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2842U -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2842U
CN216432842U CN202122749234.4U CN202122749234U CN216432842U CN 216432842 U CN216432842 U CN 216432842U CN 202122749234 U CN202122749234 U CN 202122749234U CN 216432842 U CN216432842 U CN 216432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line
central
poin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492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铮
武立杰
许淼鑫
王斌
陈尚德
祁鹏
赵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492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2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2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2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其用于管道对接过程,过程简化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对接,第一管道,其已经固定在其它管道上,处于流体流动的下游位置,第二管道,其以插口面向第一管道承口的方式被吊机吊起,包括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各自轴心的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的检测部,在第二管道在纵向平面上相对于第一管道产生偏移时,检测部被构造为能够响应与偏移而产生对抗的弹性势能以将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恢复至同轴状态的弹性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属于城市管网建设工程的一种,其通常采用多个预制的管道,例如混凝土预制管道,利用承插法将上下游的管道进行对接,按照预先设计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流程,依照预先规定的线路敷设管道。
CN113309912A涉及一种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混凝土管道承压能力差,管内液体容易泄漏的不足之处。该混凝土管道的接口密封结构,包括承管、与所述承管同轴对接的插管、安装在插管端口的橡胶密封圈,且橡胶密封圈位于所述承管内,述承管在靠近端口处的管壁上设置有沿圆周分布的至少四个圆形预留孔;所述圆形预留孔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堵头;所述插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承管管壁上圆形预留孔相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填充有填料。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涉及到如何在对接管道时控制其纵向间隙的问题,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文件中规定的验收标准,钢筋混凝土管管口间的纵向间隙为7mm~15mm之间为合格,然而由于安装、原材料、施工、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原因,实际上的管口间纵向间隙有一定的可能不在上述标准范围之内,过大或者过小的纵向间隙可能会导致管道漏水、密封圈失效等等问题,严重的造成水体泄漏导致周围土壤基质被冲刷继而造成路面沉降导致塌方的危险。常规的验收中,通常采用事后检查的方案,即在一组管道连接完成之后再由质量人员去全检或抽检管道连接处的纵向间隙,但是此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事后补救措施往往是将已经连接好的管道拆下重新对接,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检测后仅能够给出该接口部分纵向间隙是否符合需求,对如何改进此次对接以使得其符合要求的问题没有贡献,工人只能够凭借经验进行重新对接,对接的结果合格率仍然是不可预知的状态。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其用于管道对接过程,过程简化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对接,第一管道,其已经固定在其它管道上,处于流体流动的下游位置,第二管道,其以插口面向第一管道承口的方式被吊机吊起,包括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各自轴心的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的检测部,在第二管道在纵向平面上相对于第一管道产生偏移时,检测部被构造为能够响应与偏移而产生对抗的弹性势能以将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恢复至同轴状态的弹性结构。
