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3697U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53697U CN216453697U CN202122940346.8U CN202122940346U CN216453697U CN 216453697 U CN216453697 U CN 216453697U CN 202122940346 U CN202122940346 U CN 202122940346U CN 216453697 U CN216453697 U CN 2164536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rod
- slider
- hole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拉头结构中,拉头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连接柱。第一保护罩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突起块,两个突起块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间隙。突起块底面前端固定于第一保护罩,后半部分悬空设置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定位面和切面,切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下底板顶面可贴合切面移动,使连接柱进入收容间隙,进而通过拉头摆动使定位面与下底板顶面抵且上底板底面与突起块顶面相抵。第二保护罩卡接于第一保护罩的上方。切面的设置可降低下底板与第一保护罩干涉的可能性,借助收容间隙和连接柱、突起块与上下底板的配合可完成第一保护罩和拉头的装配,再将第二保护罩卡接于第一保护罩,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拉头结构中,包括拉头和设置扣设在拉头上的两个的保护罩,但是,保护罩与拉头的装配难度较大,影响拉链整体的装配进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拉头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头结构,便于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结构的拉链,其拉头便于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头结构,包括拉头、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
所述拉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底板、连接柱和下底板;
所述第一保护罩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突起块,两个所述突起块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间隙,所述突起块的底面前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护罩的顶面,所述突起块底面的后半部分悬空设置,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并对接的定位面和切面,所述切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下底板的顶面能够贴合所述切面移动,以使所述连接柱进入所述收容间隙,进而通过所述拉头摆动、使所述定位面与所述下底板的顶面相抵且所述上底板的底面与所述突起块的顶面相抵;
所述第二保护罩卡接于所述第一保护罩的上方以构成主罩体,且所述拉头的至少部分结构内置于所述主罩体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罩包括第一前端杆、设于所述第一前端杆后侧的第一尾杆和两个设于所述第一前端杆和所述第一尾杆之间的第一侧杆,所述第一前端杆、所述第一尾杆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杆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一贯穿通孔;所述下底板的底面固定设置下侧拉片安装部,所述下侧拉片安装部经所述第一贯穿通孔向下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罩包括第二前端杆、设于所述第二前端杆后侧的第二尾杆和两个设于所述第二前端杆和所述第二尾杆之间的第二侧杆,所述第二前端杆、所述第二尾杆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杆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二贯穿通孔;所述上底板的顶面上固定设置上侧拉片安装部,所述上侧拉片安装部经所述第二贯穿通孔向上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前端杆上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卡扣通孔,所述卡扣通孔的孔壁上固定设置卡块,所述第一前端杆顶面上设置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扣通孔并卡接于所述卡块。
优选地,所述卡块的顶面和底面均由所述卡扣通孔的中部朝向其孔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卡扣部通过形变经过所述卡块,进而所述卡扣部通过复位运动使其倒钩结构钩住所述卡块。
