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5658U -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15658U CN216415658U CN202123164570.9U CN202123164570U CN216415658U CN 216415658 U CN216415658 U CN 216415658U CN 202123164570 U CN202123164570 U CN 202123164570U CN 216415658 U CN216415658 U CN 216415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ing
- flowers
- zone
- area
- culture po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一侧的循环过滤池,所述循环过滤池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过滤区、消毒区,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消毒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壁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种养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一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上方设置有浇灌管路,所述浇灌管路一端与设置于沉淀区底部的底吸装置连接;通过底吸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吸至浇灌管路,然后通过浇灌管路对种植区的藤本花卉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另外藤本花卉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有效减缓水质的恶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背景技术
金鱼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金鱼体态优美、品种繁多,金鱼在观赏鱼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鱼类养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和提高附加产值,实现金鱼和花卉共生是一个有效途径,现有共生技术主要为养殖水体表面浮块式种植或过滤水面种植等;但在金鱼养殖过程中,养殖池中的水质要保证良好、无毒、无杂质,需定时进行换池、收获、清洗养殖池等操作,表面浮块种植和过滤水表面种植会影响鱼类养殖的生产作业;另外养殖水体需保持适当的采光,表面浮块种植和过滤水表面种植遮挡了大部分的光线,会加速养殖池内水质的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通过底吸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吸至浇灌管路,然后通过浇灌管路对种植区的藤本花卉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另外藤本花卉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有效减缓水质的恶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一侧的循环过滤池,所述循环过滤池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过滤区、消毒区,所述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消毒区通过管道与所述养殖池连通;所述养殖池的一侧壁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种养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一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的上方设置有浇灌管路,所述浇灌管路一端与设置于沉淀区底部的底吸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种植区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爬杆,所述爬杆顶端与所述支架的底端连接。
其中,所述支架为网状结构,包括水平的第一连接杆和与第一连接杆垂直的第二连接杆。
其中,在所述支架自下往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下间隙逐渐减小。
其中,在所述支架的中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的辅助连接杆,所述辅助连接杆的下端通过圆弧过渡至第二连接杆。
其中,所述底吸装置包括吸收管和设置于吸收管中部的抽水泵,所述吸收管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面中部;所述浇灌管路沿种植区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吸收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浇灌管路连接。
其中,所述沉淀区的底部四周朝所述吸收管的进水口端斜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过滤区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和过滤生物膜,所述过滤网和生物膜垂直于过滤区内水流的方向。
其中,所述沉淀区与过滤区、过滤区与消毒区之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槽。
其中,所述消毒区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紫外光板,所述紫外光板的宽度小于消毒区的宽度;所述紫外光板在远离过滤区一侧的开口间隙外设置有一潜水泵,所述管道连接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原有金鱼养殖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吸装置可以将沉淀区的沉积物吸至浇灌管路,然后通过浇灌管路对种植区的藤本花卉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环保性。
2、本实用新型支架上的藤本花卉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能有效减缓水质的恶化。
3、本实用新型沉淀区的底部四周朝吸收管的进水口端斜向下倾斜,使沉淀区底部的沉积物能更多的流入吸收管,不仅可有效排出沉淀区的沉积物,同时可为种植区提供更充足的养分。
4、本实用新型消毒区由平行交错的紫外光板分割成S形流道,消毒区内的水全部都会经过两紫外光板之间的区域,能有效提高消毒杀菌效果,使水质进一步提高。
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杆的上下间隙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自下向上生长的藤本花卉能更均匀的分布于支架上,使藤本花卉的遮光效果更加均匀。
