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1100U - 指环扣 - Google Patents

指环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91100U
CN216391100U CN202123015240.3U CN202123015240U CN216391100U CN 216391100 U CN216391100 U CN 216391100U CN 202123015240 U CN202123015240 U CN 202123015240U CN 216391100 U CN216391100 U CN 216391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shell
finger ring
groo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15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鸿
李志炯
黄晓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15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91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91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91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指环扣,包括有壳体和铰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指环,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所述磁吸滑动区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磁吸滑动区相磁吸连接;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沿所述磁吸滑动区的延伸方向可滑动设置。如此,指环扣安装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背或电子产品保护壳的背面后,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来回推动滑块进行解压体验,有利于缓解使用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压力得到释放,从而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起到帮助作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于目前机不离手的时代而言,随手来回推动滑块,也平添了手机使用的趣味性。

Description

指环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环扣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指环扣,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或电子产品保护壳上。
背景技术
指环扣通常贴设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背面或电子产品保护壳的背面,指环扣的指环可供使用者的手指穿入,可以有效防止因握持不紧而造成手机掉落的现象,方便使用者稳固手持手机。同时,目前的指环扣一般可旋转打开作为支架使用,以用于支撑手机呈倾斜状放置。但是,现有指环扣的使用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环扣,其通过磁吸滑动区和滑块的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来回推动滑块进行解压体验,起到解压、减压的效果,也平添了手机使用的趣味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指环扣,包括有壳体和铰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指环,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所述磁吸滑动区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磁吸滑动区相磁吸连接;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沿所述磁吸滑动区的延伸方向可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吸滑动区具有两个以上间距布置的第一磁吸件,所述滑块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并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靠近的端面为异名磁极;
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两者中,其一为磁铁,另一为铁;
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从一所述第一磁吸件的所在第一区域滑动至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磁吸件的所在第二区域,并且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磁吸滑动区形成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凹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的背面突露于所述壳体的背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防脱槽,所述滑块的侧面凸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受限于所述防脱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吸滑动区盖设有耐磨片,所述滑块在所述耐磨片上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底盘和连接于所述底盘的背面的旋转壳,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旋转壳的背面;所述旋转壳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一端,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底盘可旋转,以使得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地叠合于所述底盘的另一端或者远离所述底盘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绕垂直于所述底盘的背面的方向相对所述底盘可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壳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一指环安装位以及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背面,所述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突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
所述磁吸滑动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指环安装位和旋转腔,所述磁吸滑动区、所述第二指环安装位以及所述旋转腔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依次设置;所述旋转腔贯通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背面;
所述底盘的背面突露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
所述磁吸滑动区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正面设置以围构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指环安装位与所述第二指环安装位相互拼装形成指环安装位,所述指环的两端受限于所述指环安装位内;所述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分别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正面伸入所述旋转腔,并相互叠置,并通过母扣与子扣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所述指环扣的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并将所述滑块与所述磁吸滑动区相磁吸连接;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沿所述磁吸滑动区可滑动设置,如此,指环扣安装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背或电子产品保护壳的背面后,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来回推动滑块进行解压体验,有利于缓解使用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压力得到释放,从而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起到帮助作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于目前机不离手的时代而言,随手来回推动滑块,也平添了手机使用的趣味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提供的指环扣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剖切后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指环扣分解结构示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指环扣另一分解结构示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指环扣旋转避让后的状态示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指环扣作为支架使用状态示图;
