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3988U - 折叠收纳柜 - Google Patents

折叠收纳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3988U
CN216453988U CN202122923964.1U CN202122923964U CN216453988U CN 216453988 U CN216453988 U CN 216453988U CN 202122923964 U CN202122923964 U CN 202122923964U CN 216453988 U CN216453988 U CN 216453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base
vertical rod
back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39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efu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efu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efu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efu Househo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39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3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3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3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收纳柜,包括底座、位于底座正上方的顶板,底座的顶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下侧板,下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底座上的下立杆、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下背板,顶板的底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上侧板,上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顶板上的上立杆、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顶板上的上背板,且上立杆和下立杆之间通过连接块铰接;在使用状态,上立杆和下立杆均与连接块卡接成立杆,位于同一侧的下侧板与上侧板扣接成侧板,下背板与上背板扣接成背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在使用状态与折叠收纳状态之间快速切换,尽量减少使用者的安装工作量。

Description

折叠收纳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柜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收纳柜。
背景技术
衣柜是收纳存放衣物的柜具,根据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固定式衣柜和组合式衣柜。以组合衣柜为例,由于组合衣柜由单元件组合而成,单元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可以较小的空间完成包装,因此具有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而且组装使用后,可再次拆解成单元件而具备移动方便的优点。但现有组合衣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现有的组合结构复杂,安装繁琐,许多客户看不懂安装图纸,或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组装,致使客户实际使用的体验感良好性下降;同时组合式衣柜由于采用的是一种可拆卸的装配结构,往往因安装人员的安装水平差异造成组装后的柜体出现结构的稳定性较差无法达到固定式衣柜的稳定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折叠收纳柜,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在使用状态与折叠收纳状态之间快速切换,尽量减少使用者的安装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折叠收纳柜,包括底座、位于底座正上方的顶板,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下侧板,下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底座上的下立杆、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底座上的下背板,所述顶板的底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上侧板,上侧板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顶板上的上立杆、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顶板上的上背板,且上立杆和下立杆之间通过连接块铰接;
在使用状态,上立杆和下立杆均与连接块卡接成立杆,位于同一侧的下侧板与上侧板扣接成侧板,下背板与上背板扣接成背板;
在折叠状态,两个下侧板翻转至底座的上方,下背板和下立杆均翻转至下侧板的上方,两个上侧板翻转至顶板的下方,上背板翻转至上侧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面边缘和顶板的底面边缘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座,所述下侧板、下背板的底部和上侧板、上背板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转动轴,转动轴分别可拆卸地转动卡接于对应的卡接座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侧板的顶部和上侧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毗邻的对位凸起和对位凹槽;
