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5675U - 组合吸声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吸声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5675U
CN216475675U CN202123106099.8U CN202123106099U CN216475675U CN 216475675 U CN216475675 U CN 216475675U CN 202123106099 U CN202123106099 U CN 202123106099U CN 216475675 U CN216475675 U CN 216475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frame body
inclined wall
absorbing
pro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60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afang Acoustics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afang Acoustic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afang Acoustics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afang Acoustics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60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5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5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5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其包括第一吸音型材及第二吸音型材,第二吸音型材与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通风槽的第一内壁,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通风槽的一侧往通风槽的另一侧,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通风槽的第二内壁,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第三倾斜壁与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第四倾斜壁与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吸声体结构能实现室内室外的通风,同时也能良好的对噪声进行阻隔。

Description

组合吸声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噪声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损伤,还能诱发多种致癌致命的疾病,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所干扰。因此,在房屋中通常会布置吸声体结构来阻隔噪声,从而减少噪声从室外传入室内。
现有技术中的吸声体结构(如门框、窗框等)通常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内的吸声材料,通过吸声材料来吸收噪声,从而减少噪声的传播。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吸声体结构通常为整体封闭式结构,在阻隔噪声的同时也将室外空气阻隔,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吸声体结构通常为整体封闭式结构,不利于空气流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保障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噪声传播的组合吸声体结构。
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其包括:
第一吸音型材;
第二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
其中,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所述通风槽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吸音型材,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之间,且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围成所述通风槽;
其中,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壁、第三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壁、第四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
框架;
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及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均安装于所述框架内。
优选的,所述第三吸音型材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围成所述通风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型材架体及第一吸声体,所述第一吸声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架体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内,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型材架体及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二吸声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型材架体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声体、所述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一吸音型材中的吸声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中的吸声体均为硅晶砂声学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架体包括:
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平行间隔设置;
第三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
第四架体,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架体相互间隔,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延长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材架体包括:
第五架体,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第六架体,与所述第五架体平行间隔设置;
第七架体,连接所述第五架体与所述第六架体;
第八架体,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四架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五架体相互间隔,位于所述第五架体的延长线上;
第九架体,与所述第八架体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且与所述第六架体相互间隔,位于所述第六架体的延长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声体与所述第二吸声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框架、所述第一型材架体、所述第二型材架体、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的型材架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的型材架体均为镀铝锌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包括第一吸音型材与第二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所述通风槽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从而通过所述通风槽能良好的实现室外室内之间空气的流通,保障室内通风环境,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和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同时也能对噪声进行吸收阻隔,实现降噪功能。同时还设置有所述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及所述第四倾斜壁,使得所述通风槽至少部分呈波浪形结构,增加了噪声从室外流入到室内的路程,使得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能更好的对噪声进行吸收,更好的保障了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吸声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组合吸声体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组合吸声体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组合吸声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去除吸声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其包括第一吸音型材及第二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所述通风槽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能实现室内室外的通风,同时也能良好的对噪声进行阻隔。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100,其包括第一吸音型材10及第二吸音型材2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30,所述通风槽30用于室外室内的空气流通,实现室内通风,其中吸音型材指的是:在型材中填充有吸声体,从而使得吸音型材能对噪声进行阻挡吸收,实现降噪功能。
