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8466U -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8466U
CN216448466U CN202122492820.5U CN202122492820U CN216448466U CN 216448466 U CN216448466 U CN 216448466U CN 202122492820 U CN202122492820 U CN 202122492820U CN 216448466 U CN216448466 U CN 216448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liquid storage
heat dissipation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928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永刚
蓝毓明
陈逢北
许经衍
贺世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ome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928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8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8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8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并公开了具有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的饮用液体处理设备,其中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构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连接;导冷构件,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连接;第一储液容器,液体可进出于第一储液容器的容腔,半导体制冷芯片通过导冷构件对第一储液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制冷;第二储液容器,液体可进出于第二储液容器的容腔,散热构件的部分本体伸入至第二储液容器内且暴露于第二储液容器的容腔中;利用散热构件与第二储液容器的连接结构,通过液体浸泡吸收散热构件的热量,对半导体制冷芯片进行高效散热,同时实现第二储液容器的饮用液体预热,充分回用热能。

Description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饮用液体设备如饮水机等,利用半导体制冷芯片对饮用液体进行制冷,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利用散热器进行散热。
常见的散热方式为风冷或水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的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包括:
半导体制冷芯片,包括热端和冷端;
散热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连接;
导冷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连接;
第一储液容器,液体可进出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的容腔,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通过所述导冷构件对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制冷;
第二储液容器,液体可进出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容腔,所述散热构件的部分本体伸入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且暴露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容腔中,以使所述散热构件的部分本体可浸泡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的液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散热构件与第二储液容器的连接结构,通过液体浸泡吸收散热构件的热量,对半导体制冷芯片进行高效散热,同时实现第二储液容器的饮用液体预热,充分回用热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构件伸入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的部分本体上设有第一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在空间上为上下分布,所述散热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上,所述散热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之间设有中间接触件,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通过所述中间接触件,与所述散热构件进行传热,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连同所述散热构件可在所述中间接触件上方快速取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接触件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外壁对所述中间接触件进行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接触件底面设有插接脚,所述插接脚插接支撑在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外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接触件的顶面与所述散热构件的底面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结构为,所述散热构件底面设有圆盘式凹面,所述中间接触件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凹面配合的凸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构件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圈,且所述散热构件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之间利用螺钉锁紧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内设有扰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饮用液体处理设备,包括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加热装置、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连接,所述第二水路与所述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水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的出水端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理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散热构件对第二储热容器内的饮用液体进行预热后,再利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有效降低加热装置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是饮用液体处理设备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半导体制冷芯片100;
散热构件200;第一翅片210;凹面220;
导冷构件300;安装凹槽310;
第一储液容器400;
第二储液容器500;矩形口510;
中间接触件600;插接脚610;凸面620;
密封圈700;螺钉710;
扰流机构800;
加热装置910;第一水路920;第二水路930;供水容器9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半导体制冷芯片100、散热构件200、导冷构件300、第一储液容器400和第二储液容器500。
其中,半导体制冷芯片100包括热端和冷端。导冷构件300与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为导冷构件300的一侧面贴合在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上,利用粘合剂进行固定;也可呈如图2所示在导冷构件300的一侧设置一安装凹槽310,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置于该安装凹槽310内,且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朝向且贴附在导冷构件300的侧面上;还可以通过支架等中间件(图中未示出)将半导体制冷芯片100与导冷构件300进行连接,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与导冷构件300的连接结构可为但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导冷构件300一侧与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连接,另一侧则与第一储液容器400进行连接。且导冷构件300与第一储液容器4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接触式连接,即导冷构件300的侧面贴附在第一储液容器400的外壁上;还可以为插入式连接,即如图1所示导冷构件300的部分本体插入到第一储热容器的容腔内。第一储液容器400上可设置进出水口,通过进出水口对第一储液容器400的容腔充入或抽取如水、饮料等饮用液体。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通过导冷构件300对第一储液容器400内的液体进行制冷。当导冷构件300与第一储液容器400为插入式连接时,导冷构件300的部分本体则浸泡于第一储热容器内的液体,制冷效果更佳。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与散热构件200的一侧连接进行传热,两者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利用插接的方式使得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与散热构件200发生接触传热,也可为不可拆卸连接如直接通过粘合剂紧固在一起,可参照上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与导冷构件300的连接方式。散热构件200的另一侧则伸入至第二储液容器500内,伸入的部分本体则暴露于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容腔中,当第二储液容器500内充入饮用液体时,液体则对散热构件200伸入至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部分本体进行直接浸泡。半导体制冷芯片100在进行制冷时,其热端通过导热构件进行散热,导热构件的热量同时传导至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中,有效提高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散热效果。另外,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饮用液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相当于对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饮用液体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液体排出第二储液容器500供如饮水机等设备的液体加热装置910进行再次加热,有效降低加热装置910的能耗以及液体加热时间。第二储液容器500上亦可设置进出水口对液体进行充入和排出。
本实用新型利用散热构件200与第二储液容器500的连接结构,通过液体浸泡吸收散热构件200的热量,对半导体制冷芯片100进行高效散热,同时实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饮用液体预热,充分回用热能。
