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8625U -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8625U
CN216448625U CN202123020731.7U CN202123020731U CN216448625U CN 216448625 U CN216448625 U CN 216448625U CN 202123020731 U CN202123020731 U CN 202123020731U CN 216448625 U CN216448625 U CN 216448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ischarging
heating
upper electrode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07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应和
周常春
胡凤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uo Xinxiang Carbon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luo Xinxiang Carb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uo Xinxiang Carbon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luo Xinxiang Carbo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07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8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8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8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上部电极设置在炉体顶端;下部电极呈环形并与第二升温段顶端侧壁配合设置,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中间位置位于第一升温段内;第二升温段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筒,加热筒侧壁上绕设有电磁线圈;第二升温段内壁上还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设置在加热筒与电磁线圈之间。上部电极以及呈环形设置的下部电极,能够在第二升温段上方形成伞状电场,保证原料均通过电场升温,第二升温段内的电磁线圈则能够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加热筒进行升温,以此对原料进行二次加热,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炉加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石墨化粉主要用于钢铁冶金的增碳剂和有色金属电解槽的阴极碳块和预焙阳极及金刚石产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材料。
现有使用较为广泛的石墨化炉为竖式的石墨电阻炉,通过上下设置的正负极石墨块,对原料进行升温;其原理是原料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电场后,由于原料自身电阻,在通电后产生热量,对原料进行高温处理。
但其在使用时,由于电场范围恒定,当原料快速通过电场时,难以保证原料的石墨化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加热保证石墨化度的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料段、第一升温段和出料段,所述第一升温段与所述出料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升温段;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所述上部电极设置在炉体顶端;所述下部电极呈环形并与所述第二升温段顶端侧壁配合设置,所述上部电极和所述下部电极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升温段内;所述第二升温段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侧壁上绕设有电磁线圈。上部电极以及呈环形设置的下部电极,能够在第二升温段上方形成伞状电场,保证原料均通过电场升温,第二升温段内的电磁线圈则能够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加热筒(含铁材料制成)进行升温,以此对原料进行二次加热,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出料段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出料段的下料螺杆,所述出料段底端还连通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底端设置有出料口。下料螺杆、出料斗以及出料口的设置,能够通过对螺杆的转动控制调节出料量,控制原料的加热时间,保证充分升温。
优选的,所述下料螺杆底端还设置有下料挡板,所述下料挡板外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料推板,所述下料推板朝向所述出料斗设置。下料推板的设置,能够在下料螺杆转动时,同时推动出料斗内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堵塞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进料段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连通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进料螺杆,所述进料通道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室。进料口以及进料通道、进料螺杆的设置,能够将进料室内的原料定量运输至炉体内,进一步控制炉体内物料的流动情况,提高控制效果。
优选的,所述进料段还包括有引料斜面,所述引料斜面朝向所述上部电极设置。引料斜面的设置,能够将物料先行运送至炉体中间位置,保证其由电场周向均匀下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部电极以及呈环形设置的下部电极,能够在第二升温段上方形成伞状电场,保证原料均通过电场升温,第二升温段内的电磁线圈则能够产生交变磁场,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加热筒进行升温,以此对原料进行二次加热,隔热筒的设置则能够避免高温对线圈造成损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料螺杆、出料斗以及出料口的设置,能够通过对螺杆的转动控制调节出料量,控制原料的加热时间,保证充分升温。