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支架的中上部设置有竖直的辅助连接杆,辅助连接杆使自下向上生长的藤本花卉能更均匀的分布于支架上,使藤本花卉的遮光效果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过滤池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养殖池、2-循环过滤池、21-沉淀区、22-过滤区、221-过滤网、222-生物膜、23-消毒区、231-紫外光板、3-管道、4-支架、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辅助连接杆、5-种植区、6-浇灌管路、7-底吸装置、71-吸收管、72-抽水泵、8-爬杆、9-溢流槽、10-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3,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包括养殖池1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一侧的循环过滤池2,所述循环过滤池2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21、过滤区22、消毒区23,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底部连通的方式便于漂浮于养殖池1中下部的杂物流入沉淀区21;所述消毒区23通过管道3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壁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种养支架4,所述支架4为网状结构,包括水平的第一连接杆41和与第一连接杆41垂直的第二连接杆42,藤本花卉沿连接杆交错往上生长;支架4上的藤本花卉可提供季节周期性的遮光效果,能合理控制养殖池1浮游植物的数量,使养殖池1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所述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一种植区5,所述种植区5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爬杆8,所述爬杆8顶端与所述支架4的底端连接,种植区5内的藤本花卉首先由爬杆8爬升至支架4上;所述种植区5的上方设置有浇灌管路6,所述浇灌管路6一端与设置于沉淀区21底部的底吸装置7连接;通过底吸装置7可以将沉淀区21的沉积物吸至浇灌管路6,然后通过浇灌管路6对种植区5的藤本花卉进行浇灌,实现循环无污染的立体生产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底吸装置7包括吸收管71和设置于吸收管71中部的抽水泵72,所述吸收管71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沉淀区21的底面中部,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四周朝所述吸收管71的进水口端斜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优选10~20°,可使沉淀区21底部的沉积物能更多的流入吸收管71,不仅可有效排出沉淀区21的沉积物,同时可为种植区5提供更充足的养分;所述浇灌管路6沿种植区5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吸收管71的出水端与所述浇灌管路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21与过滤区22、过滤区22与消毒区23之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槽9,顶部的溢流槽9可以避免悬浮的颗粒、有机物等流入下一净化区,可防止不同净化区之间相互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区22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221和过滤生物膜222,所述过滤网221和生物膜222垂直于过滤区22内水流的方向,当养殖一段时间后,可方便的将过滤网221和过滤生物膜222拆下更换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区23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紫外光板231,所述紫外光板231的宽度小于消毒区23的宽度,平行交错的紫外光板231将消毒区23分割成S形流道,消毒区23内的水全部都会经过两紫外光板231之间的区域,能有效提高消毒杀菌效果;所述紫外光板231在远离过滤区22一侧的开口间隙外设置有一潜水泵10,所述管道3连接于所述潜水泵10的出水端,最终净化后的水由潜水泵10抽至养殖池1,实现循环过滤养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养殖池1的污水由底部的孔洞流至沉淀区21,大颗粒杂物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沉积,经沉积初步过滤后的水由溢流槽9流至过滤区22;经过滤区22的过滤网221和生物膜222过滤后,水中漂浮的杂质和氮、磷等物质能有效过滤吸附掉;随后水由溢流槽9流至消毒区23,经紫外光板231的杀菌消毒,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净化后的水通过潜水泵10抽至养殖池1,从而完成完整的循环过滤;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过滤网221和生物膜222的过滤效果有明显下降,过滤网221和生物膜222可拆卸更换或清洗,能有效保证长期的过滤效果。
沉淀区21内的大颗粒杂质沉淀至底部,待底部沉积了一定量的沉积物后,通过抽水泵72的抽吸,底部的沉积物经吸收管71排至浇灌管路6,然后由浇灌管路6喷洒至种植区5的藤本花卉上,为藤本花卉提供养料和水分。
种植区5内的藤本花卉顺着爬杆8爬升至支架4上,然后在支架4上生长铺展开;支架4上可以按季节对藤本花卉进行采摘,例如夏季为减少养殖池1的光照强度,可以减少藤本花卉的采摘,在冬季时,为提高养殖池1的光照,可以加大藤本花卉的采摘量,使养殖池内1的浮游植物有充分的光照,使养殖池1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达到适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平。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因藤本花卉为自下向上生长,底部的生长密度大于上部,上部的遮光效果与下部不一致,不利于养殖池1整体浮游植物数量的控制;参见图4,本实施例在所述支架4自下往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上下间隙逐渐减小,第一连接杆41的上下间隙逐渐减小可以使中上部的生长更加茂盛,藤本花卉能更均匀的分布于支架4上,使藤本花卉的遮光效果更加均匀。