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1703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1703U
CN216411703U CN202122466963.9U CN202122466963U CN216411703U CN 216411703 U CN216411703 U CN 216411703U CN 202122466963 U CN202122466963 U CN 202122466963U CN 216411703 U CN216411703 U CN 21641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cal length
effective focal
imaging
satisf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69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扬
徐武超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69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超大广角和小畸变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手机拍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像镜头作为手机拍照功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其本身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一般应用在手机的后置摄像头上,该摄像镜头通常配置有超大广角,以满足大视场拍摄的需求。由于超广角的镜头的畸变较大,使得图像变形拉伸明显,造成成像画面比例不协调的情况,需要借助后期软件算法修正畸变,这样就增加了后期算法复杂程度。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超大广角和小畸变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超大广角和小畸变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
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
进一步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
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改善温漂,同时有利于平衡摄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合理约束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可以对摄像镜头主光线角进行合理约束,有利于芯片匹配,减小图像暗角和偏色。另外,本申请的摄像镜头能够满足大视场角的同时满足小畸变,能够兼顾超大广角和小畸变的性能,同时能够保证高像素,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3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6分别示出了图4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9分别示出了图7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至图12分别示出了图10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5分别示出了图13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18分别示出了图16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至图21分别示出了图19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3至图24分别示出了图22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E6、第六透镜;S1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E7、滤光片;S13、滤光片的物侧面;S14、滤光片的像侧面;S15、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存在超大广角和小畸变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4所示,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
优选地,1.5≤ImgH/f<2.4。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改善温漂,同时有利于平衡摄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合理约束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可以对摄像镜头主光线角进行合理约束,有利于芯片匹配,减小图像暗角和偏色。另外,本申请的摄像镜头能够满足大视场角的同时满足小畸变,能够兼顾超大广角和小畸变的性能,同时能够保证高像素,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保证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5.0<f/(CT2-CT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2.7<(CT6+CT5)/(CT6-CT5)<3.5。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约束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1.2<f/(CT3+CT4)≤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满足此条件式,实现了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在轴向尺寸上的约束,保证了摄像镜头的结构较为紧凑,使得透镜敏感度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优选地,2.0<(T12+T23)/(T34+T45)<2.8。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第六透镜的光焦度得到合理分配,有利于提升系统成像质量。优选地,1.3<f6/f<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透镜的光焦度得到合理分配,以提升系统成像质量。优选地,1.9<(|f2|+|f3|)/(|f4|+|f5|)≤2.6。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得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分配的更合理,有助于减小像差。优选地,-0.7<10*(f/f4+f/f5)<-0.2。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得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光焦度分配的更合理,有助于减小像差。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通过控制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减小像差,提高成像质量。优选地,1.2<AVE(f)/f<1.7。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有利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减小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约束第一透镜的形状,有利于成型加工。优选地,-11.0<f/C1<-6.8。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满足此条件式,保证第四透镜具有合理的光焦度与形状。