优选地,包括能够分别接触至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壁且按照能够抵抗作用在其上的沿各自所在管道轴向的力的方式而构成为杆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优选地,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分别在第一中央稳定部和第二中央稳定部上形成实体位置以供检测部形成实体连接,第一中央稳定部和第二中央稳定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由至少一个或多个两端之间长度按照配合各自所在的管道内径的方式设置的支撑腿构成,支撑腿至少被构造为伸缩结构。
优选地,支撑腿包括其两端分别接触至管道内壁关于管道轴线对称位置的接触脚,接触脚由支撑腿的端部出发并按照与管道轴线呈夹角的方向斜向伸长至管道内壁,其中,夹角至少呈小于直角的锐角。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各自分别由至少两个呈中心交叉连接的支撑腿构成,其中,中心交叉的位置为设置有第一中央稳定部和第二中央稳定部的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构造为弹力绳或者弹力带的接线部,第二固定部上至少一个或多个位置通过数量对应的接线部连接至第二中央稳定部上数个位置以至少使得在接线部呈自然伸展状态下时,第二中央稳定部上的第二轴心点位于第二管道轴线上。
优选地,检测部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按照能够检测检测部连接至第一轴心点和第二轴心点的两端在纵向平面上的偏移量的方式设置在检测部上。
优选地,还包括处理部,处理部按照利用偏移量以及预设的插口和承口尺寸数据来构建描述第二管道插口和第一管道承口关系的接口模型的方式电连接至检测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报警部,报警部按照接受处理部基于预设的验收标准判断纵向间隙超出验收标准后向外界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被控地向外界报警的方式电连接至处理部。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结构的检测部恢复原本平直状态的强屈力,在管道对接时抵抗管道之间在纵向上的相对偏移,并且利用呈直线指向的检测部来将虚拟的轴线实体化,将预期的管道共轴状态实体为检测部本身的平直,在检测部本身的恢复过程中,将管道轴线强制共轴,直接在管道对接过程中将管道引导对准,避免了对接后再检查不合格返工的情况,可有效提升对接的准确性,缩减工程的流程、大量提升施工效率。另外检测部的两端由于构成了实体结构,因此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检测两端在纵向上的相对位置来表征管道对接时或者之后的纵向间隙,数据时效性、准确度、全面性大量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在管口接触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装置在管口接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腿的接触脚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构建的接口模型中两轴心点重合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构建的接口模型中两轴心点不重合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计算偏移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管道;110、第一固定部;111、支撑腿;112、接触脚;120、第一中央稳定部;130、第一轴心点;140、承口;200、第二管道;210、第二固定部;220、第二中央稳定部;230、第二轴心点;240、插口;250、接线部;300、检测部;310、检测组件;400、密封圈;500、报警部;600、处理部;001、纵向偏移距离;002、纵向偏移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大型管道均采用预制的混凝土管道通过首尾相连对接来组成,预制混凝土管道是用混凝土或钢筋捆扎呈柱状之后浇筑形成的管状结构,一般来说,同一批次或者同一型号的混凝土管道具有同样的管道长度以及管径参数,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方需要将数个选定型号的混凝土管道按照首尾相连的方式排列对接呈一个整体管道结构,该管道的径向走向是预先规定的管道设计走向,以下将混凝土管道简称为管道。
在此为方便后续描述,先对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管道结构做出说明。如图所示,管道大致呈管状结构,管道大致具有两个端口,即承口和插口,承口140的开口尺寸被配置为稍大于插口240的开口尺寸。由于材料、工艺、施工、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承口140并非恰好与插口240完美对齐,因此承口140壁与插口240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即承口140与插口240之间呈间隙配合。在将上下两个管道对接时,常用的做法是在承口140与插口240之间的缝隙内加入预制尺寸的密封圈400,密封圈400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密封圈400的尺寸优选设计为与上述缝隙呈过盈配合,使得密封圈400可以受自身恢复弹力的作用下而紧贴至插口 240与承口140的两个侧壁上以形成对缝隙中想要向外溢流的流体的阻挡。
