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1139U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91139U
CN216391139U CN202122584726.2U CN202122584726U CN216391139U CN 216391139 U CN216391139 U CN 216391139U CN 202122584726 U CN202122584726 U CN 202122584726U CN 216391139 U CN216391139 U CN 216391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structure
image reading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47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慧俐
王虎岩
王凤秀
王家重
吕守臣
席伟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ualing Opt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47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91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91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91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框体;第一光源结构,用于向待读取部件发射光线,第一光源结构设置在框体内;第二光源结构,用于向待读取部件发射光线,第二光源结构设置在框体内;透镜结构,设置在框体内;第一光源结构和第二光源结构分别位于透镜结构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间隔布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使扫描图像明暗均匀。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传感器(简称CI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图像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业检测领域,通常要求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较高的信号输出强度,以保证良好的图像扫描效果。现有技术中,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两个光源结构,且两个光源结构一定的角度对称的设置于透镜结构的相对两侧,以提高读取图像的亮度。但是,这样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一定读取范围内的图像的亮度差较大,导致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较差,使扫描的图像明暗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使扫描图像明暗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框体;第一光源结构,用于向待读取部件发射光线,第一光源结构设置在框体内;第二光源结构,用于向待读取部件发射光线,第二光源结构设置在框体内;透镜结构,设置在框体内;第一光源结构和第二光源结构分别位于透镜结构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结构和第二光源结构均相对于透镜结构倾斜设置,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与透镜结构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α,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与透镜结构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β,其中,夹角α和夹角β不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结构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光源结构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
进一步地,沿水平方向,第一光源结构的中心和透镜结构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光源结构的中心和透镜结构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一聚光结构,与第一光源结构相对设置,第一聚光结构设置在框体内,且第一聚光结构位于第一光源结构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一聚光结构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第二聚光结构,与第二光源结构相对设置,第二聚光结构设置在框体内,且第二聚光结构位于第二光源结构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二聚光结构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第一聚光结构和第二聚光结构分别位于透镜结构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聚光结构的中心与第一光源结构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或者,第二聚光结构的中心与第二光源结构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或者,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穿过第一聚光结构的中心;或者,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穿过第二聚光结构的中心。
进一步地,第一聚光结构包括聚光棒;和/或,第二聚光结构包括聚光棒。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感光芯片,感光芯片设置在框体内,感光芯片与透镜结构对应设置,且感光芯片位于透镜结构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
进一步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芯片基板,芯片基板设置在框体内,感光芯片设置在芯片基板上。
进一步地,框体包括框体本体和底板,框体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凹入部,框体本体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凹入部;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与框体本体连接的透光板,透光板用于将第一光源结构和第二光源结构封装在第一凹入部内;底板与框体本体连接,以封堵第二凹入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使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错开,从而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照射到待读取部件的读取区域内的光线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提高图像明暗均匀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光源结构与第二光源结构对称设置,且第一聚光结构与第二聚光结构对称设置);
图5示出了图4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曲线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曲线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框体;1、框体本体;4、透光板;8、底板;21、第一光源结构;22、第二光源结构;31、第一聚光结构;32、第二聚光结构;5、透镜结构;6、感光芯片;7、芯片基板;9、待读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发明人所知道的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中,图像读取装置具有两个光源结构,且两个光源结构一定的角度对称的设置于透镜结构的相对两侧,以提高读取图像的亮度。但是,这样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一定读取范围内的图像的亮度差较大,导致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较差,使扫描的图像明暗不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待读取部件9为原稿。
实施例一
如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框体10、第一光源结构21、第二光源结构22和透镜结构5,第一光源结构21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第一光源结构21设置在框体10内;第二光源结构22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第二光源结构22设置在框体10内;透镜结构5设置在框体10内;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分别位于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间隔布置。
上述设置中,第一光源结构21、第二光源结构22和透镜结构5均安装在框体10上,框体10对第一光源结构21、第二光源结构22和透镜结构5均具有支撑作用。
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能够提升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的光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分别位于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能够提升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的光强,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分别设置在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可以提高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的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为了解决上述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间隔布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错开,从而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的读取区域内的光线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提高图像明暗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为线光源,上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指的是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束中位于中心的光线,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指的是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束中位于中心的光线。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设置在框体10内部,并且,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与透镜结构5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不改变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外形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相对于透镜结构5的光轴不对称放置,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均相对于透镜结构5倾斜设置,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与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α,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与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β,其中,夹角α和夹角β不相同。
