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8078U -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8078U
CN216438078U CN202123136086.5U CN202123136086U CN216438078U CN 216438078 U CN216438078 U CN 216438078U CN 202123136086 U CN202123136086 U CN 202123136086U CN 216438078 U CN216438078 U CN 216438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ll
implant
wall body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60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井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Xinjuche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Xinjuche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Xinjuche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Xinjuche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60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8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8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本实用新型包括基质层,基质层的内侧布置底板或者直接与基墙的贴合面间形成贴合配合,基质层的外侧向外依序层叠布置隔肤层、植造层以及模具层;基质层由用于提供植造层生长的基质构成,基质层内布置用于供液和/或供气的脉管,且脉管管壁处贯穿开设有连通基质层和/或外部环境的连通孔;植造层是由两根以上的主材植物的树干部通过彼此紧密贴靠的方式形成的铅垂墙体构造,主材植物的根系植根于地基处。该单面墙体能将植物培育形成所需的或依附于其他基体的或独立成型的墙状结构,从而使得所成型的墙体兼具了植物和外层墙体的双重功能。

Description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目前能改善室内外环境、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且能节省一定的空间,适合于大规模立体面的绿化的方法中,优选采用立体栽培系统。立体栽培系统可由具有标准尺寸的绿化单元培养基组合体和框架组成;操作时,采用框架将种植有植物的培养基组合体安装于立体附着物上,从而实现将植物种植于立体附着物上。立体附着物可以是建筑物墙面或其他需要绿化装饰的立体面,其附着形式可参照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700196U”的名称为立体组合植栽箱的公开文本所述。然而,该类立体附着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植入的植物在固定器具范围内不利于植物生长,同时也很难管理和维护;甚至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不能预见,有时候还会损坏建筑的结构。另一方面,固定容器种植植物,还有着杂草防控、水量、病虫害、根际根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也都成为了目前植物建造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能将植物培育形成所需的或依附于其他基体的或独立成型的墙状结构,从而使得所成型的墙体兼具了植物和外层墙体的双重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层,基质层的内侧布置底板或者直接与基墙的贴合面间形成贴合配合,基质层的外侧向外依序层叠布置隔肤层、植造层以及模具层;其中:
所述基质层由用于提供植造层生长的基质构成,基质层内布置用于供液和/或供气的脉管,且脉管管壁处贯穿开设有连通基质层和/或外部环境的连通孔;
所述隔肤层由透气透水材质制成;
所述植造层是由两根以上的主材植物的树干部通过彼此紧密贴靠的方式形成的铅垂墙体构造,主材植物的根系植根于地基处或基质层内;主材植物的树冠高度高于基质层高度。
优选的,所述模具层是由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配合形成的四方槽状框架结构或开口朝下的四方笼形框架结构,主材植物的树冠伸出模具层的顶端。
优选的,该单面墙体还包括穿心螺栓,穿心螺栓水平向的由外而内的依序贯穿模具层、植造层、隔肤层、基质层及底板,且穿心螺栓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加以固定;模具层再通过紧固螺栓或紧固卡扣安装在基墙上。
优选的,该单面墙体还包括穿心螺钉,穿心螺钉顶端水平向的由外而内的依序贯穿模具层、植造层、隔肤层、基质层及底板,直至穿心螺钉螺纹段紧固配合在基墙处预留的安装孔处。
优选的,所述脉管包括两组以上且彼此管体贴靠的供气管和/或供液管,脉管外层包覆有一层透水透气不透根的隔离布层。
优选的,所述供气管由基质层处依序穿过隔肤层及植造层,从而将供气管的出口伸出至植造层外表面。
优选的,一种应用所述单面墙体的植造墙,其特征在于该植造墙通过拆除单面墙体的模具层后形成。
优选的,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的植造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以布袋、塑料容器、种植棉等方式组装在一起的既有植物培育体系,转而采用了“以墙成植,以植造墙”的设计思路,通过模具层来作为约束层,以基质层作为培育层,并在基质层外布置隔肤层来避免基质层垮漏,基质层内布置底板从而起到内衬加强层或与基墙的连接层的功能,最后再在模具层与隔肤层之间布置以编织方式形成的植造层,最终使得所成型的墙体兼具了植物和外层墙体的双重功能。通过合理选择主材植物的样式,植造层或能自然紧密形成木质墙面,甚至可使得所述的植造层能在后期自然彼此融合从而形成整面的木质墙面;再后,可通过拆卸模具层,或通过打磨、雕刻等方式处理该木质墙面,或保留木质墙面的原生态环境,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木质墙体。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采用底板,从而直接利用基墙的贴合面来形成内部衬板,以便布置基质层。