在使用状态,位于同一侧的下侧板和上侧板通过对位凸起和对位凹槽扣接;在折叠状态,两个下侧板/上侧板通过对位凸起和对位凹槽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背板的顶部和上背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和至少一个卡接凹槽,下背板和上背板通过卡接凸起与卡接凹槽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凸起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接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柱相匹配的卡接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背板的顶部和上背板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下侧板和上侧板的侧面设置有与弧形槽滑动配合嵌装的弧形条。
进一步的,所述下背板、上背板和连接块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块,所述下侧板和上侧板的侧面均开设有与卡块可拆卸地卡接的卡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下立杆的顶端和上立杆的底端均设置有与限位卡槽相匹配的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背板和连接块的可拆卸地扣接有位于上侧板内侧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顶板的外侧还可拆卸地转动挂接有柜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折叠的立杆连接底座和顶板,并在左右侧面设置可翻转对接的侧板、在后侧面设置可翻转对接的背板,并通过侧板与背板之间、侧板与立杆之间的互嵌连接,实现柜体有折叠状态快速形成使用状态的箱体结构,结构稳定性较高,极大减少了使用者的安装工作量,折叠状态体积较小,便于存储和运输;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柜体内搭接隔板,不仅可对柜体内的空间进行分割,以便放置衣物、鞋子等物品时,可充分利用空间;同时,隔板可对三个侧面的折叠结构起到反向运动限制的作用,避免立杆、侧板及背板的变形或折叠,使柜体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3、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收纳柜,可通过叠加、罗列等形式、通过连接件固定而构成多样的柜体结构,以满足家居生活中多种场合下的物品收纳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柜门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示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所述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所述下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所述下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所述下侧板与上侧板扣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所述下侧板与上侧板扣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所述下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所述下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所述下背板与上背板扣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所述下背板与上背板扣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所述下立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所述下立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7为所述所述下立杆和上立杆与连接块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为所述所述下立杆和上立杆与连接块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为所述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为所述连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为所述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所述柜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单元柜体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单元柜体立杆展开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单元柜体背板扣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单元柜体侧板翻转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单元柜体侧板扣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安装了支脚的单元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安装了滚轮的单元柜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所述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1为所述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2为多个单元柜体组成组合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101卡接座、102转接座、103锁孔、104预留孔、2顶板、3下侧板、301转动轴、302对位凸起、303对位凹槽、304弧形条、305卡口、4下立杆、401限位块、5下背板、501卡接凸起、502卡接凹槽、503卡接柱、504卡接滑槽、505弧形槽、506卡块、6上侧板、7上立杆、8上背板、801搭接柱、9连接块、901限位卡槽、902搭接块、10隔板、1001搭接环、1002搭接槽口、11柜门、111转接柱、112锁扣、12连接板、121插槽、13插块、14支脚、1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下面以最小单元的柜体为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使用过程。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折叠收纳柜,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正上方的顶板2,底座1和顶板2均为方形壳体结构的塑料注塑件。