通过将夹角α与夹角β设置为不相同,使得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之间具有间隔,从而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开,减少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现有技术中,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到原稿上,即使使用了亮度很高的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到达原稿时,也只有部分光线位于读取区域内,其余位于读取区域外的部分光线无法被图像读取装置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信号输出强度得不到有效提高,容易导致图像读取装置获得的光图像过暗,降低了图像读取装置对原稿的光图像扫描的清晰度,影响图像的扫描效果。
如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第一聚光结构31与第一光源结构21相对设置,第一聚光结构31设置在框体10内,且第一聚光结构31位于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一聚光结构31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第二聚光结构32与第二光源结构22相对设置,第二聚光结构32设置在框体10内,且第二聚光结构32位于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二聚光结构32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分别位于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
上述设置中,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均安装在框体10上,框体10对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均具有支撑作用。
第一聚光结构31与第一光源结构21相对设置,并且第一聚光结构31位于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一聚光结构31能够对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并透过第一聚光结构31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加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处的光线的数量,提高光线利用率。
第二聚光结构32与第二光源结构22相对设置,并且第二聚光结构32位于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二聚光结构32能够对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并透过第二聚光结构32的光束进行汇聚,增加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处的光线的数量,提高光线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第一聚光结构31能够提高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处的数量,通过增加第二聚光结构32,能够提高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处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待读取部件9的读取区域内的光强,有利于读取区域内的光图像被照亮,改善图像信号的输出强度,进而提高图像读取装置对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扫描的清晰度,改善图像的扫描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解决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到待读取部件上,位于读取区域外的部分光线无法被图像读取装置利用,导致光线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能源浪费,使图像读取装置获得的光图像过暗,降低了图像读取装置对待读取部件的光图像扫描的清晰度,影响图像的扫描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了与光源结构相对设置的聚光结构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图像信号的输出强度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框体10内还设置了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第一聚光结构31设置于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一聚光结构31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汇聚,以增加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线的数量;第二聚光结构32设置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上方,并位于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第二聚光结构32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汇聚,以增加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线的数量。
如图4所示,在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光源结构21’与第二光源结构22’以一定的角度对称的设置于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且第一聚光结构31’与第二聚光结构32’以一定的角度对称的设置于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以提高读取图像的亮度。不过,这样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使用聚光结构聚光之后,在一定读取范围内的图像的亮度差增大,造成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变差,使扫描的图像明暗不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与第一聚光结构31对应设置,第二光源结构22与第二聚光结构32对应设置,透镜结构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一聚光结构31设置在透镜结构5的第一侧,第二光源结构22和第二聚光结构32设置在透镜结构5的第二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间隔布置,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开,减少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不改变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外形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相对于透镜结构5的光轴不对称放置,同时将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相对于透镜结构5的光轴不对称设置,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保持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的位置不变,将第二光源结构22以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为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的入射角β与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的入射角α不相等,从而使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扇形面的位置错开,也就是使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开,用第二光源结构22的最亮光线去补充第一光源结构21的较弱光线,减小了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二光源结构22的角度,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开,减少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优选地,第一聚光结构31与框体10卡接连接。优选地,第二聚光结构32与框体10卡接连接。卡接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与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上述设置中,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与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定(即第一预设距离),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定(即第二预设距离),这样设置,一方面,当对第一光源结构21的位置和/或角度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第一预设距离,使第一聚光结构31的位置和/或角度随第一光源结构21变化,使第一聚光结构31的位置和/或角度适应于第一光源结构21,同理,当对第二光源结构22的位置和/或角度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第二预设距离,使第二聚光结构32的位置和/或角度随第二光源结构22变化,使第二聚光结构32的位置和/或角度适应于第二光源结构22;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布置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一光源结构21、第二聚光结构32和第二光源结构22,并且可以保证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透过第一聚光结构31并被第一聚光结构31汇聚的效果,以及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透过第二聚光结构32并被第二聚光结构32汇聚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对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进行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穿过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穿过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
