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4196U -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4196U
CN216414196U CN202122877059.7U CN202122877059U CN216414196U CN 216414196 U CN216414196 U CN 216414196U CN 202122877059 U CN202122877059 U CN 202122877059U CN 216414196 U CN216414196 U CN 216414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iezoelectric motor
deformation structure
vibration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70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雪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70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4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4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4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其中,振动装置包括:形变结构;压电马达,压电马达固定连接于形变结构上,压电马达包括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压电马达在检测到形变结构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反馈端口输出检测信号;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连接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供电端口与电源导通,以使电源驱动压电马达振动。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压电马达的设置,振动装置能够感知用户对形变结构的作用力而发生振动,进而有效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

Description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交互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的过程中,用户可能需要电子设备能够响应用户的操作产生振动。然而,相关技术中,通过交互实现电子设备的振动的过程,往往受到各类软硬件因素的限制,导致用户的交互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振动过程的实现受到各类因素限制,导致用户的交互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振动装置,包括:
形变结构;
压电马达,压电马达固定连接于形变结构上,压电马达包括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压电马达在检测到形变结构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反馈端口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连接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供电端口与电源导通,以使电源驱动压电马达振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电源以及如第一方面所示的振动装置;
设备主体与振动装置固定连接,电源设置于设备主体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装置,包括形变结构、压电马达以及控制电路,其中,压电马达固定连接于形变结构上,压电马达包括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压电马达在检测到形变结构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反馈端口输出检测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该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供电端口与电源导通,以使电源驱动压电马达振动。本实施例中,压电马达一方面可以基于压电效应,检测形变结构的形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与电源接通,基于压电逆效应发生振动,并可以通过形变结构将振动传递至用户。也就是说,基于压电马达的设置,振动装置能够感知用户对形变结构的作用力而发生振动,进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振动装置与设备主体连接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振动装置与设备主体连接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振动装置与设备主体连接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电马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电马达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7是振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控制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100-振动装置、110-形变结构、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5-容纳腔、116-第一孔段、117-第二孔段、118-过渡面、120-压电马达、121-供电端口、122-反馈端口、125-转子环、126-定子环、127-压电陶瓷、128-定子金属体、130-控制电路、140-基体、150-电源接口、200-设备主体、210-电源、220-第二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振动装置,包括:
形变结构110;
压电马达120,压电马达120固定连接于形变结构110上,压电马达包括供电端口121与反馈端口122,压电马达120在检测到形变结构110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反馈端口122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130,控制电路130电连接供电端口121与反馈端口122,控制电路130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供电端口121与电源导通,以使电源驱动压电马达120振动。
本实施例中,形变结构110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可以不做限制,能够被相关的传感结构检测到即可。
比如,压电马达120中可以包括压电材料,压电材料可以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进而在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相反电荷。以上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引起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可以称为压电效应。而正负电荷在材料的不同表面分布,可以带来相应的电动势,进而可以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综上,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案中,压电马达120中的压电材料可以作为传感结构,检测到形变结构110的形变。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形变结构110的形变大小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应变片或者压力传感器等类型的传感结构进行检测。
