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0263U -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0263U
CN216470263U CN202122653971.4U CN202122653971U CN216470263U CN 216470263 U CN216470263 U CN 216470263U CN 202122653971 U CN202122653971 U CN 202122653971U CN 216470263 U CN216470263 U CN 216470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haped fixing
arc
fixing part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3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郇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airuit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airuit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airuit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airuit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39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0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0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0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包括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外弧形固定部与内弧形固定部之间形成一等宽距的容置空隙;主动轴,设在容置空隙的一端,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相配合;从动轴,设在容置空隙的另一端,从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相配合;链传动组件,设在容置空隙中,主动轴通过链传动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链传动组件在容置空隙中形成一传输通道;驱动源,设在机架上,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轴相配合,用以带动主动轴转动。使用本装置可实现制件批量换向输送,减少制件在不同生产线间的流通时间,提高涂装烤漆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或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铁路设施在进行组装或者维修作业时所用到的运输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变向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制件譬如货车车门在生产时,制件经抛丸工序处理后进入涂装工序,现有技术的涂装设备线性长度较长,受制于设备及场地限制,抛丸生产线与涂装生产线通常呈设定角度譬如90度布置,制件需改变输送方向才能在不同生产线之间流通。
现有技术中未有可实现制件批量换向输送的装置,制件在不同生产线流通时间长,严重影响涂装烤漆的连续性作业,延长了涂装烤漆环节的作业周期。
设计一种布置在不同生产线之间以实现变向输送的装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制件在不同生产线制件无法变向运输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使用本装置可实现制件批量换向运输,减少制件在不同生产线之间的流通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与内弧形固定部之间形成一等宽距的容置空隙;
主动轴,设在所述容置空隙的一端,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相配合;
从动轴,设在所述容置空隙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相配合;
链传动组件,设在所述容置空隙中,所述主动轴通过链传动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链传动组件在容置空隙中形成一传输通道;
驱动源,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轴相配合,用以带动主动轴转动。
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弧度、内弧形固定部的弧度均为90°。
所述链传动组件包括外链条、内链条、辐条,所述内链条、外链条以及辐条共同形成一链传动排,所述内链条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所述外链条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所述的链传动排形成为一首尾相连接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所述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一放置空腔;
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主动转轮,所述主动轴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相配合以驱动内链条转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相配合以驱动外链条转动;
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从动转轮,所述内链条与从动轴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其中一个从动转轮转动,所述外链条与从动轴的另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另一个从动转轮转动。
所述外链条由多个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所述外链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交错布置,每个第一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内链板,每个第一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外链板,每个第一内链板的两端、第一外链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
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之间,所述辐条的一端穿设过第一内链板上的通过孔、第一外链板上的通过孔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所述内链条由多个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所述内链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交错布置,每个第二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内链板,每个第二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外链板,每个第二内链板的两端、第二外链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
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的一端均位于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之间,所述辐条的一端穿设过第二内链板上的通过孔、第二外链板上的通过孔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所述主动轴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所述主动轴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