优选地,0.6<f/(R7+R8)<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满足此条件式,保证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合理的光焦度与形状。优选地,-1.7<R10/R11<-1.3。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使得前后透镜组合产生的像差达到平衡,使系统像差处于合理的水平状态,进而使摄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2.7<f/R9+f/R12<-2.3。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满足此条件式,有助于减小画面边缘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真,改善成像质量。同时方便后期软件算法的矫正。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4所示,摄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中,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改善温漂,同时有利于平衡摄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合理约束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有助于减小画面边缘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真,保证小畸变的特点,改善成像质量。同时方便后期软件算法的矫正。另外,本申请的摄像镜头能够满足大视场角的同时满足小畸变,能够兼顾超大广角和小畸变的性能,同时能够保证高像素,并且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通过合理约束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可以对摄像镜头主光线角进行合理约束,有利于芯片匹配,减小图像暗角和偏色。优选地,1.5≤ImgH/f<2.4。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保证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5.0<f/(CT2-CT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2.7<(CT6+CT5)/(CT6-CT5)<3.5。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约束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加工性,有利于透镜成型。优选地,1.2<f/(CT3+CT4)≤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满足此条件式,实现了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在轴向尺寸上的约束,保证了摄像镜头的结构较为紧凑,使得透镜敏感度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优选地,2.0<(T12+T23)/(T34+T45)<2.8。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第六透镜的光焦度得到合理分配,有利于提升系统成像质量。优选地,1.3<f6/f<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透镜的光焦度得到合理分配,以提升系统成像质量。优选地,1.9<(|f2|+|f3|)/(|f4|+|f5|)≤2.6。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得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分配的更合理,有助于减小像差。优选地,-0.7<10*(f/f4+f/f5)<-0.2。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满足此条件式,可以使得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光焦度分配的更合理,有助于减小像差。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通过控制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减小像差,提高成像质量。优选地,1.2<AVE(f)/f<1.7。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有利于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减小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满足此条件式,可以约束第一透镜的形状,有利于成型加工。优选地,-11.0<f/C1<-6.8。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满足此条件式,保证第四透镜具有合理的光焦度与形状。优选地,0.6<f/(R7+R8)<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满足此条件式,保证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合理的光焦度与形状。优选地,-1.7<R10/R11<-1.3。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使得前后透镜组合产生的像差达到平衡,使系统像差处于合理的水平状态,进而使摄像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2.7<f/R9+f/R12<-2.3。
可选地上述摄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中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摄像镜头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摄像镜头还具有孔径大、视场角大。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片透镜。如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八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摄像镜头。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1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4.1°。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01
表1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0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064E-01 -1.9693E-01 1.6063E-01 -9.8640E-02 4.4557E-02 -1.4387E-02 3.2147E-03
S2 -6.5964E-03 7.2371E-02 7.8556E-02 -1.8757E+00 6.9946E+00 -1.4405E+01 1.9282E+01
S3 -1.7314E-01 3.7303E-01 -1.6311E+00 6.6021E+00 -1.9311E+01 3.8174E+01 -4.8777E+01
S4 1.9847E-01 -2.5702E+00 5.0376E+01 -5.8484E+02 4.4893E+03 -2.3538E+04 8.5602E+04
S5 -2.4411E-02 -1.7970E-01 2.0633E+00 -1.7298E+01 8.6302E+01 -2.6293E+02 4.7478E+02
S6 -3.6380E-01 4.0267E-01 3.5985E-01 -1.0813E+01 6.3823E+01 -2.1775E+02 4.7718E+02
S7 -3.3794E-01 6.1129E-01 -2.3114E+00 8.0286E+00 -2.0582E+01 3.7869E+01 -4.9393E+01
S8 2.9714E-01 -1.5105E+00 5.3916E+00 -1.6617E+01 2.9806E+01 -1.8269E+00 -1.1722E+02