上述承口140与插口240间的缝隙为管道对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对于一段已经安装完成的管段进行质量检查,经常会发现在管段通水检查时在管道的连接部分出现漏水的情况,这至少说明管道的安装质量不合格,水或者说流体从管道之间泄漏,有可能会对管道周围的土质进行冲刷、渗透、润湿,进而引发管道沉降,如果管道位于路基的下方,则还有可能造成路面的沉降,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爆管和影响路上行人以及车辆安全通行的问题。
根据《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文件中规定的验收标准,钢筋混凝土管管口间的纵向间隙为7mm~15mm之间为合格,然而由于安装、原材料、施工、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原因,实际上的管口间纵向间隙有一定的可能不在上述标准范围之内。上述管口纵向间隙是指承口 140与插口240的壁之间的距离,是垂直于管道轴向方向的间隙,其影响的是管道承插口240接口的左右、上下的缝隙大小,根据上述验收规范中对于纵向间隙的规定可知,该纵向间隙具有上下限,如果纵向间隙超过上限,则可能导致该侧的密封圈400没有充足的恢复弹性力或者是密封圈400完全没有受到挤压,导致流体较容易从该处泄漏,相应地,如果纵向间隙低于下限,则可能导致该侧密封圈400过分挤压,使得密封圈400使用寿命下降并且不利于后续对管体及其它部位的轻微形变缓冲受力。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其至少包括固定部、接线部250、中央稳定部和检测部300,为方便描述本装置的结构以及使用过程,将整体管段的施工抽象简化为两个管道的对接,实际上,管段的施工也即是将管道按照承插口240首尾连接并不断重复该过程来实现的。为方便描述,规定第一管道100为下游管道,第二管段为上游管道,设定的施工方案是将第二管道200的插口240 连接至第一管道100,第一管道100是已经做好固定的管道,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装置是分别布设在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上的。为吊装第二管道,本装置至少还包括或者说还会利用到吊机,吊机可以采用工程上常用的吊车或者龙门架吊缆的方式实现,吊机驱动地通过钢索连接至第二管道,连接方式可以选择捆绑的方式或者固定吊点的方式。具体地,固定部、中央稳定部可分别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固定部110、第二固定部210;第一中央稳定部120、第二中央稳定部220;并且上述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一中央稳定部120是设置在第一管道100上的,同理第二管道200也设置有相应部件。两个固定部按照能够分别接触在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上并至少能够对抗沿管道轴向作用在其上至少一个点位或任意点位的施加力以至于不会产生与管道间的相对移动的方式构建其本身的结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案,通过对两管道内壁本身开设孔道的方式设置固定部,接线部250连接在孔道内。另一种实施例通过在开设的孔道上设置吊环或者环形钉等方式一同构成固定部。优选地,为防止在管道内部开孔以及架设钉或环等部件的繁琐以及对管道结构稳定性所造成的可能的破坏,本实例所采用的固定部是非侵入式地接触在管道内侧以实现稳定支撑的。具体地,固定部具有至少一个能够沿管道径向分别支撑至管道内侧壁关于轴线对称的两个点位上的支撑腿111,支撑腿111可以构造为杆状或者条状结构,支撑腿111接触至管道内侧壁的部分称为接触脚112,如图3所示,接触脚112可以采用能够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的结构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粗糙接触面或者在将接触面设置为斜向结构,斜向结构一端起点为沿径向的支撑腿111的端部,另一端可以分别沿轴向的两个正逆方向斜向延伸至管道内侧壁,以形成类似于人字形或者梯形或者铲形结构,其走向与管道轴向呈一定角度,优选地,为保证一定轴向抗拉拽、推动能力,该夹角设置为小于直角的锐角。优选地,为增强固定部在管道内的固定效果,可以增加接触至管道内壁的接触点,即增加支撑腿111数量以及调整支撑腿111之间的排列方式,例如优选地,可以设置至少两个支撑腿111,两个支撑腿111按照中心交叉结构连接以形成类似于十字形或者剪叉形结构,两个支撑腿111的两个端,共计四个接触脚112分别按照同支撑腿111上的两两接触脚112关于管道轴线对称的方式接触至管道内壁。若以四个接触脚112所接触的位点进行观察,四个位点连线呈一个内切于管道内径圆的矩形或者方形结构。
更为优选地,在设备体积、制造成本、使用难度、管理难度、重量等额外因素均控制在合理的前提下时,支撑腿111数量越多,固定部防止与管道产生相对滑动的效果越好,优选地,可以将支撑脚的点接触或者说小面积的面接触更换为面积更大、位点数量更多的面接触以提升两者之间的摩擦。第一固定部110设置在第一管道100内,第二固定部210设置在第二管道200 内。