结合一些应用场景,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保护套或者保护膜等类型的外设。或者,形变结构110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边框、电池后盖或者显示屏等。而此处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以形变结构110为电池后盖为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电子设备进行拉伸、按压或者弯折等动作,这些动作通常会导致电池后盖产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形变结构11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期望通过形变来触发压电马达120运行的结构。
压电马达120可以固定连接在形变结构110上,比如,压电马达120可以粘结在形变结构110上,或者封装在形变结构110上开设的容纳腔115中,或者通过卡合结构或紧固件固定在形变结构110上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一般来说,形变结构110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时,压电马达120的压电材料中同样可以产生应力,并在压电效应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也就是说,压电马达120可以用于对形变结构110的形变进行检测。
当然,压电马达120固定在形变结构110上,压电马达120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也可以有效传递到形变结构110上,以便用户能够有效感知到振动。
结合上文说明,压电材料在机械应力作用下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可以称为压电效应,而压电材料通过可以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产生机械应力并发生形变,该现象可以称为压电逆效应。
当电源的电压不断变化时,或者对压电材料周期性通断电时,压电材料的形变程度也可以发生变化。当压电材料的形变变化频率较高时,将产生振动的效果。也就是说,压电马达120可以在存在电源的情况下发生振动。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压电马达120的压电效应与压电逆效应,检测形变结构110上产生的形变,且在形变结构110存在形变的情况下,压电马达120还能够产生振动并传递到形变结构110上,以使得用户能够感知振动。
压电马达121包括供电端口121与反馈端口122。其中,反馈端口122可以用于输出在压电效应下产生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在一定程度是可以认为是对形变结构110的形变状态的检测信号。换而言之,反馈端口122可以输出检测信号。
而供电端口121可以用于与电源进行连接,当供电端口121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压电马达120可以在压电逆效应的作用下发出振动。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30可以在反馈端口122输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供电端口121与电源连通。
举例来说,上述的控制电路130可以包括晶体管,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反馈端口122,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串联在电源与供电端口121所在的回路中。如此,在源极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源极与漏极导通,进而使得供电端口121与电源导通。
当然,实际应用中,控制电路130还可以包括中央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其他形式的功放电路等,能够响应于检测信号,控制供电端口121与电源导通即可,此处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至于电源,可以是振动装置所包括的电源,也可以是外部电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装置,包括形变结构110、压电马达120以及控制电路130,其中,压电马达120固定连接于形变结构110上,压电马达120包括供电端口121与反馈端口122,压电马达在检测到形变结构110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反馈端口122输出检测信号,控制电路120电连接供电端口121与反馈端口122,该控制电路130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供电端口121与电源导通,以使电源驱动压电马达120振动。本实施例中,压电马达120一方面可以基于压电效应,检测形变结构110的形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控制电路130的控制下与电源接通,基于压电逆效应发生振动,并可以通过形变结构110将振动传递至用户。也就是说,基于压电马达120的设置,振动装置能够感知用户对形变结构110的作用力而发生振动,进而有效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
以下结合一些举例,来对用户与包括有上述振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在一个举例中,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电池后盖,压电马达120可以设置在电池后盖上。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时,可能双手握持电子设备,当用户对电子设备施加向上或向下弯矩时,会引起电池后盖发生形变。而压电马达120可以检测电池后盖的形变,并在控制电路130的控制下与电源接通而发生振动,从而有效提升用户玩游戏时的交互体验。
在另一个举例中,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当用户在显示屏上进行按压操作时,显示屏发送形变,进而使得压电马达120发生振动。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在显示屏上的按压操作发生振动,从而提高用户与电子设备的交互体验。
在又一个举例中,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边框上的触摸按键。当用户操作触摸按键时,触摸按键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压电马达120振动。如此,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振动来提示用户正在对触摸按键进行操作,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形变结构110上设置容纳腔115,压电马达120设置于容纳腔115中。
本实施例中,形变结构110上可以设置用于容纳压电马达120的容纳腔115,在实际应用中,压电马达120可以是整体或者部分设置于该容纳腔115中。
结合一些举例,上述的容纳腔115可以是通过在形变结构110上设置槽孔或者通孔而得到。当压电马达120设置于容纳腔115中时,压电马达120与形变结构110的整体厚度可以相对较小,进而有助于降低振动装置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容纳腔115贯穿形变结构110的第一表面111和/或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为形变结构110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