底座1的顶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下侧板3。如图4所示,底座1的顶面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四个与边缘侧壁毗邻的卡接座101,卡接座101采用侧面开口的轴套结构,且其中两个卡接座101的开口朝上,另两个卡接座101的开口朝向底座1内侧。如图7和图8所示,下侧板3为矩形壳体结构的塑料注塑件,其底部设置有四个与卡接座101相对应匹配的转动轴301。将转动轴301对准卡接座101的侧面开口,通过对下侧板3施加推力,可使卡接座101的开口处侧壁向外微变形张开,从而使转动轴301转动卡接于对应的卡接座101内。在必要情况下(如因损坏而需要更换),通过反向拉动下侧板3可将转动轴301从卡接座101内卸下。
优选的,底座1两侧边缘处的卡接座101的轴线与其底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下侧板3厚度的一半,以使下侧板3能够向内翻转至水平状态。进一步的,在折叠状态,两个下侧板3/上侧板6通过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扣接,可使两个下侧板3稳定置于底座1的上方,两个上侧板6稳定置于顶板2的下方。
顶板2的底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上侧板6。顶板2的底面结构与底座1的顶面结构上、下对称设置,上侧板6与下侧板3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而其在顶板2上的安装方式与下侧板3在底座1上的安装方式相同。上侧板6与下侧板3的结构相同,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一套注塑模具,降低了模具成本,也提升了产品的可替代性。
下侧板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毗邻的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其中,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的数量相同,且尺寸相匹配,则在柜体的使用状态,下侧板3垂直设置并与底座1的侧壁抵靠而不能继续向外翻动,上侧板6垂直设置并与顶板2的侧壁抵靠而不能继续向外翻动,此时下侧板3上的对位凸起302嵌入上侧板6上的对位凹槽303内,上侧板6上的对位凸起302同样地嵌入下侧板3上的对位凹槽303内,且下侧板3的外壁顶端与上侧板6的外壁底端对接,从而下侧板3和上侧板6形成完成的侧板,如图9和图10所示。
下侧板3的后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的下背板5。底座1的后侧边缘也设置有四个与侧壁毗邻且侧面开口的卡接座101,且中间两个卡接座101的开口朝向底座1的内侧,位于两侧的两个卡接座101的开口朝上。如图11和图12所示,下背板5的底端也设置有四个与卡接座101相匹配的转轴301,通过转轴301与卡接座101的配合安装,可使下背板5可拆卸地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上背板8与下背板5的结构相同,因而其在顶板2上的安装方式与下背板5在底座1上的安装方式相同。优选的,此处的四个卡接座101的轴线与底座1左、右两侧的卡接座101的轴线垂直高度差不小于下背板5的厚度的一半,以使在折叠状态,下背板5能够向内翻转至水平状态并位于水平状态的下侧板3的上方。
下背板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卡接凸起501、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卡接凹槽502,且两个卡接凸起501和两个卡接凹槽502的中心位置在下背板5的面垂直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且卡接凸起501与卡接凹槽502的尺寸相匹配。在柜体的使用状态,下背板5垂直设置并与底座1的侧壁抵靠而不能继续向外翻动,上背板8垂直设置并与顶板2的侧壁抵靠而不能继续向外翻动,此时下背板5上的卡接凸起501嵌入上背板8上的卡接凹槽502内,上背板8上的卡接凸起501同样地嵌入下背板5上的卡接凹槽502内,且下背板5的外壁顶端与上背板8的外壁底端对接,从而下背板5和上背板8形成完成的侧板,如图13和图14所示。
优选的,卡接凸起50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柱503,卡接凹槽50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柱503相匹配的卡接滑槽504。在卡接凸起501与卡接凹槽502扣接的过程中,卡接柱503滑动嵌入卡接滑槽504,进一步增强下背板5与上背板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下背板5的顶部和上背板8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垂直的弧形槽505,下侧板3和上侧板6的侧面设置有与弧形槽505滑动配合嵌装的弧形条304,则在柜体的展开安装过程中,下侧板3上反至垂直状态的过程中,其上的弧形条304滑动卡嵌入下背板5的弧形槽505内,上侧板6上的弧形条则滑动嵌入上背板8的弧形槽505内,从而使侧板和背板之间形成相互的限制作用,防止各自向内翻转折叠的变形趋势。