S9 1.5960E+00 -5.3920E+00 1.6489E+01 -3.6502E+01 3.3497E+01 9.6849E+01 -4.5082E+02
S10 2.4866E-01 -4.5630E-01 1.0657E+00 -1.7984E+00 2.3322E+00 -2.3175E+00 1.7028E+00
S11 -4.3371E-01 5.0355E-01 -5.5948E-01 4.8278E-01 -3.1310E-01 1.5284E-01 -5.6243E-02
S12 -1.1436E-01 9.2403E-02 -9.0867E-02 6.6512E-02 -3.4641E-02 1.3056E-02 -3.6137E-03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4.7130E-04 4.0771E-05 -1.5772E-06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1.7561E+01 1.0942E+01 -4.5623E+00 1.2077E+00 -1.8411E-01 1.3870E-02 -5.1193E-04
S3 3.7274E+01 -1.2868E+01 -2.3329E+00 3.3994E+00 -7.9875E-01 0.0000E+00 0.0000E+00
S4 -2.1556E+05 3.6829E+05 -4.0677E+05 2.6145E+05 -7.4072E+04 0.0000E+00 0.0000E+00
S5 -4.6961E+02 1.9703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6.8776E+02 6.4182E+02 -3.6561E+02 1.1013E+02 -1.1682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4.4361E+01 -2.5927E+01 8.8262E+00 -1.3213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2.8203E+02 -3.5876E+02 2.8724E+02 -1.4975E+02 4.9596E+01 -9.5097E+00 8.0568E-01
S9 9.0784E+02 -1.1344E+03 9.4594E+02 -5.3001E+02 1.9251E+02 -4.1080E+01 3.9173E+00
S10 -9.0178E-01 3.3767E-01 -8.7040E-02 1.4688E-02 -1.4608E-03 6.4913E-05 0.0000E+00
S11 1.5543E-02 -3.1924E-03 4.7827E-04 -5.0625E-05 3.5802E-06 -1.5158E-07 2.9033E-09
S12 7.3861E-04 -1.1108E-04 1.2116E-05 -9.3080E-07 4.7684E-08 -1.4604E-09 2.0210E-11
表2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和图3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摄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4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6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32.6°。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21
表3
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2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31
表4
图5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5和图6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7至图9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摄像镜头。图7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6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30.0°。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41
表5
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4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51
表6
图8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9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8和图9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四
如图10至图12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摄像镜头。图10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78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7.7°。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5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61
表7
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9470E-01 -1.8839E-01 1.5880E-01 -1.0678E-01 5.5005E-02 -2.0621E-02 5.3514E-03
S2 4.7919E-02 -5.2450E-01 3.6760E+00 -1.6000E+01 4.4758E+01 -8.4432E+01 1.0975E+02
S3 -2.6680E-01 2.2162E+00 -2.0118E+01 1.1656E+02 -4.4075E+02 1.1255E+03 -1.9756E+03
S4 4.6387E-01 -1.0790E+01 1.9904E+02 -2.2878E+03 1.7438E+04 -9.0852E+04 3.2836E+05
S5 -1.7057E-02 -6.7161E-01 8.2159E+00 -5.6178E+01 2.1136E+02 -4.1407E+02 2.9766E+02
S6 -2.1153E-01 -3.5229E+00 5.0812E+01 -4.1415E+02 2.1930E+03 -7.8894E+03 1.9645E+04
S7 -3.3558E-01 6.1561E-01 -2.1745E+00 7.1032E+00 -1.8096E+01 3.3729E+01 -4.3139E+01
S8 4.6481E-01 -5.1931E+00 3.9564E+01 -1.9753E+02 6.4371E+02 -1.4235E+03 2.2108E+03
S9 1.6921E+00 -6.8204E+00 2.4015E+01 -3.2437E+01 -1.9395E+02 1.3215E+03 -4.0462E+03
S10 2.6602E-01 -6.8139E-01 2.3715E+00 -5.9548E+00 1.0549E+01 -1.3064E+01 1.1339E+01
S11 -4.5293E-01 5.8319E-01 -6.5078E-01 5.0904E-01 -2.7233E-01 9.8441E-02 -2.2751E-02
S12 -4.7741E-02 5.1398E-02 -4.1547E-02 4.7095E-03 1.3762E-02 -1.1038E-02 4.4471E-03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9.0150E-04 8.8104E-05 -3.7744E-06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9.8384E+01 5.9739E+01 -2.3527E+01 5.4859E+00 -6.1074E-01 1.4425E-02 -5.3391E-04
S3 2.3878E+03 -1.9536E+03 1.0339E+03 -3.1964E+02 4.3862E+01 0.0000E+00 0.0000E+00
S4 -8.2236E+05 1.3997E+06 -1.5442E+06 9.9531E+05 -2.8439E+05 0.0000E+00 0.0000E+00
