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0019U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0019U
CN216470019U CN202123388962.3U CN202123388962U CN216470019U CN 216470019 U CN216470019 U CN 216470019U CN 202123388962 U CN202123388962 U CN 202123388962U CN 216470019 U CN216470019 U CN 216470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recycling
box body
outer box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89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磊昌
田熠珺
王介妮
张芳芳
刘晨霄
朱志勇
蔡梦莹
闫驰承
靳家齐
程家齐
陆已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3889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0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0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0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用户移动终端和后台管理终端,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上设置有注册二维码、外置摄像头、触控屏和控制模块,用户移动终端通过扫描注册二维码与后台管理终端建立通信,外置摄像头和触控屏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管理终端相连接;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干垃圾回收装置和湿垃圾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普通垃圾箱无法实现垃圾分类功能,导致垃圾处理难度增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垃圾处理的费用支出等问题,且实行实名制奖惩制度,根据用户正确投放垃圾的重量对用户进行适当的现金奖励,帮助用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公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不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不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这会导致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被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污染,或干基垃圾含水率过高难以进行下一步处理,进而增加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支出。而且国内大多数城市仍然只放置了普通垃圾箱,垃圾混合成袋投放仍是主流,为了保证垃圾分拣的精确性,大多垃圾处理厂采用人工的方式精细处理垃圾,却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考虑到在结合新时代特色的同时引导人们积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用以解决普通垃圾箱无法实现垃圾分类功能,导致垃圾处理难度增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垃圾处理的费用支出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用户移动终端和后台管理终端,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上设置有注册二维码、外置摄像头、触控屏、语音提示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用户移动终端通过扫描注册二维码与后台管理终端建立通信,外置摄像头、触控屏和语音提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管理终端相连接。
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干垃圾回收装置和湿垃圾回收装置,干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一,外箱体一内放置有干垃圾回收箱,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设置有临时储物机构;湿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二,外箱体二内放置有湿垃圾回收箱,且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前面板上均开设有垃圾投放口。
所述干垃圾回收箱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干垃圾回收箱成中心对称放置且分别通过分隔板分隔开;所述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分别为废纸回收箱、玻璃回收箱、塑料回收箱和金属回收箱,废纸回收箱、玻璃回收箱、塑料回收箱和金属回收箱与外箱体一的底壁之间以及湿垃圾回收箱与外箱体二的底壁之间均设置有下垫板。
所述临时储物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斜板,四块固定斜板分别位于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且四块固定斜板的上端均与外箱体一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下端均铰接有活动板,四块活动板向上合上时与所连接的固定斜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并形成临时储物槽,四块活动板向下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与下方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相对应;所述的四块活动板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外箱体一的四角处且固定在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顶部,电动伸缩杆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固定斜板为等腰梯形板,等腰梯形板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且等腰梯形板上底的两端分别与外箱体一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固定连接,等腰梯形板的下底与活动板的一边相铰接,活动板为等边三角板;四块等边三角板与所连接的等腰梯形板均处于同一平面时所形成的临时储物槽为正四棱锥结构,且临时储物槽的底部位于四个分隔板交接处的顶部。
所述垃圾投放口分别与临时储物槽或湿垃圾回收箱相对应,且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内对应垃圾投放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滑板。
所述外箱体一的内顶壁上安装有与临时储物槽相对的内置摄像头,干垃圾回收箱和湿垃圾回收箱的底部均设置有电子秤,内置摄像头、电子秤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语音提示模块包括用于输入语音信息的麦克风和用于播放语音信息的扬声器,且麦克风和扬声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供电电池,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挡雨板,挡雨板的顶面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供电电池相连接。