优选地,为适应不同工程所使用的不同管径的管道,固定部本身的尺寸可以做多样化设计生产,其次,支撑腿111可以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根据不同的管径而改变其本身的长度,伸缩结构可以参考市面上常见的多节杆伸缩结构或者是螺纹杆伸缩结构。
设置固定部的目的在于固定接线部250,接线部250数量为至少一个或者数个,其大致可以构成为能够产生形变伸缩以在其内部储存或者释放弹性势能的结构,例如弹力绳、弹簧、橡胶块等结构,本实施例采用弹力绳作为接线部250的具体实施方式。接线部25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部上,另一端连接至中央稳定部,中央稳定部至少构成为一个实体结构,并且在发挥作用时,其实体结构上至少一个部位是在管道的轴线上的,该点可以称为轴心点。至少一个或者多个接线部250将中央稳定部的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位点与固定部的不同位点进行固定并将整体构造为能够使得中央稳定部上的轴心点至少在接线部250呈自然伸展状态下位于管道的轴线上。本实施例中仅第二管道200中的第二中央稳定部220被接线部250吊起,并且,上述的自然伸展状态是指接线部250处于除自身重力影响下,不受外界其它作用力的情况时依靠自身的弹性力能够将第二中央稳定部220上的第二轴心点230 稳定在第二管道200轴线上的状态。优选地,接线部250一端可以连接至支撑杆的接触脚112上或者附近的位置,并且每个接触脚112上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接线部250的一端,接线部25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中央稳定部的同一个位点或者不同的位点以使得每个接线部250受到拉伸的程度一致或者所在同等弹性参数的情况下每个接线部250中产生或者蕴含的弹性势能一致。优选地,在接触脚112均设置在管道的同一个沿径向的横切面上时,接线部250的另一个连接至中央稳定部的连接位点可以都选择在其上穿过管道轴线的轴心点的,或者分别选择在其上关于轴心点对称的数个位置,例如的当中央稳定部选择为圆盘形状时,其点位可以选择为内切于圆盘的矩形或者正方形的角点位置或者是以轴心点为不动的参照点等比例缩小的其它矩形或正方形的角点位置。此种设置的效果在于,对于同等弹性参数的接线部250,在其产生相同拉伸程度或者蕴含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的情况下,每个接线部250对中央稳定部产生的弹性力是同样的,也即是说中央稳定部不会因为某一个接线部250对其产生的弹性力较大而发生偏转使得其上的轴心点偏离管道的轴线。
优选地,上述部件均是分别设置在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内的,两边的结构均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位于已经固定的第一管道100内的第一固定部110上不设置接线部250而是直接在其靠近管道轴线位置上设置第一中央稳定部120。也即是说,在进行本装置的安装时,第一管道100内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一中央稳定部120,第二管道200内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0、连线部和第二中央稳定部220。
由上述可知,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和第二中央稳定部220均是设置在各自管道轴线附近的,其上均具有一个轴心点,为作区分,分别称为第一轴心点130和第二轴心点230,每个轴心点各自存在于对应的管道轴线上。由上述所知,本装置还包括另一个部件,即检测部300,检测部300构成为一个实体结构,其用于达成两个中央稳定部的两个轴心点的物理连接并且用于检测在管道对准过程中两个轴心点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具体地,检测部300构成为杆状或者条状结构,其具有一定的弯曲自由度,也具有从弯曲中恢复至原本直线指向的回弹力,可以采用的材料是玻璃纤维、高聚物塑料、铝合金或者记忆金属等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并且能够在产生形变后恢复至原本状态的较为硬质的材料。检测部30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中央稳定部的轴心点进行相对位置固定。在第二管道200逐渐靠近第一管道100 的过程中,其大部分的重力由吊机的吊装而分担,但是在管道的径向方向上仍然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发生轻微晃动,这种因素可能是吊机的抖动、环境中空气流动带来的风力吹拂、地面的轻微振动等等原因,导致第二管道200虽然大致是按照与第一管道100口对齐的方式缓慢向第一管道100靠近,在其过程中第二管道200的轴线仍然与第一管道100的轴线具有一定的偏离而非共线状态,此种影响导致本装置中检测部300的分别连接至两个轴心点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不能够平行于任意一个管道的轴线,也即是说第二管道 200沿径向的晃动导致了检测部300产生了偏离其初始的沿轴向延伸的状态的弯曲。