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穿过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这样,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的透过第一聚光结构31,从而提高第一聚光结构31对透过其的光线的汇聚效果。同理,通过将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设置为穿过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可以提高第二聚光结构32对透过其的光线的汇聚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穿过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或者,仅使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穿过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或者,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不穿过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且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不穿过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31包括聚光棒;第二聚光结构32包括聚光棒。通过聚光棒聚光,能够获得较好的聚光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聚光结构31和/或第二聚光结构32为其他能够实现聚光作用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均位于框体10内部,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的形状可以是透明圆棒或透明半圆棒,具有聚光作用,利用聚光棒的聚光作用将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以增加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线的数量,提高光强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感光芯片6,感光芯片6设置在框体10内,感光芯片6与透镜结构5对应设置,且感光芯片6位于透镜结构5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
上述设置中,框体10用于安装和支撑感光芯片6。感光芯片6与透镜结构5对应设置,并且,感光芯片6位于透镜结构5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并经待读取部件9反射,反射的光线透过透镜结构5后照射到感光芯片6上,经过感光芯片6的分析得到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芯片基板7,芯片基板7设置在框体10内,感光芯片6设置在芯片基板7上。
上述设置中,芯片基板7安装在框体10内,框体10用于支撑芯片基板7。感光芯片6安装在芯片基板7上,芯片基板7用于支撑感光芯片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芯片基板7为控制电路板。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与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与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
上述设置中,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均照射至待读取部件9,并经待读取部件9反射后被透镜结构5收集,将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和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均设置为与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可以使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经待读取部件9反射后被透镜结构5收集,从而有利于获取光图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和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和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框体10包括框体本体1和底板8,框体本体1的一侧具有第一凹入部,框体本体1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凹入部;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与框体本体1连接的透光板4,透光板4用于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封装在第一凹入部内;底板8与框体本体1连接,以封堵第二凹入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框体本体1和底板8连接形成框体10,第一凹入部和第二凹入部均设置在框体本体1上,第一光源结构21、第一聚光结构31、第二光源结构22、第二聚光结构32和透镜结构5均设置在框体本体1的内腔中,并且,透光板4与框体本体1连接,将第一光源结构21、第一聚光结构31、第二光源结构22和第二聚光结构32均封堵在第一凹入部内,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聚光结构31汇聚后,透过透光板4后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经第二聚光结构32汇聚后,透过透光板4后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感光芯片6设置在芯片基板7上,芯片基板7设置在底板8上,并且感光芯片6和芯片基板7均位于第二凹入部内,底板8与框体本体1连接,将感光芯片6和芯片基板7封堵在第二凹入部内。待读取部件9反射的光线被透镜结构5收集后照射到感光芯片6上,经过感光芯片6的分析得到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
优选地,透光板4为玻璃板。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夹角α与夹角β相同,但是,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不改变图像读取装置外形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光源结构21与第二光源结构22不对称设置,将第一聚光结构31与第二聚光结构32不对称放置,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夹角α与夹角β相同,并且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一聚光结构31作为整体相对于第二光源结构22和第二聚光结构32进行上移或下移,使得L1≠L2,其中,L1为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与透光板4的底壁之间的距离,L2为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与透光板4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从而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发光扇形面中的强度最高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发光扇形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光源结构发出的光线经过聚光结构汇聚后,一般呈扇形分布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上,且越靠近扇形中心位置,光线的亮度越高,通过将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的发光扇形面的强度最高点位置错开,可以使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线的最亮位置错开,用一侧光源结构的最亮光线去补充另一侧光源结构的较弱光线,减小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这样设置:沿水平方向,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和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和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通过改变第一距离和/或第二距离,使沿水平方向,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同样也可以使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的发光扇形面的强度最高点位置错开,从而减小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改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L1与L2不同,并且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通过对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之间关系的设置和/或对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关系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不对称放置,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实施例二中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图像读取装置不包括第一聚光结构31和第二聚光结构32,并且,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上方未设置第一聚光结构31,并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上方未设置第二聚光结构32。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直接经透光板4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直接经透光板4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角α与夹角β不同,并且,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通过改变第一光源结构21的倾斜角度和位置,和/或,通过改变第二光源结构22的倾斜角度和位置,使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的最亮位置错开,改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实施例三中图像读取装置的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框体10(包括框体本体1和底板8)、第一光源结构21、第一聚光结构31、第二光源结构22、第二聚光结构32、透光板4、透镜结构5、感光芯片6、芯片基板7等,框体本体1、设置于框体本体1上的透光板4以及设置在框体本体1上的底板8形成一个封闭腔,用于容纳第一光源结构21、第一聚光结构31、第二光源结构22、第二聚光结构32、透镜结构5、感光芯片6和芯片基板7;第一聚光结构31对应设置于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上方,具有聚光作用,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与第一光源结构21的发光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出光效果;第二聚光结构32对应设置在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上方,具有聚光作用,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发光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出光效果。