所述挡雨板的底面上安装有照明灯,照明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四个用于回收不同种类干垃圾的干垃圾回收箱,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设置临时储物槽,所投放的干垃圾首先落入临时储物槽内,然后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垃圾种类控制临时储物槽下部相应的开口打开,使所投放的干垃圾落入相应的干垃圾回收箱内;
3. 本实用新型实行实名制奖惩制度,通过在外箱体一的内顶壁上设置与临时储物槽正对的内置摄像头,用于采集临时储物槽内所投放的垃圾图像,在外箱体一的前面板上设置外置摄像头,用于识别确认投放垃圾的用户的身份,且干垃圾回收箱和湿垃圾回收箱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电子秤,用于检测用户正确投放垃圾的重量,作为金额折算的依据,以对用户进行适当的现金奖励,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用户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4.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模块连接网络平台,通过触控屏进行联网操作,提供智能查询服务,帮助用户正确的辨别垃圾种类,提高分类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太阳能板;2、挡雨板;3、照明灯;4、外置摄像头;5、铭牌;6、触控屏;7、垃圾投放口;8、铰链一;9、分类指示牌;10、安装架;11、门锁;12、箱门;13、下垫板;14、箱体支架;15、内置摄像头;16、固定斜板;17、铰链二;18、废纸回收箱;19、分隔板;20、电子秤;21、活动板一;22、通孔;23、滑板;24、玻璃回收箱;25、活动板二;26、塑料回收箱;27、活动板三;28、活动板四;29、金属回收箱;30、电动伸缩杆一;31、湿垃圾回收箱;32、电动伸缩杆二;33、电动伸缩杆三;34、电动伸缩杆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干垃圾回收装置和湿垃圾回收装置,所述干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一,湿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二,且外箱体一内放置有干垃圾回收箱,外箱体二内放置有湿垃圾回收箱31。如图3和图6所示,优选为干垃圾回收箱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干垃圾回收箱成中心对称放置且分别通过分隔板19分隔开。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分别为废纸回收箱18、玻璃回收箱24、塑料回收箱26和金属回收箱29。湿垃圾回收箱31设置有一个,且采用密封设计。且四个干垃圾回收箱与外箱体一的底壁之间以及湿垃圾回收箱31和外箱体二的底壁之间均设置有一层下垫板1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五个不同的垃圾回收箱,分开储存不同种类生活垃圾,便于运输,也节省了分拣所费的人工。为节省横向占地面积,干垃圾存放箱内部的箱体采取两两并排摆放的形式,这样可以放置多个设施以便多人同时投放垃圾,增加了垃圾回收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外箱体一内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设置有临时储物机构,该临时储物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斜板16,四块固定斜板16分别位于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相邻的两块固定斜板之间固定连接,使其连接为一个整体,具体也可将四块固定斜板焊接为一个整体,防止两块固定斜板之间存在缝隙卡住垃圾。所述四块固定斜板16的上端均与外箱体一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四块固定斜板16的下端均通过铰链二17铰接有活动板。优选地,固定斜板16为等腰梯形板,等腰梯形板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且等腰梯形板上底的两端分别与外箱体一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固定连接,等腰梯形板的下底与活动板的一边相铰接,活动板为等边三角板。这四块活动板向上合上时与所连接的固定斜板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并形成临时储物槽,且所形成的临时储物槽为倒置的正四棱锥结构,临时储物槽的底部位于四个分隔板19交接处的顶部,临时储物槽的侧壁与竖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且临时储物槽的内壁光滑,以保证临时储物槽内的垃圾能够顺利滑落至相应的干垃圾回收箱内。四块活动板向下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与下方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相对应,这四块活动板分别为活动板一21、活动板二25、活动板三27和活动板四28,其中,活动板一21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对应塑料回收箱26,活动板二25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对应金属回收箱29,活动板三27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对应废纸回收箱18,活动板四28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对应玻璃回收箱24,确保所投放的不同种类的干垃圾能准确落入对应的干垃圾回收箱内。
具体使用时,四块活动板的初始状态为向上合上并与所连接的固定斜板共同组成临时储物槽,使得所投放的干垃圾首先落入临时储物槽内。外箱体一上设置有触控屏6,触控屏6供用户输入垃圾分类指示,并进行其他相关操作;且触控屏6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用户投放垃圾时通过触控屏显示的垃圾分类指示进行对应选择,然后触控屏将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垃圾种类控制相应的驱动件驱使对应的活动板打开,使投入的垃圾从临时储物槽内滑落到对应的垃圾回收箱内。比如投放的垃圾为塑料,则选择塑料垃圾,控制模块接收信号控制对应的驱动件驱使活动板一21向下打开,其开口对着塑料回收箱26,刚好使得所投放的塑料垃圾落入塑料回收箱26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使活动板打开的驱动件采用电动伸缩杆,即每块活动板的底面中心处各连接一个电动伸缩杆,具体为活动板一21连接电动伸缩杆四34,活动板二25连接电动伸缩杆三33,活动板三27连接电动伸缩杆一30,活动板四28连接电动伸缩杆二32。这四个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外箱体一的四角处且固定在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顶部,同时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来控制活动板的打开或关闭,完成垃圾投放。
如图5所示,所述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前面板上均开设有垃圾投放口7,垃圾投放口7分别与临时储物槽或湿垃圾回收箱31相对应,用于投放干湿垃圾。进一步地,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内对应垃圾投放口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滑板23,滑板23斜向下倾斜,投放垃圾时垃圾沿着滑板23落入临时储物槽或湿垃圾回收箱31内。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前面板上还设置有分类指示牌9,用于标识干垃圾回收箱和湿垃圾回收箱。