优选地,在检测部300上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被构造为能够检测检测部300的形变以至少获得其连接至第二轴心点230的一端相对于其连接至第一轴心点130的一端的在沿管道径向方向上的偏移量。具体地,可以将检测部300在数学或者抽象意义上归纳为一个直线,其一端连接至第一轴心点130上,由于第一管道100为已经固定的管道,因此连接至第一轴心点130的一端基本上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在空间上可以视为一个固定的点,而其连接至第二轴心点230的一端会随着轻微晃动的第二管道200移动使得检测部300所抽象的直线偏离原本的直线指向而变为弯曲的曲线。由此可以将检测部300上的两个端的位置等同于两个轴心点的位置。沿轴向观察该直线,可以获知,以相对较为固定的第一轴心点130为中心,第二轴心点230在纵向平面上的投影相对第一轴心点130的可能的移动范围大致应该为一个圆形范围,实际上由于检测部300本身的弯折具有一定的最大限度,超过限度后其会被折断,因此实际的第二轴心点230的活动范围应当呈一个以第一轴心点130为中心的圆环范围,为方便阐述,如图6所示,可以将该投影平面上的两个点的距离称为纵向偏移距离001,纵向平面可以理解为沿管道,尤其是沿第一管道100的径向所在的横截面。根据弹性理论,具有弹性的物体在形变程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其弹性势能也是同步增大的,即由简化的轴心点关系来说,第二轴心点230以第一轴心点130为中心向外发散以呈远离第一轴心的路径移动过程中检测部300整体所蕴含的弹性势能是逐渐增加的,相应地,第二轴心点230与第一轴心点130的距离是相等的情况下,无论第二轴心点230与第一轴心点130的连线与一个确立的假想通过第一轴心点130的参考线的夹角如何变化,理论上来说,检测部 300所蕴含的弹性势能是一定的。因此,通过实验或者引用力学物理计算等方式可以将一个预定的弹性参数的检测部300以第二轴心点230相较于第一轴心点130的纵向偏移量为自变量,获得伴随变化的弹性势能的因变量,弹性势能与检测部300恢复原本状态的所能对抗外界影响而做功的多少有关,对于大部分重力已经被吊机所承担的管道,其在纵向方向上的轻微晃动是可以由较小的力去改变或者产生与动作方向相反的对抗的。因此,通过对管道大小、重量的计算和考量可以反过来利用在管道径向方向上调整针对某一个选定型号的管道的晃动的至少最小的力来计算选择应该选用的具有某一弹性参数的检测部300,例如对于重量较大的吨级的管道,选用的检测部 300弹性参数较大一些,即劲度系数较大,而对于重量较小的公斤级管道,选用的检测部300弹性参数可以较小一些。
检测组件可以选择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选择应变片的检测方式,将应变片贴合在检测部300的某一个位置,当检测部300发生弯曲时,其上的应变片所在的位置由于弯曲弧度产生了一个对应的应力,通过检测该应力可以反应出该检测部300的弯曲程度继而可以获得第二轴心点230距离第一轴心点130的距离,即纵向偏移距离001。应变片的方案仅能够检测出偏移距离,并不能够检测出偏移的方向,因此,优选地的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既能够检测第二轴心点230相对于第一轴心点130的纵向偏移距离001还能够检测两者相对的纵向偏移角度002,具体地,检测组件可以利用视觉识别或者是激光检测的方式。视觉识别是采用摄像或者视觉成像设备对偏移的距离以及角度进行检测,具体地,设置在检测部300连接至第二中央稳定部 220的一端上或者在第二中央稳定部220上靠近第二轴心点230的附近的位置,这里可以简要概括为在靠近第二轴心点230的位置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按照持续检测其沿第二管道200轴向正对的检测点的位置的方式来设置,在初始情况下,即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同轴的情况下,检测点在视觉识别的形成的虚拟坐标系中处于原点位置,当第二管道200产生移动使得两个管道轴向不共线时,检测组件获取检测点偏离原点的距离和角度,这里的原点即是第一轴心点130,检测点即是第二轴心点230,检测点为视觉识别中虚拟的沿第二管道200轴向的第二轴心点230在第一轴心点130所在的平面的投影点。优选地,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可以设置为圆盘的结构,在其上,为辅助检测组件进行视觉识别,可以按照环绕第一轴心点130也即是圆盘的圆心的方式逐级扩展地设置能够指示检测点移动距离和方向的视觉检查标记,这类标记可以设置为例如刻度尺、明暗交替且宽度为单位变化的环状标记、坐标轴十字线、角度标记线等等,当检测组件检测到检测点在某一个偏离原点的位置时,可以利用上述视觉检查标记对照检测点的位置来获取纵向偏移距离001和纵向偏移角度002。
采用激光检测的方案可以利用激光靶的方案实现,具体地,在第二轴心点230位置设置的检测组件被构造为沿第二管道200轴向发射直线激光,激光到达第一轴心点130所在的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平面上,第一中央稳定部120面上设置有覆盖整个面的激光接收装置,在虚拟程序中构建一个具有坐标的平面,激光接收装置将打在其上的激光位置虚拟为检测点并将其位置等同地投射至虚拟平面上,与上述采用视觉识别的方案同理,在初始情况下,检测点与原点重合,在发生偏转的情况下,激光照射点所带来的检测点的变化相较于原点的纵向偏移距离001和纵向偏移角度002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纵向偏移角度002和纵向偏移距离001可以合称为上述的偏移量,在获得第二轴心点230与第一轴心点130的偏移量之后,可以在虚拟的计算中按照预设的第一管道100承口140尺寸和第二管道200的插口240尺寸配合偏移量所蕴含的两个轴心也即是两个圆心的位置构建出两个径向尺寸不等的圆形,在第二管道200与第一管道100同轴的时候,两个圆呈同心圆状态,在第二管道200与第一管道100非同轴的时候,两个圆呈偏心排列的状态,这两个圆形所构成的图形或者图像可以称为接口模型,如图4和 5所示。两圆之间的区域宽度表示纵向间隙,当同轴时,纵向间隙呈均匀分布,每一处的间隙宽度相等,当偏移时,纵向间隙呈非均匀分布,且靠近第二轴心点230偏移方向的一侧圆与外侧圆间的纵向间隙相较于另一侧更小此时通过虚拟构建的量圆形图像,可以获得两圆之间每一处位置的纵向间隙宽度,该宽度应当是管道径向的长度数值。