图7是图1中沿B-B方向剖切后的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壳体10、磁吸滑动区101、凹槽102、防脱槽103、滑动导引槽104、底盘11、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111、旋转壳12、第一壳体121、第一通孔1211、第一指环安装位1212、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1213、卡槽1214、第二壳体122、第二指环安装位1221、旋转腔1222、卡凸1223、指环20、滑块30、防脱部31、导引凸部311、防滑纹32、第一磁吸件40、第二磁吸件50、耐磨片60、铰接孔1、母扣2、子扣3、沉槽4、装饰盖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提供的指环扣的具体结构。
具体地,一种指环扣,包括有壳体10和铰接于壳体10上的指环20;壳体10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101,磁吸滑动区101上设置有滑块30,滑块30与磁吸滑动区101相磁吸连接;推动滑块30时,滑块30沿磁吸滑动区101的延伸方向可滑动设置。
通常,磁吸滑动区101具有两个以上间距布置的第一磁吸件40,滑块30具有第二磁吸件50;第一磁吸件40与第二磁吸件50,两者均为磁铁,并且第一磁吸件40与第二磁吸件50相互靠近的端面为异名磁极;或者,第一磁吸件40与第二磁吸件50两者中,其一为磁铁,另一为铁;
具体地,在磁吸滑动区101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磁吸件40,两个磁吸件40所在的位置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推动滑块30时,滑块30从一第一磁吸件40的所在第一区域滑动至相邻的另一第一磁吸件40的所在第二区域,并且滑块30位于第二区域时,第二磁吸件50与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磁吸件40之间的磁吸力大于第二磁吸件50与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磁吸件40之间的磁吸力。沿反方向推动滑块30时,滑块30从第二区域滑动至第一区域,并且滑块30位于第一区域时,第二磁吸件50与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磁吸件40之间的磁吸力大于第二磁吸件50与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磁吸件40之间的磁吸力。
优选地,如图7所示,壳体10的背面设置有凹槽102,磁吸滑动区101形成于凹槽102的底部,滑块30位于凹槽102中,这样,滑块30于凹槽102滑动,凹槽102可起到对滑块30的滑动行程限位的作用,避免手指推动力过大导致滑块30被推出磁吸滑动区101的现象,同时,凹槽102也可用于使滑块30沉设于壳体10上,避免滑块30过多突露于壳体10的背面,有利于对指环扣的整体厚度的控制。可以在滑块30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纹32,考虑到推动手感,滑块30的背面突露于壳体10的背面。进一步地,凹槽102的内侧面设置有沿凹槽10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防脱槽103,防脱槽103与凹槽102连通,滑块30的侧面凸设有防脱部31,防脱部31伸入防脱槽103中,受限于防脱槽103内,以及,防脱部31具有导引凸部311,壳体10设置有与防脱槽103连通的滑动导引槽104,滑动导引槽104沿凹槽102的延伸方向设置,导引凸部311伸入滑动导引槽104内,对滑块30的来回滑动方向起到限定作用。以及,磁吸滑动区101盖设有耐磨片60,滑块30在耐磨片60上滑动,提高磁吸滑动区101的耐磨能力。
考虑到有些手机需进行无线充电,需将磁吸滑动区101及滑块30避开手机的无线充电区域,因此,将壳体10设计为包括有底盘11和连接于底盘11的背面的旋转壳12,凹槽102设置于旋转壳12的背面;旋转壳12的一端铰接于底盘11的一端,旋转壳12的另一端相对底盘11可旋转,以使得旋转壳12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地叠合于底盘11的另一端或者远离底盘11的另一端形成避让,以便能转动避开手机的无线充电位置,便于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优选地,旋转壳12的另一端绕垂直于底盘11的背面的方向相对底盘11可旋转。
本实施例中,旋转壳12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
第一壳体121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通孔1211、第一指环安装位1212以及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1213,第一通孔1211贯通第一壳体121的正面、背面,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1213突露于第一壳体121的正面。防脱槽103、滑动导引槽104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21上。
磁吸滑动区101设置于第二壳体122上,第二壳体122还具有第二指环安装位1221和旋转腔1222,磁吸滑动区101、第二指环安装位1221以及旋转腔1222于第二壳体122上依次设置;旋转腔1222贯通第二壳体122的正面、背面。
底盘11的背面突露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111;底盘11的正面中部设置有双面胶(例如:可移除式胶),撕掉双面胶的正面的离型纸或离型膜,可将双面胶的正面粘接到手机的背面或者手机保护壳的背面。
磁吸滑动区101对应第一通孔1211的正面设置以围构形成凹槽102,第一指环安装位1212、第二指环安装位1221相互拼装形成指环安装位,并将指环20的两端受限于指环安装位内;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1213和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111分别从第二壳体122的背面、正面伸入旋转腔1222,并相互叠置,并通过母扣2与子扣3相互连接。
在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1213、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111的中心均开设有铰接孔1,通过母扣2和子扣3的配合将底盘11和旋转壳12连接在一起,子扣3穿过铰接孔1作为旋转壳12相对底盘11可旋转的旋转中心支点,母扣2则在底盘11的正面与子扣3的端部形成铆合定位。在底盘11的正面、第一壳体121的背面均设置有沉槽4,以供相应的母扣2、子扣3沉设,还可在第一壳体121的沉槽4内贴设装饰盖5用于遮盖子扣3。第一壳体121和第二壳体122采用相互扣接的方式形成组装定位,具体是指:第一壳体121的第一通孔1211的内侧面设置有卡槽1214,第二壳体122上对应磁吸滑动区101的边缘凸设有卡凸1223,卡凸1223具有导引斜面,将第二壳体122叠设于第一壳体121的正面并施加一定压力,即可将卡凸1223卡入卡槽1214内。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壳体12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磁铁凹位,分别用于安装第一磁吸件40,在滑块30上设置有一个第二磁铁凹位,用于安装第二磁吸件50。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之指环扣的组装过程:
先将滑块30安装于第一壳体121,使防脱部31受限于防脱槽103内,并将指环20的两端伸入第一指环安装位1212;然后将第二壳体122叠设于第一壳体121的正面并用力按压,使卡凸1223卡入卡槽1214内;然后将旋转壳12与底盘11叠设,使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111伸入旋转腔1222;最后安装子扣3和母扣2,以及设置装饰盖5。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指环扣的壳体10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101,并将滑块30与磁吸滑动区101相磁吸连接;推动滑块30时,滑块30沿磁吸滑动区101可滑动设置,如此,指环扣安装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背或电子产品保护壳的背面后,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来回推动滑块30进行解压体验,有利于缓解使用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压力得到释放,从而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起到帮助作用,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于目前机不离手的时代而言,随手来回推动滑块30,也平添了手机使用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指环扣,包括有壳体和铰接于所述壳体上的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磁吸滑动区,所述磁吸滑动区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磁吸滑动区相磁吸连接;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沿所述磁吸滑动区的延伸方向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滑动区具有两个以上间距布置的第一磁吸件,所述滑块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并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靠近的端面为异名磁极;
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两者中,其一为磁铁,另一为铁;
推动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从一所述第一磁吸件的所在第一区域滑动至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磁吸件的所在第二区域,并且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一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大于所述第二磁吸件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磁吸滑动区形成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背面突露于所述壳体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背面设置有若干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有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防脱槽,所述滑块的侧面凸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受限于所述防脱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滑动区盖设有耐磨片,所述滑块在所述耐磨片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底盘和连接于所述底盘的背面的旋转壳,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旋转壳的背面;所述旋转壳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一端,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底盘可旋转,以使得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地叠合于所述底盘的另一端或者远离所述底盘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的另一端绕垂直于所述底盘的背面的方向相对所述底盘可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指环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壳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一指环安装位以及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背面,所述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突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
所述磁吸滑动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指环安装位和旋转腔,所述磁吸滑动区、所述第二指环安装位以及所述旋转腔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依次设置;所述旋转腔贯通所述第二壳体的正面、背面;
所述底盘的背面突露设置有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
所述磁吸滑动区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正面设置以围构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指环安装位与所述第二指环安装位相互拼装形成指环安装位,所述指环的两端受限于所述指环安装位内;所述第一旋转配合定位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配合定位部分别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面、正面伸入所述旋转腔,并相互叠置,并通过母扣与子扣相互连接。
CN202123015240.3U 2021-12-03 2021-12-03 指环扣 Active CN216391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5240.3U CN216391100U (zh) 2021-12-03 2021-12-03 指环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15240.3U CN216391100U (zh) 2021-12-03 2021-12-03 指环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91100U true CN216391100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1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15240.3U Active CN216391100U (zh) 2021-12-03 2021-12-03 指环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91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5123A (zh) 用于手持式装置的抓握设备
US11671744B2 (en) Wearable device
US5787168A (en) Mobile telephone fastening with vibration function
US11330093B2 (en) Magnetically connectable grip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s
US20180063306A1 (en) Cell Phone Case with Reconfigurable Plates
WO2023065490A1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07348627B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拉链
CN216391100U (zh) 指环扣
CN218276789U (zh) 具有双面磁吸功能的支架
CN111387652A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WO2017059705A1 (zh) 一种组装手机保护壳
CN218040930U (zh) 电子设备支架和电子设备保护壳
KR101910101B1 (ko) 손목 착용형 스마트폰 케이스
CN215125105U (zh) 磁吸防水袋
JPH10200614A (ja) 器具装着装置
CN216819895U (zh) 一种翻盖式手机保护壳
CN219893353U (zh) 一种移动设备的便捷式拆装组件
CN215499113U (zh) 一种可拆卸的手机指环支架
CN211979438U (zh) 智能手表
CN213938026U (zh) 一种手机磁吸指环
CN215990911U (zh) 一种磁吸式手机保护壳
CN217883489U (zh) 一种磁吸指环扣
CN212139598U (zh) 一种磁吸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CN218603507U (zh) 指环支架
CN212630173U (zh) 一种旋钮开合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