上文举例中提到,形变结构110可以是保护套或保护膜等外设,也可以是边框或者电池后盖等电子设备的本体的组成部分。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实施所能带来的效果,以下主要以形变结构110为电池后盖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为形变结构110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在形变结构110为电池后盖的情况下,第一表面111可以定义为电池后盖的内表面,即朝向电子设备中电池、主板等构造的表面;相应地,第二表面112则可以是电池后盖的外表面。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容纳腔115贯穿第一表面111而不贯穿第二表面112时,压电马达120可以隐藏在电池后盖内侧,进而有效对压电马达120进行保护,同时也能保证电子设备外观的整体性,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
如图4所示,当容纳腔115同时贯穿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时,容纳腔115可以认为是设置在电池后盖上的通孔,此时,在电池后盖厚度方向上,压电马达120与电池后盖可以存在较大的重合距离,进而能够有效降低振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
当然,容纳腔115也可以是贯穿第二表面112而不贯穿第一表面111,对于压电马达120,其高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部分从第二表面112上的开口处伸出,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体积。
此外,在容纳腔115贯穿第二表面112的情况下,用户使用振动装置时,可以直接将力作用在压电马达120上,提高了压电马达120对外力的感应灵敏度;而压电马达120的振动可以直接传递至用户,减少了振动衰减,有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容纳腔115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之间存在过渡面118,压电马达120固定连接在过渡面118上。
如上文所示的,容纳腔115可以是通过在形变结构110上设置槽孔或者通孔而得到,因此,容纳腔115可以包括多个孔段,这些孔段的横截面尺寸或者形状可以不一样,因而在相邻的两个孔段之间,可以存在过渡面118。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可以存在横截面尺寸或形状的差异。比如,第一孔段116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孔段117的横截面面积等。此时,在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之间可以存在过渡面118,该过渡面118可以是平行于或者近似平行于第一表面111或第二表面112的。
如图2与图4所示,压电马达120整体可以是呈T形截面的构造,或者,压电马达120可以是集成在T形截面的基体140中的。为简化描述,T形截面的两翼对应的部分可以称为裙边,该裙边可以与过渡面118接触。
在一个可行实施方式中,裙边与过渡面118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进行固定连接,如此,可以将压电马达120直接或者间接固定连接在过渡面118上。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裙边与过渡面118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结构进行连接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之间的过渡面118,可以为压电马达120与形变结构110提供充足的连接面,进而有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与此同时,第一孔段116与第二孔段117连通,使得容纳腔115具有足够的深度来容纳压电马达120,进而有助于降低振动装置的整体厚度。
如图2与图4所示,第一孔段116位于第二孔段117的相对内侧,而内外的定义可以参照形变结构110为电池后盖等的举例,此处不作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段116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孔段117的横截面面积,此时,过渡面118可以是朝向内侧的,压电马达120可以从形变结构110的内侧装入至容纳腔115中。在形变结构110与电子设备装配的情况下,过渡面118限制压电马达120朝外的运动,进而有效避免压电马达120脱出。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段116的横截面面积也可以是小于第二孔段117的横截面面积,此时过渡面118朝向外侧,压电马达120可以有更多的面积裸露,便于用户进行接触与感知振动。
可选地,压电马达120与形变结构110一体注塑。
如图3所示,压电马达120可以是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装配至形变结构110的容纳腔115中的。
结合一个应用例,压电马达120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与形变结构110牢靠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嵌入式注塑,压电马达120与形变结构110的结合力大增。
可以预料的是,当形变结构11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形变结构110与压电马达120两者的形变量基本等同,即从形变结构110到达压电马达120的形变基本不会衰减。
结合图3,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压电马达120和形变结构110的连接处基本无减小,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两者发生脱离。另一方面,形变结构110的形变可以被压电马达120有效感知,而压电马达120的振动可以有效传递至形变结构110,有助于提高操作灵敏性。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的压电马达120可以采用压电陶瓷127马达。一般情况下,压电陶瓷127马达比较耐高温,可以放入模具内成型,进而有效满足压电马达120与形变结构110一体注塑的工艺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形变结构110可以是注塑成型得到,在此基础上,压电马达120可以近似完全封闭在形变结构110中,即上述的容纳腔115,可以是相对封闭的容纳腔115,保证压电马达120后续能够与电源进行连接即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电马达120也可以是直接固定连接在形变结构110的表面的。比如,形变结构110可以是显示屏,在此情况下,压电马达120可以是直接粘贴在显示屏的内表面上的。
可选地,振动装置还包括基体140,压电马达120设置于基体140中,且压电马达120通过基体140与形变结构110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图5为一种压电马达120的结构示意图,该压电马达120包括转子环125和定子环126,其中定子环126可以包括压电陶瓷127。
图6则是该压电马达120的横截面示意图,定子环126还可以包括定子金属体128,压电陶瓷127可以与定子金属体128连接。
定子金属体128接入某一输出电压的电源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电陶瓷127一面受压而另一面受拉;当电源断开,或者电压输出电压变化时,可以使得压电陶瓷127中的应力分布及形状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定子环126可以驱动转子环125转动,并产生振动。
当然,压电陶瓷127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也可以造成电荷的重分布,进而可以输出电压信号。
如图7所示,图7为一种振动装置的爆炸图,该振动装置的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池后盖,压电马达120可以是设置在形变结构110的装配槽(对应容纳腔115)中的。
结合图5和图7可见,图5中的压电马达120为环形构造,而图7中的压电马达120则为T形构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压电马达120的外壳的设计,使其称为图7所示的T形构造,当然,也可以设置T形的基体140,使得压电马达120集成在基体140中。
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振动装置可以包括基体140,压电马达120设置于基体140中。