其中,第一储液容器400和第二储液容器500在空间上分布方式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纵向分布即上下分布,也可以为如图1所示横向分布如左右分布或前后分布,可为且不仅限于上述分布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构件200的散热效果,散热构件200伸入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部分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翅片210。可以为,如图1所示,若干第一翅片210垂直于散热构件200的一侧面等间距分布,且各第一翅片210的高度可等高或不同。利用第一翅片210有效增加散热构件200与第二储液容器500的浸泡接触面积,以实现高效导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朝上、冷端朝下,即在空间上,第二储液容器500与第一储液容器400为上下分布。散热构件200固定在第二储液容器500上。散热构件200和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之间为间接连接传热,两者之间设有中间接触件600。其中,当第二储液容器500与散热构件200放置在中间接触件600上时,散热构件200的底面与中间接触件600的顶面接触,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通过该中间接触件600,与散热构件200进行传热。此时相当于利用中间接触件600对散热构件200进行支撑。当将第二储液容器500往上提取时,散热构件200一同向上离开中间接触件600,以此实现第二储液容器500和散热构件200的快速取放。
如图2所示,中间接触件600可为板状结构,中间接触件600的底面与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贴附在一起,利用第一容器的外壁对中间接触件600进行支撑,避免中间接触件600以及其承受的重力直接压在半导体制冷芯片100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中间接触件600的底面四角处设置插接脚610,利用插接脚610插入到第一储液容器400的外壁上,以此实现中间接触件600的安装定位以及第一储液容器400对中间接触件600的支撑。
进一步的,中间接触件600的顶面与散热构件200的底面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当散热构件200向下放置到中间接触件600上时,利用定位结构实现散热构件200和中间接触件600之间的快速对位。其中,定位结构可以为导向槽、轴孔定位等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在散热构件200的底面设有圆盘式的凹面220,该凹面220表面可为弧面,在中间接触件600的顶面设有凸面620,该凸面620与凹面220形状配合。当散热构件200放置在中间接触件600上时,凸面620与凹面220相互接触,以此实现散热构件200与中间接触件600的快速对位。
如图3所示,第二储液容器500上可开设一个矩形口510,散热构件200的部分本体通过矩形口510插入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容腔内,散热构件200和该矩形口510的接触面之间利用密封圈700进行密封。绕矩形口510可利用若干螺钉710将散热构件200进行锁紧固定。
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液容器500内设有扰流机构800,该扰流机构800可以为扰流片,也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内置水泵,利用内置水泵在第二储液容器500内进行内循环扰流,提高散热构件200与液体的换热效率。
一种饮用液体处理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上述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加热装置910、第一水路920和第二水路930。第一储液容器400连接在第一水路920上,利用第一水路920对第一储液容器400进行供给饮用液体,以及将制冷后的液体抽出供用户使用。第二储液容器500连接在第二水路930上,利用第二水路930对第二储液容器500进行供给饮用液体,饮用液体在第二储液容器500中预热后排出,加热装置910设置在第二水路930上,从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出水端排出的液体再经过加热装置910进行加热后,排出供用户使用。其中,第一水路920和第二水路930可共用一个供水容器940,第一水路920和第二水路930的尾端可分别通过水龙头等部件进行控制开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导体制冷芯片(100),包括热端和冷端;
散热构件(2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连接;
导冷构件(3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冷端连接;
第一储液容器(400),液体可进出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的容腔,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通过所述导冷构件(300)对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内的液体进行制冷;
第二储液容器(500),液体可进出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容腔,所述散热构件(200)的部分本体伸入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内且暴露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容腔中,以使所述散热构件(200)的部分本体可浸泡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液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200)伸入至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内的部分本体上设有第一翅片(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在空间上为上下分布,所述散热构件(200)固定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上,所述散热构件(200)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之间设有中间接触件(600),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100)的热端通过所述中间接触件(600),与所述散热构件(200)进行传热,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连同所述散热构件(200)可在所述中间接触件(600)上方快速取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触件(600)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外壁对所述中间接触件(600)进行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触件(600)底面设有插接脚(610),所述插接脚(610)插接支撑在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触件(600)的顶面与所述散热构件(200)的底面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所述散热构件(200)底面设有圆盘式凹面(220),所述中间接触件(600)的顶面设有与所述凹面(220)配合的凸面(6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200)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圈(700),且所述散热构件(200)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之间利用螺钉(710)锁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内设有扰流机构(800)。
10.一种饮用液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加热装置(910)、第一水路(920)和第二水路(930),所述第一水路(920)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400)连接,所述第二水路(930)与所述加热装置(910)连接,所述加热装置(910)连接在所述第二水路(93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500)的出水端下游。
CN202122492820.5U 2021-10-13 2021-10-13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Active CN216448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820.5U CN216448466U (zh) 2021-10-13 2021-10-13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92820.5U CN216448466U (zh) 2021-10-13 2021-10-13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8466U true CN216448466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8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92820.5U Active CN216448466U (zh) 2021-10-13 2021-10-13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8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01119B1 (ko) 병에 들어있는 물의 냉각장치
CN100461995C (zh) 阵列射流式微型换热器
CN209801860U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8347860A (zh) 相变冷板和基于相变材料的空间散热装置
CN111595059A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KR101325569B1 (ko) 공냉식과 수냉식으로 열을 방열시켜 주는 방열싱크 어셈블리
CN210119065U (zh) 热管循环饮用液体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6448466U (zh) 饮用液体制冷预热装置和处理设备
TW201348665A (zh) 飲水機及其所使用之熱電熱泵裝置
CN208189576U (zh) 电子功率器件液冷散热器装置及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
CN106783770B (zh) 液体直接接触式冷却器
CN210154125U (zh) 风冷循环饮用液体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07820429U (zh) 水套式线路板散热装置
CN115621614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包换热器
CN209801858U (zh) 双芯片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KR102154631B1 (ko) 자동차용 냉온장 컵홀더
CN219832643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液冷系统
KR200435182Y1 (ko) 온수 역류 저감 냉온수기
CN206929813U (zh) 电磁炉
JP3542548B2 (ja) 流体の温度調節装置
TWI672098B (zh) 具溫控功能寵物飲水機
CN218352993U (zh) 一种散热鳍片组
JPH08205999A (ja) 冷温水器
CN111595097A (zh) 调温式半导体饮用液体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7959676U (zh) 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