二拨叉设有第二拨条;第三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锁体壳中,第三拨叉设有第三拨条、第四拨条和推拉条,第三拨条与第一拨条相适配,第四拨条与第二拨条相适配,推拉条用于驱动锁舌滑动;其中,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和第三拨叉中,转动其中之一能够联动其余两个拨叉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和第三拨叉的联动控制实现多种操控方式操控单一锁舌的技术效果,且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单舌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单舌锁体。
背景技术
门锁作为门上的一种控制开关的机构,在开关门时往往需要频繁使用。目前常用的门锁,其一般包括锁体和把手,当使用者下压或上提把手时即可控制锁体中的锁舌伸出或缩回,然后再通过锁体内部的恢复机构将把手复位。
其中,隐形门作为其中一种门种,主要应用于暗门、卫生间门、窗门等领域。其只在门的单侧设置把手等操控组件,另一侧不设有操控组件。且出于提升隐形效果,一般采用单舌锁体。
但是,当增加旋钮、应急解锁孔等操控组件时,多种操控组件如何操控单锁舌而不相互干涉成为一种技术难题。而且此种锁体往往结构复杂,提升生产和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单舌锁体,能够通过多种操控方式控制锁舌,且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舌锁体,包括:
锁体壳;
锁舌,其滑动连接在所述锁体壳中,其一端能够露出于所述锁体壳;
第一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第一拨叉设有第一拨条;
第二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第二拨叉设有第二拨条;
第三拨叉,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中,所述第三拨叉设有第三拨条、第四拨条和推拉条,所述第三拨条与所述第一拨条相适配,所述第四拨条与所述第二拨条相适配,所述推拉条用于驱动所述锁舌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拨叉、所述第二拨叉和所述第三拨叉中,转动其中之一能够联动其余两个拨叉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联动器,所述联动器设有方孔,所述方孔用于与把手连接,所述联动器与所述第一拨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联动器和所述锁体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联动器还设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拨叉转动,所述第一拨叉还设有避让空槽;其中,转动所述第二拨叉或所述第三拨叉,所述第一拨叉被联动转动,所述联动块在所述避让空槽中活动;转动所述联动器,所述联动块能够与所述避让空槽的一侧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拨叉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应急开关转动块,所述应急开关转动块与所述第三拨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应急开关转动块设有驱动连接部,所述驱动连接部用于与应急开锁工具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拨叉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旋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拨叉还设有受压条,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受压条和所述锁体壳,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露出于所述锁体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替换为助推扭簧,所述助推扭簧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受压条和所述锁体壳,所述锁舌完全伸出时所述助推扭簧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所述锁舌完全缩回时所述助推扭簧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所述助推扭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助推扭簧从所述第一姿态转变至所述第二姿态的过程中,所述助推扭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拨条、所述第二拨条、所述第三拨条和所述第四拨条均呈齿条状,所述第一拨条与所述第三拨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拨条与所述第四拨条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和第三拨叉的联动控制实现多种操控方式操控单一锁舌的技术效果,且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使用需求的市场用户,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的使用场景,在门表面上自由选择安装三种操控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的外部操作组件,使门锁更符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舌完全伸出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舌缩回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舌完全缩回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单舌锁体,包括锁体壳1、锁舌2、第一拨叉3、第二拨叉4和第三拨叉5。其中锁体壳1作为本单舌锁体的结构框架,同时也对其内部零件起到保护作用,附图中均隐去了锁体壳1一部分外壳以展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锁舌2滑动连接在锁体壳1中,其一端能够露出于锁体壳1,从而和与之适配的锁孔抵接,实现锁门效果。第一拨叉3可转动地连接在锁体壳1中,其设有第一拨条31,该第一拨条31为第一拨叉3上的一体化凸状结构。第二拨叉4可转动地连接在锁体壳中,其设有第二拨条41,该第二拨条41为第二拨叉4上的一体化凸状结构。第三拨叉5可转动地连接在锁体壳1中,其设有第三拨条51、第四拨条52和推拉条53,均为第三拨叉5上的一体化凸状结构。