透镜结构5和感光芯片6沿光线的传播路径依次设置于框体本体1内。第一光源结构2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聚光结构31汇聚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并在待读取部件9的表面发生反射,第二光源结构22发出的光线经第二聚光结构32汇聚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并在待读取部件9的表面发生发射,待读取部件9表面的反射光线被透镜结构5收集后照射到感光芯片6上,经过感光芯片6的分析得到待读取部件9的光图像。聚光结构能够将光源结构发出的光汇聚,通过在光源结构上方增加聚光结构,增加了到达待读取部件9的光线数量,从而也增加了透镜结构5收集到的待读取部件9的反射光线的数量,使获得的光图像的亮度提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图像读取装置的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间隔布置,可使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错开,从而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照射到待读取部件9的读取区域内的光线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提高图像明暗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图像读取装置一侧的光源结构和聚光结构的位置或角度,使得两侧光线的最亮位置错开,用一侧的最亮光线去补充另一侧的较弱光线,减小了在一定范围内的亮度差,从而改善了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的DOI特性,使得读取的图像比较清晰均匀。又通过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源结构上方增加具有聚光作用的聚光结构,使得光源结构发出的光束先经过聚光结构汇聚后再照射到待读取部件上,增加了到达图像读取装置读取范围内的光线数量,提高了信号的输出强度。
图5示出了图4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曲线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曲线图,图5和图6中横坐标的含义均为待读取部件9与透光板4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纵坐标的含义为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值,根据图5和图6的对比可知,第一光源结构21和第二光源结构22的发光扇形面的位置错开后,在一定的读取范围内,图像读取装置的DOI差值减小,DOI特性曲线趋于平缓,因此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图像读取装置的DOI特性,获得明暗均匀的图像效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可使第一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与第二光源结构的光轴和待读取部件的交点错开,从而使得两侧光源结构的发光面中的强度最高点错位,减少照射到待读取部件的读取区域内的光线的亮度差,以解决图像读取装置在增加聚光结构聚光后DOI特性变差的问题,改善图像明暗不均的问题,提高图像明暗均匀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10);
第一光源结构(21),用于向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
第二光源结构(22),用于向所述待读取部件(9)发射光线,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
透镜结构(5),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和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分别位于所述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和所述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与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和所述待读取部件(9)的交点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和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均相对于所述透镜结构(5)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与所述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与所述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β,其中,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和所述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和所述透镜结构(5)的光轴之间具有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第一聚光结构(31),与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且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
第二聚光结构(32),与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且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位于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发射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用于将透过其的光束进行汇聚;
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和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分别位于所述透镜结构(5)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或者,
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或者,
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的光轴穿过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的中心;或者,
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的光轴穿过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聚光结构(31)包括聚光棒;和/或,
所述第二聚光结构(32)包括聚光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感光芯片(6),所述感光芯片(6)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所述感光芯片(6)与所述透镜结构(5)对应设置,且所述感光芯片(6)位于所述透镜结构(5)的光轴的延伸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芯片基板(7),所述芯片基板(7)设置在所述框体(10)内,所述感光芯片(6)设置在所述芯片基板(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包括框体本体(1)和底板(8),所述框体本体(1)的一侧具有第一凹入部,所述框体本体(1)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凹入部;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框体本体(1)连接的透光板(4),所述透光板(4)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结构(21)和所述第二光源结构(22)封装在所述第一凹入部内;
所述底板(8)与所述框体本体(1)连接,以封堵所述第二凹入部。
CN202122584726.2U 2021-10-26 2021-10-26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216391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4726.2U CN216391139U (zh) 2021-10-26 2021-10-26 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4726.2U CN216391139U (zh) 2021-10-26 2021-10-26 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91139U true CN216391139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4726.2U Active CN216391139U (zh) 2021-10-26 2021-10-26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91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8243B1 (en) Contact image sensor with light guide having least reflectivity near a light source
US6072171A (en) Linear illumination device
CN1155218C (zh) 接触图像传感器
GB2329238A (en) LED light source
JP2006266933A (ja) 透明板状体の欠点検査方法及び欠点検査装置
US4542448A (en) Lamp assembly
JP2011081999A (ja) 照明用レンズ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6391139U (zh) 图像读取装置
KR101999514B1 (ko) 노광용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노광장치
JP2010193360A (ja) Led光源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H08214119A (ja) 光学スキャナ
JP2002199253A (ja) 書画カメラの原稿照明装置
CN215768260U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N1292246C (zh) 用于检查基片的照明装置
CN214174812U (zh) 一种新型倾斜投影装置
CN113358656A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US6808280B2 (en) Line-illuminating device
JPH10241425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CN113433773A (zh) 一种数字微镜组合led的图像三维光源系统
US8303133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 tube
JP2011517146A (ja) 光学スキャナーにおける光度の測定及び補正
CN217904513U (zh) 图像传感器
CN217209217U (zh) 一种用于图形测量的均匀亮度的远心光源
JPH074637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216313192U (zh)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