S5 1.9458E+02 -3.0574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3.3873E+04 3.9685E+04 -3.0131E+04 1.3361E+04 -2.6254E+03 0.0000E+00 0.0000E+00
S7 3.5635E+01 -1.7646E+01 4.5701E+00 -4.3434E-01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2.4648E+03 1.9927E+03 -1.1662E+03 4.8620E+02 -1.3875E+02 2.4663E+01 -2.0878E+00
S9 7.7272E+03 -9.9537E+03 8.8297E+03 -5.3364E+03 2.1032E+03 -4.8800E+02 5.0597E+01
S10 -6.9306E+00 2.9700E+00 -8.7431E-01 1.6853E-01 -1.9163E-02 9.7474E-04 0.0000E+00
S11 2.6126E-03 1.8370E-04 -1.2965E-04 2.4019E-05 -2.4008E-06 1.3071E-07 -3.0542E-09
S12 -1.1380E-03 1.9757E-04 -2.3672E-05 1.9337E-06 -1.0300E-07 3.2276E-09 -4.5158E-11
表8
图11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1和图12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五
如图13至图1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摄像镜头。图13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1.91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4.6°。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71
表9
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9476E-01 -1.8077E-01 1.3776E-01 -7.9086E-02 3.3790E-02 -1.0495E-02 2.2988E-03
S2 4.7843E-02 -4.6308E-01 3.1404E+00 -1.3430E+01 3.6716E+01 -6.7379E+01 8.5117E+01
S3 -3.2905E-01 2.9677E+00 -2.4743E+01 1.3141E+02 -4.5910E+02 1.0915E+03 -1.7965E+03
S4 5.2349E-01 -1.3171E+01 2.4241E+02 -2.7588E+03 2.0844E+04 -1.0809E+05 3.9043E+05
S5 -9.3727E-02 1.6057E+00 -2.2883E+01 1.9156E+02 -9.9670E+02 3.2371E+03 -6.3790E+03
S6 -1.9202E-01 -3.1294E+00 3.9851E+01 -2.8483E+02 1.3230E+03 -4.2079E+03 9.3753E+03
S7 -3.9323E-01 1.4568E+00 -9.4554E+00 4.4761E+01 -1.4105E+02 2.9707E+02 -4.1914E+02
S8 6.1494E-01 -7.9651E+00 6.9365E+01 -4.0477E+02 1.6018E+03 -4.4484E+03 8.8912E+03
S9 1.5227E+00 -4.3729E+00 9.9041E+00 -1.1628E+01 -2.5412E+01 1.8661E+02 -5.3955E+02
S10 2.4468E-01 -3.9389E-01 8.7352E-01 -1.5757E+00 2.3914E+00 -2.8189E+00 2.4061E+00
S11 -4.8719E-01 6.3459E-01 -7.2184E-01 5.9220E-01 -3.4416E-01 1.4260E-01 -4.2142E-02
S12 -1.6738E-01 2.6272E-01 -3.2300E-01 2.6361E-01 -1.4918E-01 6.0472E-02 -1.7866E-02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3.3659E-04 2.9534E-05 -1.1702E-06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7.4295E+01 4.4112E+01 -1.7098E+01 3.9666E+00 -4.5236E-01 1.3834E-02 -5.1050E-04
S3 2.0489E+03 -1.5901E+03 8.0184E+02 -2.3713E+02 3.1238E+01 0.0000E+00 0.0000E+00
S4 -9.8063E+05 1.6781E+06 -1.8646E+06 1.2118E+06 -3.4930E+05 0.0000E+00 0.0000E+00
S5 6.9676E+03 -3.2338E+03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1.4673E+04 1.5839E+04 -1.1242E+04 4.7224E+03 -8.8894E+02 0.0000E+00 0.0000E+00
S7 3.9042E+02 -2.3008E+02 7.7651E+01 -1.1427E+01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1.2949E+04 1.3746E+04 -1.0509E+04 5.6290E+03 -2.0026E+03 4.2467E+02 -4.0601E+01
S9 9.6849E+02 -1.1762E+03 9.8814E+02 -5.6850E+02 2.1437E+02 -4.7806E+01 4.7825E+00
S10 -1.4505E+00 6.1018E-01 -1.7524E-01 3.2752E-02 -3.5899E-03 1.7498E-04 0.0000E+00
S11 8.7478E-03 -1.2195E-03 1.0052E-04 -2.4159E-06 -3.8092E-07 3.8461E-08 -1.1493E-09
S12 3.8719E-03 -6.1375E-04 7.0203E-05 -5.6326E-06 3.0040E-07 -9.5550E-09 1.3707E-10
表10
图14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5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4和图15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六
如图16至图18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摄像镜头。图16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1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2.0°。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91
表11
下表1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19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01
表12
图17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7和图18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七
如图19至图21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七的摄像镜头。图19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3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1.9°。
表13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0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11
表13