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30的第一内壁11,所述第一内壁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111及第二倾斜壁112,且沿所述通风槽 30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3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112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 20方向倾斜延伸。其中,所述通风槽30的一侧以及所述通风槽30的另一侧指的是:靠近所述通风槽30进风口的一侧,和靠近所述通风槽30出风口的一侧,如图1所示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30 的第二内壁21,所述第二内壁21包括第三倾斜壁211及第四倾斜壁212,所述第三倾斜壁211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1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212 与所述第二倾斜壁112平行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与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围成所述通风槽30的壁均不为平板结构,而是一个外凸,另一个内凹的结构,从而在保障了所述通风槽30内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位于所述通风槽30内的面积,使得可以更好的对噪声进行阻挡吸收,更好的保障降噪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吸声体结构(如门框、窗框等)通常为整体封闭式结构,在阻隔噪声的同时将空气阻隔,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100,通过围成所述通风槽30,从而能实现室外室内空气的流通,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能对噪声进行阻隔吸收。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二倾斜壁112、所述第三倾斜壁211及所述第四倾斜壁212,使得所述通风槽30至少部分呈波浪形结构,增加了噪声从室外流入到室内的路程,增加了噪声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之间的接触,让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能更好的对噪声进行吸收,更好的保障了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内壁11中根据实际需求可包含多组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二倾斜壁112,即所述第一内壁11可包括多组依次相连的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二倾斜壁112。同样的,所述第二内壁21中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包含多组所述第三倾斜壁211、所述第四倾斜壁212。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所述第一内壁11由一组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二倾斜壁112,所述第二内壁21由一组所述第三倾斜壁211、所述第四倾斜壁212为例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2。优选的,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100还包括第三吸音型材 40,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与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 之间,且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围成所述通风槽30。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41 及第二板体42,所述第一板体41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三倾斜壁211 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42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壁112、所述第四倾斜壁212平行间隔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槽30至少设置有两个,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保障通风效果以及吸音效果。
更优的,沿所述通风槽30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3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板体41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11、所述第三倾斜壁211之间至少存在部分重叠区域,所述第二板体42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壁211、所述第四倾斜壁212 之间至少存在部分重叠区域。即所述第一内壁11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板体 41与所述第二板体42所围成的空间中,所述第一板体41、所述第二板体42 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内壁21所围成的空间中,从而让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能更好的吸收围成的所述通风槽 30内的噪声,更好的实现降噪。
优选的,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100还包括框架50,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及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均安装于所述框架50内。从而通过所述框架50能更好的保障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 及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之间位置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优选的,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相对间隔设置围成所述通风槽30。从而使得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100具有更多的所述通风槽30,进一步的保障了通风以及降噪效果。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设置有九个,几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依次间隔设置。更优的,沿所述通风槽30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30的另一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之间至少存在部分重叠区域,即一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至少部分伸入另一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40所围成的空间中,从而让第三吸音型材40能更好的吸收围成的所述通风槽30内的噪声,更好的实现降噪。
请结合参阅图2。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41包括第一型材架体43及第一吸声体44,所述第一吸声体44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架体43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30内。所述第二板体42包括第二型材架体45及第二吸声体46,所述第二吸声体46安装于所述第二型材架体45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 30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吸声体44、所述第二吸声体46裸露于所述通风槽 30内的部分,能进一步的提高吸声效果,进一步的确保所述组合吸声体结构100的消音降噪效果。更优的,所述第一内壁11、所述第二内壁21上可分别开设孔或槽,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消音降噪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声体44、所述第二吸声体46、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 中的吸声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中的吸声体均为硅晶砂声学体。具体的,硅晶砂是从天然砂石中提取,在技术手段的叠加下,利用砂石形态特征,在吸声材料表面胶合形成微孔、多棱面的表层,无需胶粘,杜绝了环保问题,同时防火性能更好,其对声波的吸收性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消音降噪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5。优选的,所述第一型材架体43包括第一架体431、第二架体432、第三架体433及第四架体434。所述第一架体431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1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架体432与所述第一架体43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架体433连接所述第一架体431与所述第二架体432。所述第四架体434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1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架体434与所述第一架体431相互间隔,且所述第四架体434位于所述第一架体431的延长线上。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架体431、所述第二架体432、所述第三架体433及所述第四架体434能良好的收纳所述第一吸声体44。同时,所述第一吸声体44 通过所述第一架体431与所述第四架体434之间的间隙能良好的对所述通风槽30中的噪声进行吸收。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材架体45包括第五架体451、第六架体452、第七架体453、第八架体454及第九架体455。所述第五架体451与所述第二倾斜壁11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六架体452与所述第五架体45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七架体453连接所述第五架体451与所述第六架体452。所述第八架体 454与所述第二倾斜壁112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四架体434连接,且所述第八架体454与所述第五架体451相互间隔并位于所述第五架体451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九架体455与所述第八架体454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架体432连接,且所述第九架体455与所述第六架体452相互间隔并位于所述第六架体452的延长线上。从而通过所述第五架体451、所述第六架体452、所述第七架体453、所述第八架体454及所述第九架体455能良好的收纳所述第二吸声体46。同时,所述第二吸声体46通过所述第八架体454与所述第五架体451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九架体455与所述第六架体452之间的间隙能良好的对所述通风槽30中的噪声进行吸收。