其中,第三拨条51与第一拨条31相适配,第四拨条52与第二拨条41相适配。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拨条51与第一拨条31相互抵接、第四拨条52与第二拨条41相互抵接,从而实现第一拨叉3、第二拨叉4和第三拨叉5的联动。可以理解的,拨条与拨条之间的联动连接不仅限于抵接,还可以采用铰接联动等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拨条31、第二拨条41、第三拨条51和第四拨条52均呈齿条状,第一拨条31与第三拨条51相互啮合,第二拨条41与第四拨条52相互啮合,通过齿条啮合的方式提升联动的顺滑度,从而提升开关锁时的使用手感。可以理解的,拨条的形状结构不仅限于齿状,还可采用其他便于联动连接的传动结构。
推拉条53用于驱动锁舌2滑动,具体地,锁舌2上设有滑槽,推拉条53上设有凸块,当第三拨叉5转动时,推拉条53上的凸块在锁舌2上的滑槽中滑动,如图4所示整块锁舌2的结构及其位置,由于锁舌被限定仅能横向移动,推拉条53在圆周转动过程,推拉条53会顶着并沿着滑槽壁运动,因此能够带动锁舌2进行横向移动,实现对锁舌的伸出或缩回的控制。
参照图2~4,当第一拨叉3、第二拨叉4或第三拨叉5其中之一转动时,其余两个拨叉都会被联动驱动,同时均由第三拨叉5上的推拉条53作用于锁舌2上,驱动锁舌2进行滑动。该联动机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紧凑,通过三个拨叉的联动即可实现对单锁舌的多联控制,三个拨叉分别对应把手操控、旋钮操控和应急开关操控三种操控方式,从而实现多操控方式的联动;而且三种操控方式并不需要同时操控,用户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求或个人开关门的操作习惯,自由选择安装把手、旋钮开关和应急开关孔三种外部操作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用锁体验感,具有更高的泛用性。且即使其中的一个操作组件损坏,使用另外的操控组件仍然能够实现操控上锁或解锁;用户拥有多个操控选择,没有一直使用单个操作组件,大大降低了操作组件的磨损,无疑增加了门锁的使用寿命。
为了将把手与第一拨叉3实现联动操控连接,进一步地,本单舌锁体还包括联动器6,联动器6设有方孔61,该方孔61用于与把手连接,联动器6与第一拨叉3连接,从而把手能够通过联动器6驱动第一拨叉3实现开关锁。
为了转动把手后,让把手自动回位,进一步地,本单舌锁体还包括复位扭簧7,该复位扭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联动器6和锁体壳1。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门锁的复位扭簧7的安装及其原理,具体的,复位扭簧7储蓄弹性势能后,其两个延伸脚(即两端)同时夹持在联动器6上的复位凸起的两侧和锁体壳1内部的固定凸起的两侧,安装好后,在把手自然水平状态时,联动器6的复位凸起与锁体壳1内部的固定凸起重叠;驱动联动器6转动的外力撤销后,该复位扭簧7释放弹性势能,发生转动的那个延伸脚抵触并驱动联动器6的复位凸起以带动联动器6复位,联动器6与把手同步转动连接,故联动器6带动把手也复位。
参照图2,进一步地,联动器6能够相对于第一拨叉3转动,且联动器6还设有联动块62,第一拨叉3还设有避让空槽32,联动块62设置在避让空槽32中。当使用者通过其他操控方式使得第二拨叉4或第三拨叉5转动去控制锁舌2伸缩时,第一拨叉3随之转动,但避让空槽32为联动块62提供了避让空间,故这样的情况下,既不影响第一拨叉3的转动,又不会带动联动器6,联动器6保持静止,与之连接的把手亦无转动,从而不会因为采用其他操控方式而联动把手转动,使得三种操作组件可以相对独立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门锁的使用寿命。当使用者通过把手来控制开关锁时,联动器6受把手驱动而转动,驱动块62与避让空槽32的一端面接触并带动第一拨叉3转动,实现把手对开关锁的正常驱动。
为了预防不小心关上门而在门外无法开门,为某些市场用户提供一道门外保险,在部分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本单舌锁体还包括应急开关转动块8,该应急开关转动块8与第三拨叉5连接,由应急开关转动块8控制第三拨叉5转动以实现开关门。进一步的,应急开关转动块8设有驱动连接部81,驱动连接部81用于与应急开锁工具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连接部81与开锁工具的形状需要适配,例如驱动连接部可设计成如螺丝头的十字凹孔、一字凹孔、六角凹孔等,那么螺丝刀、六角匙等工具就可以充当开锁工具;当然,可以理解的,凹凸的适配结构可在驱动连接部81与开锁工具之间交换,诸如类似的适配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符合隐形门的设计,本单舌锁体安装在门主体后,在门主体的外侧上开设一个不显眼的通孔,使用开锁工具深入该通孔可与驱动连接部81适配连接,通过开锁工具可操控应急开关转动块8驱动第三拨叉5,以实现操控锁舌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地,第二拨叉4还设有连接部42,该连接部42用于与旋钮连接,从而通过旋转旋钮能够驱动第二拨叉4转动,实现对锁舌2的联动控制。把手与旋钮的搭配,使得门锁外观上与正常的门锁一样,不容易被人发现是隐形门的特殊性。
进一步地,第三拨叉5还设有受压条54,受压条54为第三拨叉5上的一体化凸状结构。本单舌锁体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受压条54和锁体壳1,且该弹性件能够驱动锁舌2露出于锁体壳1。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通过在受压条54上施加弹性力,使得第三拨叉5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进而使锁舌2具有露出于锁体壳1的趋势,起到复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助推扭簧9,其两端分别铰接至受压条54和锁体壳1。参照图2,此时锁舌2完全露出,助推扭簧9位于其行程极端,设此时助推扭簧9的姿态为第一姿态;参照图4,此时锁舌2完全缩回,助推扭簧9位于另一个行程极端,设此时助推扭簧9的姿态为第二姿态。助推扭簧9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中。而在助推扭簧9从第一姿态转变为第二姿态的过程中,参照图3,助推扭簧9先进一步压缩,然后再释放,其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采用此种设计使得助推扭簧9在开锁的后半段或关锁的后半段都能进行一定助力,提升开关锁的手感;而且锁舌2处于完全露出或缩回状态时,助推扭簧9能够迫使锁舌2定位在开锁或关锁位置,具有自锁功能。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壳(1);
锁舌(2),其滑动连接在所述锁体壳(1)中,其一端能够露出于所述锁体壳(1);
第一拨叉(3),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1)中,所述第一拨叉(3)设有第一拨条(31);
第二拨叉(4),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1)中,所述第二拨叉(4)设有第二拨条(41);