所述从动轴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与内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所述从动轴的另一个从动转轮与外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一贯穿孔;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二贯穿孔;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的外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在所述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所述主动轴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轴承座相配合;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的外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在所述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的内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所述从动轴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二轴承座相配合;
所述主动轴的外端部还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在所述容置空隙中还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的放置空腔中,用以支撑链传动组件上的运输物;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径向支撑部以及弧形支撑部,所述的多个径向支撑部顺次布置在容置空隙中,每个径向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弧形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容置空隙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弧形支撑部依次与每个径向支撑部相连接。
所述机架还包括多个支座,多个支座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每个支座均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加强梁,所述第一支腿的上部与外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腿的上部与内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腿、第二支腿;
所述第一支腿的下部、第二支腿的下部均设有高度调节结构。
所述高度调节结构为调节脚杯。
在所述主动轴的中部、从动轴的中部均设有导轮。
上述的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机架中设置链传动组件,并设置驱动源驱动主动轴带动链传动组件转动,实现换向运输。
2.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源带动主动轴转动,实现“主动轮—从动轮—主动轴—主动转轮—内、外链条—辐条—从动转轮—从动轴“的传动路径;
链传动排可在主、从动轴的带动下周而复始的循环转动,保证系统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支腿的下部、第二支腿的下部均设置调节脚杯。对调节脚杯进行调整可有效保证传输通道的水平度。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主动轴的中部、从动轴的中部均设置导轮,导轮与辐条滚动接触,导轮起到在引导辐条进行沿着圆周轨迹进行调向回转的作用,支承引导辐条平稳过渡,实现圆周回转。
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货车车门放置在传输通道一侧,主、从动轴带动链传动排转动实现变向运输。由于整个内、外链条内部存在灵活可靠的柔性连接,使车门沿着传输通道输送,慢慢运向涂装室,进入涂装工序;
使用本装置可实现制件批量换向输送,减少制件在不同生产线间的流通时间,大大提高涂装烤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中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传动组件的其中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传动组件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位主动转轮在主动轴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链传动组件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位内链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B部位外链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外弧形固定部,11-内弧形固定部,12-容置空隙,13-主动轴,131-主动转轮,14-从动轴,141-从动转轮,15-驱动源,16-外链条,161-第一内链板,162-第一外链板,163-通过孔,17-内链条,171-第二内链板,172-第二外链板,18-辐条,19-第一贯穿孔,20-第二贯穿孔,21-第一轴承座,22-第二轴承座,23-从动轮,24-主动轮,25-链条, 26-径向支撑部,27-弧形支撑部,28-第一支腿,29-第二支腿,30-加强梁,31-高度调节结构,32-导轮,33-弧形齿,3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9所示,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包括:
机架,机架包括外弧形固定部10、内弧形固定部11,外弧形固定部10与内弧形固定部11之间形成一等宽距的容置空隙12;本实施例中的外弧形固定部10、内弧形固定部11 均为弧形板。
主动轴13,设在容置空隙12的一端,主动轴13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10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11的一端相配合;
从动轴14,设在容置空隙12的另一端,从动轴14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10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11的另一端相配合;
链传动组件,设在容置空隙12中,主动轴13通过链传动组件与从动轴14传动连接,链传动组件在容置空隙12中形成一传输通道;
驱动源15,设在机架上,驱动源15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轴13相配合,用以带动主动轴13转动;本实施例所使用的驱动源15可以是电机。
通过在机架中设置链传动组件,并设置驱动源驱动主动轴带动链传动组件转动,实现换向运输。主动轴13通过链传动组件与从动轴14传动连接,可保证主、从动轴同步转动。辐条的作用是放置输送钢板,使钢板实现变向输送。
外弧形固定部10的弧度、内弧形固定部11的弧度均为90°。90°为其中一种设定角度,根据实际需要可将内、外弧形固定部加工成30°、60°或者120°等弧度,这两块弧形板的曲率半径根据上下道工序的输送辊道宽度设定,以保证本装置与上下工序密切衔接。
请一并参照图2-图5所示,链传动组件包括外链条16、内链条17、辐条18,所述内链条17、外链条16以及辐条18共同形成一链传动排,内链条17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16外链条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链传动排形成为一首尾相连接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一放置空腔;
主动轴13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主动转轮131,主动轴13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17相配合以驱动内链条转动,主动轴13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16相配合以驱动外链条转动;
从动轴14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从动转轮141,内链条17与从动轴14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其中一个从动转轮转动,外链条16与从动轴14的另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另一个从动转轮转动。
链传动排可在主、从动轴的带动下周而复始的循环转动,保证系统传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请一并参照图7、图9所示,外链条16由多个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外链条16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交错布置,即第一内链板组的两端均与第一外链板组相连接,第一外链板组的两端均与第一外链板组相连接,每个第一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内链板161,每个第一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外链板162,每个第一内链板161的两端、第一外链板162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163;