优选地,所述下底板的外侧面位于所述第一贯穿通孔的内周面内侧,和/或,所述上底板的外侧面位于所述第二贯穿通孔的内周面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前端杆的底面尾端设置收容槽,所述突起块向上伸入所述收容槽中,且所述突起块在左右方向与所述收容槽的侧面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杆的顶面上、由前至后依次对接的第一罩体前平面、斜坡面和第一罩体后平面,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所述第一罩体后平面水平设置,所述斜坡面由前至后逐渐降低;所述第二侧杆的底面上设有水平的第二罩体平面,所述第二罩体平面的不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所述斜坡面和所述第一罩体后平面上方,且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与所述第二罩体平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罩的底面和/或所述第二保护罩的顶面包括曲面;所述第一侧杆的第一侧杆外侧面包括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二侧杆的第二侧杆外侧面包括外凸的弧形面。
一种拉链,包括如上拉头结构;还包括两个拉链布带,两个所述拉链布带上相靠近的边缘上分别设置由连续排布的链牙构成的链牙条,所述链牙条伸入所述拉头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头结构,包括拉头、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拉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底板、连接柱和下底板。第一保护罩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突起块,两个突起块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间隙,突起块的底面前端固定于第一保护罩的顶面,突起块底面的后半部分悬空设置,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并对接的定位面和切面,切面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下底板的顶面能够贴合切面移动,以使连接柱进入收容间隙,进而通过拉头摆动、使定位面与下底板的顶面相抵且上底板的底面与突起块的顶面相抵。第二保护罩卡接于第一保护罩的上方以构成主罩体,且拉头的至少部分结构内置于主罩体中。
基于切面设置,可以使得拉头安装于第一保护罩时,降低下底板上的结构与第一保护罩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且可以借助收容间隙和连接柱、突起块与上下底板的配合完成第一保护罩和拉头的装配,之后,再将第二保护罩扣合卡接于第一保护罩上方即可,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拉头结构的拉链,其拉头便于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和拉头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与拉头的装配过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与拉头的装配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与连接柱的配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的底视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的俯视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的底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保护罩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保护罩的底视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保护罩的俯视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保护罩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保护罩的底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链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第一保护罩100,限位凹部110,卡扣部111,倒钩结构111a,突起块112,切面112a,定位面112b,第一通道113,斜坡面114,第一罩体后平面115,第一侧杆内侧面116,第一尾杆117,第一前端杆118,第一侧杆119,前曲面120,第一弧面121,第一罩体前平面122,第一贯穿通孔130,第一收容通孔131,第一侧杆外侧面132,切面角度A,收容间隙L;
第二保护罩200,限位突部210,卡扣通孔211,卡定斜面211a,卡定面211b,卡块211c,收容槽212,第二通道213,第二罩体平面214,第二侧杆内侧面215,第二尾杆216,第二前端杆217,第二侧杆218,第二弧面220,第二贯穿通孔230,第二收容通孔231,第二侧杆外侧面232;
拉头300,连接柱310,上底板311,下底板312,下阻挡部313,上阻挡部314,上侧拉片安装部320,上侧安装基部321,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下侧安装基部331;
拉片400;
拉链布带510,链牙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拉头结构,便于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结构的拉链,其拉头便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拉头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一,可应用于拉链、睡袋、帐篷,请参考1至图16,该拉头结构包括拉头300、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
拉头300包括上底板311、下底板312和连接柱310。上底板311通过连接柱310固定于下底板312的上方,构成拉头300的主体。具体地,连接柱31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底板311的底面前端和下底板312的顶面前端。具体地,如图5所示,连接柱310从水平方向做横截面,横截面呈现凸轮状,使得拉链两侧链牙分开并在连接柱310尾端合链。