所述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前面板上均通过铰链一8铰接有箱门12,箱门12为双开门,两组箱门12分别与干垃圾回收箱、湿垃圾回收箱31相对应,两个垃圾投放口7分别位于两组箱门12的上方,分类指示牌9具体可设置在两组箱门12上。每组箱门12的开合端均安装有门锁11,箱门和门锁共同构成垃圾回收装置的开关系统,打开箱门可取出干垃圾回收箱或湿垃圾回收箱31进行垃圾清理。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侧壁下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2,以保证垃圾回收箱的通风透气,防止某些被浸湿的干垃圾腐烂。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外部棱边处均设置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起到稳定、支撑箱体结构的作用。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箱体支架14,即整个垃圾回收装置通过箱体支架14支撑在地面上,防止箱体磨损。
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还包括用户移动终端和后台管理终端,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上设置有注册二维码、外置摄像头4、触控屏6、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本实施例中,用户端实行一人一账号制度,即用户移动终端通过扫描注册二维码与后台管理终端建立通信,用户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端APP、微信和/或支付宝小程序等,用户在第一次使用该垃圾回收箱时首先通过手机端APP、微信和/或支付宝小程序等进行用户信息注册,包括注册账号、输入人脸信息等,且所注册的账号及人脸信息上传至后台管理终端,后台管理终端包括云端服务器,用户账号及人脸信息储存在云端服务器内形成用户数据库,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触控屏6输入账号或者通过外置摄像头4采集人脸信息来识别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的外置摄像头4、触控屏6均安装在外箱体一的前面板上,且外置摄像头4位于触控屏6的上方,外置摄像头4、触控屏6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外置摄像头4具有人脸识别功能,还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监督用户的行为。控制模块可采用STM32F103C8T6型号的微控制器,且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管理终端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外箱体一的内顶壁上安装有与临时储物槽相对的内置摄像头15,内置摄像头15具体可安装在箱体一的内侧顶壁的正中间,且正对着临时储物槽,用于采集临时储物槽内所投放的垃圾图像。内置摄像头15和外置摄像头4均可采用DS-2CD4032FWD-CU型号的高清摄像头,内置摄像头15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后台管理终端的云端服务器不仅存储有用户身份信息,还储存有相应的干垃圾图片信息,一方面是外置摄像头4采集人脸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后台云端服务器建立通信以对所采集的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对比,确认用户身份;另一方面是内置摄像头15采集用户所投放的干垃圾图像并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后台云端服务器建立通信以对所采集的干垃圾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对比,确定所投放的干垃圾种类以及判断用户是否通过显示屏正确选择相应的垃圾种类。
所述干垃圾回收箱和湿垃圾回收箱31的底部均设置有电子秤20,也可设置压力传感器等检测重量的模块等,电子秤20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分别用于每个垃圾回收箱内投放垃圾的重量。控制模块连接有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每个垃圾回收箱内已投放的垃圾的总重量以及每次投放的垃圾的重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处每次投放的垃圾的重量,即将电子秤所检测的上一次垃圾箱内的垃圾总重量与最新一次投放垃圾后垃圾箱内的垃圾总重量进行差值计算,得出最新一次投放的垃圾的重量,后台管理人员可进行数据记录,同时用户移动终端也会同步更新该用户所投放垃圾的情况。本发明实行实名制奖惩制度,根据用户正确投放的垃圾重量进行适当的现金奖励,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用户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用户还可通过触控屏进行联网操作,供用户输入垃圾分类指示,检索垃圾种类,及其他相关操作,确保用户正确投放垃圾,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
此外,电子秤20实时监测每个垃圾回收箱中垃圾总重量并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传至后台管理终端,一旦后台管理终端记录干垃圾重量数据达到预设上限,根据干垃圾的种类、重量信息,后台管理终端匹配垃圾运输车类型,运输人员接收垃圾回收指令,即前往指定地点运输垃圾。且垃圾运输过程中后台管理终端通过GPS定位模块对垃圾运输车辆实时监控,运输结束后, 运输人员将垃圾清运重量、清运人员、清运时间、清运种类反馈至后台管理终端。而右侧湿垃圾箱体采用密封式设计,和干基生活垃圾的满箱提醒回收方式不同,湿垃圾每天定时派人回收,避免长时间堆放产生臭气。
所述外箱体上还设置有语音提示模块,语音提示模块包括用于输入语音信息的麦克风和用于播放语音信息的扬声器,麦克风和扬声器具体可设置在触控屏6的外壳上,且麦克风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扬声器通过功放芯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以便用户语音输入或为用户语音播报信息。
所述外箱体一的前面板上还设置有铭牌5,铭牌5位于投放口7的一侧,铭牌5上显示该垃圾回收箱对应的编号以及参数,后台云端服务器存储该垃圾回收箱的编号,以便于后台管理。
所述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顶部均设置有挡雨板2,挡雨板2的顶面上设置有太阳能板1,即太阳能板和挡雨板叠层摆放,两者可为一体结构。太阳能板1与供电电池相连接,供电电池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晴天时太阳能板吸收光能并转换成电能给供电电池蓄电,供电电池为控制模块以及整个垃圾回收装置内的控制电路进行供电。
所述挡雨板2的底面上安装有照明灯3,照明灯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可控制照明灯的打开或关闭;可以在外箱体上设置灯控按钮或者亮度传感器,用于向控制模块输入控制照明灯打开的驱动信号。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用户移动终端和后台管理终端,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上设置有注册二维码、外置摄像头(4)、触控屏(6)、语音提示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用户移动终端通过扫描注册二维码与后台管理终端建立通信,外置摄像头(4)、触控屏(6)和语音提示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管理终端相连接;