此外,对于树冠而言,应当沿高度方向伸出基质层,这样形成的单层墙体美观度更好,同时构成植造层必要条件的主材植物也能更利用顶端树冠来更好的成长。各个相邻的主材植物之间,可以是编织贴靠方式形成墙体,可以是盘绕贴靠的方式形成墙体,也可以单纯的平行并列贴靠,甚至通过类似嫁接的方式切削表面使之紧密压合以便更容易一体化融合形成整面墙体等,此处就不再多作赘述。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单层的木质墙体,可以作为外覆层,从而在初、中、后期的任何时候都能覆盖在基墙上,如覆盖在建筑物的墙体外壁上,或直接形成单面示人的墙面装饰结构等,这既满足了房屋的墙体建筑需求,又实现了原生态的建筑目的。
至此,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外挂载件从而安装在既有的基墙等基础上,又可以单独种植形成独立的墙体;其具备了原生态、自供液及自供气、主材植物生产稳定以及维护成本低廉的优点,一经种植即依靠主材植物的自然生长来形成成型的墙体,成效显著。
2)、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成型墙体后,还可作为建筑形体、钢混体、木材料体、砖石体等建设的围墙、护栏、凉亭、长廊、迷宫等的外覆挂件来使用,从而实现了对既有的基墙的进一步绿化和功能扩展需求;同时自身也可以独立成单面墙体,具备较高的使用灵活性。此外,由于采用了多根主材植物组合编织的方式,因此往常在既有建筑墙体外栽种单株绿化树时,往往需耗费极长年限成长笼罩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组合方式轻松形成,操作方便灵活。
3)、进一步的,在必要时,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基质层和植造层的多层式布置方式,且埋设在基质层内的脉管的作用范围能覆盖整个墙体,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代替土地用于生产,外部绿植甚至是蔬菜瓜果都可以依附在本实用新型的植造层甚至是模具层外,显然植造层和模具层相对既有的建筑墙体也更容易培育上述外部绿植和蔬菜瓜果,从而形成植造体系。脉管的设计也利于通过脉管本身通驱虫灭虫水或通驱虫灭虫气体,从而实现病虫防治效果,杂草防控和供水同理。至此,本实用新型可在多层式的立体结构上自然生长,种植面积更多,生产空间的立体化功能拓展化更强,产量产值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利于工业化和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带有底板时,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无底板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模具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基质层 20-隔肤层
30-主材植物 31-植造层 32-树冠
40-模具层 41-横向筋条 42-纵向筋条
51-穿心螺栓 52-紧固螺母
60-脉管 61-隔离布层 7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结构如图1-4及图6所示,主要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布置的底板70、基质层10、隔肤层20、植造层31以及模具层40。隔肤层20可以采用无纺布来制作,甚至可以通过多孔板等形成隔肤层20,以确保基质层10的位置稳定性。其中:
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植造层31的布置位置最为关键。当模具层 40安装完毕后,如图1-4所示的,主材植物30的树冠32可伸出模具层 40的笼体顶端,而主材植物30的根部扎根在如地面或培养基等地基上,目的是确保装配后整个植造层31完全由主材植物30的树干部配合形成。此时,植造层31一方面依托于基质层10,从而利用基质层10内埋设的脉管60乃至基质层10给予生长养分,同时基质层10也和底板70 一同起到了承载植造层31的目的;另一方面,植造层31外部通过模具层40箍紧,从而保证了整个墙体在初期的稳固性。待后期植造层31成长完成且形成一体化墙体时,可考虑拆除模具层40,随后或通过打磨、雕刻等修饰手段,或直接保留原生态表面,可形成所需的植造墙。对于模具层40而言,其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笼状框架结构,也可以是长方槽体框架状,甚至可以是“L”型框架状等,只需能达到固定内层空间,甚至是将内层空间如基质层10等衔接至基墙上即可。模具层40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边界的约束结构,其尺寸、大小、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甚至可以设置为异型结构等特殊构造,以满足现场情况为准。
当然,考虑到树冠32等的存在有可能产生的病虫害问题,此时可以在脉管60处布置单独的除病虫害管路,用以通入相应的气体或液体等,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病虫害防治目的。甚至在必要时,单纯的通过供气管对外鼓风,一方面可以使得树冠32产生仿自然的叶片飘动感;另一方面也迫使飞虫无法悬停,也能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功能。模具层 40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边界的约束结构,其尺寸、大小、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甚至可以设置为异型结构等特殊构造,以满足现场情况为准。
实际装配时,为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可考虑布置穿心螺栓51并搭配紧固螺母52,从而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向贯穿紧固目的。穿心螺栓51可以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横向筋条41与纵向筋条 42的交叉点处,以确保紧固和结构加强效果。当然,穿心螺栓51也可以直接单独穿过某一根横向筋条41或纵向筋条42也可以,能满足紧固需要即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直接通过模具层40的额外设计来安装在基墙上,如采用紧固螺栓或者紧固卡扣等;也可以在底板70上直接设置螺纹件或焊接件等连接件从而安装在基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直接布置穿心螺钉,从而利用穿心螺钉的连接性,直接将整个本实用新型螺纹安装在基墙上。一旦本实用新型的植造墙生长完成,此时穿心螺钉的螺帽段已经被主材植物30的树干部的生长所包容,因此从外部也看不到该螺帽段,也就既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相对基墙的装配可靠性,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外墙面的整洁性和美观性,一举多得。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不采用底板70,从而直接利用基墙的贴合面来形成内部衬板,以便布置基质层10,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目的。