第三拨叉(5),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体壳(1)中,所述第三拨叉(5)设有第三拨条(51)、第四拨条(52)和推拉条(53),所述第三拨条(51)与所述第一拨条(31)相适配,所述第四拨条(52)与所述第二拨条(41)相适配,所述推拉条(53)用于驱动所述锁舌(2)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拨叉(3)、所述第二拨叉(4)和所述第三拨叉(5)中,转动其中之一,能够联动其余两个拨叉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联动器(6),所述联动器(6)设有方孔(61),所述方孔(61)用于与把手连接,所述联动器(6)与所述第一拨叉(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复位扭簧(7),所述复位扭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联动器(6)和所述锁体壳(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器(6)还设有联动块(62),所述联动器(6)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拨叉(3)转动,所述第一拨叉(3)还设有避让空槽(32);其中,转动所述第二拨叉(4)或所述第三拨叉(5),所述第一拨叉(3)被联动转动,所述联动块(62)在所述避让空槽(32)中活动;转动所述联动器(6),所述联动块(62)能够与所述避让空槽(32)的一侧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拨叉(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应急开关转动块(8),所述应急开关转动块(8)与所述第三拨叉(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开关转动块(8)设有驱动连接部(81),所述驱动连接部(81)用于与应急开锁工具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拨叉(4)还设有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用于与旋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拨叉(5)还设有受压条(54),所述单舌锁体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受压条(54)和所述锁体壳(1),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锁舌(2)露出于所述锁体壳(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替换为助推扭簧(9),所述助推扭簧(9)的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受压条(54)和所述锁体壳(1),所述锁舌(2)完全伸出时所述助推扭簧(9)的姿态为第一姿态,所述锁舌(2)完全缩回时所述助推扭簧(9)的姿态为第二姿态,所述助推扭簧(9)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助推扭簧(9)从所述第一姿态转变至所述第二姿态的过程中,所述助推扭簧(9)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单舌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条(31)、所述第二拨条(41)、所述第三拨条(51)和所述第四拨条(52)均呈齿条状,所述第一拨条(31)与所述第三拨条(5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拨条(41)与所述第四拨条(52)相互啮合。
CN202122927226.4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单舌锁体 Active CN216476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226.4U CN216476787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单舌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226.4U CN216476787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单舌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6787U true CN216476787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7226.4U Active CN216476787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单舌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6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35C (zh) 拽拉与侧旋式杠杆作用型门锁手柄组合件
EP2985397B1 (en) Mortise lock
CN205912397U (zh) 扳手锁定解锁结构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201590351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开关结构
CN110043132A (zh) 一种锁芯
CN105927057B (zh) 一种触发式锁具
CN210738299U (zh) 提升组装性和操作稳定性的榫眼
CN216476787U (zh) 一种单舌锁体
CN114016823A (zh) 一种单舌锁体
CN216476788U (zh) 一种多控制方式的单锁舌门锁及包括其的门
CN112523617A (zh) 一种新型机械自动锁体结构
CN114016822A (zh) 一种多控制方式的单锁舌门锁及包括其的门
CN207944813U (zh) 一种指纹密码锁
CN214786653U (zh) 便捷门锁
CN214697344U (zh) 一种新型机械自动锁体结构
CN210460199U (zh) 一种防盗锁
CN216476758U (zh) 一种能自动锁定的锁体
CN211287052U (zh) 多功能门锁
CN210723497U (zh) 一种具有旋转锁止机构的地面插座
CN111742107B (zh) 一种具备机械锁功能和电子锁功能的双重功能锁体
CN210370253U (zh) 推拉门锁换向机构以及推拉门锁
CN2389974Y (zh) 机械按键密码锁
CN214659503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式推出机构
KR101685332B1 (ko) 도어 잠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