更优的,所述第一架体431、所述第二架体432、所述第三架体433及所述第九架体455为一体结构,所述第四架体434与所述第八架体454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架体451、所述第六架体452及所述第七架体453为一体结构,从而更好的保障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声体44与所述第二吸声体46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框架50、所述第一型材架体43、所述第二型材架体45、所述第一吸音型材10的型材架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20的型材架体均为镀铝锌板,从而更好的保障了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包括第一吸音型材与第二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所述通风槽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从而通过所述通风槽能良好的实现室外室内之间空气的流通,保障室内通风环境,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和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同时也能对噪声进行吸收阻隔,实现降噪功能。同时还设置有所述第一倾斜壁、所述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及所述第四倾斜壁,使得所述通风槽至少部分呈波浪形结构,增加了噪声从室外流入到室内的路程,使得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能更好的对噪声进行吸收,更好的保障了降噪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吸音型材;
第二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通风槽;
其中,所述第一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倾斜壁及第二倾斜壁,且沿所述通风槽的一侧往所述通风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倾斜壁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型材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包括围成所述通风槽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包括第三倾斜壁及第四倾斜壁,所述第三倾斜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倾斜壁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吸音型材,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与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之间,且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分别与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围成所述通风槽;
其中,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壁、第三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第二倾斜壁、第四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
所述第一吸音型材、所述第二吸音型材及所述第三吸音型材均安装于所述框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音型材至少设置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吸音型材相对间隔设置围成所述通风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型材架体及第一吸声体,所述第一吸声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型材架体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内,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型材架体及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二吸声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型材架体中且部分裸露于所述通风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体、所述第二吸声体、所述第一吸音型材中的吸声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中的吸声体均为硅晶砂声学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架体包括:
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平行间隔设置;
第三架体,连接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
第四架体,与所述第一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架体相互间隔,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延长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架体包括:
第五架体,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
第六架体,与所述第五架体平行间隔设置;
第七架体,连接所述第五架体与所述第六架体;
第八架体,与所述第二倾斜壁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四架体连接,且与所述第五架体相互间隔,位于所述第五架体的延长线上;
第九架体,与所述第八架体平行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且与所述第六架体相互间隔,位于所述第六架体的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体与所述第二吸声体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吸声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一型材架体、所述第二型材架体、所述第一吸音型材的型材架体、所述第二吸音型材的型材架体均为镀铝锌板。
CN202123106099.8U 2021-12-10 2021-12-10 组合吸声体结构 Active CN216475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99.8U CN216475675U (zh) 2021-12-10 2021-12-10 组合吸声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99.8U CN216475675U (zh) 2021-12-10 2021-12-10 组合吸声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5675U true CN21647567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1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6099.8U Active CN216475675U (zh) 2021-12-10 2021-12-10 组合吸声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5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2079B (zh) 阻抗复合直角消声器
JP2007536492A (ja) 換気装置及びフレームシステム
CN112259064A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降噪装置
KR102024833B1 (ko) 흡음형 댐퍼 및 이를 이용한 댐퍼 구조체
CN216475675U (zh) 组合吸声体结构
CN205119422U (zh) 消声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227237B (zh) 一种含空气共振腔的声屏障
CN211500420U (zh) 一种降噪通风凸窗
CN201125501Y (zh) 吸音瓷砖
CN115467261A (zh) 一种拱形全封闭式隔音屏障
CN113048581A (zh) 一种小型空调外机降噪装置
CN103671280B (zh) 复合烟囱消声器
CN207365256U (zh)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新风系统滤网
CN210341693U (zh) 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噪音防治装置
CN209510136U (zh) 一种通风降噪百叶窗
CN207348738U (zh) 折角弧顶消声百叶
CN207989401U (zh) 一种内外置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13573753U (zh) 一种降噪型节能中空玻璃
CN202157723U (zh) 窗式通风器安装框架
CN215372732U (zh) 一种小型空调外机降噪装置
CN215295056U (zh) 降噪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20290452U (zh) 一种无甲醛片式消声器
CN210371368U (zh) 一种可拆卸低流阻通风消声器
CN213573763U (zh) 一种多功能消音百叶窗
CN213390941U (zh) 一种装配式抗菌超微孔金属复合吸声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