优选地,还设置有报警部500,在获得纵向间隙宽度后,处理部600 根据上述的验收标准文件中所规定的纵向间隙包含在7-15mm之间为合格的标准对实际检测的纵向间隙未满足标准的管道安装过程,向报警部500发出报警或者提示指令以控制报警部500产生报警,工程人员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或者重新安装的操作,或者在每一次两管安装完成时或者之后将纵向间隙宽度的检测结果输出至外界,因此可以包含显示部。
优选地,上述根据偏移量形成两个管道承口140和插口240在纵向平面的虚拟图像、计算两圆之间的纵向间隙、判断纵向间隙并且向外界输出纵向间隙检测结果的功能由处理部600实现,处理部600可以构成为至少具有数据接受、处理计算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电脑、智能移动设备、工作站、控制器、单片机等等。电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
优选地,上述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的支撑腿111除了被构造成为可以伸缩的结构外还构造为能够在一定施力下其自身产生弯折以卸除其上的接触脚112对管道内壁的支撑力的弯折结构,具体可以参照多折雨伞的骨架设计,或者按照CN206947495U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支撑杆类似的方案实现,在应用到本实施例中时,需要将其中的锁紧件或者插销件替换为拉动触发的即可。在第二中央稳定部220背离连接有检测部300的另一面设置有拉动绳,拉动绳的另一端从第二管道200的承口140穿出。在管道对接完毕后,工程人员通过操作拉动绳即可使得固定部的锁紧被打开,支撑腿111卸力并折叠,继而能够被继续沿第二管道200的承口140向外拉出,继而拉动第一固定部110的支撑腿111卸力并产生折叠,最终使得本装置所有的部分能够沿第二管道200的承口140处撤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包含多项实用新型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实用新型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Claims (7)

1.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其用于管道对接过程,所述过程简化为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的对接,
所述第一管道(100),其已经固定在其它管道上,处于流体流动的下游位置,
所述第二管道(200),其以插口(240)面向所述第一管道(100)承口(140)的方式被吊机吊起,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各自轴心的第一轴心点(130)和第二轴心点(230)的检测部(300),
还包括能够分别接触至所述第一管道(100)和第二管道(200)内壁且按照能够抵抗作用在其上的沿各自所在管道轴向的力的方式而构成为杆状的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心点(130)和第二轴心点(230)分别在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和第二中央稳定部(220)上形成实体位置以供所述检测部(300)形成实体连接,所述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和第二中央稳定部(22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由至少一个或多个两端之间长度按照配合各自所在的管道内径的方式设置的支撑腿(111)构成,所述支撑腿(111)至少被构造为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11)包括其两端分别接触至管道内壁关于管道轴线对称位置的接触脚(112),所述接触脚(112)由所述支撑腿(111)的端部出发并按照与管道轴线呈夹角的方向斜向伸长至管道内壁,其中,夹角至少呈小于直角的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0)和第二固定部(210)各自分别由至少两个呈中心交叉连接的支撑腿(111)构成,其中,中心交叉的位置为设置有所述第一中央稳定部(120)和第二中央稳定部(220)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造为弹力绳或者弹力带的接线部(250),所述第二固定部(210)上至少一个或多个位置通过数量对应的所述接线部连接至所述第二中央稳定部(220)上数个位置以至少使得在所述接线部(250)呈自然伸展状态下时,所述第二中央稳定部(220)上的所述第二轴心点(230)位于所述第二管道(200)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部(500),所述报警部(500)按照接受处理部(600)基于预设的验收标准判断所述纵向间隙超出所述验收标准后向外界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被控地向外界报警的方式电连接至所述处理部(600)。