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保护罩100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突起块112,两个突起块112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间隙L,突起块112的底面前端固定于第一保护罩100的顶面,突起块112底面的后半部分悬空设置,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并对接的定位面112b和切面112a。切面112a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具体地,如图2所示,定位面112b为水平方向的平面,定位面112b向后的延长面与切面112a之间的夹角A,具体为锐角,当然,定位面112b也可以与切面112a具有大于0的夹角的其他方位的平面。下底板312的顶面能够贴合切面112a移动,以使连接柱310进入收容间隙L,进而通过拉头300摆动、使定位面112b与下底板312的顶面相接触。
如图7所示,第二保护罩200卡接于第一保护罩100的上方以构成主罩体,且拉头300的至少部分结构内置于主罩体中,以受主罩体的保护。
在装配第一保护罩100与拉头300时,如图3所示,拉头300的下底板312的顶面前端贴合突起块112上的切面112a向前滑动,使得连接柱310逐渐进入收容间隙L中,之后,如图4所示,以连接柱310为支点,摆动拉头300,使得定位面112b与下底板312的顶面相抵且上底板311的底面与突起块112的顶面相抵,完成拉头300和第一保护罩100之间的装配。之后,再将第二保护罩200安装在第一保护罩100上方并完成卡接。其中,第二保护罩200卡接于第一保护罩100的上方以构成主罩体,且拉头300的至少部分结构内置于主罩体中。
本实施例中,基于切面112a设置,可以使得拉头300安装于第一保护罩100时,降低下底板312上的结构与第一保护罩100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且可以借助收容间隙L和连接柱310、突起块112与上下底板的配合完成第一保护罩100和拉头300的装配,之后,再将第二保护罩200扣合卡接于第一保护罩100上方即可,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保护罩100包括第一前端杆118、设于第一前端杆118后侧的第一尾杆117和两个设于第一前端杆118和第一尾杆117之间的第一侧杆119,第一前端杆118、第一尾杆117和两个第一侧杆119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一贯穿通孔130。下底板312的底面固定设置下侧拉片安装部330,具体通过下侧安装基部331与下底板312相连。另外,突起块112设置在第一前端杆118上,具体设置在第一前端杆118的顶面后端,两个突起块112具体对称设置。下底板312的顶面尾端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下阻挡部313,且两个下阻挡部313对称设置。下侧拉片安装部330经第一贯穿通孔130向下伸出,以便连接拉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保护罩200包括第二前端杆217、设于第二前端杆217后侧的第二尾杆216和两个设于第二前端杆217和第二尾杆216之间的第二侧杆218,第二前端杆217、第二尾杆216和两个第二侧杆218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二贯穿通孔230。上底板311的顶面上固定设置上侧拉片安装部320,具体通过上侧安装基部321与上底板311相连。上侧拉片安装部320经第二贯穿通孔230向上伸出。通过将第二保护罩200设置为环状结构,能够保证对上底板311的保护效果。
另外,如图1所示,上底板311的底面尾端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上阻挡部314,且两个上阻挡部314对称设置。两个上阻挡部314和两个下阻挡部313分别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上阻挡部314和下阻挡部313使得链牙限位在拉头300主体的内腔。
其中,由于拉头设置上侧拉片安装部320和下侧拉片安装部330,可分别连接拉片,该拉头结构构成双面使用的拉头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拉头结构也可以仅设置上侧拉片安装部320和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中的一者,其连接拉片,构成单面使用的拉头,保护罩的通用性强。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13所示,第二前端杆217上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卡扣通孔211,卡扣通孔211的孔壁上固定设置卡块211c,第一前端杆118顶面上设置卡扣部111,卡扣部111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为塑料件或者金属件,卡扣部111伸入卡扣通孔211并卡接于卡块211c。由于卡接位置位于卡扣通孔211内部,能够保证卡接的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卡接位置自行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5所示,卡块211c的顶面和底面均由卡扣通孔211的中部朝向其孔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可选地,卡块211c沿左右方向设置两个,具体对称设置。可选地,同一卡块211c上,卡块211c的顶面为卡定面211b,底面为卡定斜面211a,两者均与卡块211c的倾斜方向一致。卡扣部111通过形变经过卡块211c,进而卡扣部111通过复位运动使其倒钩结构111a钩住卡块211c。卡块211c的倾斜设置,对卡扣部111具有导向作用,且能够进一步保证卡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前端杆118的顶面前端边线上设置限位凹部110,具体呈长条状。第二前端杆217的底面前端设置限位突部210,限位突部210向下伸入限位凹部110中,且限位突部210的后端面与限位凹部110的前端面相接触,以在前后方向上对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进行限位。可选地,在第一保护罩100上,限位凹部110、卡扣部111和突起块112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其中,突起块112与卡扣部111都高于第一前端杆118的顶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二前端杆217的底面尾端设置收容槽212,突起块112向上伸入收容槽212中,且突起块112在左右方向与收容槽212的侧面接触配合,以在左右方向上对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进行限位。当然,突起块112的前端与收容槽212的前端也可以接触,以在前后方向进行限位。