通过基体140的设置,可以使得压电马达120可以灵活装配在各种构造的形变结构110上。
可选地,基体140上设置有电源接口150,供电端口121与电源接口150电连接。
在一些举例中,该电源接口150,可以是弹片、触点、弹簧顶针(Pogpin)、磁吸结构、USB接口、耳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接口等类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基体140可以为电源接口150的设置提供可靠的附着部,进而可以保证电源接口150与压电马达120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振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130;
控制电路130包括开关管,供电端口12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的第一端,供电端口121的第二端与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源的第二端,反馈端口122与开关管的控制极电连接。
如图5所示,图5所示的压电马达120,可以包括了多个引线,分别记为A、B、F、G。其中,A引线与B引线可以对应供电端口121,分别接入外部交流电源的A相与B相;F引线可以对应反馈端口122,可用于压电材料中的产生的电信号,例如基于压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G引线则可以接地。
在其他一些可行实施方式中,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121也可以用于接入外部直流电源,此时,供电端口121可以包括正极引线与电源地引线,相应地,可以省略上述的A引线、B引线以及G引线。
如图8所示,图8为控制电路130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控制电路130可以包括开关管Q,开关管Q可以用于控制电源(对应V)对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P1的通电或断电。
在一个示例中,开关管Q可以是双向晶闸管,可以作为交流电源的开关器件。
当然,如上文所示的,压电马达120也可以接入直流电源,相应地,开关管Q可以是常规的晶体管。当开关管Q在输入至控制极的脉冲信号的控制下,发生周期性通断时,可以使得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121周期性通断电,进而使得压电马达120发生振动。
压电马达120的反馈端口P2可以电连接至开关管Q的控制极,当压电马达120中的压电材料中存在机械应力时,可以产生电势差,该电势差可以作为高电平输入至反馈端口P2,并使得开关管Q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接通,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121接入电源回路,压电马达120开始产生振动。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反馈端口P2与开关管Q的控制极之间也可以接入其他的电子元件。
例如,反馈端口P2与开关管Q的控制极之间可以设置电阻R1,以便获得比较合理的开关管Q开关速率。
再例如,反馈端口P2与开关管Q之间可以设置脉冲信号发生器,在反馈端口P2输入电信号的情况下,脉冲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出脉冲信号至开关管Q的控制极,使得开关管Q周期性通断,进而使得压电马达120能够发生振动。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P1可以串联电阻R2和/或并列电阻R3,以便使得压电马达120能够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等。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200、电源210与上述的振动装置100;
设备主体200与振动装置100固定连接,电源210设置于设备主体200中。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设备主体200与振动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合连接、嵌套连接、紧固件连接或者一体连接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振动装置100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振动装置100的形变结构110具体为以下任一种结构:设备壳体、设备边框、显示屏、设备保护套、设备保护膜。
结合上文中关于振动装置100的实施例,形变结构11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期望通过形变来触发压电马达120运行的结构。与形变结构110相对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设备主体200。
比如,形变结构110为设备壳体,例如电池后盖时,设备主体200可以包括例如主板、显示屏以及边框等等。再比如,形变结构110为显示屏时,设备主体200可以包括中框、主板以及外壳等。又比如,形变结构110为保护套时,设备主体200可以是移动终端本体等等。
当然,形变结构110也可以是设备边框,或者是例如电池盖保护膜、显示屏保护膜等类型的设备保护膜等等,此处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可见,本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将振动装置100设计在电子设备的各类部件上,有助于扩大振动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电源210设置于设备主体200中,电源210与振动装置100的压电马达120的供电端口121电连接。
如上文所示的,振动装置100可以包括电源接口150,该电源接口150可以是弹片、触点、Pogpin、磁吸结构、USB接口、耳机接口或者无线充电接口等类型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应地,在设备主体200上也可以设置与电源接口150相匹配的接口,为便于描述,可以将振动装置100的电源接口150称为第一接口,将设备主体200上与电源接口150相匹配的接口称为第二接口220。
结合一些举例,如图7所示,在振动装置100中,第一接口可以是触点,如图10所示,在设备主体200中,第二接口220也可以是触点。在振动装置100与设备主体200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220可以电连接。而第二接口220可以是与设备主体200中的电源210连接的,相应地,电源210可以电连接至压电马达120,并为压电马达120供电。
当然,这里是对电源接口150及其与电源210的连接方式的一个举例,实际应用中,电源接口150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保证电源210能够为压电马达120供电即可。
本实施例中,电源210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200中,进而可以简化振动装置100的构造,并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
结合一个应用场景,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振动装置100中的形变结构110可以是电池后盖。
手机中的电池可以给压电马达120供电,当手机整体受到用户外力的时候,电池后盖上固定的压电马达120跟随形变,并触发电池给压电马达120供电,压电马达120会振动。当用户在玩游戏或者其它需要提升震感的操作时,压电马达120的振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图2至图4以及图9,当用户往上掰动手机的时候,或者用手指顶住压电马达120的时候。电池后盖与压电马达120都会受到向上的力。具体表现为压电马达120下表面受压,而上表面受拉。从而将形变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触发电源210对压电马达120供电,使得压电马达120振动。
同样地,当手机受到从上往下的力的时候,电池后盖与压电马达120都会受到向下的力。具体表现为压电马达120下表面受拉而上表面受压。从而将形变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触发电源210对压电马达120供电,使得压电马达120振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变结构;