CN202122749234.4U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Active CN216432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234.4U CN216432842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49234.4U CN216432842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2842U true CN216432842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49234.4U Active CN216432842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2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715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大口径管道安装对接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715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大口径管道安装对接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81715B (zh) * 2023-12-11 2024-02-09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大口径管道安装对接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17554B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方法及装置
Jalal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the reverse faulting effects on buried continuous steel gas pipelines
CN216432842U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对接装置
CN110424448A (zh) 一种地下输送管道用沉降监控补偿系统及方法
CN201801963U (zh) 空间相交圆管桁架的相贯节点结构
CN109458988A (zh) 基于uwb无线测距技术的抱杆倾角测量方法
Rashidov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Underground Polymer Piping with Variable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
CN216432864U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安装间隙测量装置
CN106185642A (zh) 塔机柔性附着钢丝绳预紧装置
KR100889054B1 (ko) 신축부의 누설감지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ang et al. Novel technique for configuration transformation of 3D curved cables of suspension bridges: Application to the Dongtiao River Bridge
CN206002086U (zh) 超高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堵塞的监测装置
CN114046761B (zh) 一种混凝土管道的管口安装间隙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6013271A (zh) 一种可施加预应力的钢支撑轴力监测系统
CN205297376U (zh) 扶正器
CN210034737U (zh) 一种可外部试压的连续缠绕玻璃钢管接头
Mijailović et al. Cross-section optimization of tower crane lattice boom
CN206051362U (zh) 塔机柔性附着钢丝绳预紧装置
CN108643471A (zh) 一种大型钢柱给排水管道支架
CN107724391A (zh) 一种桩基钢筋笼下放中心定位检测器
BRIDGENS et al. Importanc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in fabric structure design & analysis
CN108870086B (zh) 一种长直集输管道热位移综合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043772A (zh) 一种用于水底着陆平台的四点调平系统及其调平方法
CN207177714U (zh) 一种可折叠可调节高度的桥梁安全检查梯
CN205775844U (zh) 一种斜拉索用内置式减振阻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