此外下背板5的顶端右侧、上背板8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卡块506,下侧板3和上侧板6的侧面两端均开设有与卡块506可拆卸地卡接的卡口305,在下侧板3和上侧板6翻转至垂直状态时,卡块506上的卡头分别同时卡入下侧板3和上侧板6上的卡口305内,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下侧板3与上侧板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由于下背板5和上背板8的内壁抵靠在下侧板3和上侧板6的侧壁上,因而反过来也增强了下背板5和上背板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下侧板3的前端设置有铰接于底座1上的下立杆4,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侧板6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顶板2上的上立杆7,且上立杆7和下立杆4之间通过连接块9铰接,上立杆7和下立杆4相对于连接块9上、下对称设置。如图19和图20所示,连接块9外侧面设置有铰接孔,上立杆7和下立杆4的端部两侧设置铰接轴,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孔的轴孔配合,实现上立杆7和下立杆4与连接块9之间的铰接,则上立杆7和下立杆4可与连接块9成直线分布形成完整的立杆,也可相对连接块9想靠近转动实现折叠。下立杆4的底端通过铆钉铰接在底座1上,其铰接出轴线与底座1左、右两侧的卡接座101轴线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下立杆4的厚度的一半,使得在折叠状态时,下立杆4可折叠翻转至水平状态并位于水平状态的下侧板3的上方。
优选的,连接块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卡槽901,下立杆4的顶端和上立杆7的底端均设置有与限位卡槽901相匹配的限位块401,当下立杆4和上立杆7翻转至垂直状态时,限位块401正好抵靠在限位卡槽901内,便于快速调整下立杆4和上立杆7同时翻转至垂直状态,如图17和图18所示。进一步的,连接块9的一侧也设置有卡块506,下侧板3和上侧板6翻转至垂直状态时,连接块9上的卡块506上的卡头同时卡入下侧板3和上侧板6前侧端的卡口305内;同时,下立杆4和上立杆7的内侧也设置有弧形槽,下侧板3与上侧板6的前侧面也设置有弧形条,下侧板3和上侧板6翻转至垂直状态的过程中,弧形条滑动嵌入弧形槽内,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下侧板3与上侧板6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由于连接块9、下立杆4和上立杆7的内侧面也都抵靠在下侧板3与上侧板6的侧壁上,也同样反过来增强了下立杆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的,底座1和顶板2的左右两侧还开设有预留孔104,用于折叠状态下卡块506的容纳,以避免产生干涉。
在例外的实施例中,上背板8和连接块9的可拆卸地扣接有位于上侧板6内侧的隔板10。如图21所示,隔板10为方形的板状塑料注塑件,其内端边缘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环1001,其外端底面两侧分别开设有搭接槽口1002。上背板8的侧面底部设置有与搭接环1001相匹配的搭接柱801,连接块9的内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搭接槽口1002相匹配的搭接块902,则通过搭接环1001与搭接柱801的配合、搭接槽口1002与搭接块902的配合,可使隔板10固定在柜体内,且下侧边3与上侧板6的连接处、下背板5与上背板8的连接处、下立杆4和上立杆7的连接处均抵靠在隔板10的外侧面上,可阻止各个折叠部位发生折叠变形,在分割柜体内部空间的同时,有效增强了柜体的整体强度。
底座1和顶板2的外侧还可拆卸地转动挂接有柜门11。如图22所示,柜门为方形的板状塑料注塑件,其表面设置通口,便于手部开门操作。柜门11的内侧右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转接柱111,内侧左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锁扣112。底座1和顶板2的前侧面右端均设置有与转接柱111相匹配且侧面开口的转接座102,底座1和顶板2的前侧面左端均设置与锁扣112相匹配的锁孔103,通过转接柱111与转接座102的配合可实现柜门11在柜体上的快速安装,关闭柜门11时,锁扣112插入锁孔103内。显然锁扣112与锁孔103也可采用磁力锁等其它类似的锁扣机构。
底座1的底部可根据需要插接支脚14,如图28所示,用于组装后的柜体不需要移动的场合,或插接滚轮15,如图29所示,用于组装后的柜体需要移动的场合。
下面以最小单元柜体为例,介绍柜体的使用过程。
柜体在出厂时为折叠状态,如图23所示,隔板10和柜门11为配件。首先,如图24所示,手提顶板向上运动,则下立杆4和上立杆7因拉动而逐渐翻至垂直位置,直至二者的限位块401完全位于连接块9的限位卡槽901中,此时顶板2位于最高位置,而后向上翻动下背板5、下翻上背板8,直至二者均处于垂直状态并相互扣接,如图25所示;再向上翻动两个下侧板3、向下翻动两个上侧板6,如图26所示,直至均处于垂直状态,且同一侧的下侧板与上侧板6相互扣接,如图27所示;在将隔板10以倾斜状态送入柜体内部,而后将隔板10翻转至水平状态并搭接在上背板8和连接块9上,如图3所示;最后将柜门11转接在柜体上,如图3所示。折叠过程则与上述展开组装过程相反。
显然,本柜体也可通过垂直堆叠、水平罗列的形式构成组合柜体。垂直方向上相邻两个单元柜体之间公用一个连接板12,如图30和图31所示,连接板12的顶部与底座1的顶部相同、底部与顶板2的底部相同,则连接板12的顶部可连接下侧板3、下背板5、下立杆4,连接板12的底部可连接上侧板6、上背板8、上立杆7。在底座1、顶板2和连接板12的背面两侧均设置有插槽121,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单元柜体之间背面通过插接在插槽121上的插块13进行连接,前面通过铆钉将相邻的顶板2、底座1、连接板12连接起来,如图32所示。显然,也可将底座1、顶板2和连接板12均做成多个单元连续的一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正上方的顶板(2),所述底座(1)的顶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下侧板(3),下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底座(1)上的下立杆(4)、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的下背板(5),所述顶板(2)的底面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上侧板(6),上侧板(6)的一端设置有铰接于顶板(2)上的上立杆(7)、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连接于顶板(2)上的上背板(8),且上立杆(7)和下立杆(4)之间通过连接块(9)铰接;