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161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162 之间,辐条18的一端穿设过第一内链板161上的通过孔163、第一外链板162上的通过孔 163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请一并参照图7、图8所示,内链条17由多个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内链条17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交错布置,即第二内链板组的两端均与第二外链板组相连接,第二外链板组的两端均与第二外链板组相连接,每个第二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内链板171,每个第二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外链板172,每个第二内链板171的两端、第二外链板172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163;
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171的一端均位于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172 之间,辐条18的一端穿设过第二内链板171上的通过孔163、第二外链板172上的通过孔 163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孔和辐条间留有合适的间隙,转动灵活,可以使内、外链条在水平面上实现近似圆弧的走行。
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请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从动转轮的圆周上设有可与齿孔相啮合的弧形齿33,这些弧形齿与内、外链条上的齿孔啮合,两个相邻的弧形齿之间是半圆形的凹槽34,凹槽的半径和辐条半径相等,使辐条与之密切啮合。
主动轴13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17上的齿孔相啮合,主动轴13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16上的齿孔相啮合;
从动轴14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与内链条17上的齿孔相啮合,从动轴14的另一个从动转轮与外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
在外弧形固定部10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1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贯穿孔19,主动轴13 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一贯穿孔;
在外弧形固定部10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11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二贯穿孔20,从动轴14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二贯穿孔;
在外弧形固定部10的一端的外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21,在内弧形固定部11的一端的内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21,主动轴13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轴承座相配合;
在外弧形固定部10的另一端的外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 22,在内弧形固定部11的另一端的内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22,从动轴14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二轴承座22相配合;
主动轴13的外端部还设有从动轮23,驱动源15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主动轮24,主动轮24与从动轮23之间通过链条25传动连接。
工作状态下,驱动源带动主动轴转动,实现“主动轮—从动轮—主动轴—主动转轮—内、外链条—辐条—从动转轮—从动轴“的传动路径。
在容置空隙12中还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在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的放置空腔中,用以支撑链传动组件上的运输物;本实施例中由于内链条、外链条均首尾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该支撑组件由内链条以及外链条所围合。
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径向支撑部26以及弧形支撑部27,多个径向支撑部26顺次布置在容置空隙12中,每个径向支撑部26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10、内弧形固定部11相连接,弧形支撑部10的长度方向与容置空隙1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弧形支撑部27依次与每个径向支撑部2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径向支撑部可以是径向檩条,弧形支撑部为曲檩条。
机架还包括多个支座,多个支座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每个支座均包括第一支腿28、第二支腿29以及加强梁30,第一支腿28的上部与外弧形固定部10相连接,第二支腿29的上部与内弧形固定部11相连接,加强梁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腿28、第二支腿29;
第一支腿28的下部、第二支腿29的下部均设有高度调节结构31。高度调节结构31为调节脚杯。对调节脚杯进行调整可有效保证传输通道的水平度。
在主动轴13的中部、从动轴14的中部均设有导轮32,导轮与辐条滚动接触。导轮起到在引导辐条进行沿着圆周轨迹进行调向回转的作用,支承引导辐条平稳过渡,实现圆周回转。
本装置在使用时,将货车车门放置在传输通道一侧,主、从动轴带动链传动排转动实现变向运输。由于整个内、外链条内部存在灵活可靠的柔性连接,使车门沿着传输通道输送,慢慢运向涂装室,进入涂装工序。
使用本装置可实现制件批量换向输送,减少制件在不同生产线间的流通时间,大大提高涂装烤漆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照本实用新型原理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或者同等替换,这些改进或同等替换也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与内弧形固定部之间形成一等宽距的容置空隙;
主动轴,设在所述容置空隙的一端,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相配合;
从动轴,设在所述容置空隙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相配合;
链传动组件,设在所述容置空隙中,所述主动轴通过链传动组件与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链传动组件在容置空隙中形成一传输通道;
驱动源,设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轴相配合,用以带动主动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弧度、内弧形固定部的弧度均为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传动组件包括外链条、内链条、辐条,所述内链条、外链条以及辐条共同形成一链传动排,所述内链条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所述外链条的首尾两端相连接形成闭合链条结构;所述的链传动排形成为一首尾相连接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所述的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一放置空腔;
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主动转轮,所述主动轴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相配合以驱动内链条转动,所述主动轴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相配合以驱动外链条转动;