压电马达,所述压电马达固定连接于所述形变结构上,所述压电马达包括供电端口与反馈端口,所述压电马达在检测到所述形变结构发生形变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反馈端口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端口与所述反馈端口,所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供电端口与电源导通,以使所述电源驱动所述压电马达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结构上设置容纳腔,所述压电马达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形变结构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形变结构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存在过渡面,所述压电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渡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马达与所述形变结构一体注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基体,所述压电马达设置于所述基体中,且所述压电马达通过所述基体与所述形变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供电端口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所述供电端口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一端,所述供电端口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二端,所述反馈端口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电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电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装置;
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振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的形变结构具体为以下任一种结构:设备壳体、设备边框、显示屏、设备保护套、设备保护膜。
CN202122877059.7U 2021-11-23 2021-11-23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414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7059.7U CN21641419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7059.7U CN21641419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4196U true CN216414196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30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7059.7U Active CN216414196U (zh) 2021-11-23 2021-11-23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41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479A (zh) * 2022-06-30 2022-09-2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68526A (zh) * 2022-08-02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479A (zh) * 2022-06-30 2022-09-2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086479B (zh) * 2022-06-30 2024-02-09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68526A (zh) * 2022-08-02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68526B (zh) * 2022-08-02 2024-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14196U (zh) 振动装置与电子设备
US201700240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aptic feedback to non-input locations
US20150022459A1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Method
JP2012520516A (ja) 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気活性ポリマ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US10312039B2 (en) Generator butt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09707920U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表冠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110138372B (zh)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8432217A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8702588B2 (en) Play flow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ay flow of a sensual consumer product
CN110187757A (zh)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752138A (zh) 具有多功能表冠的智能主机、智能手表及控制方法
CN102880297A (zh) 键盘
WO2020181738A1 (zh) 触控反馈装置、智能终端及车辆
CN110289844B (zh) 触压按键组件、振动传感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609642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1825945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动作感应器
CN210721417U (zh) 触控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0824B (zh) 一种确定目标操作的方法、压力检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0832598B1 (ko) 전자식 훌라후프
CN107942833A (zh) 一种基于电磁驱动的凸点式触觉手表及其实现方法
US7541772B2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 charging apparatus and for controlling the device
CN110286752B (zh)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8037851B (zh) 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3086643U (zh) 屏幕发声器
CN11026269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