装配过程中,第二保护罩200与第一保护罩100在第一保护罩100与拉头300装配后进行装配。此时,如图6和图7所示,卡扣部111通过卡扣通孔211与卡定斜面211a接触,通过斜面作用,卡扣部111挤压靠近逐步到达卡定面211b,卡扣部111通过弹性回归正常状态,卡扣部111尾端的倒钩结构111a与卡定面211b接触卡接,使得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无法分开,且在上下方向对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进行定位。同时,限位突部210到达限位凹部110,在前后方向对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进行定位,突起块112到达收容槽212,在左右方向对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进行定位。通过多点定位,使得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在立体六个方位上都得到定位,两个保护罩安装更加牢靠。第二保护罩200设置在拉头300上侧与上底板311接触。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侧杆119的顶面上、由前至后依次对接的第一罩体前平面122、斜坡面114和第一罩体后平面115,第一罩体前平面122、第一罩体后平面115水平设置,斜坡面114由前至后逐渐降低,具体地,第一罩体后平面115低于第一罩体前平面122。如图12所示,第二侧杆218的底面上设有水平的第二罩体平面214。第二罩体平面214的不同部分分别位于第一罩体前平面122、斜坡面114和第一罩体后平面115上方,且第一罩体前平面122与第二罩体平面214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如图11所示,第一前端杆118顶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一侧杆119的对接处分别设置第一通道113。如图15所示,第二前端杆217底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二侧杆218的对接处分别设置第二通道213。两个第二通道213一一对应扣设于两个第一通道113的上方,以形成两个完整的链牙通道,分别用于供拉链中的两个链牙条通过。优选地,第一通道113、第二通道213可以为曲面槽,曲面与链牙表面契合,使得拉链中的单侧链牙条可以无阻碍通过。
本实施例中,由于具有第一侧杆119顶面前端的第一罩体前平面122略高于其后侧的第一罩体后平面115,第一罩体前平面122与第二罩体平面214之间相隔较近,使得拉链中的拉链布带无法从前端进入拉头300的内腔,可以起到防卡布料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保护罩100的底面和第二保护罩200的顶面包括曲面。可选地,第一保护罩100的底面中间低而四周高,第二保护罩200的顶面中间高而四周低。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侧杆119的底面包括第一弧面121,第一前端杆118的底面为前曲面120,前曲面12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杆119的第一弧面121对接。
其中,由于拉头300通过其连接柱310实现与第一保护罩100之间的装配与限位,而无需借助第一保护罩100与下底板312在上下方向上的抵接,使得第一贯穿通孔130的形状与尺寸设置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具体如图5所示,下底板312的外侧面位于第一贯穿通孔130的内周面内侧,可以降低第一保护罩100对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上的拉片的摆角范围的限制,增大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上的拉片在其上的摆角范围。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9所示,第一侧杆119用于构成第一贯穿通孔130孔壁的第一侧杆内侧面116与下底板312横截面仿形设置。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贯穿通孔130包括第一主孔和对接于其前方的U形的第一收容通孔131,突起块112向后延伸入到第一收容通孔131的上方,以便突起块112与下底板312的安装,以及适应下底板312的形状。
其中,由于拉头300通过其连接柱310实现与第一保护罩100之间的装配与限位,而无需借助第一保护罩100与下底板312在上下方向上的抵接,使得第一贯穿通孔130的形状与尺寸设置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具体如图5所示,下底板312的外侧面位于第一贯穿通孔130的内周面内侧,可以降低第一保护罩100对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上的拉片的摆角范围的限制,增大下侧拉片安装部330上的拉片在其上的摆角范围。更具体地,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二侧杆218的顶面为第二弧面220。
其中,由于拉头300通过其连接柱310实现与第一保护罩100之间的装配与限位,且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卡接连接,而无需借助第二保护罩200与上底板311在上下方向上的抵接进行两者之间的限位,使得第二贯穿通孔230的形状与尺寸设置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具体地,上底板311的外侧面位于第二贯穿通孔230的内周面内侧,可以降低第二保护罩200对上侧拉片安装部320上的拉片的摆角范围的限制,增大上侧拉片安装部320上的拉片在其上的摆角范围。