在使用状态,上立杆(7)和下立杆(4)均与连接块(9)卡接成立杆,位于同一侧的下侧板(3)与上侧板(6)扣接成侧板,下背板(5)与上背板(8)扣接成背板;
在折叠状态,两个下侧板(3)翻转至底座(1)的上方,下背板(5)和下立杆(4)均翻转至下侧板(3)的上方,两个上侧板(6)翻转至顶板(2)的下方,上背板(8)翻转至上侧板(6)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边缘和顶板(2)的底面边缘均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座(101),所述下侧板(3)、下背板(5)的底部和上侧板(6)、上背板(8)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转动轴(301),转动轴(301)分别可拆卸地转动卡接于对应的卡接座(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3)的顶部和上侧板(6)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依次毗邻的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
在使用状态,位于同一侧的下侧板(3)和上侧板(6)通过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扣接;在折叠状态,两个下侧板(3)/上侧板(6)通过对位凸起(302)和对位凹槽(303)扣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背板(5)的顶部和上背板(8)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接凸起(501)和至少一个卡接凹槽(502),下背板(5)和上背板(8)通过卡接凸起(501)与卡接凹槽(502)扣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起(50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柱(503),所述卡接凹槽(50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柱(503)相匹配的卡接滑槽(50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背板(5)的顶部和上背板(8)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槽(505),所述下侧板(3)和上侧板(6)的侧面设置有与弧形槽(505)滑动配合嵌装的弧形条(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背板(5)、上背板(8)和连接块(9)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块(506),所述下侧板(3)和上侧板(6)的侧面均开设有与卡块(506)可拆卸地卡接的卡口(30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卡槽(901),所述下立杆(4)的顶端和上立杆(7)的底端均设置有与限位卡槽(901)相匹配的限位块(4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背板(8)和连接块(9)的可拆卸地扣接有位于上侧板(6)内侧的隔板(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收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顶板(2)的外侧还可拆卸地转动挂接有柜门(11)。
CN202122923964.1U 2021-11-24 2021-11-24 折叠收纳柜 Active CN216453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3964.1U CN216453988U (zh) 2021-11-24 2021-11-24 折叠收纳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3964.1U CN216453988U (zh) 2021-11-24 2021-11-24 折叠收纳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3988U true CN216453988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3964.1U Active CN216453988U (zh) 2021-11-24 2021-11-24 折叠收纳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3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15350A1 (en) Folding tv cabinet
JP3525943B2 (ja) キャビネット組立体
KR101996504B1 (ko) 다용도 수납박스
WO2016115937A1 (zh) 拼接式多功能塑料托盘
US11523686B1 (en) Foldable shelf and combined shelf thereof
CN108552065B (zh) 便于折叠与组装的箱体及采用该箱体的宠物屋
WO2022252209A1 (zh) 一种折叠单元柜
CN216453988U (zh) 折叠收纳柜
CN112137296A (zh) 一种折叠单元柜
CN112056821A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US20120007484A1 (en) Folding TV table
US20120297688A1 (en) Cover for base of counter
CN212437896U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CN209939235U (zh) 一种置物箱
CN217117812U (zh) 一种折叠柜
CN217658696U (zh) 一种一体安装式折叠立柜
KR200437333Y1 (ko) 접이식 수납의자
CN218852201U (zh) 折叠式衣柜
CN217547507U (zh) 一种具有门组件的单元柜及组合柜
CN203088121U (zh) 组合柜
CN217592316U (zh) 一种新型折叠单元柜
CN202269626U (zh) 易装拆组合柜
CN221083087U (zh) 一种折叠衣柜
CN217524270U (zh) 一种具有支撑座的单元柜及组合柜
CN201854906U (zh) 折叠式组合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