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个从动转轮,所述内链条与从动轴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其中一个从动转轮转动,所述外链条与从动轴的另一个从动转轮相配合以带动该另一个从动转轮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链条由多个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所述外链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第一外链板组交错布置,每个第一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内链板,每个第一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外链板,每个第一内链板的两端、第一外链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
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之间,所述辐条的一端穿设过第一内链板上的通过孔、第一外链板上的通过孔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一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一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所述内链条由多个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扣接形成,在所述内链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第二外链板组交错布置,每个第二内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内链板,每个第二外链板组均包括两个第二外链板,每个第二内链板的两端、第二外链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过孔;
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的一端均位于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之间,所述辐条的一端穿设过第二内链板上的通过孔、第二外链板上的通过孔后将两个链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内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内链板之间的空隙、第二外链板组的两个第二外链板之间的空隙均为齿孔。
所述主动轴的其中一个主动转轮与内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所述主动轴的另一个主动转轮与外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
所述从动轴的其中一个从动转轮与内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所述从动轴的另一个从动转轮与外链条上的齿孔相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一贯穿孔;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过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上的第二贯穿孔;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的外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在所述内弧形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与第一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一轴承座,所述主动轴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轴承座相配合;
在所述外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的外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在所述内弧形固定部的另一端的内侧与第二贯穿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第二轴承座,所述从动轴的两端端部分别与该两个第二轴承座相配合;
所述主动轴的外端部还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空隙中还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闭合链传动排结构围合形成的放置空腔中,用以支撑链传动组件上的运输物;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径向支撑部以及弧形支撑部,所述的多个径向支撑部顺次布置在容置空隙中,每个径向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外弧形固定部、内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弧形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与容置空隙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弧形支撑部依次与每个径向支撑部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多个支座,多个支座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顺次布置,每个支座均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加强梁,所述第一支腿的上部与外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腿的上部与内弧形固定部相连接,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腿、第二支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的下部、第二支腿的下部均设有高度调节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为调节脚杯。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轴的中部、从动轴的中部均设有导轮。
CN202122653971.4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Active CN216470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3971.4U CN21647026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3971.4U CN21647026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0263U true CN216470263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3971.4U Active CN21647026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0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7736B2 (en) Conveyor for transporting load carriers
CN111054637A (zh) 双层直线交叉带分拣系统
CN216470263U (zh) 一种新型变向输送装置
CN214691868U (zh) 一种轴类零件输送机构
CN215556545U (zh) 用于汽车白车身的输送装置
CN211140626U (zh) 一种环形三排链穿梭车
CN219278542U (zh) 一种烤盘助推机构
CN215158302U (zh) 链式驱动分拣装置、分拣系统及链式驱动机构
CN214732144U (zh) 一种新型直线式分拣机
CN216068007U (zh) 一种带定位点的轨道
CN111392364A (zh) 一种循环式多功能带式输送机测试平台
CN201206051Y (zh) 循环输送系统
CN212829779U (zh) 一种涂装输送线集中供漆供料装置
CN220879672U (zh) 一种支具、输送线及清理装置
CN115057184B (zh) 一种大型预制箱梁运输装置
CN216763209U (zh) 一种新型柔性运输结构
CN220200441U (zh) 一种用于rgv小车的旋转运输线
CN216140717U (zh) 一种循环输送降阻流水线
CN217599560U (zh) 一种倍速链式输送线
CN220843987U (zh) 一种应用于网格化轨道的rgv驱动装置和rgv移动设备
CN216766936U (zh) 机械式立体车库防摆安全装置
CN216835876U (zh) 一种变向输送分拣机构
CN216811173U (zh) 一种停车搬运机器人及停车搬运机器人系统
CN214731871U (zh) 一种用于分拣机小车的新型安装结构
CN216271560U (zh) 一种子母型钢卷运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