更具体地,第二侧杆218用于构成第二贯穿通孔230孔壁的第二侧杆内侧面215与上底板311横截面仿形设置。另外,第二贯穿通孔230包括第二主孔和对接于其前方的U形的第二收容通孔231,以适应上底板311的形状。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侧杆119的第一侧杆外侧面132包括外凸的弧形面,在第一侧杆119上,第一侧杆内侧面116和第一侧杆外侧面132相对设置。如图13所示,第二侧杆218的第二侧杆外侧面232包括外凸的弧形面,在第二侧杆218上,第二侧杆内侧面215和第二侧杆外侧面232相对设置。优选地,左侧的第一侧杆外侧面132与第二侧杆外侧面232上下对齐,右侧的第一侧杆外侧面132与第二侧杆外侧面232上下对齐。如图16所示,基于第一侧杆外侧面132和第二侧杆外侧面232的外凸形设置,可以扩大第一侧杆119和第二侧杆218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主罩体的左右两侧呈鼓出结构,能够降低卡布风险。
在第一保护罩100与下底板312装配后,第一保护罩100与下底板312接触,下底板312到达第一贯穿通孔130,下底板312、下阻挡部313与第一侧杆内侧面116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接触,下底板312略小于第一贯穿通孔130,以保证拉头300不至于从第一贯穿通孔130处脱出。第一罩体后平面115可以阻隔拉头300内腔与外界接触,防止异物卡入。
本实施例中,曲面的设置,第一保护罩100底面与第二保护罩200顶面不同位置衔接平缓、过渡自然,同时,拉头结构通过大弧面与皮肤接触,更加亲肤。
本实施例中的拉头结构,通过借助连接柱310实现拉头与第一保护罩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不易发生误操作;通过第一保护罩顶面和第二保护罩的间隙变化趋势的设置,可以防卡布料滑动件上下两侧设置有拉片400。
除了上述拉头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拉链,该拉链包括拉头结构,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头结构,有益效果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各个实施例。另外,该拉链还包括拉链布带510,两个拉链布带510上相靠近的边缘上分别设置由连续排布的螺旋状链牙520构成的链牙条,链牙条伸入拉头300中。保护罩与拉头300互相限位,即保护罩随着拉头300一起滑动。另外,保护罩整体造型比拉头300宽厚,拉滑过程中使得拉头300内腔远离布料,可以有效地避免异物卡进滑动件内腔。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头结构及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头(300)、第一保护罩(100)和第二保护罩(200);
所述拉头(3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底板(311)、连接柱(310)和下底板(312);
所述第一保护罩(100)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两个突起块(112),两个所述突起块(112)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间隙(L),所述突起块(112)的底面前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保护罩(100)的顶面,所述突起块(112)底面的后半部分悬空设置,且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并对接的定位面(112b)和切面(112a),所述切面(112a)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下底板(312)的顶面能够贴合所述切面(112a)移动,以使所述连接柱(310)进入所述收容间隙(L),进而通过所述拉头(300)摆动、使所述定位面(112b)与所述下底板(312)的顶面相抵且所述上底板(311)的底面与所述突起块(112)的顶面相抵;
所述第二保护罩(200)卡接于所述第一保护罩(100)的上方以构成主罩体,且所述拉头(300)的至少部分结构内置于所述主罩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罩(100)包括第一前端杆(118)、设于所述第一前端杆(118)后侧的第一尾杆(117)和两个设于所述第一前端杆(118)和所述第一尾杆(117)之间的第一侧杆(119),所述第一前端杆(118)、所述第一尾杆(117)和两个所述第一侧杆(119)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一贯穿通孔(130);所述下底板(312)的底面固定设置下侧拉片安装部(330),所述下侧拉片安装部(330)经所述第一贯穿通孔(130)向下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罩(200)包括第二前端杆(217)、设于所述第二前端杆(217)后侧的第二尾杆(216)和两个设于所述第二前端杆(217)和所述第二尾杆(216)之间的第二侧杆(218),所述第二前端杆(217)、所述第二尾杆(216)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杆(218)围成环状结构且中部形成第二贯穿通孔(230);所述上底板(311)的顶面上固定设置上侧拉片安装部(320),所述上侧拉片安装部(320)经所述第二贯穿通孔(230)向上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杆(217)上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卡扣通孔(211),所述卡扣通孔(211)的孔壁上固定设置卡块(211c),所述第一前端杆(118)顶面上设置卡扣部(111),所述卡扣部(111)伸入所述卡扣通孔(211)并卡接于所述卡块(21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11c)的顶面和底面均由所述卡扣通孔(211)的中部朝向其孔壁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卡扣部(111)通过形变经过所述卡块(211c),进而所述卡扣部(111)通过复位运动使其倒钩结构(111a)钩住所述卡块(211c)。