下表14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七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133E-01 -1.9713E-01 1.6201E-01 -1.0151E-01 4.7441E-02 -1.6052E-02 3.7951E-03
S2 -8.1667E-03 1.0636E-01 -1.5124E-01 -9.2473E-01 4.5077E+00 -1.0159E+01 1.4430E+01
S3 -1.4899E-01 -9.5963E-02 2.8673E+00 -1.9254E+01 7.6584E+01 -2.0137E+02 3.6194E+02
S4 6.8291E-02 2.0495E+00 -3.8819E+01 4.7743E+02 -3.8398E+03 2.0958E+04 -7.8899E+04
S5 -1.6971E-02 -3.4019E-01 3.5072E+00 -2.4154E+01 9.9553E+01 -2.5193E+02 3.8377E+02
S6 -3.9864E-01 1.1966E+00 -7.8979E+00 4.0058E+01 -1.3561E+02 2.9193E+02 -3.6159E+02
S7 -3.4597E-01 7.4241E-01 -3.2595E+00 1.1964E+01 -3.1268E+01 5.8050E+01 -7.6433E+01
S8 2.2840E-01 -2.9352E-01 -4.3037E+00 2.9797E+01 -1.1735E+02 3.2021E+02 -6.1078E+02
S9 1.6002E+00 -5.7591E+00 2.2294E+01 -8.4025E+01 2.6794E+02 -6.6423E+02 1.2568E+03
S10 2.3132E-01 -3.3283E-01 6.1936E-01 -7.8275E-01 7.6257E-01 -6.2086E-01 4.0210E-01
S11 -4.3965E-01 4.8837E-01 -5.1284E-01 4.1939E-01 -2.5821E-01 1.1974E-01 -4.1877E-02
S12 -1.7040E-01 1.3980E-01 -1.1414E-01 7.0451E-02 -3.1637E-02 1.0331E-02 -2.4537E-03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5.9264E-04 5.4820E-05 -2.2710E-06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1.3806E+01 8.9905E+00 -3.9090E+00 1.0806E+00 -1.7346E-01 1.3964E-02 -5.1567E-04
S3 -4.4622E+02 3.7059E+02 -1.9785E+02 6.1223E+01 -8.3350E+00 0.0000E+00 0.0000E+00
S4 2.0500E+05 -3.6103E+05 4.1150E+05 -2.7400E+05 8.0973E+04 0.0000E+00 0.0000E+00
S5 -3.2720E+02 1.2107E+02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1.3783E+02 2.8632E+02 -4.8859E+02 3.1307E+02 -7.6678E+01 0.0000E+00 0.0000E+00
S7 6.9578E+01 -4.1364E+01 1.4350E+01 -2.1909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8.0840E+02 -7.3607E+02 4.5167E+02 -1.7795E+02 4.0245E+01 -3.7514E+00 -7.9494E-02
S9 -1.8082E+03 1.9547E+03 -1.5515E+03 8.7196E+02 -3.2702E+02 7.3203E+01 -7.3835E+00
S10 -1.9211E-01 6.4344E-02 -1.4501E-02 2.0754E-03 -1.6852E-04 5.8109E-06 0.0000E+00
S11 1.1002E-02 -2.1474E-03 3.0526E-04 -3.0581E-05 2.0390E-06 -8.1004E-08 1.4472E-09
S12 4.2012E-04 -5.0586E-05 4.0558E-06 -1.8917E-07 2.7479E-09 1.5321E-10 -5.7962E-12
表14
图20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1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0和图21可知,例子七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八
如图22至图24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八的摄像镜头。图22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凹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滤光片的物侧面S13和滤光片的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0mm,摄像镜头的全视场角FOV为121.4°。
表15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21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31
表15
下表16给出了可用于例子八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2.0260E-01 -2.0122E-01 1.7126E-01 -1.1293E-01 5.5855E-02 -1.9950E-02 4.9447E-03
S2 -3.8114E-03 5.0065E-02 1.5046E-01 -1.8818E+00 6.6211E+00 -1.3523E+01 1.8243E+01
S3 -1.2072E-01 -6.1959E-01 7.5072E+00 -4.3963E+01 1.6233E+02 -4.0288E+02 6.8800E+02
S4 9.0579E-04 4.1638E+00 -7.5369E+01 8.6817E+02 -6.5783E+03 3.3962E+04 -1.2135E+05
S5 -1.6931E-02 -3.3460E-01 3.4510E+00 -2.3712E+01 9.4437E+01 -2.2241E+02 3.0115E+02
S6 -3.9633E-01 1.0973E+00 -5.7150E+00 1.6953E+01 6.7911E+00 -2.6620E+02 1.0905E+03
S7 -3.4325E-01 6.7837E-01 -2.6332E+00 8.4335E+00 -1.8979E+01 3.0582E+01 -3.6253E+01
S8 2.1981E-01 -2.6097E-01 -3.6328E+00 2.1782E+01 -7.5487E+01 1.8966E+02 -3.4322E+02
S9 1.6488E+00 -6.7681E+00 3.2051E+01 -1.4139E+02 4.9044E+02 -1.2592E+03 2.3827E+03
S10 2.2553E-01 -2.9174E-01 4.6491E-01 -4.1452E-01 1.7136E-01 3.6808E-02 -1.1373E-01
S11 -4.4338E-01 4.9290E-01 -5.1963E-01 4.2903E-01 -2.6788E-01 1.2638E-01 -4.5067E-02
S12 -1.9852E-01 1.7377E-01 -1.4515E-01 9.1044E-02 -4.1533E-02 1.3776E-02 -3.3233E-03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8.0244E-04 7.6435E-05 -3.2324E-06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2 -1.6812E+01 1.0590E+01 -4.4551E+00 1.1891E+00 -1.8330E-01 1.4069E-02 -5.1983E-04
S3 -8.0951E+02 6.4419E+02 -3.3081E+02 9.8854E+01 -1.3048E+01 0.0000E+00 0.0000E+00
S4 3.0008E+05 -5.0402E+05 5.4885E+05 -3.4963E+05 9.8966E+04 0.0000E+00 0.0000E+00