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因藤本花卉为自下向上生长,底部的生长密度大于上部,上部的遮光效果与下部不一致,不利于养殖池1整体浮游植物数量的控制;参见图5,本实施例在所述支架4的中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2平行的辅助连接杆43,所述辅助连接杆43的下端通过圆弧过渡至第二连接杆42;当藤本花卉生长至辅助连接杆43位置时,藤本花卉会产生更多的分支网上生长,使藤本花卉能更均匀的分布于支架4上,使藤本花卉的遮光效果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和设置于所述养殖池(1)一侧的循环过滤池(2),所述循环过滤池(2)包括连续排列并依次连通的沉淀区(21)、过滤区(22)、消毒区(23),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消毒区(23)通过管道(3)与所述养殖池(1)连通;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壁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种养支架(4),所述支架(4)的下方设置有一种植区(5),所述种植区(5)的上方设置有浇灌管路(6),所述浇灌管路(6)一端与设置于沉淀区(21)底部的底吸装置(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5)内固定设置有多个爬杆(8),所述爬杆(8)顶端与所述支架(4)的底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为网状结构,包括水平的第一连接杆(41)和与第一连接杆(41)垂直的第二连接杆(4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4)自下往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上下间隙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4)的中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42)平行的辅助连接杆(43),所述辅助连接杆(43)的下端通过圆弧过渡至第二连接杆(4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吸装置(7)包括吸收管(71)和设置于吸收管(71)中部的抽水泵(72),所述吸收管(71)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沉淀区(21)的底面中部;所述浇灌管路(6)沿种植区(5)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吸收管(71)的出水端与所述浇灌管路(6)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21)的底部四周朝所述吸收管(71)的进水口端斜向下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22)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221)和过滤生物膜(222),所述过滤网(221)和生物膜(222)垂直于过滤区(22)内水流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21)与过滤区(22)、过滤区(22)与消毒区(23)之间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槽(9)。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区(23)内设置有平行交错的紫外光板(231),所述紫外光板(231)的宽度小于消毒区(23)的宽度;所述紫外光板(231)在远离过滤区(22)一侧的开口间隙外设置有一潜水泵(10),所述管道(3)连接于所述潜水泵(10)的出水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64570.9U CN216415658U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64570.9U CN216415658U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15658U true CN216415658U (zh) | 2022-05-03 |
Family
ID=8131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64570.9U Active CN216415658U (zh) | 2021-12-16 | 2021-12-16 |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15658U (zh) |
-
2021
- 2021-12-16 CN CN202123164570.9U patent/CN2164156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49166U (zh) | 一种鱼、植物共生装置 | |
CN104585096B (zh) | 一种鱼菜共生的栽养系统 | |
CN109160611B (zh) | 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 | |
CN104585108B (zh) | 一种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 | |
CN209170995U (zh) |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 |
KR20080007964A (ko) | 수생초목을 이용한 오수의 자연고도 정화장치 | |
CN214758650U (zh) | 一种高密度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 |
CN113261528A (zh) | 一种鱼塘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 |
JPH08131018A (ja) | 水槽の濾過装置と濾過方法及び水耕栽培装置と水耕栽培方法 | |
CN108423926A (zh) | 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污染物减排系统 | |
CN212877224U (zh) | 一种生态立体种养殖装置 | |
CN212520465U (zh) | 一种循环流水渔业养殖系统 | |
CN111919810A (zh) | 一种生态立体种养殖装置 | |
CN105399286B (zh) | 一种新型养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 |
CN216415658U (zh) | 一种金鱼、花卉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
CN211657189U (zh) |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水池 | |
CN1232169C (zh) | 上升流贝类幼虫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 | |
CN111418539A (zh) |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1056643A (zh) | 一种河道生态处理系统以及治理方法 | |
CN115606547A (zh) | 一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生态模拟系统及生境构建方法 | |
CN216392683U (zh) | 一种金鱼、果蔬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
CN212367989U (zh) | 一种园林用植物培养设备 | |
CN212184753U (zh) |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系统 | |
CN216492820U (zh) | 一种金鱼、草药立体生态种养系统 | |
CN212450842U (zh) | 一种河道生态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