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312)的外侧面位于所述第一贯穿通孔(130)的内周面内侧,和/或,所述上底板(311)的外侧面位于所述第二贯穿通孔(230)的内周面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杆(217)的底面尾端设置收容槽(212),所述突起块(112)向上伸入所述收容槽(212)中,且所述突起块(112)在左右方向与所述收容槽(212)的侧面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杆(119)的顶面上、由前至后依次对接的第一罩体前平面(122)、斜坡面(114)和第一罩体后平面(115),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122)、所述第一罩体后平面(115)水平设置,所述斜坡面(114)由前至后逐渐降低;所述第二侧杆(218)的底面上设有水平的第二罩体平面(214),所述第二罩体平面(214)的不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122)、所述斜坡面(114)和所述第一罩体后平面(115)上方,且所述第一罩体前平面(122)与所述第二罩体平面(214)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罩(100)的底面和/或所述第二保护罩(200)的顶面包括曲面;所述第一侧杆(119)的第一侧杆外侧面(132)包括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二侧杆(218)的第二侧杆外侧面(232)包括外凸的弧形面。
10.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结构;还包括两个拉链布带(510),两个所述拉链布带(510)上相靠近的边缘上分别设置由连续排布的链牙(520)构成的链牙条,所述链牙条伸入所述拉头(300)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40346.8U CN216453697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40346.8U CN216453697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53697U true CN216453697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39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40346.8U Active CN216453697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53697U (zh) |
-
2021
- 2021-11-25 CN CN202122940346.8U patent/CN2164536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25928A (en) | Automatic 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KR100253098B1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자동 로킹 슬라이더 | |
US9220323B2 (en) | Slider provided with handle at rear for slide fastener | |
JP4152254B2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 |
US10316583B2 (en) | Screening arrangement | |
KR100196002B1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자동 잠금 슬라이더 | |
CN216453697U (zh)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
CN211354108U (zh) | 扣具 | |
EP0291816B1 (en) | Slide fastener slider | |
JPS6329524B2 (zh) | ||
CN217281524U (zh) | 一种继电器插座的自锁卡扣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 |
CN116158599A (zh) | 一种拉头结构及拉链 | |
JP3844993B2 (ja) | ベルト連結具 | |
CN211833155U (zh) | 隐形拉链用拉头 | |
CN112050546B (zh) | 显示组件及冰箱 | |
CN211391194U (zh) | 安全带出口护盖和安全带出口饰盖组件 | |
CN210329594U (zh) |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防错位快速咬合结构 | |
JPH06223921A (ja) | コネクタ | |
EP2236351A1 (en) | Harness fastener system for an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JP4464778B2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施錠装置 | |
CN219500547U (zh) | 钮扣组件及扣件 | |
CN213405088U (zh) | 一种拉链牙链带和一种服饰 | |
CN111955858A (zh) | 一种帽盖和具有帽盖的防误开拉头 | |
CN216316137U (zh) | 一种书包用侧边卡扣 | |
CN219107370U (zh) | 一种边框和光伏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