所述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包括并排放置的干垃圾回收装置和湿垃圾回收装置,干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一,外箱体一内放置有干垃圾回收箱,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设置有临时储物机构;湿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外箱体二,外箱体二内放置有湿垃圾回收箱(31),且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的前面板上均开设有垃圾投放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垃圾回收箱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干垃圾回收箱成中心对称放置且分别通过分隔板(19)分隔开;所述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分别为废纸回收箱(18)、玻璃回收箱(24)、塑料回收箱(26)和金属回收箱(29),废纸回收箱(18)、玻璃回收箱(24)、塑料回收箱(26)和金属回收箱(29)与外箱体一的底壁之间以及湿垃圾回收箱(31)与外箱体二的底壁之间均设置有下垫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储物机构包括四块固定斜板(16),四块固定斜板(16)分别位于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上方,且四块固定斜板(16)的上端均与外箱体一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下端均铰接有活动板,四块活动板向上合上时与所连接的固定斜板(16)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并形成临时储物槽,四块活动板向下打开时所形成的开口与下方的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相对应;所述的四块活动板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外箱体一的四角处且固定在四个干垃圾回收箱的顶部,电动伸缩杆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斜板(16)为等腰梯形板,等腰梯形板的上底长度大于下底长度,且等腰梯形板上底的两端分别与外箱体一相邻的两个内侧壁固定连接,等腰梯形板的下底与活动板的一边相铰接,活动板为等边三角板;四块等边三角板与所连接的等腰梯形板均处于同一平面时所形成的临时储物槽为正四棱锥结构,且临时储物槽的底部位于四个分隔板(19)交接处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投放口(7)分别与临时储物槽或湿垃圾回收箱(31)相对应,且外箱体一和外箱体二内对应垃圾投放口(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滑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一的内顶壁上安装有与临时储物槽相对的内置摄像头(15),干垃圾回收箱和湿垃圾回收箱(31)的底部均设置有电子秤(20),内置摄像头(15)、电子秤(20)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提示模块包括用于输入语音信息的麦克风和用于播放语音信息的扬声器,且麦克风和扬声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供电电池,垃圾分类回收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挡雨板(2),挡雨板(2)的顶面上设置有太阳能板(1),太阳能板(1)与供电电池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2)的底面上安装有照明灯(3),照明灯(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CN202123388962.3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Active CN216470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962.3U CN21647001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962.3U CN21647001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0019U true CN216470019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8962.3U Active CN21647001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00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9271A (zh) * 2021-12-31 2022-03-25 河南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9271A (zh) * 2021-12-31 2022-03-25 河南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842B (zh) 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的垃圾分类平台和方法
CN207192043U (zh) 智能垃圾桶
CN205633753U (zh)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CN110697273B (zh) 一种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生活垃圾智能识别与自动分类系统及方法
CN205023252U (zh) 一种垃圾桶及基于互联网的垃圾回收管理系统
CN206255468U (zh) 智能垃圾投放装置
CN111846693A (zh) 基于实名制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监督和控制系统
CN204979922U (zh) 垃圾分类操作管理系统
CN110525822A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机
CN111559588A (zh) 一种垃圾分类投放的智能垃圾桶及垃圾分类投放方法
CN206546593U (zh)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云识别系统
CN216470019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CN103991660A (zh) 智能称重分类垃圾箱
CN111056178A (zh) 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及分类收集方法
CN111301886A (zh)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07959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垃圾智能回收系统
CN205582078U (zh) 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系统
CN214877352U (zh) 一种智能垃圾精准分类设备
CN114229271A (zh) 一种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
CN213140091U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
CN113320861A (zh) 搭载移动车辆的可溯源无接触式垃圾分类控制系统
CN217576614U (zh) 智能垃圾箱系统
CN111038879A (zh) 智能分类回收箱
CN212291458U (zh) 一种流动的垃圾收集箱
CN211520542U (zh) 一种便于快速分类投放垃圾的垃圾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