进一步的,对于脉管60而言,图3-4所示为三根独立管体并列形成,实际操作时可酌情采用更多或更少数目的管体。脉管60包括供气管和/或供液管,可根据现场情况酌情使用。脉管60外层包覆有一层透水透气不透根的隔离布层61,如无纺布等,以避免植物根系因趋水现象而扎入脉管60的连通孔处进而导致的堵管问题。必要时,供液管处还可以布置用于加热供液管内液体的加热源,以便通过水温的调节来破坏管内有害病菌的形成环境,从而保证供给液体乃至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清洁性。甚至还可以在基质层10内集成有声源等,以实现声波驱虫或音乐播放的功能。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还包括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的相同或类似结构。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层(10),基质层(10)的内侧布置底板(70)或者直接与基墙的贴合面间形成贴合配合,基质层(10)的外侧向外依序层叠布置隔肤层(20)、植造层(31)以及模具层(40);其中:
所述基质层(10)由用于提供植造层生长的基质构成,基质层(10)内布置用于供液和/或供气的脉管(60),且脉管(60)管壁处贯穿开设有连通基质层(10)和/或外部环境的连通孔;
所述隔肤层(20)由透气透水材质制成;
所述植造层(31)是由两根以上的主材植物(30)的树干部通过彼此紧密贴靠的方式形成的铅垂墙体构造,主材植物(30)的根系植根于地基处或基质层(10)内;主材植物(30)的树冠(32)高度高于基质层(10)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层(40)是由横向筋条(41)和纵向筋条(42)配合形成的四方槽状框架结构或开口朝下的四方笼形框架结构,主材植物(30)的树冠(32)伸出模具层(40)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单面墙体还包括穿心螺栓(51),穿心螺栓(51)水平向的由外而内的依序贯穿模具层(40)、植造层(31)、隔肤层(20)、基质层(10)及底板,且穿心螺栓(51)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52)加以固定;模具层(40)再通过紧固螺栓或紧固卡扣安装在基墙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单面墙体还包括穿心螺钉,穿心螺钉顶端水平向的由外而内的依序贯穿模具层(40)、植造层(31)、隔肤层(20)、基质层(10)及底板,直至穿心螺钉螺纹段紧固配合在基墙处预留的安装孔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60)包括两组以上且彼此管体贴靠的供气管和/或供液管,脉管(60)外层包覆有一层透水透气不透根的隔离布层(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由基质层(10)处依序穿过隔肤层(20)及植造层(31),从而将供气管的出口伸出至植造层(31)外表面。
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的植造墙,其特征在于该植造墙通过拆除单面墙体的模具层(40)后形成。
8.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造墙。
CN202123136086.5U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Active CN21643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086.5U CN2164380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086.5U CN2164380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8078U true CN216438078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74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6086.5U Active CN2164380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8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0944U (zh) 营养液植物栽培器
CN201667870U (zh) 一种集成光照与灌溉控制的种植装置
CN102138456A (zh) 一种立式植物基质培栽培盒及植物墙体
EP3533319A1 (en) Verticle grow box module and module and system of vertical grow boxes that incorporates it
CN105856713A (zh) 一种植物幕墙及利用该幕墙进行垂直绿化的方法
CN103371096A (zh) 全自动保湿透气槽孔无土栽培系统
CN208354154U (zh) 组合型装备化多功能光照种植工厂
KR101187406B1 (ko) 이끼 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인공 구조물의 녹화방법
CN202958372U (zh) 蔬菜花卉无土栽培槽
CN200997799Y (zh) 立体栽培植物桩
CN216438078U (zh) 基于植造体的单面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CN216752882U (zh) 基于植造体的双层墙体、植造墙及建筑物
CN216452107U (zh) 一种外覆式植造体
CN114208539A (zh) 一种单层墙式植造体
CN202127648U (zh) 一种立式植物气雾培栽培盒及植物墙体
CN114208541A (zh) 一种带有外覆结构的植造体
CN114208540A (zh) 一种墙式双层植造体
CN205389672U (zh) 一种植物幕墙
CN108323351A (zh) 一种花草蔬菜立体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93437Y (zh) 温室立体种植装置
CN2134777Y (zh) 双层花盆
JP3823251B2 (ja) 立体型植栽構造物
CN202551816U (zh) 全自动保湿透气槽孔无土栽培系统
CN201700193U (zh) 绿化植物挂架
CN201821726U (zh) 立体无土草莓栽培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