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引料斜面的设置,能够将物料先行运送至炉体中间位置,保证其由电场周向均匀下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炉体,2-进料段,3-第一升温段,4-第二升温段,5-出料段,6-上部电极,7-下部电极,8-加热筒,9-电磁线圈,10-隔热层,11-下料螺杆,12-出料斗,13-出料口,14-下料挡板,15-下料推板,16-进料口,17-进料通道,18-进料螺杆,19-进料室,20-引料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图1、2所示,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料段2、第一升温段3和出料段5,所述第一升温段3与所述出料段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升温段4;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上部电极6和下部电极7,所述上部电极6设置在炉体1顶端;所述下部电极7呈环形并与所述第二升温段4顶端侧壁配合设置,所述上部电极6和所述下部电极7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升温段3内;所述第二升温段4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筒8,所述加热筒8侧壁上绕设有电磁线圈9;所述第二升温段4内壁上还设置有隔热层10,所述隔热层10设置在所述加热筒8与所述电磁线圈9之间;所述第二升温段4内壁上还设置有隔热层10,所述隔热层10设置在所述加热筒8与所述电磁线圈9之间;所述出料段5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出料段5的下料螺杆11,所述出料段5底端还连通设置有出料斗12,所述出料斗1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下料螺杆11底端还设置有下料挡板14,所述下料挡板14外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料推板15,所述下料推板15朝向所述出料斗12设置;所述进料段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16,所述进料口16处连通设置有进料通道17,所述进料通道17内设置有进料螺杆18,所述进料通道17远离所述进料口1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室19;所述进料段2还包括有引料斜面20,所述引料斜面20朝向所述上部电极6设置。引料斜面20的设置,能够将物料先行运送至炉体1中间位置,保证其由电场周向均匀下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在使用过程中,先通电上部电极6、下部电极7以及电磁线圈9,随后开启进料螺杆18与下料螺杆11,控制原料流速,原料由进料室19通过进料通道17后,在引料斜面20的引导下通过上部电极6与下部电极7形成的伞形电场,经一次升温后,落至第二升温段4内,电磁线圈9将加热筒8加热后,对原料进行二次升温,随后在下料螺杆11的推送下,逐步进入出料斗12内,由出料口13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料段(2)、第一升温段(3)和出料段(5),其中:
所述第一升温段(3)与所述出料段(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升温段(4);
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上部电极(6)和下部电极(7),所述上部电极(6)设置在炉体(1)顶端;
所述下部电极(7)呈环形并与所述第二升温段(4)顶端侧壁配合设置,所述上部电极(6)和所述下部电极(7)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升温段(3)内;
所述第二升温段(4)内壁上设置有加热筒(8),所述加热筒(8)侧壁上绕设有电磁线圈(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段(5)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出料段(5)的下料螺杆(11),所述出料段(5)底端还连通设置有出料斗(12),所述出料斗(12)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螺杆(11)底端还设置有下料挡板(14),所述下料挡板(14)外侧向下延伸设置有下料推板(15),所述下料推板(15)朝向所述出料斗(1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2)顶端设置有进料口(16),所述进料口(16)处连通设置有进料通道(17),所述进料通道(17)内设置有进料螺杆(18),所述进料通道(17)远离所述进料口(1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室(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2)还包括有引料斜面(20),所述引料斜面(20)朝向所述上部电极(6)设置。
CN202123020731.7U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Active CN216448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0731.7U CN2164486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0731.7U CN2164486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8625U true CN216448625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0731.7U Active CN216448625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8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48625U (zh) 一种石墨化炉二次加热结构
CA1227306A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elongated carbon bodies
CN104557074A (zh) 一种常压中频炉的打炉配料及坩埚的制备方法
CN114234652A (zh) 一种二次加热式石墨炉
US582235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elf-baking carbon electrode
CN104567357A (zh) 一种微波法连续生产白钨精矿的设备
CN103791721B (zh) 一种中频感应炉热试方法
CN216409744U (zh) 一种二次除杂排气式石墨炉
CN104445180B (zh) 一种连续生产高温电煅炉
CN106400053A (zh) 基于阴极内衬整体成型的铝电解槽及其整体成型方法
CN204490511U (zh) 新型立式电极横置人造石墨碎处理设备
CN100366784C (zh) 真空高压脉冲放电催化化学热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04959052U (zh) 一种电解铝用炭阳极双炉预热系统
CN101418455A (zh) 一种新型导流结构铝电解槽的焙烧启动方法
CN204384878U (zh) 一种连续生产高温电煅炉
CN211400794U (zh) 一种用于感应炉的自动烘炉装置
CN110430632A (zh) 一种倾倒炉冶炼棕刚玉自焙电极及其生产工艺
CN202220082U (zh) 矩形电气煅烧装置及其煅烧炉
CN103553025B (zh) 细结构石墨制品的体密提高方法
JP4136521B2 (ja) フェロニッケル製錬用電気炉の操業方法
CN214829038U (zh) 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碳化装置
CN109809386A (zh) 环式焙烧炉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碳化工序的方法
CN216513949U (zh) 一种转炉用感应加热型废钢斗
CN210367538U (zh) 一种针状焦生产中焦化塔进料分布器
CN218860838U (zh) 一种高转化率的氧化钙还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