S5 -2.1475E+02 6.0929E+01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6 -2.4064E+03 3.2569E+03 -2.7047E+03 1.2687E+03 -2.5789E+02 0.0000E+00 0.0000E+00
S7 3.1296E+01 -1.8474E+01 6.5544E+00 -1.0382E+00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S8 4.3309E+02 -3.7067E+02 2.0627E+02 -6.7448E+01 8.8878E+00 1.1741E+00 -3.8636E-01
S9 -3.3358E+03 3.4435E+03 -2.5825E+03 1.3656E+03 -4.8186E+02 1.0169E+02 -9.6986E+00
S10 9.5036E-02 -4.8373E-02 1.5983E-02 -3.3268E-03 3.9582E-04 -2.0520E-05 0.0000E+00
S11 1.2092E-02 -2.4136E-03 3.5147E-04 -3.6139E-05 2.4794E-06 -1.0167E-07 1.8824E-09
S12 5.7832E-04 -7.0943E-05 5.8314E-06 -2.8470E-07 5.1254E-09 1.7307E-10 -7.6094E-12
表16
图23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3和图24可知,例子八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八分别满足表17中所示的关系。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32
Figure BDA0003302485220000241
表17表18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等。
参数/例子 1 2 3 4 5 6 7 8
f1(mm) -2.20 -2.14 -2.15 -2.15 -2.19 -2.20 -2.21 -2.21
f2(mm) 3.80 3.74 3.71 3.70 3.78 3.80 3.76 3.73
f3(mm) 3.60 4.33 4.17 4.10 3.75 3.60 3.58 3.60
f4(mm) 1.89 1.57 1.64 1.64 1.85 1.89 1.91 1.91
f5(mm) -1.78 -1.54 -1.59 -1.59 -1.75 -1.78 -1.83 -1.84
f6(mm) 3.29 2.23 2.41 2.58 2.86 3.29 3.83 4.09
f(mm) 2.10 1.60 1.60 1.78 1.91 2.10 2.30 2.40
FOV(°) 124.1 132.6 130.0 127.7 124.6 122.0 121.9 121.4
表1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
17.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所述摄像镜头在0.8视场的光学畸变ODT0.8满足:|ODT0.8|<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5≤ImgH/f<2.5;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5.0<f/(CT2-CT1)<10。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2.5<(CT6+CT5)/(CT6-CT5)<3.5。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1.0<f/(CT3+CT4)≤1.6。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之间满足:2.0<(T12+T23)/(T34+T45)<3.0。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1.0<f6/f<2.0。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9<(|f2|+|f3|)/(|f4|+|f5|)<3.0。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1.0<10*(f/f4+f/f5)<0。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0*|f/f2-f/f3|≤0.6。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1.0<AVE(f)/f<1.7。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绝对值的平均值AVE(f)之间满足:0.8<f6/AVE(f)<1.5。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C1之间满足:-11.0<f/C1<-6.0。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0.5<f/(R7+R8)<1.2。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之间满足:-2.0<R10/R11<-1.3。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3.0<f/R9+f/R12<-2.0。
CN202122466963.9U 2021-10-13 2021-10-13 摄像镜头 Active CN21641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6963.9U CN216411703U (zh) 2021-10-13 2021-10-13 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6963.9U CN216411703U (zh) 2021-10-13 2021-10-13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1703U true CN216411703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4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6963.9U Active CN216411703U (zh) 2021-10-13 2021-10-13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1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5349B (zh) 成像镜头
CN112731625B (zh) 摄像镜头
CN112068287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1466982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32554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9848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23311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1641170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114637B (zh) 摄像透镜组
CN21581351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093371B (zh) 摄像透镜组
CN216411703U (zh) 摄像镜头
CN213814115U (zh) 摄像镜头
CN217181312U (zh) 摄像镜头
CN217181307U (zh) 摄像镜头
CN217181313U (zh) 光学系统
CN214669823U (zh) 摄像透镜组
CN114594578B (zh) 摄像镜头
CN21466981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6792567U (zh) 摄像镜头
CN217213309U (zh) 摄像镜头
CN217213299U (zh) 成像系统
CN216210180U (zh) 摄像镜头
CN217213298U (zh) 摄像镜头
CN217181319U (zh) 摄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